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s年入幾千萬拒絕孩子買千元名牌,但可惜這不是解決的根本

點擊右下角“關注”我噢~

作者|川媽&月嬌

今年,小川擁有了人生第一雙AJ的球鞋。最疼他的小姨送的生日禮物。

並不是很貴(有點出乎我的意料),還有不小的折扣。他很喜歡,穿的時候小心翼翼,生怕弄髒一點。
他很好奇:“小姨,這是什麼球鞋,這麼酷?”她想給他科普,AJ是怎樣的潮牌,被我阻止了。

“就是一雙質量不錯,又很好看的球鞋。和你平時穿的差不多。”我們後來這樣告訴他。

後來,這件事讓我想起,前段時間大S和小S,因為一次爭執上的熱搜。
事件的“導火索”是:小S13歲的女兒艾莉莎,朝小S要一件1000多塊的潮牌衣服。

小S一聽女兒這個要求,立馬火大,噼裡啪啦地“教育”了女兒一通(要知道,她可是年入幾千萬的臺灣金牌主持人):

小s年入幾千萬拒絕孩子買千元名牌,但可惜這不是解決的根本

總結起來就是:“小孩子家家的,穿名牌有啥用?”

聽小S訓女兒訓得熱火朝天的大S,卻持不同意見:“衣服雖貴,但很好看,長到很大都可以穿。”

小s年入幾千萬拒絕孩子買千元名牌,但可惜這不是解決的根本

節目後,“孩子朝我索要名牌,我要不要答應他”的話題,瞬間衝上了熱搜。

有人吐槽:”兒子上個星期回家就讓我給他買Nike鞋,說班裡的孩子都有,就他沒有,感覺很沒面子。“

也有人覺得自己找到了同盟:“以後孩子再朝我要名牌,我可是有的回了,連大明星都不給孩子買上千塊的衣服......”
還有人覺得,“如果確實好看,孩子也確實想要,如果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買給孩子也不是不可以。”


爭議的背後,其實是父母內心的矛盾和焦慮。

1孩子要求名牌,YES OR NO


滿足,擔心孩子優越感膨脹。

來看看被名牌“綁架”的孩子。美國一個叫LiITay的9歲小女孩,曾在INS上上傳多個炫富視頻。

在視頻中,她炫耀自己的衣櫥裡都是名牌——古馳、LV、範思哲,自己的浴缸比別人的房子還貴......

小s年入幾千萬拒絕孩子買千元名牌,但可惜這不是解決的根本

雖長相甜美,但經常滿口飆髒話。在她眼裡,別人都是羨慕她的窮鬼。

小s年入幾千萬拒絕孩子買千元名牌,但可惜這不是解決的根本

一般的孩子沒有這麼誇張,但我們也擔心有一天,他會被物質裹挾到迷失自我,超前消費、超額消費。為了買個包,鋌而走險。

這樣的案例,絕不是獵奇的新聞,我所在的學校已有真人真事。

小s年入幾千萬拒絕孩子買千元名牌,但可惜這不是解決的根本

但不滿足他,又擔心“別人都有,孩子沒有”會讓孩子抬不起頭。

雖然知道他們是小小的虛榮心在作怪,但不忍心拒絕,是因為心底有著這樣的隱憂:

怕孩子被孤立、嘲笑,產生自卑感:
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個故事:
大學寢室裡4個女孩聊天,其中3個女孩熱火朝天地聊著:“紀梵希”、“TF”、“楊樹林”。

剩下的那個女孩問了一句:“楊樹林是什麼?”

那3個女孩聽了之後不但沒回答,反而哈哈大笑,笑了很久。

這個女孩看國產劇的時候,那3個女孩會嗤之以鼻地走過。

她曬在陽臺上的衣服,另外3個女孩也會給她移到一邊,生怕碰到自己的衣服.......

更怕孩子的要求長期得不到滿足,變得“心窮”:

張歆藝曾經在一檔節目中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她小時候有次在商店看到一雙白球鞋,十分喜歡。那時候家裡窮,媽媽答應她考到班級多少名後就買給她。


於是她開始前所未有地發憤學習,終於考到了媽媽要求的名次,但是媽媽卻依然沒買給她。

她長大能賺錢後,就開始瘋狂地買各式各樣的白球鞋,用她自己的話說甚至到了“變態”的地步。

小s年入幾千萬拒絕孩子買千元名牌,但可惜這不是解決的根本

的確,像張歆藝這種在物質上慾求不滿的“匱乏感”,很容易導致心理上的匱乏感。很有可能長大後為了實現自己的慾望,不擇手段。

所以,很多時候,面對孩子提出諸如要名牌之類的要求時:

媽媽,為什麼別人都穿AJ鞋,我沒有?

爸爸,我也想換個最新款的蘋果手機。

我們不一定能像小S那樣,堅定地一口回絕。

2摘掉“牌子”,讓孩子自己去爭取好東西

面對“孩子朝我要名牌,我該不該答應”這個話題,說難也難,說簡單也簡單。

首先,引導孩子迴歸到名牌的“使用價值”看問題。

對於“該不該給孩子穿名牌”這個問題,一個閨蜜的做法我很欣賞。

她雖不經常但也會偶爾給孩子買一些大牌的衣服,但會剪去吊牌。不主動在孩子面前提品牌,如果孩子問起,她會跟孩子講這是什麼料子的,為什麼好,好在哪。

讓他知道哪些東西好,但不要在物質上有過分的虛榮心。

真正讓孩子看到名牌的價值在哪,避免單純為了名氣追大牌。

如果孩子真的想要個“名牌”,那就要求自己用正確的方式獲得。

如果單純為了攀比,為了滿足“他有,我沒有”的虛榮心。

那麼下面這個問答,或許可以給我們一些啟發。

爸爸,我們家有錢嗎?

有,但是我有錢,你沒有。

孩子可以獲得他想要的東西,但必須通過自己的努力去爭取。

在紀錄片《他鄉的童年》有一集,周軼君曾採訪芬蘭全國排名第330名的富豪。
他說,自己白手起家,一切從零開始學,幾乎從出生就開始工作,這樣的經歷造就了他對孩子一樣的要求。
他的兒子想買雙球鞋,必須要靠自己勞動賺錢。在社區送報紙,每天準備兩小時,送兩小時。


這樣除了培養他的獨立意識,還有鍛鍊他的思考能力。認識世界、掌握常識,探索真實世界的問題,才能獲得現實生存的基本能力。
當他具備這些能力,就更能看透名牌的本質,不會為之迷惑和綁架了。

小s年入幾千萬拒絕孩子買千元名牌,但可惜這不是解決的根本

3內心富足的孩子,根本無所謂名牌


即使講了這麼多,我並不完全反對孩子使用名牌。

條件不允許,節衣縮食買名牌,當然不可取,而且很傻。

條件允許,買個LV的揹包,就如同我們買個大眾品牌一樣,他自然沒有必要非不買、非不用。

關鍵在於,教孩子如何看待它們。在他眼裡,無論LV還是森馬,它都只是揹包,用哪個都可以,沒有哪個都行。我們可以放心給他買名牌。
但要當心,預防孩子把名牌看成一種必備的加持,需要它們來顯現自己,讓別人發現和羨慕自己。
在這樣一個視頻裡,當別人笑話黑人小男孩沒有潮鞋時,他的回答讓大人都不由佩服。


剛才我在公園,有人嘲笑我的鞋子。

但我必須要說:

或許它已經不潮了,但我喜歡啊,我喜歡的是它的配色。

重點不是我穿什麼鞋,而是我頭腦中的想法;
是我知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這些鞋子遲早你會穿不下,所以真正重要的還是你頭腦中的想法,你累積的知識、智慧以及有沒有能力去啟發別人;
這樣,當有一天你腳上穿的不是喬丹鞋時,你也不會覺得自己低人一等......

小男孩鏗鏘有力、讓人拍手稱讚的一番話,一言以蔽之:就是找準自己的人生定位、認識到自我價值的真正所在。

物質的吸引是無可避免的,與其壓制孩子的慾望,不如引導他懂得:無論穿什麼、用什麼,我還是我。

為了尊重別人、取悅自己,我當然可以精緻,但我也可以樸素隨意。我不會為這些身外之物所困擾、所裹挾。我才是掌控者,不會被虛華的物質所掌控。

我的自信,別人的尊重,不是因為我穿什麼、用什麼,而是因為我的得體、我的智慧和我的善良。

我真正想要的是內心的富足。我能看清自己的目標,腳踏實地為之努力,但也有隨遇而安的淡泊;我追求興趣愛好,懂得享受品質生活,但也明白簡單的彌足珍貴;我與人為善、渴求親密關係,但也能守得住內心的邊界......

當孩子朝著這個方面無限靠近,要不要給他買名牌,必將成為一個無意義的偽命題。

最後還有一句話提醒自己和大家,孩子是面鏡子,裡面全是父母的影子。

川媽說說

對了,有件事最後提醒一下大家。由中國兒童中心和中國科學報社主辦,我們板牙教育研究院承辦的”科學嘉年華“ ,明天(11月9日)就要開幕啦。活動地點就在,中國兒童中心(北京市西城區平安里西大街43號)。有時間的朋友,歡迎一起來happy~

之前很多朋友“抱怨”,因為身在外地、時間衝突等等原因,沒法帶孩子到現場參加活動,好遺憾。我們也不想孩子錯過,這個難得的盛大活動。於是,“逼著”研發小夥伴加班加點,終於在活動開始前提前上線了“板牙”APP。透過它,實時觀看活動現場的直播,是不是很棒?

APP還上線了一些我們的精品科學課程,孩子可以先睹為快

。APP目前還處於試運行階段,只入駐了騰訊的應用寶。大家可以在後臺回覆“板牙”關鍵字,獲得下載鏈接。現在只有安卓版本,下週適用蘋果的ios版本就會上線啦。

APP的頭標是隻可愛的紫色犀牛(看它的大板牙),打開頁面是這樣的:

小s年入幾千萬拒絕孩子買千元名牌,但可惜這不是解決的根本

除了公眾號,我們之間又多了一個溝通平臺,越來越多的優質線上課程會放在這裡,讓我們的科學課堂走近更多的孩子。好開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