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認為胡適得到了很多國人的追捧,你認為是什麼原因呢?

用戶92366370785


胡適是一個十分優秀的學者,他的文化水平非常高,人品也有很多值得肯定的地方,因此才會得到後人的追捧。


胡適出生於1891年,他的父親胡傳是清朝末年著名的愛國官員,因為家境富裕,胡適幼年時期受到過良好的教育,19歲的時候考中“賠款官費生”留學美國。所謂“賠款官費生”,指的是英美等國在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時期,向清政府勒索了大量的賠款。他們在這筆費用中抽出來一部分,用來資助清朝(民國)的留學生上學。

胡適在美國留學了7年之久,受到西方思想的影響,胡適在回國後參加了陳獨秀領導的《新青年》雜誌。在新文化運動早期,胡適、李大釗、陳獨秀、魯迅都是同一陣營的人,他們都反對舊文化、舊思想、舊道德,提倡新文化、新思想、新道德。


不過胡適一直偏向於改良主義,在思想上和其餘三個人產生了分歧,後來胡適退出了《新青年》雜誌,並且逐漸同魯迅發生矛盾。魯迅的思想比較的激進,而胡適的思想相對柔和,兩個人的很多主張都存在分歧。

抗日戰爭爆發後,胡適受到蔣介石的邀請,擔任了中華民國駐美大使。胡適在美國的時候,為國家做出了一定的貢獻,一直到了抗日戰爭結束,胡適才回到了國內。


回國後的胡適擔任了2年的北大校長之職,一直到了解放戰爭後期才離開北京,之後胡適奉蔣介石的命令,前往美國請求援助,但是美國政府對胡適愛答不理,胡適在美國一直呆到1952年才返回臺灣。


胡適晚年一直想要在臺灣實行民主政治,因此他多次遭到了蔣介石的打擊,1962年胡適在臺灣去世享年71歲。

胡適一生中最光輝的兩件事,便是他參加了新文化運動和擔任駐美大使。雖然胡適在思想政治領域的貢獻一般,但是胡適在教育上的成就,要比他在思想政治領域的成就大得多。胡適是一個學問非常高的人,他在美國留學了七年之久,是民國時期少有的高學歷人才。


雖然胡適的文學作品並不多,他的文學作品也不是非常耐看,但是作為國內最早使用白話文的人之一,胡適作品的精神意義要大於作品的可讀性。

胡適一生放棄掉的博士頭銜不少於5個,普通人努力一輩子,也很難能夠考取到一個博士頭銜,而胡適竟然獲得了35個博士頭銜。


胡適的這些博士頭銜的含金量都不低,雖然大部分博士頭銜都是大學送給胡適的“榮譽博士”,不過如果胡適沒有真才實學,肯定也無法獲得這麼多的博士頭銜。

胡適的人品也有很多值得讚揚的地方,魯迅和胡適分道揚鑣後,魯迅多次在文學作品裡面侮辱胡適,胡適卻一直誇獎魯迅的作品寫的好。


作家蘇雪林曾經寫信批判魯迅,胡適也中肯的勸阻了蘇雪林,後來魯迅去世的時候,胡適還給魯迅送去了輓聯。胡適在教育領域有著很高的成就,他的人品也有很多值得肯定的地方,因此現在才會有很多人追捧他。


歷史總探長


第一,胡適是一位大學者,縱貫古今,通達東西,學問淵博,學養淵厚。

第二,胡適倡導新文化,提倡白話文,宣揚西方自由民權,對中國文化發展具有開創性意義,也是現代中國文化的奠基人之一,居功至偉。

第三,胡適一生以為民族謀發展為己任,外用西學,內守古志,不謀私權,不蓄私利,以天下為己任,實踐天下為公的理念。

第四 ,操守如一,志意高潔,有始有終。

第五,性情溫良,始終保持謙退恭讓的修養。

第六,學術成果豐碩,如大江長河,涵養數代文化人,至今流傳不息。

總之,胡適以創新發展中國文化為己任,孔子之後所罕見,是中國新文化的開創者,奠基者和實踐者。

胡適是用自己的事業確立了歷史地位的文化巨匠,那些自不量力的小丑是詆譭不了的。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你使用白話文,就應當感謝胡適先生的貢獻,話說回來,不使用白話文你們又能用什麼文呢?古文?外文?不是藐視你們,真通了古文或一種外文,你就沒那麼狹隘了。











歷史智慧與謀略


胡適得到許多人的追捧是個偽命題。

一、大談胡適“愛國情懷”。一個聲言出賣東北給日本、鼓吹以長城為國界的人,現在屢屢受到一些人的吹捧,說明中國的漢奸,有越來越多之勢。但很多,就亡國了!。

二、吹鬍適的“風骨”,一個先追隨汪精衛賣國,後追隨蔣介石獨裁,甘為蔣介石當總統而“拋磚引玉”的人,是無恥的小人。而大吹特吹鬍適這種“風骨”的人,也是無恥之人。這種人多,則國家民族,就沒有了前途!胡適的風骨,是用來對勞動人民的,對日本鬼、對蔣介石,是真正的哈巴狗!

三、胡適的“多談些問題,少談些主義”,也是胡粉們視若神明的語錄。其實,國家民族民生中大的問題,只有主義才能解決。蔣介石沒有執行三民主義,連減租減息也沒有去做,於是失去了廣大民眾的支持,淪落為“幫”了,滅亡,是遐以時日的事!所以,“多談些問題,少談些主義”是謬論。

四、還有就是胡適的“主義和麵包”論,這實質是自私而又無人性的反動的東西。中華民國共近四十年,主義虛無,只有胡適們吃上面包,對太多數飢寒交迫的人來說,麵包在那裡?造成了四十年人口零增長。解放後,有了主義,就有了麵包,廿年人口就翻了一番!可見,胡適的“主義和麵包”論,是胡適自私又無人性的反動的東西!

五、有些人吹鬍適極度自私自小的“思想”,目的在於瓦解中華民族的團結和鬥志,試想,每個人都以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自己都極度自由,還有社會的公平正義嗎?他們不但是社會的小丑,也是中華民族的敵人。胡的這些“思想”,只講自己的權利,而妄棄自己的義務,是虛無的自由主義,在“大自由”的美國也行不通!

六、胡適的所謂學術,是中學不通,西學無用。胡適擁有不少外國大學的頭銜,實際充其量,只是一個假洋鬼子!

七、抗戰伊始,作為漢奸性質的“低調俱樂部”核心成員的胡適,對全面抗戰極度不滿,居然宣稱十年不問政治!但在得到蔣介石的委任,出任駐美大使後,立即棄言!胡出任駐美大使,對在全國抗戰的前四年,美把戰爭物資,大量賣給日本,大發戰爭橫財,損害中國抗戰的行為,熟視無睹。反而大罵當時援助中國抗戰的蘇聯,其狼子野心毒若蛇蠍!後來,美為自己的戰略利益對日德開戰,胡又把功勞歸在自己的身上,胡適在任期間,實則是頂著中華民國的光環,行欺世盜名之實而已!

為胡適吹牛逼的人,多嗎?多,就拿出來證據來,對的上面說的幾點,進行有力的批駁。暴罵的,就算了!

其實,中國的公知,把胡適,當作他們的開山鼻祖。而公知們,又佔據了現在社會話語權,這就是胡粉們看起來很多的原因!


安平144796971


不管怎麼樣,胡適都是現代中國最重要的精神遺產。儘管他已經去世近60年了,但是他的精神感召力,一直沒有消退。他有無數的“徒子徒孫”與死忠粉絲,以他為榜樣,認他為偶像。

在中國知識分子圈,最近百年來,左\\右始終都是最明顯的陣營劃分。胡適與魯迅一道,分別代表著兩大分野。正如我們還無法脫離魯迅一樣,我們依然不能趕走胡適,也無法趕走。

可以說,胡適與魯迅,是影響現當代中國最深重的兩位精神大纛。你可以討厭他們,可如何否認這個事實?


胡適至今“陰魂不散”,得到了太多擁躉國人的追捧,我以為核心點不在學問或文章,而在他的做人風範、思想態度及政治作為。

胡適20來歲小青年時就暴得大名,起初靠的是文學、學術、與思想,可這三大方面,他確實不算高明。眼下的後生,徐晉如那些人,就直接嘲笑他“資質平平,一無可觀”。這些話難聽,可不算太汙衊。

論起學術,胡適是開了各門各宗風氣,可確實不夠精深,後出轉精者早已可以甩掉他。他的學問,和前後上下的王國維、陳寅恪、錢鍾書等人比起來,那真是有云泥之別。即便和學生輩,諸如顧頡剛那些人比,都是不免上下床的薄弱感的。還是他北大門生傅斯年說的好,老胡是學識一般,但是人家眼光好,方法新,值得學習。民國知識分子在學問上還禮敬胡適,絕非人家多博學,而是人家最善於發現。用現在話說,就是腦洞超群。

在文學之業上,他提倡白話文學等,可都是前人早就主張過的。只是他的努力和貢獻,確實超過了任何人——白話文學得以成為正宗,最離不開胡適的竭盡全力。他出白話詩集,是創舉,可寫的真特麼爛。他的文章,讓人難以卒讀,唯一的特徵大概就是平實了,可所有的優點也就剩下這點平實了。去年春節回老家,書架上翻到他的文集,越看越崇拜自己:這些乾枯的文字,當年是如何一頁頁讀下去的?

論思想,胡適也沒什麼創見,要說有啥深刻的地方,確實難找。與魯迅相比,他思想上其實未免顯得天真、顯得淺薄。他對中國文化的貶責,比如什麼“全盤西化”之類,雖說用心良苦,可不能不說有流毒的成分,直接推動民族自信心的喪失。後來林毓生他們幾乎全盤反胡適,這種思維方式其實都很熟悉,是一脈相承。

可以說,回頭看胡適其人,在文化儲備上確實不大行。可弔詭的是,在那個大破大立的時代,他確實以一人之力,最大程度上促使中國文化變色或變質。


是的,胡適眼光極好,所謀甚大,對中國文學、中國歷史與古典研究,開啟了很多新路,可他的學問底子是不夠好的,現在人談學問,只怕極少人推崇胡適。

比擬起來,他似乎更像現代中國文化界的總設計師,運籌帷幄之中,指揮若定如蕭曹。可他的實力,確實也不夠強大,無法赤著胳膊衝鋒上陣,只能在幕後指點江山。

所以呢,現在還有無數人追捧胡適,我以為中心主旨絕不是看重他的學問之類。而在於說,他有著現代中國人中幾難匹敵的人格魅力,特別是他的一生做派、精神取向,乃至政治作為,至今仍然有著他人難以取代的榜樣左右,具有無窮的感召力。

胡適一生,什麼為人作派,是寬容,是容忍,是平和,是忠恕之道;什麼精神取向,是多元,是獨立,是抗議;是什麼政治見解,是穩健,是建設,是理性,是改良方案,是反對獨夫。正如那句老話,如果說魯迅的主要功效是破壞舊堡壘,那麼胡適一生,汲汲用心之處,則在於建設。這三方面,周策縱說是胡適“最重要的見解”。

我的閱讀感想,也以為,這是胡適一生,最基本的態度與精神,也是現代中國最重要的價值遺產之一。他的私淑弟子殷海光後來就說,胡適的這些方面,所透露的意蘊,是“當代中國人應走的大方向的指南針”,推崇備至,不為無因。胡適自己,在晚年似乎就有意識到這個因素,所以生命的最後兩三年不斷說明。

他希望自己死後,這些價值理念可以被後世繼承下來,發揚下去。


胡適留下的這些,既是他得以偉大的地方,也是他生前能夠為知識分子們普遍推崇愛戴的原因。

而這個,更是我們之所以要持續紀念他、緬懷他的最重要理由。可以說,沒有胡適,現代中國文化可能要繼續走很多冤枉路;而沒有胡適這些價值觀的引導和開拓,我們只怕也是要經常走回暗路而不自覺的。

現在風氣,是既貶斥魯迅,也瞧不起胡適,數落他們一如癟三,攻擊的體無完膚。我希望這兩隊人馬,都能好好再想想這樣是否厚道,是否缺德缺智商缺歷史感。我們可以忘記他們,但真不該侮辱他們。我想,唯一需要寄以厚望的是,我們這一代人,甚或往下數代的同胞,對於魯胡這兩位大神前輩,最應該做的,不是去無情打落,而是要超越他們。

從這一方面說,80多年後的今天,我們竟然還要念茲在茲魯迅,聲聲召喚胡適,覺得他們熟悉,感覺他們有用,只能說是一種可悲的顯示:

魯迅死在1936,胡適折於1962,可我們至今,都還沒有走出他們的時代。我相信,他們都死不瞑目。


劉愚愚


胡適,民國文人兼政客,解放後曾遭到批判,改革開放後又名聲鵲起,被公知們捧上了神壇,簡直奉若神明。

一個網名叫“擺古論今”的,在自己的微博中發了這樣一個帖子:

“馮順弟,23歲守寡,她不識字,但對唯一的兒子悉心教育,從不在別人面前批評兒子,以免傷到兒子自尊心。但每天早晨,都要對兒子晨訓,兒子說錯的話,做錯的事,全都跟兒子講清楚道理,告訴兒子錯在哪裡。不管家境多麼窘迫,也要為兒子買書。她的兒子是胡適,後來成為大思想家,一生得過35個博士頭銜。”

不明就裡的人看了這個帖子,會頓生感動,進而讚歎:嘖嘖,一個偉大的母親哺育了一個偉大的兒子!

真的是這樣嗎?

本人其實無意於研究胡適,因為此人不配消耗在下的精力;但既然公知們如此抬舉此人,奉之為偶像,贊之若神明,那就不妨粗線條地梳理一下胡適的人生,看看這到底是個何許人物。

一、胡適的人品好不好?

既然母親對胡適這個兒子家教如此之嚴,胡適該出息為一個好孩子吧?其實不然。

1904年春天,胡適告別了母親和家鄉,跟隨他的三哥到上海去求學,在上海一直呆到1910年。其間,胡結識了一個德國人,名叫何德梅(Ottomeir),原是中國新公學的教員,一個洋混混。胡適跟著何德梅等一班酒肉朋友鬼混,把舊社會那一套墮落行徑——吃喝嫖賭,全都學會了。“有時候,整夜的打牌;有時候,連日的大醉。”這種種情況,在胡適自己的日記裡也有所反映。據現存的59天版本《藏暉室日記》(己酉十二月十四日——1910年1月24日,迄庚戌二月十三日——1910年3月23日)粗略統計,有明確記載的:打牌15次,喝酒17次,進戲園、捧戲子11次、逛窯子嫖妓女10次,共計53次。(《藏暉室日記》,收入《胡適的日記》,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1月版上冊。)每日裡不是打牌,便是喝酒,不是與戲子往來,便是逛窯子,幾乎天天如此。有時日記上寫著“連日打牌”,有時牌局“至天明始終”,比如:7月13日:打牌;7月14日:打牌;7月15日:打牌;7月16日:自省——“你怎麼能如此墮落!先前訂下的學習計劃你都忘了嗎?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不能再這樣下去了!”反省了一天,然後接著打—— 7月17日: 打牌;7月18日:打牌……有時在這家妓院出來,又進另一家妓院,妓家關門睡覺了,甚至“敲門而入”。 真是花天酒地,吃喝嫖賭,墮入浪蕩的深淵了。

在以後的歲月裡,有人說胡適畢竟浪子回頭,把吃喝嫖賭的毛病改了。其實不然,1911年胡適赴美留學,到了美國依然逛窯子嫖洋妓,從美國回國後還是繼續逛窯子嫖妓,甚至拉著徐志摩一起去嫖妓。

那麼,成了道貌岸然的大文人且混入政壇之後,胡適的生活不荒唐了嗎?人品變好了嗎?也沒有。蔣介石評價胡適曰:“對於政客以學者身份向政府投機要脅(挾),而以官位與錢財為其目的。平時唱中立,不送錢就反腔,而胡適今日之所為亦幾乎等於此矣!” 人們或許不知,奇葩胡適博士,正是今天拿錢發帖的公知水軍們的祖師爺。胡適受聘於普林斯頓大學葛思德東方圖書館年薪是5200美元,而現在能夠查到的是:1951年至1955年間蔣介石透過俞國華向胡適送過9筆錢,每次5000美元。《臺灣是多麼自由》一文,竟讓蔣介石掏了15000美元!蔣介石曾說,胡適“其人格等於野犬之狂吠”,而胡適的作為恰恰印證了蔣的判斷:給它喂上幾口,這隻“野犬”就會為主人“狂吠”幾聲!

胡適一家和許多中國家庭一樣,是切切實實受過傳統宗族救濟制度恩惠的人。成年之後,很多人都能夠對宗族傳統保持著一份尊敬與珍重之情,認為宗族是“吾國人道主義精神的生長點”。而青年胡適則成為一名致力於反傳統的公知,說“吾國之家族制,實亦有大害”。胡適這麼說,實在是忘恩負義。

1962年2月24日,胡適突發心臟病去世。對其知之甚深的蔣介石長出一口悶氣,送了一副輓聯,上書:舊倫理中新思想的師表,新文化中舊道德的楷模。

此聯看似稱頌,實則頗含嘲諷之意。

1923年,胡適在杭州與曹誠英同居。“擺古論今”微博裡吹捧胡適母親教子甚嚴,還用了一副女性照片,但那人其實不是胡母,而是胡的情人曹誠英——胡適三嫂的妹妹。原來胡適在同江冬秀舉辦婚禮的時候,就看中了比自己小11歲的伴娘曹誠英。胡吃了窩邊草,曹便懷孕了。為了愛情,曹毅然離婚,北上找胡適逼婚,如同現在的小三逼婚一個節奏。 這就是蔣之輓聯上聯“舊倫理中新思想的師表”的來源。

曹誠英帶子逼婚,胡博士旁敲側擊地向妻子江冬秀提出離婚,不料江氏竟拿出菜刀,以殺死兩個兒子相威脅,嚇得胡博士抱頭跪地,再也不敢重提離婚之事。曹無奈墮胎。這就是蔣之輓聯下聯“新文化中舊道德的楷模”的來源。

1962年3月3日,蔣介石在“上星期反省錄”中寫道:“胡適之死,在革命事業與民族復興的建國思想言,乃除了障礙也。”這是蔣對胡之死所作的結語與真實評價。

二、胡適的學問深不深?

梁漱溟晚年接受採訪的時候,談到他一生最佩服兩個人,一個是章士釗,一個是章太炎。有後生在章太炎面前議論哲學時談及康有為、梁啟超,並問“先生對於胡適之怎樣看”,料章老先生竟哈哈大笑:“哲學,胡適之也配談麼?康梁多少有些‘根’,胡適之,他連‘根’都沒有。”(顧曉綠:《1912-1949民國映畫:一言難盡》,團結出版社)此語可謂一語中的、一針見血。

旅美學者唐德剛,乃近代史大家,筆者曾與之謀面請益。唐先生曾整理過《胡適口述自傳》,並著有《胡適雜憶》。他對胡適頗有高評,但對其學問也不以為然:“胡適之那幾本破書,實在不值幾文。所以我們如果把胡適看成個單純的學者,那他便一無是處。連做個《水經注》專家,他也當之有愧。這便是海內外‘專家’——不論‘白專’或‘紅專’——之所以低估他的道理。” (摘自《胡適雜憶》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北大孔慶東兄在其微博中也對胡適作了一個入木三分的評價:“胡適參與了很多開風氣的文化事件,有他應該肯定的歷史地位。但其學問才華品德都是三流的,無一句超過普通教授水平的話。年輕時被學界蔑視,後來老前輩死光,他又勾結官府,殘害學生,被老蔣當做玩偶利用,名氣大了起來。近年大陸的果粉漢奸暴增,找不到精神領袖,就把這個癟三捧了起來。”

國學大師、史學家錢穆和胡適為同代人,他對胡適第一印象即大不佳,胡的為人處世、待人接物令他反感,認為此人“是個社會名流式的人物,骨子裡不是個讀書人”,“以言以人,兩無可取”。據瞭解錢穆的人說,錢先生對一個文人作出“不是個讀書人”的評議,確是很嚴峻的判詞了。錢穆對胡適的這種印象,後來只有加深,而無改變。其“世俗之名既大,世俗之事亦困擾之無窮”,正是錢穆對胡適樂於塵俗而無暇學問的判斷。

錢穆與胡適相識於1928年。其時,錢穆尚在蘇州中學教國文,而身為北大教授的胡適早已名滿天下。胡適曾得人叮囑,來蘇州有兩人必見,其一便是錢穆。必見的理由可以想見:胡適的《中國哲學史》研究的對象是先秦諸子,而錢穆也正於此處用力,對諸子問題別有洞見。胡適往蘇州中學演講之際,校長招呼原本在臺下落座的錢穆登主席臺與胡適同坐。

和真有學問的人一見,胡適即露了原形。錢穆在《師友雜憶》中記述當時的情景:“餘時撰《先秦諸子系年》,有兩書皆討論《史記?六國年表》者,遍覓遍詢不得。驟遇適之,不覺即出口詢之。適之無以對。”演講結束,校長請客,錢穆陪席。主人請胡在蘇留宿,胡適以忘帶刮鬍刀為由,堅持當日即返回上海。錢穆忖度胡的堅辭與他的“無以對”多少有些干係。此後,胡適頗不願和錢穆打交道。兩人關係疏遠,原因之一是立場相反,氣味不投,一個崇洋,一個守舊;更重要的原因,是胡適的學問猶如蜻蜓點水,與錢穆相差太遠,很怕錢的較真和拷問。(參見餘斌:《錢穆對胡適第一印象不佳:骨子裡不是個讀書人》,《萬象》雜誌)

三、胡適的骨頭硬不硬?

據何新先生研究,胡適在康奈爾大學就讀農學期間,於1911年12月初次接觸及瞭解共濟會。康奈爾大學是得到共濟會、光明會基金資助創辦的大學。另據臺灣聯經版《胡適日記全集》,1911年12月2日胡適記:“夜往訪L. E. Patterson之家,夜深始歸。是夜偶談及Freemason(規矩會)之原委始末。”1914年,胡適24歲。經推薦前往哥倫比亞大學(共濟會著名大學)攻讀哲學,從學於哲學家約翰?杜威。杜威是美國共濟會33級別大師,胡適經他介紹入會為石匠學徒。

共濟會,乃白人種族主義的最高秘密組織,是一個致力於消滅所謂垃圾人口、建立白人種族主義統治的極為反動的秘密政治組織。加入了共濟會,就意味著必須遵循共濟會的宗旨,在中國為共濟會工作,說白了,就是專幹損害中國利益、背叛國家民族的事。從此,胡適一生的所作所為,都與此相關。具體說,就是親西方,在中國推行西方自由主義,反共,挖祖墳,詆譭中華文化。其從美國歸國後,便糾集同夥,發起組織了一個“疑古派”,主張中國的夏商周是並不存在的虛構的歷史,即便東周以後的史料也“寧可疑古而失之,不可信古而失之”。當時的有識之士就指出,胡適一夥“大肆販賣西方學者之唾餘,以民族虛無主義誤導中國社會”,企圖從根子上瓦解中國人的民族自信,同時為傳播西方自由主義打開空間。這是胡適對中華民族的大逆不道。

反對愛國主義,貶損民族精神,是胡適一貫的政治傾向。早在1915年,胡適發表《致留學界公函》,反對抗議《二十一條》賣國條約的愛國學生運動,罵愛國學生們是“理智失常”,得了“愛國癲”(《胡適全集》第28卷第129頁)。今天的公知們咒罵愛國者為“愛國賊”,與他們的祖師爺胡適真是一脈相承。

面對日寇侵略中國的暴行,胡適作為學界領袖,非但不主張抵抗,反而呼籲妥協。1933年,長城抗戰失敗,國民政府與日寇簽訂屈辱的《塘沽協定》,變相承認日寇對中國東北的侵佔,遭到愛國民眾的譴責,而胡適卻為之辯解,聲稱“非如此不可”。1935年,他致信蔣介石,竟要求國民政府放棄東北三省,承認偽滿洲國。其理由是:以東三省數千萬人民被日本蹂躪50年為代價,資源被日本掠奪50年為戰略,可“繼續剿共50年”。對此,魯迅先生諷刺說:“胡適博士不愧為日本帝國主義的軍師。” (魯迅:《出賣靈魂的秘訣》)

1933年,長城抗戰失敗,國民政府與日寇簽訂屈辱的《塘沽協定》,變相承認日寇對中國東北的侵佔,遭到愛國民眾的譴責,而胡適卻為之辯解,聲稱“非如此不可”。1935年,他致信蔣介石,竟要求國民政府放棄東北三省,承認偽滿洲國。其理由是:以東三省數千萬人民被日本蹂躪50年為代價,資源被日本掠奪50年為戰略,可“繼續剿共50年”。對此,魯迅先生諷刺說:“胡適博士不愧為日本帝國主義的軍師。” (魯迅:《出賣靈魂的秘訣》)

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爆發,日本全面侵華戰爭開始。面對敵強我弱的嚴峻形勢,蔣百里將軍發表文章,科學分析中日國情,堅定地鼓勵國人——“打不了,也要打,打敗了,就退,退了還是打,無論打到什麼田地,窮盡輸光不要緊,勝也罷,敗也罷,就是不要和它講和!”“千言萬語化作一句話,中國是有辦法的。”而胡適則恰恰相反,和周佛海等人拼湊“低調俱樂部”,散佈“戰必大敗,和未必大亂”“再戰必亡”的論調,反對抗戰,他說:“我情願亡國”,“決不主張對日作戰”(《胡適全集》第21卷第610、617頁),甚至將愛國軍民的抗戰呼聲汙衊為“歇斯底里的風氣”。他要求國民政府以日方提出的條件為基礎來舉行談判,並“自動地主張東三省解除軍備,中、日皆不得在東三省駐兵”(《胡適全集》第21卷第478頁),還說什麼,“日本只有一個法子可以征服中國,這就是征服中國民族的心”。胡適的歪理邪說讓愛國者深感氣憤。在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的會議上,程潛將軍說:“胡適是漢奸!”國民政府司法院長居正則要求“逮捕胡適”。當時的青年學生致信胡適罵道:“適之先生:《塘沽協定》簽字之後,你曾替它辯護過!現在喪心病狂的軍人又把整個的華北出賣了,你還替它辯護嗎?唉!我的胡適之老師!胡先生,我們深切的明白了你的人格!你媽的!難道華北賣給日本以後,你還能當北大的文學院長嗎?”

1937年8月初,蔣介石在廬山召見胡適等北方學者。陶希聖回憶說:“八月初,委員長約了張伯苓、蔣夢齡、胡適之、梅貽奇和我到黃埔路官邸午餐。……胡適之先生建議,請委員長指示南京上海的報紙,不可攻擊張自忠。在國際法上,一個大都市被敵軍侵入的時候,市長為了保全市民的生命財產安全,與敵軍訂立臨時條款,是合法的。他相信張自忠是忠於國家的,二十九軍是抗日的。委員長說:我立刻告知他們,不可攻擊張自忠.張自忠是愛國的,二十九軍是抗日的。”(摘自陶希聖《由牯嶺到南京》)此處胡適的話,表面看似替張自忠說情,實際上卻表明了胡適不願對日作戰的一貫立場。值得玩味的是,後來張自忠英勇戰死於抗日沙場,悼念、謳歌張將軍者從國到共,由上而下,成千上萬,而胡適卻不置一詞。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胡適在民族立場上的軟骨病,決定了他必然和漢奸走得很近。走得最近的,當然就是汪精衛。兩人過從甚密,臭味相投。汪叛國後,輿論一片責罵,而胡卻默然。1944年汪死於日本,國人拍手稱快,胡卻頗為痛心,在其日記中寫道:“精衛死在日本病院裡,可憐。精衛一生吃虧在他以烈士出名,終身不免有烈士情結。”一個漢奸,在胡眼裡竟成烈士!蔣介石對胡的評語可謂深入骨髓:“徒有個人而無國家,只有私情而無道義。”1960年10月13日,蔣介石在日記裡寫道:“此人實為一個最無品格之文化買辦,無以名之,只可名曰‘狐仙’,乃為害國家,為害民族文化之蟊賊。”

“文化買辦”,蔣介石對胡適的定性可謂精準。

四、胡適的貢獻大不大?

胡適如此之多的不堪,讓公知也深感難堪。於是有人提出,胡適出使美國,為抗戰做出了重大貢獻!

真是這樣嗎?且看歷史的真相:

1937年8月19日,胡適覲見蔣介石。蔣命其擔任中國駐美大使,交給他的任務是:“即日去美國,進行抗戰宣傳”。可是,胡適之到了美國後怎麼做的呢?日寇侵華採取了燒光、殺光、搶光的“三光”政策,胡適在美期間則採取了“四不”政策:不宣傳、不借款、不購軍火、不辦救濟事業。

既然他什麼都不做,那都忙了些什麼呢?

忙著謀取博士學位。

其實,赴美之前胡適已有了4頂博士帽,但還嫌不夠多。

1939年,哥倫比亞大學、芝加哥大學分別授予名譽法學博士。

1940年,美國8所大學——韋斯爾陽大學、杜克大學、克拉大學、卜隆大學、耶魯大學、聯合學院、柏令馬學院、賓夕法尼亞大學,分別授予胡適名譽法學博士學位,形成“博士高峰年”。至此,他的博士帽有14頂了。

1941年,胡適在美國被授予博士學位有5個,在加拿大被授有2個。前者全是名譽法學博士,分別為:加利福尼亞大學、森林湖學院、狄克森學院、佛蒙特州的密特勃雷大學、密達伯瑞學院;後者是麥吉爾大學(名譽文學博士)和多倫多大學(名譽法學博士)。

1942年是胡適拿博士帽的第二個“高峰年”,達10個之多,都是美國大學授予的。其中兩個是名譽文學博士:達特茅斯學院、紐約州立大學;其它8個是名譽法學博士,分別是:俄亥俄州州立大學、羅切斯特大學、奧白林學院、威斯康辛大學、妥爾陀大學、東北大學、普林斯頓大學、第納遜大學。

此後,美英大學又陸續授予胡適5頂博士帽。

抗戰最艱苦的歲月,愛國軍民浴血奮戰,胡適卻在大弄博士學位,前前後後一共弄了36頂博士帽!

蔣介石看在眼裡,氣在心上。1942年10月13日,蔣在日記《上星期反省錄》中評價說:“胡適乃今日文士名流之典型,而其患得患失之結果,不惜借外國之勢力,以自固其地位,甚至損害國家威信而亦在所不惜。 彼使美四年,除為其個人謀得名譽博士十餘位以外,對於國家與戰事毫無貢獻,甚至不肯說話,恐其獲罪於美國,而外間猶謂美國之不敢與倭妥協,終至決裂者,是其之功,則此次廢除不平等條約以前,如其尚未撤換,則其功更大,而政府令撤更為難矣!文人名流之為國乃如此而已。” 蔣介石這段日記透露的信息是:胡作為中國駐美大使,生怕得罪美國,連該說的話都不肯講。外間傳說美國之所以不與日本妥協,且最終與日本決裂,都是胡適的功勞,這完全是扯淡。其時,國民政府正與美英商議廢除列強與清朝簽訂的不平等條約,蔣估計,若此時尚未將胡撤換,則廢約之大功可能又會歸之於胡,那樣的話要撤換他就更難了。故蔣感嘆,文人名流的“為國”不過如此而已。

五、胡適的胸懷寬不寬?

在清華第五屆庚子賠款留美考試中名列第一,後來成為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國藝文及科學院院士、美國亞洲學會會長的何炳棣先生,十分推崇毛澤東的詩詞。1958年,他親自將毛澤東的《沁園春?雪》翻譯成英文發表,四處推介,讚賞備至。然而,卻遭到胡適的反對。在胡適的紐約公寓裡,兩人就此發生爭執。胡認為何對毛詩評價太高,理由是“看了很不舒服,因為你還誇他頗有詩才。事實上,他當初在北大還不配上我的中國文學史班呢!”何據此認為胡過於自負,自認是文化藝術界第一人,不肯承認有比他更高之人。除毛詩之外,胡適還認為,陳寅恪不過爾爾,也就是記性好而已。從這兩件事上,可以看出,胡適的自負並非基於其真才實學,而是缺乏容人之雅量。胡適對毛詩的非議,還見於《胡適日記》。1959年3月11日,胡適讀到大陸出版的《毛主席詩詞十九首》,便在其當天的日記中寫道:“看到大陸上所謂‘文物出版社’刻印的毛澤東《詩詞十九首》,共九葉。真有點肉麻!其中最末一首是‘全國文人’大捧的‘蝶戀花’詞。沒有一句通的!……我請趙元任看此詞押的舞、虎、雨,如何能與‘有’韻字相押。他也說,湖南韻也無此通韻法。”(參見《胡適日記全編(1950—1962)》第8冊,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568—569頁)其實,深諳詩詞格律的毛澤東對於韻腳不合十分清楚,故在其“作者自注”中解釋說:“上下兩韻,不可改,只得仍之。”說明毛澤東在此破韻,只是不想因韻害意而為之。如此用韻,意與聲諧,渾然天成,是一種不拘程式的更高境界。毛澤東在遵循詞律的前提下,根據表達需要而稍加變通,不正是他“舊體詩詞要發展,要改革”詩論的一種藝術嘗試嗎?反之,了無詩意,缺乏詩味的句子,即便切韻合律又如何?顯然,胡適如此膠柱鼓瑟、吹毛求疵,苛刻地將毛的《蝶戀花》貶得“沒有一句通的”,不是他的水平高,而是他的器量小,實質上屬於羨慕嫉妒恨。至於其“他當初在北大還不配上我的中國文學史班呢”這句話,則更屬於一種虛妄無聊的自負。不配上你的中國文學史班的毛澤東,卻締造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解放軍,形成了毛澤東思想理論體系,領導中國人民創建了新中國,不但開創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甚至影響了世界力量對比的大格局。胡適全然不見泰山之鴻巨,而獨拿詩詞挑刺以作障目之論,只能說明其心胸之侷促、器量之狹窄。況且,僅以詩詞而論,胡適之詩詞與毛澤東相比,差距也不可以道里計。

恰巧,毛與胡均寫過《沁園春》,不妨擱在一起,兩相比較一下:

胡之《沁園春》:

客子何思?凍雪層冰,北國名都。想烏衣藍帽,軒昂少年,指揮殺賊,萬眾歡呼。去獨夫“沙”,張自由幟,此意於今果不虛。論代價,有百年文字,多少頭顱。

冰天十萬囚徒,一萬里飛來大赦書。本為自由來,今同他去;與民賊戰,畢竟誰輸!拍手高歌,“新俄萬歲”!狂態君休笑老胡。從今後,看這般快事,後起誰歟?

毛之《沁園春》: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臘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心平靜氣地說,兩首詞根本不在一個量級上。胡詞氣勢孱弱,想象乏力,文辭更有不逮。其詞既不夠“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更不夠“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與人們想象中剛從哥倫比亞大學讀博歸來,高擎新文化運動大旗呼嘯前進的英姿勃發、顧盼自雄、風華正茂的形象頗有不合,可謂盛名之下其實難副。與毛詞相比,胡詞差矣;作為中國新詩之開山鼻祖,即便在新詩百年長河中,胡詩也差矣。胡適在詩詞上對毛找茬挑刺,實乃自討沒趣。其對毛之苛刻,緣由似有兩點:一是因主義對立,故而在主觀情感上不願認同毛的成就;二是因自知不如而內心自卑,故在對待毛之事上不能像其對待他人那樣優遊自如自如。胡對毛如此刻薄,而毛對胡評價如何呢?1956年2月,毛主席在懷仁堂宴請全國政協的知識分子代表時,談及胡適,他平和地說:“胡適這個人也頑固,我們託人帶信給他,勸他回來,也不知他貪戀什麼?批判嘛,總沒什麼好話,說實話,新文化運動他是有功勞的,不能一筆抹殺,應當實事求是。”(參見唐弢:《春天的懷念》)毛、胡互評,兩人器量之大小,高下立判。(此段內容參見於朱向前先生的《從兩則史料看胡適評毛詩》一文,《毛澤東詩詞研究》2014年第1期)

六、胡適的主義真不真?

一個人,倘若抱定一種主義,堅持不懈,始終不渝,即便不為他人認可,也足以令人尊敬;但胡適並非如此,而是一個十足的實用主義者、機會主義者。

看看他是如何對待皇帝的。1922年5月17日,閒極無聊的溥儀把電話打到了胡適家:“你是胡博士呵?好極了,你猜我是誰?”

“您是誰呵?怎麼我聽不出來呢?……”

“哈哈,甭猜啦,我說吧,我是宣統啊!”

“宣統?……是皇上?”胡博士受寵若驚。

“對啦,我是皇上。你說話我聽見了,我還不知道你是什麼樣兒。你有空到宮裡來,叫我瞅瞅吧。”(溥儀《我的前半生》)

胡適興奮莫名:皇上要召見我了!他在日記裡寫道:“今天清室宣統帝打電話來,邀我明天去談談,我因為明天不得閒,改約陰曆五月初二日去看他(宮中逢二休息)。”(《胡適日記全集》第三冊)為此,胡適還專門寫了一篇文章《宣統與胡適》,文中頗為得意地說:“他稱我先生,我稱他皇上”,其興奮之情、驕傲之感溢於言表。

承蒙“皇上”召見之後,胡博士興奮之餘,還給莊士敦寫了封信,描繪令其驕傲難忘的場景:“不得不承認,我很為這次召見所感動。我當時竟能在我國最末一代皇帝——歷代偉大的君主的最後一位代表的面前,佔一席位!”

這,就是號稱新文化運動領袖的胡適之博士,在封建廢帝面前的表現!

為此,1931年10月上海《申報》登載《蔣召見胡適之》一文,把胡博士譏諷了一頓。魯迅接著加了一把火,說:“中國向來的老例,做皇帝做牢靠和做倒黴的時候,總要和文人學士扳一下子相好。做牢靠的時候是‘偃武修文’,粉飾粉飾;做倒黴的時候是又以為他們真有‘治國平天下’的大道。當‘宣統皇帝’遜位到坐得無聊的時候,我們的胡適之博士曾經盡過這樣的任務。見過以後,也奇怪,人們不知怎的先問他們怎樣的稱呼,博士曰:‘他叫我先生,我叫他皇上。’現在沒有人問他怎樣的稱呼。為什麼呢?因為是知道的,這回是‘我稱他主席嘛(很明顯惡搞胡適之的【他稱我先生,我稱他皇上……】’。安徽大學校長劉文典教授,因為(見蔣)不稱‘主席’而關了好多天,好容易才交保出外,老同鄉,舊同事,博士當然是知道的,所以,‘我稱他主席’。”(《二心集?知難行難》)

是否真的主張民主自由,更重要的是看他對待現實政治的態度。鐵的事實是,胡適是《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的始作俑者之一,又是第一個在《臺灣戒嚴令》這個毀滅民主、自由、憲政的文件上籤下自己大名的人。在臺灣,胡適自己可以“批判”一下蔣公,但不容許別人也如此做,別人誰批判蔣介石那胡適就批判誰。以致美國人都調戲胡博士說:“臺灣言論自由,只有胡適一個人的自由”。(智效民 :《胡適與蔣介石的交往》)

1953年,胡適在日記裡記載:“我說,臺灣今日實無言論自由。第一,無一人敢批評彭孟緝。第二,無一語批評蔣經國。第三,無一語批評蔣總統。所謂無言論自由,是‘盡在不言中’也。”

一年後,也就是1954年,原臺灣省政府主席兼保安司令吳國楨赴美后反水,發表《在臺灣你們的錢被用來建立一個警察國家》,引起輿論震動。剛剛指責“臺灣今日實無言論自由”的胡適之,看到這篇文章後是什麼反應呢?

胡博士大為光火!蔣公也是你們能黑的?要黑也只能我來黑!蔣介石則大為著急!趕緊派人給胡適送上美元。拿了美元的胡博士不僅寫信批評吳國楨,還大筆一揮,展開反擊——聞名遐邇的洗地奇文《臺灣是多麼自由》出籠了!由此拿錢發帖之事例可見,在金錢利益與民主自由之間,胡博士完全站在了金錢利益一邊;在政治需要與事實真相之間,胡博士完全站在了政治需要一邊,一切都由著他胡噴!

胡適大節不端,小節亦然。一是其品德不怎麼樣,這吃喝嫖賭放在黃金榮一類人身上不是什麼大問題,而放在一個北大校長身上就是問題;二是其學問不怎麼樣,沒有真才實學,無論歷史、文學、哲學、教育、紅學,哪一門都稀鬆平常;三是其氣節不怎麼樣,崇洋媚外,挾洋自重,加入共濟會,是對中華民族的背叛;四是其對祖宗祖國不怎麼樣,挖祖墳,詆譭中華文化,搞歷史虛無主義,為他傳播西化製造空間,此乃大逆之罪。

胡適的一生,姑不論其吃喝嫖賭、浪蕩墮落,也不論其私慾燻心、投機善變,僅以其政治立場論,也是乏善可陳:從“低調俱樂部”到恐日妥協的各種言論,從鼓吹自由主義到甘當蔣家王朝之鷹犬,從崇洋媚外到挖祖墳虛無中華文化,胡適離漢奸很近很近,近到了僅一步之遙。還好,他終究沒有跨出那一步,總算守住了底線,所以不能稱之為文化漢奸,而只能稱之為文化買辦。

總而論之,儘管胡適參與新文化運動,自有其歷史貢獻與地位;但其道德學問和他的巨大名聲是不相配的。胡適,不配成為後人之偶像。筆者和此人無冤無仇,之所以揭一揭他的短,就想說明這一點,以免更多的年輕人上當受騙,被他忽悠成新一代媚外公知。 (本文非原創)


用戶2752800271733


喪家的乏走狗。胡適有沒有才? 當然有,但是屬於糞坑類的,如果誰坐在糞坑裡三天,自然也就難聞其臭了。胡粉真有幾個看過他文集的,可以挑出幾句對現在有用的東西來欣賞一下。

胡適的東西,只能屬於他自己自娛自樂,於國於民,毫無益處,尤其與他的時代相左。他當時被人罵為漢奸,自然也是”德配其位”的。

歷史沒有假設,沒有毛周這樣的精英,中國現狀難以想象。蔣光逃的不過如此,何況胡適之類搖尾巴的。

當時的胡適放在當今,應該屬於一個二本或普通一本大學裡,英文比較牛逼、但作品比較多、比較雜、喜歡嘮叨叨、且類似於網紅的一個普通教授吧。


家居三所


胡適不但得到國人的追捧,也受到世界文明國家的讚譽和認可?

因為他的教育理念先進,文明而務實,如果不錯過了胡適?教育完全能和世界教育接軌,也必將培養造就出更多的精英人才?

因其卓越才能,先後獲得三十六個愽士學位,其中三十五個是國外頒發的榮譽博士學位,但這也足以為華夏民族爭光了,時至今日仍在保持著"愽士專業戶"的榮譽紀錄之!


鑫挺83563181


漢奸屍粉們能要點屍蛆臉不?滾!

愚以為漢奸胡屍(胡適)粉,在海內外十六億華人中,沒有十三姨,也要有個大姨媽數呢。

一數,別說二百五,連二十五都木有!真讓人大跌眼鏡!

屍粉們再吹幾年,恐怕只剩一個單身瘋狗悲嚎長鳴,變成哮天犬了。

蔣匪東林黨餘孽賊種們,夠不要臉的,扛死屍還鄉跳大神裝B,攪和了幾十年,就這點收穫,還特麼好意思活在這世上,不要臉,無恥無底限程度,不得不讓人佩服!

獐胎閹獐屍(章太炎)粉呢?不獻醜試試獐屍的重量?

倭狗蔡元培蔡屍粉呢?不來次測試!

在一開放國門的時代,在一個知識爆炸,信息爆炸的時代,拉個學前班幼童,就能超過幾千年聖賢,拉個小學生,就能超越大師的年代,屍蛆粉死去吧!死的越乾淨越徹底越好。



胡適之所以得到了很多國人的追捧,關鍵有三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因為胡適學識淵博,知識深厚;二是因為胡適提倡白話文,有開拓創建之功;三是因為胡適的人品佳、修養好,個人魅力大。

就學問來說,胡適學貫中西,縱橫古今,是學問上打通中西、在文化上橫貫古今的少有的大學者,他一生曾經獲得過的博士頭銜達35個之多,當然絕大多數博士頭銜是榮譽博士,唯一一個通過學術論文獲得的博士,是他在哥倫比亞大學獲得的哲學博士學位。

不過,無論是博士也好,不是博士也好,絲毫也不能影響胡適在學術界的巔峰地位,因為他對現代中國的啟蒙作用,別人,至少很多的名家大家,是無法比擬或替代的,他的學生唐德剛有一句話評價非常經典,唐德剛說:“胡適是‘傳統中國’向‘現代中國’發展過程中,繼往開來的一位啟蒙大師。他在我國近代的學術思想界裡,可以說是初無二人。”

作為五四健將,胡適在五四時期,先後撰寫了《歷史的文學觀念論》、《建設的文學革命論》等一系列文章,出版《白話文學史》、《國語文法概論》等一系列著作,提倡“國語的文學,文學的國語”,大力推動白話文,使白話文逐漸取代了文言文,後來更是使白話文成為中國人最重要的交流工具。如今我們得以用這種淺白流暢的文字寫文章,也可以說是得益於胡適所賜。

對於胡適先生的白話文貢獻,唐德剛在《胡適雜憶》中曾這樣評價:“胡適之先生在中國文化史上最卓越的貢獻應該還是在文學方面。他是近百年來提倡‘文學改良’和推行‘白話文學’的第一人!在近代中國以白話文做大眾傳播工具的不始於胡適。在他之前已有陳獨秀的《安徽白話報》和吳稚暉等所編的《新世紀》。但是正式把白話文當成一種新的文體來提倡以之代替文言而終於造成一個舉國和之的運動從而為今後千百年的中國文學創出一個以白話文為主體的新時代,那就不能不歸功於胡適了。”這種開拓之功,近現代雖然名家輩出、燦若繁星,但影響如此深遠、普及大眾如此之廣大的,只有胡適。

在做人上,胡適堪稱謙謙君子。五四兩大健將胡適和陳獨秀都是安徽人,但據說是當時在北京居住的安徽老鄉幾乎無一例外地鄙薄陳獨秀而推崇胡適。陳獨秀偏激的言論,已經讓那些舊時代過來的老鄉不太滿意,但他還以北大文科學長的身份,公然在北京嫖妓,甚至到妓院“打場子”,口碑自然不好。而同為新青年的胡適,還自美國學成歸來,可謂天之驕子,但為人卻胡循規蹈矩,表現謙遜,所以口碑極好,與人相處,其樂融融。


帝國的臉譜


一提起胡適 ,大家都會冠以大學者,國學大師,什麼思想家啊,文學家,哲學家啊等等,因為這些頭銜不一定就能受人追捧,真正讓胡適受人追捧的是他身上散發出的小人物的魅力和趣味。


01怕老婆

胡適怕老婆在圈子裡是出了名的,別人調侃他怕老婆,他不僅不生氣,還從理論上為自己怕老婆建立依據,可愛的胡適同學翻遍世界史發現,全世界只有德國、日本、蘇聯三個國家沒個的國家,都是獨裁或集權的國家。


不僅如此,他還搞了一個PTT(怕太太)協會,宣傳自己是PTT會長,他還創造了著名的“新三從四德”:

太太出門要跟從,太太命令要服從,太太說錯了要盲從;太太化妝要等得,太太生日要記得,太太打罵要忍得,太太花錢要捨得。


佩服吧,不愧是文化人,怕老婆都怕得這麼理直氣壯。不過與其說胡適怕老婆,不如說胡適是尊重愛護老婆。

胡適和江東秀是包辦婚姻,但不同於民國其他文人,胡適不僅沒有冷落江東秀,反而是全心全意呵護,先結婚後戀愛。


你為何不寫信與我了?我心裡很怪你,快點多寫幾封信寄來罷。今夜是三月十七夜,是我們結婚的第四個滿月之期,你記得麼?我不知你此時心中想什麼,你知道我此時心中想的是什麼?……窗上的月亮正照著我,可惜你不在這裡。

看看胡適寫的家書,簡直比情書還要露骨。


江東秀喜歡打牌,玩起來就捨身忘我了,胡適不僅沒有意見,反而轉手就買了兩套房子,專門弄一套給江東秀當棋牌室。看到這裡,單身狗們紛紛留下了兩行孤獨的的淚水,沒想到看個問答,還吃了滿滿的狗糧。這哪裡是怕老婆,這明明是寵妻狂魔啊!


02麻將小王子

胡適喜歡打麻將這事兒估計全網都知道了,這都怪胡適同學喜歡寫日記,寫就寫唄,斜的還一本正經,正經人誰寫日記啊!

7月4日新開這本日記,也為了督促自己下個學期多下些苦功。先要讀完手邊的莎士比亞的《亨利八世》……7月13日打牌。7月14日打牌。7月15日打牌。7月16日胡適之啊胡適之!你怎麼能如此墮落!先前訂下的學習計劃你都忘了嗎?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不能再這樣下去了!7月17日打牌。7月18日打牌。


當然,後來有人證實說,這則日記是經過刪減平湊得來的,我們胡適同學肯定不會整日沉迷打麻將的啦!畢竟人家是做學問的,打麻將只能說是業餘愛好,就像你下班打兩把王者榮耀一樣,算不得數的。


不過我嚴重懷疑他給老婆弄那一套房子當棋牌室是有私心的,既討老婆歡心,又可以自己過癮,別人問起來就說給老婆弄的,畢竟大學者也要有業餘生活的嗎!


03幽默的人

有一次,胡適應邀到大學演講,在引用孔子、孟子、孫中山的話時,就在黑板上寫:“孔說”、“孟說”、“孫說”。


最後,他發表自己的意見時,也在黑板上寫了兩個字,這回卻引得鬨堂大笑,因為他寫的是——胡說。我上學時要是遇見這樣的老師,哪裡會逃課哦,肯定節節課都去,因為去晚了肯定搶不到位置。

我們都知道胡適是新文化運動的領袖之一,大力提倡白話文,有一次他去北大講課,有學生質疑白話文的簡便實用,認為用文言文打電報比用白話文打電報更省錢,胡適就說自己前幾天就用白話文拒絕了別人的工作邀請,很省錢。


學生們苦思冥想,寫出了最少的12個字的文言電報稿,“才學疏淺,恐難勝任,不堪從命。”

結果胡適聽完微微一笑說,我只用3個字“幹不了”。一招斃敵,別人連反抗的機會都沒有。


其實很多攪動風雲的歷史人物,和胡適一樣生活中都是很有趣的人,不要被他們的豐功偉業給遮住了光輝,以一種高大全的刻板印象來看待他們,而忽視了他們身上閃耀的人性光輝和人格魅力。要多瞭解一下他們生活中的樣子,這樣才會看見一個血肉豐滿的,真實立體全面的人物形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