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託管:讓農民省心 糧食增效

年輕人外出打工,留守的老人無力耕種,隨著人口老齡化的持續加快,在咱們的農村,誰來種地?怎麼種地?就成為一個現實而普遍的問題。而對於咱們臨渭區的許多農戶來說,再也不會被這樣的問題困擾了。

土地託管:讓農民省心 糧食增效

臨渭區官道鎮屈家村 村民 屈福成:兒子,今年種麥你不用回來了,老爸把地現在已經託管了。

土地託管:讓農民省心 糧食增效

屈福成今年70歲,兒子在外打工,家裡的8畝地,每年都是一季小麥一季玉米,全靠他和老伴兩人打理,可是這幾年老兩口明顯感覺幹不動了。

臨渭區官道鎮屈家村 村民 屈福成:往年找機子旋地、種地,找人打藥,可以說就不掙錢。

土地託管:讓農民省心 糧食增效

屈師傅告訴我們,由於這兩年要照看孫子,不論是播種還是收穫,他都會把遠在廣東的打工兒子叫回來幫忙。儘管小麥的收入都不夠兒子的來回路費。種了大半輩子的他還是不忍心讓自家的地荒著。

土地託管:讓農民省心 糧食增效

同村的屈餘良老人,跟屈福成家的情況差不多,孩子們也是常年不在家,照料土地的活也是全靠老兩口來幹,提起往年從種到收的一大堆繁鎖事,他就顯得很是無奈。

臨渭區官道鎮屈家村 村民 屈餘良:往年麥種子一畝地得80多塊錢,一袋肥料下來就得120多元,再加上機耕費,旋一畝地就得60元,種一畝地就得20元,在加上澆水,打藥,一畝地投資下來就在四五百元。

土地託管:讓農民省心 糧食增效

今年年初,臨渭區2018年度糧食適度規模經營服務體系建設項目開始實施,分別在官道鎮、官底鎮、故市鎮、藺店鎮,開展小麥、玉米輪作全程託管。這對於大家來說無疑是一個天大的好消息。他們就把家裡的地全部託管給了當地的社會化服務組織。

臨渭區官道鎮屈家村 村民 屈福成:一託管也好了,我也輕鬆了,也不用娃回來了,娃可以安心在外面打工,我們在家裡光抱孫子。

土地託管:讓農民省心 糧食增效

當然了,項目實施主體都是臨渭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通過遴選的辦法確定的技術力量比較強、資金實力比較雄厚、以及服務的規範性比較好的社會化服務組織。渭南綠盛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就是其中一個實施主體。在官底鎮託管了4000畝土地。

土地託管:讓農民省心 糧食增效

土地託管:讓農民省心 糧食增效

渭南綠盛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運營總監 石宇鋒:我們在行業內也是做了很多年的探索,對農戶的需求也是非常瞭解,群眾對我們服務的口碑也比較好。我們擁有各類型的機械,包括整地、播種、植保、到收穫的相關機械,都是我們自有的機械,調配起來也能滿足大家田間管理的需求。

土地託管:讓農民省心 糧食增效

由社會化服務組織實施的這種“保姆式”全託管,提供耕、種、管、收一條龍服務。讓農民省心又省力,帶來的綜合效益也是提高了。據測算,通過大型農機作業,糧食作物每畝增產10%—20%,為農民節本增收400—600元;飛防作業降低農藥用量20%,提高效率300—600倍,有效防治率超過96%;智能施肥,每畝減少化肥用量15%—20%。

土地託管:讓農民省心 糧食增效

土地託管:讓農民省心 糧食增效

土地託管:讓農民省心 糧食增效

據瞭解,臨渭區2018年度糧食適度規模經營服務體系建設項目小麥、玉米輪作全程託管面積各1.8萬畝,計劃1800萬元。小麥、玉米輪作全程託管,由實施主體與服務對象簽訂託管協議,收取70%費用,項目完成並通過專家評估及各級核實、驗收後,由臨渭區財政局按30%的標準撥付補貼資金。

土地託管:讓農民省心 糧食增效

土地託管:讓農民省心 糧食增效

臨渭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主任 李長青:通過這個項目的示範和引領,目的是想號召更多的家庭農場,糧食生產經營合作社,加入到糧食託管的行列中來,把群眾的土地託管起來,把勞動力從土地上解放出來,在農業生產方面,進行統一的耕作、統一的管理,也為臨渭區農業的提質增效打下堅實的基礎。

土地託管:讓農民省心 糧食增效

土地託管,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誰來種地,怎麼種地的問題,讓農民省心又省力,糧食種植降本又增效。同時通過土地集中管理,也推動了農業生產方式向機械化、規模化、集約化轉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