崔贛:讓公平正義普照社會每一個角落

讓公平正義普照社會每一個角落

——記全國法院“十大亮點人物”崔贛

湘潭在線11月11日訊(湘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劉建強)在基層法庭這個平凡的崗位上,他堅守了21年,幹出了不平凡的業績,曾獲得“全國優秀法官”“湖南省優秀法官”“湖南省優秀青年衛士”多項榮譽,他帶領的團隊獲得了“全國法院人民法庭工作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他就是崔贛,2018年度我省唯一入選全國法院“十大亮點人物”的法官,湘潭縣人民法院花石法庭庭長。他的初心是:用行動讓法治的天空更清朗。

父親點亮一盞燈

1994年,崔贛考入政法學院,父親對他子承父業充滿期待,與他進行了一次長談:“既然選擇了學法律,就要忠於黨的事業,一輩子做法律的守護人。”“人民法官為人民,要讓人民群眾在每一起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這些話,懵懂的崔贛當時並沒有放在心上。

崔贛的父親是共和國的同齡人,從部隊轉業後進入湘潭縣人民法院工作。少年時代,父親給崔贛留下的印象,就是為人正直和對事業的忠誠——每晚,父親在昏黃的檯燈下伏案工作到深夜,清早沒等他醒來,父親已騎著自行車去上班了。案件圓滿解決後,總有當事人提著雞蛋、醃菜、辣椒醬前來拜訪感謝,但父親從來都婉言謝絕。然而,就在崔贛即將大學畢業之際,父親不幸遭遇車禍身故。

崔贛到湘潭縣河口法庭當了一名書記員。不是寫記錄、訂案卷,就是騎著自行車十里八鄉送文書、搞調查;所接觸的案件,不是離婚財產糾紛,就是鄉鄰之間吵架、打鬥的矛盾。基層法庭艱苦簡陋的工作條件、平淡無奇的工作模式,迅速沖淡了崔贛原有的激情。想象與現實間的差距,讓剛開始工作的他心情跌入谷底。

迷茫之際,崔贛回家,看到了父親留下的那輛“二八”自行車,回想起父親曾經的教誨,猶如點亮了一盞明燈:基層工作是以小見大的地方,越是平淡越考驗人;既然決定走這條路,就應該堅定並堅持走下去!

崔贛又以飽滿的精神狀態投入到工作中,2008年,他審結的案件調撤率達89%;2009年,他辦理的案件調解率達到86%。因為成績突出,他先後被提拔為河口法庭副庭長、花石法庭庭長。

清官善斷家務事

在很多人印象中,法官應該是手持法槌,身穿法袍,在法庭上義正嚴詞,一言九鼎。然而,對於農村基層法庭的法官來說,平時接觸最多的是民事案件,往往為了化解矛盾而苦苦調解,只為在判決後,積怨能就此塵埃落定。

2017年初,崔贛接到一起申請強制執行案件,申請人是一位年近九旬的喻奶奶,被執行對象是她的大兒子。喻奶奶有兩子一女,10年前,她因大兒子謝某初不履行贍養義務而將其告上法庭。判決後,謝某初一直沒有履行,甚至在長達8年時間裡,他沒有去弟弟家看望母親。僅僅200米的距離卻咫尺天涯,一家人鬧得水火不容。

法庭對謝某初採取了拘留等強制措施,案件順利執行完畢。但是,當崔贛將贍養費給喻奶奶送去的時候,心裡很不是滋味。老人家已是風燭殘年,因中風只能坐在輪椅上,當聽到崔贛問她大兒子情況時,她昏暗的眼睛一下子明亮起來,充滿著關切。崔贛瞭解到,喻奶奶的真實想法不止是要求大兒子贍養她,更期待一家團圓,不要將怨恨帶進棺材裡。

那段時間,崔贛每天下班之後都風雨無阻地去謝氏兄弟家,在灶屋、禾坪與他們促膝長談。農村人有時候最愛面子,崔贛對他們的尊重,加上不斷地講法律、說道理、談感情,終於融化了兩兄弟心頭的堅冰。半個月後,謝某初主動走進弟弟家,與老母親相擁而泣,一個家庭重拾了往日的熱鬧與溫馨。

辦案中,崔贛儘可能把法律術語和專業語言換成群眾聽得懂、理解得透的方言俚語,用“土方法”來化解矛盾、平息糾紛,用“本地話”向群眾釋法說理,取得了良好的定紛止爭、促進和諧的效果。這些年,崔贛累計審結各類案件近2000件,經手的案件調解率高達70%以上,無一超審限、無一引發上訪、鬧訪。

“司法為民”要踐行

“崔庭長,快幫幫我!我的錢沒了!”2011年10月,崔贛剛到花石法庭任庭長不久,一名婦女急切地來到法庭向他求助。

胡女士是湘蓮市場一名經銷戶,經人介紹認識了一個叫滿伢子的外地客商,大批進貨後卻一直不給貨款,所欠金額已超過50萬元。崔贛經調查發現,滿伢子還在其他5名商戶中拿了貨沒給錢。之後,法庭又陸續受理了7起湘蓮貿易合同糾紛案件,湘蓮貿易糾紛數量之多和涉案標的之大,讓崔贛震驚和揪心不已。

花石鎮是全國最大的湘蓮集散地,貿易活躍,交易頻繁。崔贛在走訪中瞭解到,隨著市場行情的波動,蓮戶們很容易產生糾紛,這些糾紛很多因為缺乏關鍵的維權要件而導致訴訟無門。花石法庭迅速開通了涉蓮民營經濟體糾紛案件“綠色通道”,一次性告知齊全,不讓當事人走彎路,一天之內立案、調解、拿文書。幾年時間裡,花石法庭共審執結涉湘蓮案件60餘件,為湘蓮企業挽回損失近千萬元。

時代在變,但是司法為民的理念不能變。為了從源頭解決問題,崔贛以法庭名義向湘蓮協會、當地政府發出了規範交易習慣、建立誠信及質量檔案、聯合調處糾紛等5點司法建議,不僅促進了湘蓮戶防範意識的提高,同時推動了政府、協會履行管理職責,湘蓮貿易糾紛大幅度下降。

21年裡,崔贛謝絕了好心人幫他“動一動”的好意,打消了家裡人想他“近一點”的念頭。作為法律人,他堅守著當初的夢想,希望公平正義的陽光能普照到社會的每一個角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