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思道為了雍正忙前忙後圖什麼,什麼也沒落下?

coco賈鴻超


《雍正王朝》中的鄔思道極力幫助雍正,頗有一種“士為知己者死”的意境。

“士為知己者死”,一直以來都是中國古代讀書人非常崇尚的一種氣節所在。

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並予以信任與重用,而諸葛亮不僅幫助劉備成為割據一方的諸侯好強,更是用“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回報了劉備當年的知遇之恩。明朝時候建文帝朱允炆的老師方孝孺,對於自己的學生同時也是自己君主的建文帝是忠心耿耿,面對朱棣的威逼利誘,不為所動,最終以“誅滅十族”的方式悲壯收場,盡顯人臣的氣節。

這樣的例子在中國古代的讀書人中,是不勝枚舉,“士為知己者死”也就此成為了讀書人的重要嚮往和追求的目標之一。

那我們再回過頭來看看鄔思道在《雍正王朝》劇情中的處境。

他是經歷過十年牢獄生活的罪犯。提及明清時期的監牢,總會讓人有一種不寒而慄的感覺,犯人在不見天日的牢房中,睡的是草蓆,吃的是殘羹冷炙,還要受盡官差的欺凌與虐待,可以說是毫無“人權”可言。

在這樣的情況下,鄔思道歷經了十年的風霜雨雪,無論是在他的身體上和心理上,都遭受到了沉重的打擊。

在獄中,他患上腿疾,不僅造成了行動上的不便,影響到實際生活,並且這也會讓他在求職和營生方面,遭受到了巨大的阻礙。而更為關鍵的是,一篇滿懷激情、感嘆世事不公的《士子揭世文》,卻給自己帶來了如此大的劫難,必然也極大的消磨了鄔思道的心性和熱情,也讓他對於自己的未來發展心灰意冷,更是對整個官場甚至朝廷失去信心。

毫不誇張的說,儘管鄔思道滿腹經綸,有著“房杜之才”,但是以他的這份履歷和目前的狀態,別說東山再起,是否能夠維持生計,才是他要面對的首要問題。

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雍正表現除了極為真誠的“禮賢下士”和“求賢若渴”的態度。

首先,雍正在很早的時候就安排年羹堯找尋鄔思道到了鄔思道,並且年羹堯按照雍正的要求對其給予了極高的禮遇,甚至將自己的親妹妹年秋月服侍鄔思道,讓鄔思道從一開始就對雍正有了一個很好的印象,至少雍正以及年羹堯幫助鄔思道很好的解決了安全問題和溫飽問題。

其次,雍正完成了江南籌款賑災的任務,回到了府上,還沒有來得及脫去官服,就急忙帶著自己的兩個兒子弘時和弘曆,依照漢族讀書人的傳統,將鄔思道奉為府上幕賓,包括他在內,都對鄔思道行大禮以示尊崇,這一舉動必然是讓鄔思道誠惶誠恐。

再次,雍正在當天夜裡,與鄔思道徹夜長談,並且還提及到了鄔思道的那篇《士子揭世文》。

朝廷待其不為薄矣,二君設心何其謬矣。 獨不感天聽若雷,神目如電。嗚呼 !吾輩進退不苟,死生惟命 ,務請尚方之劍斬彼元兇、頭懸國門、以儆天下墨吏!

這篇讓鄔思道受盡人間疾苦的《士子揭世文》,讓鄔思道對其是百感交集,而如今,卻得到了雍正的正視與莫大的認可,這邊讓雍正與鄔思道之間建立了同理心,而鄔思道在重獲信心的同時,也為雍正的誠意所深深打動。

可以說從這個時候開始,鄔思道決定全力輔佐雍正,而只要雍正對其繼續保有認可與信任,那麼鄔思道則會繼續用自己的才智和謀略回報雍正。


鄔思道自己也非常的清楚,幫助雍正參與“九子奪嫡”,對於他自己也是一場危局。

《雍正王朝》中的雍正,在最開始的並沒有主動奪嫡的想法,更多的時候還是依附於太子胤礽,並且積極協助、保全胤礽。可是隨著胤礽愈發的荒誕不羈,並且與康熙的矛盾愈發尖銳,同時八阿哥胤禩等人對於皇位又是虎視眈眈,這才堅定了雍正奪取皇位、繼承大統的想法。特別是有了十三阿哥胤祥和鄔思道的鼎力支持,一個主外幫助其共抗強敵,另一個主內幫其出謀劃策,也為其增添了不少的信心。

然而,此時的鄔思道也非常清楚,從這一刻起自己的結局已然是註定了的。

幫助雍正參與奪嫡,必然是將要知道非常多的內幕,而這些內幕中,有些則是關係到皇家的威嚴以及皇位來源的合法性的的原則性問題,有著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影響力效果,必然會引得雍正的擔憂。

如果雍正順利登基,這些事情很有可能成為雍正的“黑歷史”和把柄;而如果雍正不能奪取皇位,這些事情也將成為新君清算雍正的重要罪證。

在這樣的情況下,鄔思道的結局只有兩個,要麼被處死,要麼被隔絕於詩,與外界徹底無法解除,進而徹底的失去自由。不管是哪一種結果,對於鄔思道來說都是非常的不公平。

而雍正在處死高福的時候,可以說給了鄔思道一個非常明顯而又明確的暗示,也讓鄔思道明白了雍正的想法和用意,那就是雍正的眼裡揉不得沙子,鄔思道安分守己尚且能夠保全,如果有其他想法,結局必然是同高福一樣。

可是即便如此,鄔思道還是盡到了自己的責任,全力輔佐雍正。

一來,輔佐雍正登基,儘管不會青史留名,也不能被公之於眾,但是對於鄔思道而言,經歷過十年邢獄之苦,這些都是虛無縹緲的東西,他通過此得以重新證明自己,即便是死也是死而無憾了。

二來,鄔思道看到了康熙其他皇子的心性,自覺雍正還是最有利於整個國家的繼任者,他幫助雍正,是對國家和朝廷的負責,這也是一個讀書人應有的責任。

三來,鄔思道現在已然是在雍正府上無法脫身,而他想要找尋新的機會,保全自身,繼續扶保雍正也就成為了唯一的選擇。

而鄔思道也用盡其所能,幫助雍正分析局勢,剖析康熙的想法,並且積極為其出謀劃策,最終幫助雍正順利登上皇位。


最終,鄔思道先是在李衛府上“半隱”,最終在田文鏡府上完成“全隱”。

雍正登基當晚,連夜回到府上,而他此時有個很重要的目的便是處理鄔思道的問題。此時的鄔思道提出“三不可用”,隨後又想雍正提出了“半隱”。

可以說這個“半隱”的提出,幫助雍正解決了一個很大的問題。此時的雍正最為擔憂的便是鄔思道不再受到自己的控制,進而成為自己皇權統治的威脅,而他們之間十多年的主僕情誼以及鄔思道的功勞,又讓雍正下不了決心徹底將其除掉。所以鄔思道用“半隱”的方式,既解決了自己的溫飽和生計問題,可以安心養老,同時將自己置身於雍正的視線之下,讓雍正放心。

而實際上,此時前往李衛府上,成為了鄔思道想要“半隱”同時也是雍正同意其“半隱”的唯一去處。

之後鄔思道藉由幫助田文鏡徹查山西藩庫弊案,成功“跳槽”到了田文鏡府上,並且向田文鏡索取了每年八千兩的幕酬。

鄔思道並不是愛財之人,但是在田文鏡府上,他卻對這份幕酬反覆提及,一方面,他這是在故意激怒田文鏡,讓田文鏡主動將自己趕出府上,另一方面,這個錢是他未來的養老錢,是他和如月未來的生活費用,他必須要拿到。

於是,田文鏡在鄔思道的反覆討要下,不厭其煩,最終兌現了其四千兩幕酬,將其驅趕出府,之後,雍正也沒有派人再去追尋,可以說也算是最終放過了鄔思道,准許其“全隱”,也給予了他“自由”。

而此時的鄔思道,儘管沒有得到高官厚祿,但是他並非一無所獲。

在田文鏡處取得的數千兩白銀,相當於一個四品京官幾十年的俸祿;一位服侍自己的丫頭,這是雍正和十三阿哥胤祥對於鄔思道的歉意體現;當然還有一份助君奪位的經歷,這也能讓鄔思道感到一份信心以及自我認同。


雍親王府


題主所問,前提條件不明。以電視劇《雍正王朝》來論,此言差矣,鄔思道為胤禛謀劃鞍前馬後,最次起碼也混個飯飽嘛,不能說什麼也沒落下。

鄔思道前傳

鄔思道出場前,是胤禛與十三阿哥奉旨,前往江南賑濟災民。吩咐在杭州做參將的年羹堯,代為尋找鄔思道。從這一橋段來看:

  1. 胤禛研讀過鄔思道的文章,認可了其才能,希望聘請其,作為自己兒子的老師;
  2. 胤禛應該不知道鄔思道的下落,否則年羹堯不會說找鄔思道,花了很大功夫;


待年羹堯安頓好鄔思道,讓其妹妹年秋月代為照顧,可以看出鄔思道剛出獄不久,貧困潦倒,連郎中都是由年羹堯請的。估計年羹堯向其說明來意,鄔思道便欣然應下差事。

鄔思道主業

所以,老師才是胤禛請鄔思道的本意。看到有些“條友”說,上來胤禛就請鄔思道出山,謀劃奪嫡。邏輯先後不對,雖然說胤禛是主角,要打扮成光明正大的形象,但上述說法,起碼是有兩點不當:

  1. 此為太子還沒被廢,沒有奪嫡之說。其次,胤禛彼時,在外界看來是太子一黨,還並未單幹,如何便迫不及待劇透了?
  2. 胤禛與鄔思道並無謀面,開始只是聘請其,作為兒子的老師,這個才是主業,後面為胤禛謀劃是“副業”,只不過“副業”做得太出色,變成了主業,這個有邏輯先後的問題。

定位變化

在江南賑災時,胤禛並未與鄔思道見面,只是吩咐年羹堯護送回京,好生照顧。雖說年氏一家為胤禛的包衣奴才,這是在胤禛府內,在外年羹堯當時再怎麼說也是杭州的參將了,讓自己妹妹親自己照顧,說明年羹堯清楚鄔思道的地位。只不過,胤禛福晉不知,怠慢了。等到年羹堯稟明情況,反倒令福晉覺得失禮了。


回京後,在眾多下人面前,貴為貝勒的胤禛,向剛出獄的漢人行拜師禮。加上將鄔思道十年前的文章頭口而出,一下打動了鄔思道。如同當年劉備三顧茅廬,讓諸葛亮看到了“誠”字。自此,鄔思道盡心盡力為胤禛謀劃,反而將老師變成了“副業”。

運籌帷幄

自太子第一次被廢,眾位皇子暗流湧動,紛紛開始了奪嫡行動,胤禛也不例外。鄔思道在戶部欠款、推舉新太子等奪嫡關鍵時刻,運籌帷幄,每一次都料敵在先,在與“八阿哥黨”鬥爭中佔得先機,將胤禛置於有利位置。

哪怕是康熙逝世當晚,“八阿哥黨”不服胤禛繼位,企圖反撲,都是鄔思道率先,讓十三阿哥安排豐臺大營以及順天府等五路人馬,守衛雍正府邸。五路人馬互不統屬,起到牽制作用,由十三阿哥居中調度,度過了這一危險的晚上。

功成身退

繼位的胤禛與鄔思道都感到,彼此的存在是個威脅。何故?胤禛擔心鄔助我繼位,萬一為他人所用,對我是個莫大的威脅。而鄔思道並未將名利看得很重,其與十三阿哥說:助胤禛繼位,是為了天下蒼生。雍正繼位後,鄔思道也覺得與天子相交,共患難易,共富貴難。

率先想好了三個理由,作為退路:

  1. 腿瘸,影響雍正的威望;
  2. 是個康熙朝“刑餘之人”,雍正用他,恐怕背上不孝的罵名;
  3. 謀劃繼位是陰謀詭計,繼位後不宜再使用。


於是,選擇半隱,即找個雍正能找到他的地方吃飯,既解決溫飽,又消除了雍正的擔心。事實上,後續發展也如鄔思道所料,雍正早早便安排瞭如月,名為照顧,實為監視。

後記:

以《雍正王朝》的劇情發展,原本定位為老師的鄔思道,後“不務正業”,發揮了謀略的特長,為蒼生謀利,運籌帷幄,為雍正繼位做出了重大貢獻,反而老師成為了“副業”。待雍正繼位後,又能打消雍正的“殺心”,急流勇退,實有春秋越國范蠡之風。所以說,個人價值得到充分發揮,不能說什麼都沒落下。

各位看官,不知道您,怎麼看?


公子霜塵


說什麼都沒落下有點過分,其實還是有點收穫的。

鄔思道入獄,是雍正給他放出來的

他原本是江蘇的解元,因為揭露考官貪汙腐敗的惡行,被舉國通緝。電視劇跟原著這裡有點差別,原著中他一直在逃,而電視劇中他有了十年的牢獄之災。

鄔思道入獄,是雍正派年羹堯給他救出來的。所以,雍正對鄔思道有救命之恩。如果沒有雍正,鄔思道可能就會死在獄中。

鄔思道才智過人,堪稱是《雍正王朝》中的第一智囊。雍正能夠登基,很大程度是在他的幫助下。

雖然後來鄔思道選擇“半隱”保命,但這是他早就預料到的事情。從那晚他在等著雍正,就能看出來,他知道雍正起了殺心。

他早就料到了結局,卻仍然選擇了輔佐雍正。其實一方面是因為救命之恩,另一方面就是他感念雍正的知遇之恩。

雍正視他為幕僚,在王府對他對多加禮遇。讓鄔思道覺得遇到了明主,一身才學可以施展。也許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士為知己者死。

鄔思道忙前忙後,表面上沒收穫什麼。實際上他實現了報負,也得到了田文鏡那裡的幾千兩銀子,足夠他半生逍遙快活了。


十點歷史君


《雍正王朝》中雍正之所以登上帝位,多賴於鄔思道的策劃籌謀。鄔思道為雍正忙前忙後,真的什麼好處都沒有嗎?其實,鄔思道得到的好處多著呢!

鄔思道的才華就不用多說了,看過電視劇的大家都清楚。但是,他年輕的時候憤世嫉俗,行為偏激,不僅科考落榜,還遭來牢獄之災。如果沒有四爺把他從牢房了接出來,他可能要老死在牢房裡。鄔思道為四爺忙前忙後,至少免去了牢獄之災,重新獲得了自由,自由比什麼都重要。

如果不是因為遇上四爺,即便從牢房出來,他身有殘疾,又不能再走仕途,鄔思道除了在鄉間當一個教書先生,又還能做什麼。鄔思道是有志向、有大才的人,但凡這樣的人,沒有不想幹一番大事業的,沒有甘願沉默一輩子的。他幫助雍正登上帝位,既是成就了雍正,同時也是成就了自己。二人之間是相互成就,怎能說鄔思道什麼都沒得到呢?

另外,在幫助雍正登上帝位的過程中,鄔思道交了十三爺、李衛、翠兒等一批交心的朋友,生活上也是錦衣玉食。雖然讓他知道雍正的一些秘密,但由於與雍正”半隱“的約定,雍正也沒有殺他。離開了京城的鄔思道,不僅完全獲得了自由,還娶了兩個老婆,完全日子過得滋潤的很呢。這些不也是他得到的嗎?

沒有雍正,鄔思道只能在牢房裡關著,沒有自由、沒有銀子、沒有老婆、也沒法傳宗接代(古人可是很在乎這個的)、更不能實現自己幹大事的理想。認識了雍正,以上這些都有了,依我看,鄔思道為雍正忙前忙後,得到的可是夠多的了。


老羅侃史



誰說沒有落下!

人家鄔先生圖的是濟世安民!已經通過輔佐老四上位完成了!圖謀甚大,最後還完成了,不能說什麼也沒有落下!

更何況鄔先生在田文鏡處逃了以後,還帶著侍女如月和四千兩鉅款跑的,雖然對比他的巨大功勞而言不值一提,但最起碼晚年是無憂無慮了。

完成理想,還可以安度晚年,可以了。

至於宋安之為什麼這樣說,我們看看鄔先生臨走之際,老十三愧疚的對鄔先生說道他們對不起鄔先生的時候,鄔先生是這樣回答的:“我是懷著為天下蒼生的心願來輔佐四爺的,如今心願得償夫復何憾吶”。

雖然鄔先生這樣說有著自保的意思,不想表露出自己的不滿的意思。但也是自己的真實想法,說明鄔先生這個人的理想就是濟世安民,所以身為一個謀士,他通過輔佐老四上位,以這種方式完成自己的理想,已經是很成功了。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

當年鄔先生被下入死牢,是老四派年羹堯救他出來的,不然早就被折磨至死了,所以老四就是鄔先生的救命恩人,鄔先生這樣報答他,也是情理之中的。


宋安之


鄔思道在沒遇到雍正之前 他還在坐牢,是雍正派年羹堯將他從大牢裡救出來,鄔思道為雍正的事情跑前跑後 ,就算是報恩吧,鄔思道在坐牢, 雖然罪不至死。但是他畢竟年齡大了 而且腿也不好,是雍正讓他在以後的日子裡, 免受牢獄之災,還他自由之身。

自由對一個普通人來說是多麼的重要,就像有一首詩寫的那樣:生命誠可貴 ,愛情價更高, 若為自由故 ,兩者皆可拋。生命固然重要 但是愛情比生命還重要,但是如果和自由不比比起來 ,生命和愛情都可拋棄,對於鄔思道來說自由更是彌足珍貴和重要的。



鄔思道是雍正身邊的謀士,一步步祝他登上地位 在“九子奪嫡”中脫穎而出,鄔思道聰明絕頂 ,老謀深算,他知道, 雖然是他幫助雍正奪取了帝位,但是隻要雍正一上臺, 還是容不下他的,因為他不想讓人知道他過去的那些醜事 他更不想讓人知道他在“九子奪嫡”中使用的那些見不得人的手段,而鄔思道是背後的始作俑者, 他知道的太多了,就算雍正不殺他 ,他如果還是不識趣的待在雍正身邊,是無法做到不傷毫髮而全身而退的。


鄔思道早就算準了這一點 ,所以他選擇了半隱,雖然是半隱,但是他覺得雍正還是不放心他,所以他就選擇了,去雍正心腹田文鏡哪裡任職,他這麼做的目的就是想讓雍正放心,鄔思道這麼做, 真可謂用心良苦啊,放眼古代歷朝歷代的開國皇帝 ,哪一個不是在坐穩江山之後拿開國功臣開刀,這雖然是過河拆橋,做的損了點兒,但是有的也確實是迫不得已啊。


總結:四阿哥胤禛, 在登上帝位之後,他背後的謀士鄔思道沒有居功自傲,反而選擇半歸隱,不得不說 是一個明智之舉啊,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全身而退,才能得到善終啊。


佳寧姐姐說歷史


如果說鄔思道到底是為了什麼?答案可能只有那四個字:知遇之恩!想想鄔思道在沒有成為雍正的幕僚之前,他到底是什麼樣的身份!

殘疾人、落魄文人、先帝時期的罪犯,這就是鄔思道身份的真實寫照,在他離別雍正的頭一晚,鄔思道曾經提到古往今來什麼時候出現過一個殘廢和罪犯跑到朝堂上當官的道理,雖然只是歸隱的藉口,但卻也是發生在鄔思道身上的實際情況,像他這樣身份的人,只能在窮困潦倒當中度過下半生。



然而他的命運卻在遇到雍正之後發生了根本的變化。

成為了雍正的首席參謀,更成為的雍正兩個兒子的老師,雖然始終躲在雍正王府隱藏身份,甚至雍正的兄弟們根本不知道有這麼一個高人的存在,但自己上半生的學識得到了用武空間,更傳授給了雍正的下一代,對於鄔思道這樣的學者,他對自己一生的要求並不高,能找到一個吃飯的地方,自己的學問和智慧能得到體現的平臺,這就已經足夠了,而這恰恰是很多人一生活著的意義!但更重要,恐怕還是鄔思道在雍正那裡,得到了足夠的尊重!



一個落魄文人書寫的文章,竟然可以讓作為皇子的雍正倒背如流,雍正的兩個孩子竟然以跪拜的漢族禮儀向鄔思道行禮,原本作為罪犯的他在雍正王府內成為了座上賓,還有什麼樣的禮遇能超過這樣的尊重?一個書生,一生最在乎的恐怕就是自己的能力可以得到最大施展,自己的能力可以得到外界的認可,鄔思道所需要的一切都在雍正的手上所得到,那他自然會不顧一切的為雍正出謀劃策。

也許有人會問,難道鄔思道就不想在自己的人生當中再進一步,從後臺走向前臺,甚至在官場上大顯風采嗎?這種想法也許會有,但精明的鄔思道也更會清醒地意識到,在九子奪嫡的兇險舞臺上,出謀劃策的他容不得這麼招搖,深懂帝王心術的他更會明白,自己人生的最巔峰只在於雍正能否繼承皇位,繼承皇位的那一刻就是他人生價值的最大體現,至於接下來,就是自己離開和隱退的時候了!

不要輕易的用金錢和名利來衡量鄔思道的做法,他如果真的在乎這些,他與雍正則根本走不到一起!


遼寧資深球迷


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自古如此,何況只是一個謀士。影視或文學作品多是文人編的,當然要誇大文化智謀者的地位,藉以抬高自身地位,這是通病。為國為民,知遇之恩,也為自己能幹出紅紅咧咧幹一場,不圖名利也不枉此生。不能簡單看沒有當官就是沒有好處,鄔先生後來在,李衛,田文京處也是核心幕僚成員,地位,收入都不會低。

再者通過這些年參與謀劃掃清雍正奪嫡路上障礙的這些事,鄔思道已將雍正的為人及品性瞭解很清楚了,高福就是最明顯的例子。



最後能落得幾千兩銀子和一個侍奉的如月,已然心滿意足。


路人甲路人乙


鄔思道是電視劇《雍正王朝》裡面的人物,是“九子奪嫡”過程中為雍正出謀劃策的頂級謀士。

雍正登基後,鄔思道急流勇退,選擇“半隱”,遠離了政治中心,避免了“兔死狗烹”的下場。

許多人都有疑問,鄔思道給雍正當謀士,助力雍正順利“奪嫡”成功,是最大的功臣之一。最後孑然一身,究竟是圖了個什麼?

其實鄔思道所圖非常簡單:

1、自由之身。

鄔思道是雍正當初在江南賑災的時候命令年羹堯從大牢之中救出來的。鄔思道當年科考因為不服考官腐敗,大鬧考場被捉去坐牢了。

雍正把他從大牢之中救出來,多次懇求他擔任世子西席老師,其實就是以此為幌子,擔任自己的謀士。

鄔思道無奈之下答應了雍正的要求,其實就是上了雍正“奪嫡”的船,上船容易下船難,越陷越深,知道的越多越危險。

所以鄔思道的第一目標是“保命”獲得自由之身,最終其實他實現了這個目標。

2、報答雍正的知遇之恩。

鄔思道在接受雍正的邀請,同意擔任世子老師的時候,其實就已經明白了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但是和雍正之間還沒有建立真正的信任關係,於是兩人之間關於雍正是否接受追繳國庫欠款差事的是情進行了探討。

在探討之前,鄔思道問了雍正為什麼要找他來幹這個謀士?雍正沒有直接回答,而是背誦了十年前鄔思道的文章,並且說“是真文章定能流傳千古”當時就把鄔思道感動的不要不要的,正所謂“士為知己者死”。

在以後的輔佐過程中,雍正對鄔思道的信任和言聽計從也使鄔思道對雍正有了“死心塌地”的心思。

為了報答雍正的知遇之恩,鄔思道可謂竭盡全力助力其登上帝位。


逝去即歷史


鄔思道的角色大大區別於原小說《雍正皇帝》中原來的形象,與原《康熙大帝》小說中伍次友、《雍正皇帝》小說中方苞的形象都屬於一個路數,具有憂國憂民,以蒼生為重,才思敏捷,不畏強權、灑脫高潔、運籌帷幄、不居廟堂可以左右廟堂的性格和能力,當權者還都無比敬重,只是鄔思道還另外擁有一個功成而能身退的能力。

這些個文人謀士的形象刻畫,其實是中國文人最崇拜和追求的形象,但實際上是文人們的一種意淫罷了,伴君如伴虎、叩頭如搗蒜才是皇帝身邊人真實形象。

縱觀古今,連文治武功的諸葛亮都沒有達到過,就更不用談懂文學不懂政治的李白,和既懂文學又懂政治的秦檜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