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王者如今淪落為"青銅",七匹狼被男人所“拋棄”從巔峰跌落

時代總是屬於先知先覺者,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潮流,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印記。

說起現在的男裝市場,似乎已經成為了海瀾之家的天下,但是在海瀾之家之前,這男裝天下可謂是是七匹狼的,七匹狼火遍全國的時候,還沒有什麼海瀾之家、美特斯邦威這些品牌呢。當它盛行之時,阿瑪尼和古馳還在研究如何進入中國市場。

曾經的王者如今淪落為

然而,隨著時代大勢的改變,曾經的王者男裝七匹狼,似乎已經逐漸被男人們所拋棄。互聯網的降維打擊、快時尚品牌的巨大沖擊,傳統品牌遭遇重大挫折,七匹狼也陷入了業績泥沼之中。

8月下旬,七匹狼發佈2019年半年報稱,實現營業收入15.55億元,同比增6.55%;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23億元,同比下滑8.42%;實現扣非淨利潤6813.98萬元,同比下降15.33%。

曾經的王者如今淪落為

七匹狼稱,淨利潤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投入廣告宣傳費、平臺服務費、終端管理費用等較2018年同期增加。

創建男裝第一品牌,茄克大王走上巔峰

晉江,位於閩南金三角的核心,與寶島臺灣一水之隔。這裡本是泉州下屬的一個窮縣城,卻在改革開放後,借“三來一補”的春風,成了我國服裝行業的領軍者,耐克的第一個代工廠就設在這裡。

彼時的晉江企業,屬於粗放發展的野蠻生長階段,因為當時物資緊缺,所以當時屬於賣方市場,企業只要生產出來的產品,根本不愁銷路,雄心勃勃的周氏兄弟不僅滿足於賺代工的快錢,他們想自己做一個品牌,能聞名全國、甚至揚名海外的大品牌。

1985年2月,創始人周少雄、周少明兄弟出資創辦了晉江金井勞務僑鄉服裝工藝廠,這就是七匹狼集團的前身。上個世紀80年代末,臺灣歌星齊秦唱著“我是一匹來自北方的狼”,躥紅全國。1990年,周少雄趁著這股熱潮,推出“七匹狼”品牌,並聘請當年正當紅的齊秦做了品牌代言人,七匹狼在國內一炮而紅。搭載著齊秦的號召力,七匹狼的業績節節高,於是就此開啟了“男神收割之路。”邀請了各大“硬漢影星”來作為自己的代言人。一口氣簽下了孫紅雷、張震、胡軍和張涵予四大“影帝”。

曾經的王者如今淪落為

夾克是上個世紀90年代的流行單品,也是七匹狼撬動男裝市場的支點。1991年,七匹狼推出變色夾克,一下火遍大江南北;1995年又推出雙面夾克,一句“男人不止一面,品格始終如一”的經典廣告語,讓七匹狼的品牌如日中天。

“當時的七匹狼品牌以男性生活為出發點,詮釋男人在工作生活中擔任不同角色的責任和不易,與當時的很多消費者產生了共鳴;以狼的內涵、精神又給予了男性消費者更多的激勵。”華東理工大學商學院副教授費鴻萍評價當年七匹狼的廣告。

2004年,七匹狼成功登陸深交所,成為國內首家上市的男裝企業,此後8年,業績節節攀升。2012年,七匹狼達到巔峰,營收34.8億元,扣非淨利潤5.5億元,分別比8年前剛上市時翻了13、18倍。

服裝業績自2013年迎來巨大打擊

2013年以前的七匹狼順風順水,業績年年增長。然而自2013年開始,局面急轉直下,公司扣非淨利潤連續大跌4年,曾經的國民男裝面臨上市以來的最大挑戰。2013年當年營收和淨利潤分別下降了20.23%和32.44%。在統治男裝天下時的瘋狂開店擴張,此時成為了七匹狼的累贅,七匹狼只能關店止血。門店數量由2012年的4007家下降到2014年的2821家。

曾經的王者如今淪落為

庫存或成為制約七匹狼發展的重要因素

七匹狼2019年上半年的資產減值6465.38萬元,佔利潤總額比例高達42.14%,主要原因是存貨跌價計提造成的。

庫存問題已經困擾了七匹狼多年,2013年庫存商品達到746.11萬件,同比增長15.24%,存貨總價值也從2012年的5.66億元上升至2018年的近10億元規模,2019年上半年較2018年有所減少。

曾經的王者如今淪落為

輕研發重銷售核心競爭力有所下降

設計是服裝行業的核心競爭力之一,但從2014年開始,七匹狼的研發投入就逐年下降,如2018年研發投入為5278萬元,佔總營收的1.5%,同比降26.74%。七匹狼2019年上半年的研發投入僅為2135萬元,同比降29.98%。

另一方面,七匹狼的銷售費用也是不斷增長,2012-2017年銷售費用徘徊在4.5億元左右,而2018年增加至5.95億元,佔總營收的16.9%,2019年上半年七匹狼的銷售費用達到3.39億元,同比更是增長33.36%。

曾經的王者如今淪落為

競爭對手的多方面打擊,傳統服裝品牌進入寒冬

隨著國外的快時尚品牌如Zara、H&M、優衣庫等殺入中國,憑藉快速迭代的產品和高效創新的管理迅速打開市場。優衣庫、ZARA這幾年能在國內市場攻城拔寨,把國產服裝品牌打得落花流水,靠得是先進的SPA模式。

這種模式最早是服裝品牌GAP在快消行業提煉出來的,企業全程參與商品(設計)企劃、生產、物流、銷售等產業環節,可以做到快速響應和準確供應。

曾經的王者如今淪落為

以ZARA為例,其總部倉庫裡的所有衣服儲存不會超過三天,店鋪每週會向總部下達2次訂單以補充產品,其產品從設計到到店銷售僅用兩週時間,而傳統服裝企業這個週期至少要4-6個月!

由此可見,國內傳統服裝品牌和國外快時尚品牌的打法根本不在同一個層面,就像《三體》中的“降維打擊”一樣,自然被打得落花流水。

除此之外,互聯網電商的興起也對實體店造成了巨大沖擊,利潤也是連續下滑。財報顯示,2013年-2016年,七匹狼歸屬母公司淨利潤分別為3.79億元、2.88億元、2.73億元和2.67億元。

多元化自救,轉型陣痛或難回昔日巔峰

過去十年,中國的男裝企業採用的基本都是“批發+品牌”的模式,顯然,七匹狼也看到了批發模式的弊端。2013年,在七匹狼內部,這場渠道的變革就已經開始,從“批發+品牌”模式轉向零售模式。然而,這種渠道變革似乎沒有起到“扭轉”的效果,七匹狼的終端數量,由2012年的4007家減少至2014年的2821家。2016年,七匹狼扣非後歸母利潤為1.34億元,比2008年還少了2000多萬元。

其次,七匹狼業務的縱向多元化,由賣夾克擴充為賣襪子、賣內衣...2014年,七匹狼將原有對外授權的針紡類商標收回,開始自己製作男士內衣、內褲、襪子及針紡產品。而賣襪子的確為七匹狼帶來了更多的收益。財報顯示,男士內衣、內褲、襪子等產品為七匹狼貢獻了超過11億元營收,佔比36.34%。而曾經火爆一時的夾克,常年佔比不到10%。但內衣、內褲和襪子的毛利率低於其他產品的毛利率,七匹狼增收容易增利難。

還有就是跨領域的橫向擴張,開啟了“實業+投資”的運營方式,其中重要手段之一就是地產經營。財報顯示,2014-2016年及 2017年1-9月,地產板塊收入佔七匹狼集團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分別為13.77%、10.34%、42.48%和 58.29%。此外,七匹狼還進入創投行業,也是做得風生水起,公開數據顯示,七匹狼旗下設立了6家投資公司,如廈門七匹狼股權投資有限公司等。

然而,多元化沒能重振七匹狼。就在七匹狼多元化做得風生水起的這幾年,七匹狼的男裝卻是節節下滑。而這5年時間,中國的男裝市場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七匹狼卻從一個主角逐漸淪為邊緣角色。

可是滄海桑田,對於七匹狼這樣一個有著29年曆史的著名中國男裝品牌,曾經有過高光的時刻,但在當今經濟轉型的大潮中,如同所有的服裝企業面臨的問題一樣,轉型非常困難,現如今強大如海瀾之家也遭遇了成長瓶頸,增速緩慢。服裝市場進入下行趨勢後,優勝劣汰的商業法則將主導企業的命運。重新確立主業的七匹狼能否重回當年的巔峰時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