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撤場”令韓更難脫困

<table> 美國“撤場”令韓更難脫困

往屆“警戒王牌”空中演習。簡仁山 繪

/<table>

近日,韓美兩國正討論取消原定於12月舉行的大規模聯合空中演習“警戒王牌”,改為進行規模較小的演習。這是韓美在今年取消的第三個聯合演習。其中,韓美“鷂鷹”“關鍵決心”聯合演習被取消後,都以規模更小的演習作為替代。

自2018年起,韓美兩國停止了包括“乙支自由衛士”在內的多項聯合演習,對緩和半島局勢發揮了一定作用。但今年下半年起,在美朝對話氣氛微妙、韓日關係轉冷背景下,韓國政府在處理軍演問題上較去年面臨著更大壓力。有韓國輿論指出,美國正以取消聯合演習為籌碼逼迫韓國妥協。

南方日報駐京記者 泠汐

策劃統籌: 李勁 祁雷 邵一弘

演習是棄是留韓美表態存在分歧

美韓兩國稱,“警戒王牌”聯合空中演習旨在增強兩國空軍互操作性,維持地區安全形勢。在2017年12月,“警戒王牌”演習達到最大規模。此次演習韓美出動了230架戰機,包括美軍的F-22、F-35、F-16、F-15、F/A-18、EA-18G戰機,和韓軍F-15K和F-4戰機;美軍部署在關島安德森空軍基地的B-1B轟炸機編隊,在韓朝邊境的江原道練習場進行了摧毀目標演練。

2018年,韓美中止了包括“警戒王牌”在內的多項聯合演習,為即將到來的美朝首腦會晤提供“讓外交進程繼續的一切機會”。根據韓聯社統計,2018年叫停、減少或推遲的聯合演習包括“乙支自由衛士”“警戒王牌”“超級雷霆”“雙鷹”演習以及海軍陸戰隊聯合演習。

韓美還決定將2019年的多項聯合演習叫停或推遲,以緩和半島局勢。因此,美韓在今年舉行的“19-1同盟”“下半年韓美聯合指揮所演習”兩次演習,參演兵力和項目均大幅減少,演習內容也側重於防守。而在將替代“警戒王牌”的小規模演習中,韓美雙方可能將以各自單獨行動、互通軍事情報的方式完成。

朝方認為,美韓壓縮上述聯合演習的規模,不改其軍事敵對屬性。8月6日朝中社援引朝鮮外務省發言人的講話,強烈譴責美韓當局“為此次演習正名用盡花招”,無法掩蓋和美化軍演本身的“侵略性質”。

韓美兩國存在反對縮小演習規模的聲音,認為這對半島無核化沒有幫助。美國《國家利益》雜誌指出,暫停軍演或縮小軍演規模,同美朝談判之間不存在直接聯繫。韓國《東亞日報》社論指出,聯合演習長期“失蹤”將導致對朝軍事應對的鬆懈,進而導致韓日安保同盟的鬆懈,令人憂慮。

在此背景下,今年韓美國防部圍繞“警戒王牌”聯合演習的表態出現了分歧。韓國《中央日報》援引美國國防部11月4日聲明稱,“警戒王牌”聯合演習是正常舉行的;而韓國國防部則指出,演習“不會舉行”,且“去年相當於就被取消了”。

《中央日報》分析,出現分歧的原因是美國有意通過演習向朝鮮施壓,以展開無核化談判;韓國則刻意淡化演習性質避免刺激朝鮮。分歧也暴露出目前韓美軍事同盟的溝通不夠順暢。

美以取消演習向韓施壓韓國政府疲於應對

韓美自2018年起頻繁停止、推遲或縮小聯合演習,但在半島無核化問題上並未取得滿意的結果。美國國務卿蓬佩奧11月3日曾表示半島無核化“進展太慢”。目前,有關第四次“金特會”是否能在12月舉行,各方尚未有定論。

既然取消聯合演習無法取得效果,為何還要一再取消?韓國國內輿論指出,兩國頻繁更變軍演事項並非只是出於半島無核化的考慮,而是美國以取消軍演單方面對韓國施壓。

8月,美國總統特朗普在七國集團峰會上稱韓美軍演“沒有必要,完全是在浪費錢”。《東亞日報》認為,特朗普正對韓美安保同盟的根基——韓美聯合軍演“露骨”地表示不滿。

《東亞日報》指出,多個與軍演問題平行且相關的事件正影響韓美安保同盟關係,也成了美國向韓國施壓的籌碼。

受韓日貿易衝突影響,韓國政府今年8月決定作廢韓日《軍事情報保護協定》。該協定是韓日兩國二戰後簽署的首個軍事協定,意義重大。若韓國不再續簽,該協定將於11月23日正式失效。美國國防部助理部長薛瑞福日前表示,該協定失效將對美日韓三國合作產生重大影響,美方致力於說服韓國續簽。

在10月舉行的韓美《防衛費分擔特別協定》談判上,美國還要求韓國將之前的防衛費分擔額提高5倍,支付共計47億美元,遭韓方拒絕。韓國《朝鮮日報》報道,11月5日,美國國務院全權負責韓國外交、安保、經濟的三位核心人士抵達韓國,其目的直指防衛費,突然的來訪令韓國政府“十分驚慌”。

美國開出的條件令韓國陷入被動,其壓力不僅來自美國也來自國內。10月,韓國文在寅政府曾因原法務部長曹國醜聞陷入政治風波,引發民眾和議員抗議。日韓《軍事情報保護協定》由韓國上一任總統朴槿惠簽訂,在國內曾有較多反對聲音。而美國公佈韓國防衛費分攤額後,又有抗議民眾闖入美國駐韓大使哈里·哈里斯官邸。國內輿論的敏感態勢,令韓國政府面對美國施加的壓力難以表態。

軍事專家韓旭東分析,美國通過政治籌碼向韓國施壓,其目的是在解決東北亞地區問題以及近期韓日美三國軍事合作的問題上掌握主動權。維持東北亞地區日韓兩國與美國的軍事合作,以及提高美國軍事同盟國家的防衛費分擔額,是美國在近期韓國上述事件中的主要訴求。

“美國需要韓國在軍事合作中繼續作為從屬的一方,因此無論文在寅政府如何解決韓朝、韓日關係,它都不能脫離美國掌控。”韓旭東說。

韓國輿論認為,文在寅政府正陷入外交困境。《東亞日報》6日文章稱,目前在韓日矛盾上看不到解決的跡象,在對美外交方面“低三下四”,使得美國特朗普政府沒有像韓國預測的一樣對日本施壓解決問題,而是轉向韓國,指責韓國“破壞韓美日安全合作”。

美戰略後撤已成事實韓指揮權訴求前途未卜

《中央日報》11月7日透露,特朗普多次要求美國的“夥伴”韓國分擔更多責任,並在今年兩次當面向文在寅提出提高防衛費分擔的要求。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東北亞研究所副研究員劉天聰認為,美國特朗普政府在上臺後出於本國現實利益考慮,調整同盟政策,提出盟友在同盟關係中須承擔更多責任和義務。特朗普政府借韓國對美的安全訴求對韓大力施壓,一方面要求分攤更多軍費,另一方面也要求韓國在全球範圍內為美軍提供更多協助。此外,韓日關係早日緩和,也符合美國在美日韓三邊共助體制中的利益。

美國2020大選在即,特朗普希望通過維持上述表態,展示其政策延續性。此外劉天聰介紹,美國目前正在進行全球戰略調整,在東亞實行戰略收縮,這就要求美國的盟友承擔更多義務。未來美國將調整駐韓美軍部署,駐地後移、減少兵力,並要求韓國分攤更多軍費,在美軍的域外行動上提供支援。

相應地,韓國近年來不斷在大噸位軍艦等武器裝備上拓展勢力,其國防自主能力有了實際的提升。文在寅政府上臺後,更提出早日從美國手中接管作戰指揮權的訴求,也獲得了後者的支持。

在去年同期舉行的第50次韓美安保會議上,雙方曾就推進基於條件的指揮權移交等問題進行磋商。在今年8月舉行的“下半年韓美聯合指揮所演習”中,韓軍將領首次擔任韓美聯合軍的總指揮。隨後韓美兩國在日韓矛盾等問題上的分歧變大,使議程出現了不確定性。

目前,文在寅政府正推進指揮權在任期內移交完畢。隨著韓美關係出現摩擦,韓國國內反對的聲音又開始出現。《東亞日報》今年9月一篇社論就指出,指揮權的移交直接關係到影響國家安危的韓美聯合指揮關係上,比移交的時機更重要的是韓國是否具備安全自主的國防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