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民國“黃河沿岸第一才子”,死前遺願,是能靠稿費買一條棉褲

民國時代,政學圈內有兩大名人,都以“大炮”的綽號名揚四海。一位是孫文先生,另外那個,就是“傅大炮”傅斯年。

他,民國“黃河沿岸第一才子”,死前遺願,是能靠稿費買一條棉褲

傅斯年,1896-1950,山東聊城人,字夢真

傅斯年這位山東漢子,在北京大學唸書時,初登文域,就已是校內外“頭號學霸”。不僅科系所有考試均第一名,組織能力與領導威望也無人可及。他的那些北大同門,都何等心高氣傲,卻獨許他是“天縱之才”,甚至誇他是“黃河沿岸的第一才子”,乃至“孔子以後第一人”。這些話雖不免花哨,可終究只是逸事花絮之類,也是推崇備至之語,姑且由之吧。

“第一人”、”第一才子“啥都涉嫌誇大,可“國士無雙”四字,時人是普遍認同的。傅大炮“無雙”在哪,我以為,在學問好、在膽識大、在魄力足、在能力超強、在精力過人、在眼光獨到、在待人赤誠、在無懼威權、在親民愛國、在提攜後進不遺餘力。僅作為知識分子,其德業後人怎麼遊揚褒讚,都不大過分。

他,民國“黃河沿岸第一才子”,死前遺願,是能靠稿費買一條棉褲

傅斯年考入北大預科時,與弟弟傅斯嚴合影

後來,我翻書,讀到宋人陳亮的《酌古論序》,看到裡面有句,“吾以謂文非鉛槧也,必有處事之才;武非劍楯也,必有料敵之智,才智所在,一焉而已”在,總會不自覺想到傅斯年。


談民國學術、思想及政治,傅斯年肯定是繞不過去的重心人物。如今他的聲名略顯黯淡,可他在老一輩學人心目中的地位,是尤其高的。

他的為人,表面魯莽,其實清澈的很。他年輕時,是學生中最有號召力的領袖;成年後,是學術圈“傅大老闆”;在後來,議政論政,聲震四野,人送“大炮”徽號。他一生都是“大人物”,就其閱歷而言,按理說當是很有“武庫”的這麼一個人。但他真的不復雜,甚至言行很單純,是一身才氣一身痴。這一點非常難得。我自己讀傅斯年,內心就常有一股愉悅明淨之感,就像觀望一道清泉飛瀑一樣。

他,民國“黃河沿岸第一才子”,死前遺願,是能靠稿費買一條棉褲

“五四運動”的總指揮

傅自小就勤奮好學,人格上還有一種難以言說的魅力。他家學淵源,17歲入讀北大,頭兩年專治國學,一直全班第一,是劉師培、陳漢章等老宿的得意門生,黃侃更許為衣缽傳人。他而後覺得國故有問題,就盡棄舊學,義無反顧投身新文學陣營;五四運動爆發,他被推舉為遊行總指揮,令則行禁則止,結束後立即功成身退,終身都不提及。

甚至沒有傅斯年的力挺,大紅大紫的胡適,都不大可能成為民國學術網紅。胡26歲那年,首次登上北大講壇,能站穩腳跟,不被那幫難纏的學生轟下臺,就是因為有小5歲的學生傅斯年認可,幕後給他保駕護航——雖然他也被傅質問的滿頭大汗,也老實承認,“幾個學生的學問比我強”。實際上,此前章太炎弟子朱宗萊在北大開《文心雕龍》課,就是傅當場指出他講義中30多條錯誤,被灰溜溜趕跑的。

他,民國“黃河沿岸第一才子”,死前遺願,是能靠稿費買一條棉褲

聊城傅斯年故居,也是當地的“狀元第”

鄧廣銘回憶錄中說,抗戰期間在復旦,就常常聽傅說,“誰都沒資格罵胡適之,只有我能夠罵,只有我才有資格罵”。這位胖胖的山東人,他是極端自負,也是很狂的。


早年,他的資質和學識之好,一度是讓時人很駭異的。且不談他的“夷夏東西說”是如何有創見了,過去偶然讀到他的《春秋策》一書,就不由感嘆,傅大炮果然名下無虛。

他,民國“黃河沿岸第一才子”,死前遺願,是能靠稿費買一條棉褲

與“誼在師友之間”的胡適父子

民國以來的文史圈,一直流傳著一則有趣的逸聞:說是俞大維這人絕頂聰明,留德時以才華和陳寅恪並稱雙璧,本來也是搞文史的,也嶄露頭角,頗有成就。可自從結交傅斯年後,他便突然棄文學理了。周邊人問是啥原因,他說,“搞文史的人當中出了個傅胖子,我們便永遠沒有出頭之日了”!即陳寅恪,也格外看重、信任傅斯年。

民國人都說,傅是學術天才,也是舉世罕見的管理奇才。他自學生時代起,到最後遽然辭世,“傅大老闆”這個別號在民國文教圈,始終有著他人不可企及、片言九鼎的影響力,聲望大概就僅次於胡適。辦各種雜誌、創建歷語所、掌管過西南聯大、擔任北大代理校長、主持臺大校政、參與議政、扶持後進等等,一生許身謀國、才能超群,眾所公認。後來,錢穆跟他對罵,懟他是“水泊梁山的山大王”,恨恨有聲,可也不敢抹滅他的領導才能。

他,民國“黃河沿岸第一才子”,死前遺願,是能靠稿費買一條棉褲

晚年的錢穆夫婦——傅認為錢的學問“太舊”,二人合不來

就連他的老師,彼時文化圈菁英們共奉的精神領袖胡適之,論行事勇猛、論行政才幹,都遠不及他,也曾自愧弗如。後來的傅大炮,雖官銜低微,最牛時也不過一大學校長,實際上卻順理成章地成為整個民國後半葉,教育界與學術圈最有組織能力的領導者。他在此方面的才幹,至少在當時無人能及,位置無人可替,貢獻也無人可匹。

傅斯年這種性格、這番作派,大破大立、狂傲至極又一心為公,是“很五四”的,大概也只能屬於“五四”。他的恩師胡適,屢屢惋惜他只是“為他人作嫁衣裳”,白白浪擲了學術天份——除零散論文影響極大外,他外務太巨,確實沒有出過幾本專著,是未盡之才。

他,民國“黃河沿岸第一才子”,死前遺願,是能靠稿費買一條棉褲

1935年,傅與梁思永(右一)、法漢學家伯希和(右二)在安陽發掘現場

好在他抱負不在此。古有“三立說”,也正如老作家孫犁講的,“文章與道義並存,文章可泯,道義永在”,傅斯年之青史留名,主要真不是因為寫了多少書。


傅斯年一生,最可惜的,除了學術天份沒有完全展現外,就是早死。去世時不過54歲,還是正當宏圖大展之際。說起來,彼蒼者天固然是不恤國士,他自己也是壯懷未酬,齎志以歿。

他,民國“黃河沿岸第一才子”,死前遺願,是能靠稿費買一條棉褲

1921年5月,傅與蔡元培(中左二)、徐志摩(前左二)、等在英國

後來,很多人就講,傅大炮當初如果不跟著離陸,可能不至於短命。可這終究只是事後諸葛亮之言。實際上,到了大江大海1949,知識分子們都必須站隊的時候,他雖沒啥官銜,不過一書生身份,明知不可為,卻只能毅然決然地隨著蔣氏敗走“田橫之島”。表面上可二選一,他其實沒得選。

一方面,他對蔣及其黨羽都不大看不上,批評也很嚴重,可他的認識是有侷限的,總堅持對比起來是“比較好的”。且他的理念,是文化與國家要發展,亂世中的文人必須找尋合作,不能太愛惜羽毛,只圖個人獨善其身的美名,與虎謀皮,捨我其誰。

他,民國“黃河沿岸第一才子”,死前遺願,是能靠稿費買一條棉褲

與其妻俞大綵

而從公心論,他彼時肩負著“中研院”史語所所長、北大校長、還有即將履新的臺大校長等要職,在如此岌岌可危的多事之秋,他實際是學術文化界同道們最大的精神支柱,他責無旁貨不得不走。

還有一方面,為此身安排計,是他與湘潭先生私人關係不怎麼好,他有疑慮。算起來,他和湘潭先生認識很早,淵源頗深。那年,他還在北大當學生,是風雲人物,而大他3歲的湘潭先生僅是圖書館管理員而已。後來,憶及北大往事時說過,“想和傅斯年交談,他沒空理我”,內心受傷挺深。在北大時,傅斯年與張申府待他不佳,他是不免介懷的。章士釗大方借錢,他則一直很感恩。

他,民國“黃河沿岸第一才子”,死前遺願,是能靠稿費買一條棉褲

年輕留學時代的傅斯年

1945年,傅斯年訪陝,兩位故人再度會晤,湘潭先生不計前嫌,把手言歡,待他很熱情,不僅贈禮物,還單獨對床夜話,熱聊了一通宵。不想,傅也是不識趣,回去竟宣揚說,其人“至多不過宋江一流”云云。這些話當然是憤激之語,而非實情之言也,可湘潭先生也就再難諒解他,寫文列入黑名單。

俗話說“熱土難離”,可傅再無留下的理由。可以說,無論是政學立場驅動,還是文教繼揚的職責所在,抑或僅處於私人考量,傅斯年都只能踏上不歸之路。


死生亦大矣,可傅大炮總共才活了55歲。他在晚年,眼見國是日頹,理想變現無期,心情實際上非常糟糕。

他,民國“黃河沿岸第一才子”,死前遺願,是能靠稿費買一條棉褲

臺大“傅園”

傅斯年其人,不是書呆子,他把握現實、洞察世情的能力都極強,非泛泛庸輩。可他這個人,性格最大的弱點,當在養氣之功甚弱,遇窩心事不能抑制住自身情緒,不夠通達,為此一命嗚呼。胡適唾面自乾式的修為,他是終身都做不到的。李敖就說他是“氣死的”。

他是北方人,特急性子,動不動“匹夫之怒”,“傅大炮”的諢名多少就是因此得來。也因此,他常年為高血壓病所折磨。加上其人就是個“工作狂”,一生勞碌,諸如領導新文化運動、創辦流行雜誌、揮指學生遊行、創辦著名的史語所、組織殷墟考古發掘、主持明清檔案整理、到處提拔與培養大批青年才俊、在泥沙翻湧的戰後重定北大朗朗乾坤,啥事都全身心忘我投注。

他始終不懈地旨在捍衛學術自立與尊嚴,號召實幹興學。同時,他嫉惡如仇,以書生報國自期,指呈時弊,左右輿論,炮轟孔祥熙、痛砭宋子文、臭罵蔣氏,以區區參政員的卑位竟然接連趕跑兩任行政首長,精勇一似下山猛虎,當時無人可擋其銳。

他,民國“黃河沿岸第一才子”,死前遺願,是能靠稿費買一條棉褲

他狠起來都自己祖先都罵。他是山東聊城人,是滿清入關後首位狀元傅以漸的直系後人,可他覺得這位祖宗覥顏跪事異族,一直引以為恥。他如此執拗、不容沙子的性格,可想而知,總不大可能長命吧。他自各也早有預感,1947年起,就愛將“死”字掛在嘴邊,甚至有一回還問同事姚從吾(即李敖後來的研究生導師),何日一起去跳海。

他這個人,一生盡情儘性、完責完義,“雖千萬人我往矣”,性格是超出常人的頑固剛硬,可就是這麼一個人, 都多次萌生了要自殺的念頭,可見彼時心情之惡劣,實無以復加了。這種外在壓抑的狀況,配合他內裡性格上的暴脾氣,最大程度上直接導致他後來的猝死吧。傅斯年與胡適,一門師徒,都是當眾非正常死亡,冥冥中都有約定似的。

他,民國“黃河沿岸第一才子”,死前遺願,是能靠稿費買一條棉褲

1951年12月20日,傅斯年逝世一週年忌日,學生們致祭

1950年12月20日晚上11點20分,在剛罵完某一位“省參議員”後,時任臺大校長的傅斯年,腦溢血癥突發,毫無徵兆,當場倒下,猝死在彼地的會議場上。據知情者回憶,在開會之前,在家中,面對正為買菜錢沒有著落而愁眉不展的妻子俞大綵,他只是興高采烈地說:

“董作賓終於同意我預支一筆稿費了”,希望拿到錢後,“一半留作家用,一半給我做條棉褲”.......

附今日薦讀:

嶽南“南渡北歸系列”。這套書,是現今寫民國文化群體最有名、最暢銷的作品,深入且有趣,值得購閱、收藏。數冊在手,民國文化畫卷、文人掌故、人物脈絡瞭然在胸。近幾年,這套暢銷到令人髮指的地步,不看都缺點談資,呵呵。

本套書,查京東直營,不包郵就要186,偏貴。頭條與合作方綠色通道,直接點擊購買,包郵168,相較算是便宜的了。還有是實話實說,每單也我能掙一兩元,皆大歡喜吧,蟹蟹!我太窮了,都墮落到帶貨了

1,購買銜接如下:(直接點擊,支付即可)

2,本書海報介紹:

他,民國“黃河沿岸第一才子”,死前遺願,是能靠稿費買一條棉褲

他,民國“黃河沿岸第一才子”,死前遺願,是能靠稿費買一條棉褲

他,民國“黃河沿岸第一才子”,死前遺願,是能靠稿費買一條棉褲

他,民國“黃河沿岸第一才子”,死前遺願,是能靠稿費買一條棉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