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一扒歷史上幾次有名的“圍觀”事件

前幾天剛剛發生了9歲男童被人毆打致死事件,行兇者施暴半小時,現場數百人圍觀竟無人施以援手,讓人感到憤怒。下面小編就來扒一扒歷史上幾次讓人匪夷所思的圍觀事件:

北周末期,外戚楊堅專權。這時有個叫尉遲迥的人公開起兵反抗楊堅。

雙方在鄴城開展了一次歷史上比較有名的戰鬥——鄴城之戰。戰鬥初期,作為守城方尉遲迥人多勢眾,楊堅一方作為攻城方力量較薄弱。雙方參戰人數20多萬在鄴城外對峙,場面頗為壯觀。那時候的百姓就愛看熱鬧,鄴城百姓出城看熱鬧的據稱有數萬人。

戰鬥打響,楊堅手下大軍很快潰敗,就在這緊急關頭,楊堅的大軍突然向看熱鬧的百姓射箭,老百姓頓時驚慌失措,四散潰逃。所有的人都想著往城裡跑,然而城門就那麼大,數萬人都堵在城門口,根本就進不去。結果很多人只得向尉遲迥大軍的方向逃去以求保護,此時楊堅軍隊抓住時機,大喊“叛軍敗逃。”一時間楊堅大軍的士氣大振,一舉破城反敗為勝,尉遲迥也被迫自殺身亡。尉遲迥一死,無人再敢反抗楊堅,僅僅幾個月後,楊堅即篡位成功順利當了皇帝,建立隋朝。看到沒?圍觀的看客們簡直是誤國啊!

“鄴城之戰”因圍觀而改變戰局,雖然久遠但卻寫進了歷史讓我們有跡可循。下面講幾個近代的、有圖有真相的民眾圍觀事件。

滿清王朝是看客事件集中爆發的時代。從外部八國聯軍侵華到內部義和團運動,從朝廷戊戌變法失敗到民間革命者被砍頭,幾乎無所不圍無所不觀。無論人們是出於報復心理還是素質低下導致的精神麻木,總之可以用“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來形容。

早在第一次鴉片戰爭時,當英國艦隊突破虎門要塞沿珠江北上,兩岸數以萬計的居民紛紛圍觀,好似戰事與他們毫不相干。 在清軍敗退時,百姓還接連發出噓聲。英軍統帥巴夏裡目擊此景,十分疑惑不解,問其買辦何以至此,買辦曰:“國不知有民,民不知有國。”

扒一扒歷史上幾次有名的“圍觀”事件

1900年6月3日,天津火車站,圍觀百姓茫然地望著向北京出發的八國聯軍。

到了1900年,八國聯軍攻佔了北京城。美國國家博物館有一張舊照片,顯示當時英國軍隊從正陽門的東出口涵洞進入御河。令人驚訝的是,在水道出口的一邊(可能在另一邊),擠滿了觀看熱鬧的中國人。

扒一扒歷史上幾次有名的“圍觀”事件

英軍從沙窩門的下水道進城,引來一群京城百姓圍觀。

在這場關乎國家生死存亡的戰爭中,最讓人痛心的不是圓明園被燒,也不是頤和園文物被搶,而是面對這場戰爭,普通老百姓的麻木,彷彿這場戰爭和自己毫無關係。

扒一扒歷史上幾次有名的“圍觀”事件

日本人軍人斬殺義和團成員,四周是圍觀的民眾,有婦女,也有兒童。

如果說在民眾眼裡外敵入侵,打擊的是腐敗的清廷,和自己無關,那麼“戊戌六君子”事件,作為興國利民的好事,總該和自己有點關係,還不支持一下嗎?那麼你想錯了!

1898年9月28日,北京宣武門外菜市口,參與維新運動的“戊戌六君子”就義之日,北京城萬人空巷,圍觀民眾水洩不通。行刑過程中,據稱很多圍觀的市民還紛紛指著六君子叫罵:“亂臣賊子,書生狂徒,割了他們的舌頭!不好好讀聖賢書,跑出來禍亂人心!”一些看熱鬧的甚至都等不及了,嚷道:“快殺快殺,別磨磨蹭蹭!”

扒一扒歷史上幾次有名的“圍觀”事件

“戊戌六君子”殉難現場,引發民眾圍觀。

還有自從六君子被逮捕審判,很多和他們來往密切的京官故交都噤若寒蟬,諱莫如深,深恐受株連。

而在老百姓眼裡,康黨根本不值得半點同情,康黨就是想謀朝篡位搞亂朝廷的亂黨,死有餘辜。

梁啟超曾為此氣憤地發表《呵旁觀者文》,文章從關係“國家之盛衰興亡”的高度,提出了“國人無一旁觀者,國雖小而必興;國人盡為旁觀者,國雖大而必亡”的論點。文章形象生動,筆鋒犀利,但仍不能改觀國人事不關己的看客的陋習。

如果說維新變法是被保守派抹了黑,造成了普通群眾的誤解,紛紛當起了看客,那麼革命者旗幟鮮明的口號是推翻清王朝的,民眾總該要同情一下了吧?那麼你又想多了!

秋瑾是大家熟知的第一批為推翻滿清王朝和數千年封建統治而犧牲的革命先驅 ,她用生命換得了辛亥革命的提前到來。魯迅先生筆下的小說《藥》,人們確信其是為作為同鄉的“鑑湖女俠”秋瑾而寫的。魯迅先生在小說中描述了“夏瑜”就義時的場景:“老栓也向那邊看,卻只見一堆人的後背;頸項都伸得很長,彷彿許多鴨,被無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著。靜了一會,似乎有點聲音,便又動搖起來,轟的一聲,都向後退;一直散到老栓立著的地方,幾乎將他擠倒了。”

扒一扒歷史上幾次有名的“圍觀”事件

秋瑾就義舊照

看到了吧,圍觀看客簡直就是裡三層外三層!“夏瑜”被封建王朝殺害,人們“潮一般”地去看熱鬧;甚至她母親對她的死,也不以為榮,反而感到“羞愧”。更可悲的是她為革命所噴灑的熱血,竟成了華老栓給兒子治病的“良藥”。她的死給健壯的看客鑑賞了一次殺人的盛舉,人們去打聽,不但不同情,反遭誤解、仇視,之後便又“現出活氣,談笑起來”。因此,革命者的死只不過給這些看客增添了茶餘飯後的談資。

看到了吧!圍觀!看客!是愚昧?是無知?還是另有其它?反正人家就是憑實力去圍觀,憑興趣當看客,愛誰誰,你能把我怎麼著?

扒一扒歷史上幾次有名的“圍觀”事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