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千億首富開出2萬月薪招聘名校學生養豬?引熱議!事實是這樣

11月7日,福布斯中國富豪榜新鮮出爐,牧原股份掌權人秦英林家族排名第九,財富值1173.8億。

河南千亿首富开出2万月薪招聘名校学生养猪?引热议!事实是这样

數據顯示,2019年前三季度,牧原股份實現營收117.33億元,實現淨利潤13.87億元,同比增長296%。而牧原股份的股價也從年初的28.7元漲到95.68元,漲幅達233.4%,秦英林家族的財富也水漲船高。

值得注意的是,牧原股份針對知名高校,開出了不菲的月薪。

河南千亿首富开出2万月薪招聘名校学生养猪?引热议!事实是这样
河南千亿首富开出2万月薪招聘名校学生养猪?引热议!事实是这样

牧原股份開出的薪水分為幾檔:本科20000元/月,碩士22000元/月,博士24000元/月。

社招上,為了招聘工程師,牧原股份啟動了百千萬年薪計劃。100個千萬年薪,1000個百萬年薪,一人一薪酬,一崗一方案。

河南千亿首富开出2万月薪招聘名校学生养猪?引热议!事实是这样

現如今的規模化養豬集團,一個幾萬頭的豬場可能用不了10個飼養員就可以管理好了,整體都是機械化的管理了。招聘大學生也不是為了讓他們下養豬場去養豬,更多的是做市場開拓、管理優化、創新發展、科技研發等方面的事情。

網友評論

對此,網友們表示:真是行行出狀元。

延伸閱讀:

牧原股份秦英林:養豬是門技術活 創新實現“三級跳”

養豬這門生意能做多大?將牧原股份帶上資本市場5年後,河南人秦英林的答案是:千億元。

牧原股份最新市值已逾千億元,被視為國內絕對的養豬龍頭企業,可與上證報記者相對而坐時,全國人大代表、牧原股份董事長秦英林對這些並不在意,他與記者談得最多的,是創新,是環保,是鄉村振興。“無論什麼產品,在滿足老百姓(72.00 +0.53%,診股)需求的同時,對資源消耗最少,對環境負面影響最小,才符合美好生活的需要。”

從養22頭豬起家,秦英林27年如一日鑽研養豬事業,心裡想的、嘴上說的,總是與養殖業相關的農業、農村、農民。今年全國兩會,他提交了《充分發揮農業龍頭企業帶動作用,助推鄉村全面振興》、《加快養殖行業快速轉型升級,實現可持續發展》兩份建議,希望更多地參與鄉村振興,為農業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優秀的社會企業,一定有利於環境可持續發展”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到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我特別有共鳴。”剛一落座,秦英林就向記者提到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關鍵詞。

共鳴,來自企業經營的實踐。秦英林告訴記者,過去經濟是從無到有、從少到多,為了儘快發展,技術水平、生產效率都比較低,單位成本比較高,甚至以環境受損為代價。如今,經濟發展進入從追求量到追求質的轉變,這就需要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行升級,運用現代科技、科學管理,使經濟發展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秦英林深有感觸地說,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企業、對社會都會“痛”,但需要“忍住”,把壓力變成動力,去創新、去改善、去提升,最終實現高質量發展。“以環境為例,如果一家企業稱得上優秀,它對環境的影響一定是正面的,有利於環境可持續發展。”

在《加快養殖行業快速轉型升級,實現可持續發展》中,秦英林建議,國家將農業技術推廣作為農村新型服務業進行重點扶持,建設區域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實驗室,同時設立專項資金用於沼液資源化利用輸送管網的鋪設補助,解決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就近還田“最後一公里”的問題,支撐農業可持續發展。

產業升級並不容易。秦英林坦言,自己當初也是懷揣著目標忐忑前進。“見識過國際先進的養殖業,當時一比較,就明白自己的差距很大,以此為標準自我要求,經常揣摩、思考,從剛開始覺得達不到,慢慢發現能做到,最終到完全可以做到。”

“鄉村振興,我們在努力”

作為一家以生豬養殖為核心的“三農”企業,牧原股份與農業、農村、農民密不可分。在《充分發揮農業龍頭企業帶動作用,助推鄉村全面振興》中,秦英林建議,設立由政府組織、農業龍頭企業參與的鄉村振興扶持基金,探索開展鄉村振興建設的試點工作,打造一個鄉村振興的樣板村,實現以點帶面,示範帶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建設。

“鄉村振興,一定要靠產業,我們做的是農業產業,有責任、有能力做好這件事。”秦英林告訴記者。

據悉,牧原股份致力於將企業的養殖主業做成長效的扶貧產業,已在13個省(區)55個貧困縣完成扶貧產業投資200多億元,帶動貧困縣用工2萬餘人;與創業地內鄉縣委政府,探索實施“5+”資產收益扶貧模式,並複製推廣到全國10省(區)38個貧困縣,直接幫扶建檔立卡貧困戶12萬戶。

“我們希望通過解決我國養殖業轉型升級中生產效率低、疫病防控能力差、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不充分、養殖設施用地緊張等問題,構建節約高效、種養循環、生態環保的可持續發展新格局。”秦英林說。

在他看來,在脫貧攻堅取得階段性勝利的同時,農業龍頭企業應該努力推進脫貧攻堅向鄉村振興的過渡,一方面繼續擴大扶貧產業規模、提升扶貧產業層級、完善長效扶貧機制,確保貧困百姓脫貧不返貧;另一方面,要在鄉村振興中找好切入點,既鞏固扶貧成果,又促進鄉村振興。

用創新實現“三級跳”

“創新!”被問及牧原一路成長的動力時,秦英林給出的答案很簡潔:“很多人覺得養豬很簡單,是技術低下、產業落後的代名詞,其實並不是這樣。現在養豬行業已經成為融合多門學科的高科技行業,包括生命科學基因選擇、豬舍設計、疫病防控、營養配方、生產管理、環保、信息化甚至智能化的應用等,門檻很高,沒有技術創新難以為繼。”

牧原的成長史,其實就是一部創新史。從豬舍設計的一代代革新和改善,再到飼料與獸醫防疫的技術迭代,牧原在創新中發展壯大,實現了養豬的規模化、標準化、機械化,並向信息化和智能化邁進。

“過去養豬是手工勞動,後來變成機械化,再到自動化,現在又上升到智能化,每一次升級都是挑戰。”秦英林將此比作“三級跳”,“每一步的跨度都很大,現在飲水和供料都已經實現了自動化。”

從通風條件看,過去豬舍只考慮通風量,以此調節溫度,現在要控制溫度、溼度、氧氣、二氧化碳、病原細菌等多個指標,控制這些參數的都是智能環保設備,即使在東北等比較寒冷的地區,也不需要額外的熱能,就能維持豬舍適宜的溫度。

在牧原股份,通過自動化供料,一名飼養員年養殖規模達1萬頭,產值超過了1000萬元,甚至達到了2000萬元。秦英林認為,隨著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的應用,未來養豬業將會在機械化、自動化的基礎上實現人工智能:無人駕駛飼料運輸車輛,按指定路線實現自動化供料;大數據平臺養豬養殖,疫病自動識別診斷;重複、簡單的養豬環節將由機器人(14.03 -0.85%,診股)來代替,既提高勞動效率,又利於疫病防控。

“養豬先養良心”

採訪過程中,秦英林多次向記者提到“投入”一詞。在他看來,養豬尤其是現代化養豬,需要的是資金、技術的大量投入。“投資越多,豬越健康,這是一條規律。企業內部追求成本更低,外部消費者要求食品更安全,這是雙向的壓力。”

秦英林一直倡導“養豬先養良心”,“我們養的不僅是豬,是肉,是食品,是給爹媽吃的,是給兒女吃的,要講良心,講責任。我們寧可不賺錢,甚至是賠錢,也堅決不能使用瘦肉精。誰用,就開除誰!”

後來,秦英林帶領團隊加大科技攻關,通過種豬改良育種和飼料營養配方,生產的商品豬肉賣相好,瘦肉率高且瘦肉、肥肉配比合理,很受市場歡迎。牧原產出的豬肉產品,甚至出口到世界上准入標準最為苛刻的日本。

“食品安全大於天,食品企業的一切經營活動都是在保證食品安全的基礎上進行的。我們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走出了一條自育自繁自養的養殖路,生產全環節可控,保證食品安全。”秦英林說。

硬漢男星被曝出軌後又拒降8750萬片酬?來“中國網”(CIIC_China)官方微信,搜更多猛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