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婦女的焦慮,唯有錢能夠治癒

今天朋友圈有人發了一段話,深得我心:

不管算命先生說你五行缺什麼,

其實到了一定年紀,

就會發現你最缺的還是錢,

何以解憂,唯有富得流油。

中年婦女的焦慮,唯有錢能夠治癒

曾經我最豔羨的生活,就是上班自由,不為錢發愁。每天逛逛街、看看書、上上網、刷刷劇,心情好的時候洗手做羹湯,偶爾和好友小聚,或者跟老公旅遊度假,胸中有點墨,心中有山河,眼裡有美好,臉上有笑容。縱使歲月無情,我自波瀾不驚。

但前提是,你得有一個有房有車年入百萬,對你百般寵愛萬般縱容,專一顧家,還一輩子死心塌地無怨無悔愛你的老公,高大帥氣的當然更好。

不過,這種男主大概也就只有瓊瑤劇裡才有吧!

所以,已到中年的我,依然還沒過上理想的生活。

中年婦女的焦慮,唯有錢能夠治癒

慾望像海水,總是越喝越渴。

08年剛工作的時候,月薪1700元,特別羨慕月薪3000元的小姐姐,對月薪5000元的簡直崇拜。當時有位朋友跟我說:等你拿3000月薪的時候,你會想著5000,等拿5000的時候,你又想著8000了,人總是不知足的。

我不以為然。

後來換了幾次工作,工資也隨著經驗能力水漲船高,從3000到5000到8000到一萬多,數字一路上漲,而內心的滿足感卻沒有增加,反而會望著更高的山。

彷彿只有不斷向前,才能證明自己一直在進步,否則就是不知進取和退步。

知足常樂和不思進取,這兩者的界限真不知道要如何把握。

中年婦女的焦慮,唯有錢能夠治癒

工作累和煩的時候,總有把辭職信摔老闆臉上,瀟灑轉身的衝動。可是最終又會在華麗撞牆的擔憂中委曲求全,心中默唸三遍:給錢的,給錢的,給錢的。

你看,炒老闆還得看錢。錢可以讓我們變得理智而冷靜,同時也會讓我們焦慮不安。

以前換工作,總是迫不及待地要開始下一份工作,幾乎沒有認真思考過自己的職業規劃、發展前景是否和崗位、平臺匹配,總是急於去用工作或者工資去證明自己的價值,生怕閒在家裡被人嘲笑吃閒飯。

等工作了,又羨慕那些全職在家貌美如花帶著娃環球旅遊的女人們,那些來自朋友圈的美景美食美照以及背後自由多彩的生活,對熬夜加班還整天被老闆diss的我們,總是充滿了惡意。

世界那麼大,我也想去看看。

中年婦女的焦慮,唯有錢能夠治癒

於是,今年藉著房子裝修、我媽腰疼、搬家等一系列理由,我如願實現了自由。想著趁這個機會好好休息一下,旅遊、看書、追劇,去想去的地方,見想見的人,無拘無束,放飛自我。

第一個月,確實是渾身輕鬆,不用每天早起擠車,也不用擔心老闆瞬息萬變的想法導致的加班,更不用時刻操心沒完沒了的工作,買買菜,遛遛娃,接接孩子,一家人散散步,真真是現世安穩,歲月靜好。

第二個月,把老二送回了老家,給老媽治療了腰疾,開始收拾搬家,七點起床,十一點睡覺,收拾,整理,分類,打包,搬運,比上班還忙碌。

第三個月,整理好新家,老公上班,老大上學,老二下放老家,我開始閒了。人一閒就喜歡想,一想就開始慌。

本來買菜做飯、洗衣拖地、接送孩子,是我每天的工作。但是,老公孩子嫌我炒的菜不好吃,後來索性一家人去吃學校食堂;老大堅持自己能過馬路也不用我送;我唯一要做的就是洗衣拖地了。

人,是有價值需求的生物。一旦價值感缺失,就開始焦慮了。

中年婦女的焦慮,唯有錢能夠治癒

而證明價值最直觀的形式,就是掙錢。錢掙得越多,越有底氣。畢竟,生活處處需用錢。

當每天都在花錢而沒有進賬的時候,花錢的底氣會一點點洩掉,同時內心的焦慮感會漸漸強烈,尤其是人到中年的婦女。上有父母要孝敬,下有孩子要養育,事業進入瓶頸期,還擔心被老公嫌棄,不掙點錢在手裡,哪兒有活下去的勇氣。

所以,我跟老公說:

我每天去買菜都覺得特別不好意思,感覺一路上的人都在質疑這個女人為什麼沒有上班?

我每次去超市一花幾百塊都覺得有罪。

我連衣服鞋子都不好意思買了。

最怕遇到熟人問,今天休息啊?

老公說,誰認識你啊?自己想太多。等過完暑假你去上班就是了。

第四個月,焦慮的暑假。想著譚老師領著工資度假,而我已經幾個月顆粒無收,心情就不愉快並且焦慮了。

雖然我沒伸手向別人要錢,可是隻要你不是富二代或者豪門闊太,不去掙錢就是懶惰,可恥,不光彩。不給孩子做榜樣,不幫老公分擔經濟壓力,讀了那麼多書不去創造價值,年紀輕輕就開始享受生活,簡直罪大惡極。

中年婦女的焦慮,唯有錢能夠治癒

我感覺,身邊的人都是這麼想的。連我媽都是這麼想的。

所以,我的焦慮一天比一天盛了。

沒掙錢還想到處玩,沒掙錢還想買這買那,沒掙錢還管著老公,沒掙錢還這麼多要求。似乎句句在理,字字扎心。

說好的不顧世俗眼光,說好的要做自己的喜歡的事,終究還是在現實面前妥協。成年人的世界,有錢才有掌控生活的底氣。

第五個月,為了治癒我的焦慮,中年婦女披掛上陣,展開了一場跟90後搶飯碗的戰役。

祝我凱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