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制造業和服務業等相關領域逐步以機器人代替人力的發展趨勢?

夢縈姑蘇


互聯網發展,為人們打開了一個高效的未來世界。大數據和機器智能出現以前,很多不可想象的事實正在逐步呈現。

首先,很多傳統的行業都將採用智能技術實現升級換代,同時改變原有的商業模式。從工業製造到智能製造已經成為很多企業升級改造的首選,很多提高消費者體驗的定製消費模式隨之出現。

從學術界到企業界,對於智能時代發展已經形成了很多共識。以互聯網為基礎,物聯網為支撐的新的工業生產模式,如同大航海時期和蒸汽機推動的工業革命一樣,正深刻影響整個世界,而且這種影響必然會迅速波及到技術發展、商業和社會重構。

1997年IBM深藍戰勝國家象棋冠軍卡斯帕羅夫。

2016年Google的圍棋計算機AlphaGo以4:1戰勝世界著名圍棋選手李世石,,成為第一個戰勝圍棋世界冠軍的機器人。

從此一個機器人的時代開啟。機器人之所以能戰勝人類的,是因為機器獲得智能的方式和人類不同,它不是靠邏輯推理,而是靠大數據和智能算法。

製造業因為機器人的出現,效率會得到更大的提升,而且產品的品質性能也都會得到充分的保證,因為大數據的優勢將在生產中得到廣泛應用。同時因為機器人工作效率和準確率很高,很多人工崗位可能消失。這就要求人們必須學會和機器人一起工作。

包括服務業發展,也會受到機器人的衝擊,除了那些那些需要人人互動的工作,很多服務工作都會被機器人代替。

科技在人類進步中總是扮演著最活躍最革命的角色,它的發展是無法阻止的,我們能做的是面對現實,抓住智能革命的機遇,而不是迴避它、否定它和阻止它。有人擔心機器人會全面代替人類工作,甚至控制人類世界,這些是杞人憂天的想法。畢竟機器人也是人類的科研成果,所有編程是由人類科學家設計的,所以不可能發生機器人控制世界的事情。

未來的社會,重複性工作會被機器取代,但是還有好多工作需要人來完成。但我們要學會與機器人一起工作,未來這可能是必須面對的現實。


安康財智匯


以機器代替人力,自古以來都是人們的願望,因為那樣,人們就可以躺著享受生活了。

然而,在科技突飛猛進的今天,在這個願望即將實現的時候,有人期待著,更多的人們卻開始恐慌。

人們開始明白,幸福的生活,並不是躺著什麼都不用幹,人們開始擔心自己在機器人橫行的時代將會失去價值。

還有一些人,認為是人類造就了機器人,它們只是按程序工作,不會超越人類的思維。

如今,機器人的肌肉和智力都在飛速發展,波士頓動力的機器人和機器狗,已經能夠靈活地後空翻;IBM的電腦,已經能夠在網絡上與人聊天、學習說話;還能與資深的律師進行優雅的辯論;在接電話時可以靈活的跟顧客協調預約服務、安排時間,提供比人類更有耐心、更周到的服務,客戶全然分辯不出是機器人;在瞬間閱讀上萬份專業文獻為癌症病人找出最佳治療方案;電腦下棋贏了人類大師,寫詩、作畫全然不在話下。

這只是人工智能的開始,事實說明,機器人已經遠超人類。

至於機器人對人類的威脅,這個問題我思考了許多年。

我認為,人類與機器人的矛盾,在於資源的共享和獲取以及情感矛盾。

機器人的生存,需要各種材料和能源,人類也需要。

由於機器人可以有極大的耐心,未來將會有許多人以機器人為情感寄託,這也將引起一些人的仇怨。

人們需要機器人,又恐怕失去對地球的主宰地位。

如何解決人與機器人之間的矛盾,就看人們將如何平衡內心對其的需求與擔憂、嫉恨了。

未來已來,我認為機器人在未來代替人類自身在宇宙中進行另類的飛速進化,是必然的;對於隨著太陽系的發展而必將消亡的我們,它們能做的,只有記住歷史。





工作狂科技黃雲漢


本人從事製造業多年,相對了解更多。機器替代人力不僅是社會進步的趨勢,更和目前製造業的現狀息息相關。以70,80為代表的兩代原本的黃牛型工人已經不再是製造業的主力人群,現在是以90,00為主力人群的工作群體了。相比上一代人,這代人少了令老闆們最喜歡的穩定和忍耐精神,流動性加大,還有中國這些年製造業實際上已經成了一片血海,處在產業鏈最低端的工廠人力成本己經是沉重負擔,綜合因素,使用設備來代替人工就成為了首選。未來的趨勢下,設備自動化,智能化是必然的。無工可打併不是危言聳聽,至於會引起何種變化,本人不敢妄言


虞姬的男人


中國五千年的歷史說明,還是勞動最光榮。勤勞致富奔小康。機器人應當用於國防建設,保衛邊疆,抵抗外敵。守護藍天。不宜在製造業和服務等推廣應用。


朝進8763903127


製造業隨著人口紅利的變化以及產業結構的調整,機器取代一部分工種是在所難免,但是也只是一部分重複性的可以用程序替代的工作,機器不可能替代所有加工業,包括服務業,服務業以人為本,更是機器難以大量取代的。

換個角度看,存在即合理,我們看問題永遠是現在人類的角度看,因為我們是主體,在恐龍時代看,人類存在怎麼可能是合理的呢,所以機器人的發展能走到哪一步,不用太大的糾結,自然會有平衡。


午夜看曇花


今後機器人、智能設備代替人力人腦,將是不斷加快的唯一方向。由於社會財富的積累,人工時長的縮短,社會用工的減少,將會伴隨來到,很多工種將會消失。隨著人工智能將財富的加快積累和解放人的雙手、體力、腦力。今後工作時間每週可能4~5天,每天5~6小時,50~55歲退休(延長退休時間不再需要),這一遠景將在社會主義中國第一個實現,不會超出20年……。


85327107


機器人、人工智能將可以取代絕大多數的人,如果盲目追求技術先進,人將自取滅亡。羅馬人之所以滅絕,因為他們用了比目前技術先進的“人工智能機器人”——蠻族,來幫自己偷懶和幹危險、骯髒的工作。


沉140769451


對於大批量流水線生產,機器人可以替代。多品種小批量生產,機器人目前可以替代一部分工序。

服務業也不能完全替代,畢竟人是有溫度的,機器是冰冷的。像高端服務業還是離不開人。


用戶5045433371918


在一次飯桌上和一個做機器人行業的朋友探討過這個問題,他的見解分享給大家。

他說,國家是有意識的在控制機器人行業的發展,如果發展的太迅速,出現工廠內大量機器人的現象,那將導致大量人員失業,這是很嚴重的問題,所以現在很多國有企業是專門開發一條實驗線(也叫參觀線),使用機器人作業,其他還是人工操作。

為了社會和諧,放緩機器人代替人力的速度,這個問題你怎麼看?


親親11


科學發展的必然結果,同時也是人類危機的開始,智能科技在取代人的過程中加速了人類的退化速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