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來了!特朗普難過了?

過去一週,美國政壇可謂風雲“詭”變:

- 共和黨丟了肯塔基州;輸掉的州長,被稱為“小特朗普”;

- 眾議院民主黨黨團宣佈,將從美國東部時間11日起,公開進行彈劾聽證會;

- 在“取消已徵關稅”的問題上,白宮鷹派和特朗普本人出現了對外“口徑不一致”;

- 曾表示“不考慮2020”的紐約富豪、前市長布隆伯格,突然改變主意,投書參選總統角逐

隨著大選週期的開啟,特朗普開始陷入了“多線作戰”,甚至“一個人單挑多路對手”的困境。抽絲剝繭,你會發現,他正面對的所有問題,實質上都糾纏在了一起。

布隆伯格為什麼要參選?

特朗普是有錢人,布隆伯格則更有錢。

他520億美元的身價,是特朗普(31億美元)的17倍。在一份公開聲明中,布隆伯格甚至對特朗普喊話:

“我將把100億美元存入您在莫斯科、利雅得、或者您有銀行業務的任何帳戶... 您所要做的,就是走人!”

看熱鬧不嫌事多,推特上一片沸騰。網友們甚至發起了一個投票:“你認為特朗普會拿這筆錢麼?”不幸,超過四成用戶支持,“會”。

政治精英們很不屑布隆伯格這種“赤果果”的炫耀;但是,上任10天就被特朗普解職的、白宮前新聞部主任安東尼·斯卡穆奇卻認為,“這位紐約前市長,將對特朗普總統構成‘第一威脅’”。

理由同樣是他有錢,足夠去全國“撒幣”,在各地投放廣告,反擊總統、捍衛自己。同時,和特朗普的傲慢態度相比,億萬富豪布隆伯格的謙虛程度、同華爾街的關係、以及帶給選民的社會進步感,是特朗普追趕不上的。

然而,大半年前,局面並不是這樣的。

今年三月,布隆伯格和希拉里曾相繼宣佈,不會參加角逐2020美國總統。道理很簡單,民主黨已經不再是過去的黨了。如果參加初選,布隆伯格的富豪身份,幾乎可以確認,必將令其成為激進左派候選人沃倫、桑德斯的首要攻擊目標——他們曾抨擊富人在政治中擁有太多權力,並堅持認為,最富有的美國人應該繳納更高的稅款。

這種局面變了麼?並沒有,沃倫甚至在多份民調中領跑黨內初選;那麼,為什麼布隆伯格會覺得,如果他不出來“民主黨可能要輸”呢?或許,這話你得反著聽。

美國選舉歷史看,布隆伯格的最好選擇,不是加入民主黨初選,而是作為獨立參選人。他的“榜樣”就是已故億萬富豪、佩羅(Ross Perot)。1992年,獨立參選總統的候選人佩羅,奪走了一些在80年代主要支持共和黨的選票,導致當時執政的共和黨總統老布什,輸給了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毛頭小子”、克林頓。

然而,這並不是布隆伯格要的。他要的是“自己贏、民主黨也要贏”。

他選擇了登記參加阿拉巴馬州的民主黨初選。參加初選,布隆伯格就可能面臨左派的圍剿,出線都存在很大的變數——這些,布隆伯格肯定知道。然而,這反常理決策的背後,推動的力量,就來自民主黨內的建制派。

當拜登和他的兒子陷入同烏克蘭的權錢交易之後,民主黨黨內建制派急需找到一個“替補”,繼續對抗沃倫和桑德斯所代表的、激進左派的崛起。時間上,則必須趕在下週彈劾聽證會開始前——這種對公眾開放的聽證會,對特朗普有傷,對拜登則更傷。因為特朗普“非法行為”的唯一合法性,就是拜登存在出賣國家利益,謀取個人利益的行為——甚至不排除,拜登會因此退出選舉。

換而言之,布隆伯格和建制派們嗅到的,不是民主黨會輸,而是特朗普可能贏不了。如果趨勢形成,那民主黨建制派和華爾街們,必須阻止沃倫、桑德斯在黨內獲勝。

究竟什麼動向給了這些人“贏”的信心?

肯塔基州的警訓

最重要的信號,來自5日結束的地方選舉:肯塔基州、弗吉尼亞州和密西西比州。這三場選舉被視為2020總統選舉的前哨站;然而,最後的結果讓共和黨神經緊繃:

- 在肯塔基州,爭取連任的共和黨籍州長貝文,以不到一個百分點差距意外落敗;

- 在弗吉尼亞州,民主黨暌違25年,再度拿下該州參、眾兩議會的多數;

- 雖然共和黨在密西西比州贏了,但當選州長的支持率,僅超過了對手6個百分點。

弗吉尼亞州這次是徹底轉“藍”。

民主黨不僅拿下了該州參、眾議會的多數,加上州長和兩席聯邦參議員都是民主黨人,奠定了該州成為2020總統大選“民主黨票倉”的地位。分析認為,弗吉尼亞州郊區高漲的反特朗普情緒,伴隨著彈劾程序的啟動,進一步拉抬了民主黨在這裡的選情,也造就了後者自1994年以來,首次全面掌控弗吉尼亞州。

相比之下,肯塔基州的選情更有指標性意義;因為,謀求連任的州長貝文有個綽號:“小特朗普”。

從說話方式到行為舉止,他處處模仿特朗普,甚至揚言要削減地方醫療補助,因為那是特朗普最討厭的“奧巴馬健保方案”——最終他輸了,是否也意味著“特朗普牌”失去效力了呢?

2016年,特朗普在這裡大勝希拉里30個百分點,幾乎贏了她一倍的選票。即便是在這次選舉前,肯塔基州的選情依然是“五五波”。即便是這樣,選前一天,特朗普還是特意來到肯塔基州為貝文背書,甚至“敲打”他的支持者們,“支持民主黨候選人,就是支持國會彈劾他本人”:

“明天,肯塔基州的選民要向激進的民主黨人傳遞訊息。你們將投票否決民主黨的虛偽民主、他們要推行的社會主義,以及他們實際在做的腐敗。你們將繼續支持你們出色的州長、貝文......如果(共和黨)贏了,他們會不屑一顧;如果(共和黨)輸了,他們會說,這是特朗普遭遇的最大失敗。所以,你們一定不會讓這個發生,是麼?!”

最後,特朗普還是被“嘲笑”了——當初支持他的幾十萬肯塔基選民,不為所動。肯塔基州的選舉結果,未必能預言明年11月3日的總統大選結果。不過,它卻預言了美國國內日益擴大的政治與城鄉鴻溝。美聯社認為,美國郊區的選票正在背離川普,這也是他明年尋求連任的一大警訊。

“Are you better off?”

不是每個美國人都有明確的政治立場,並且,很清楚自己要把票投給誰;也不是每個美國人都認識布隆伯格,並清楚他的政治立場;也會有很多美國人,把民主黨發動的彈劾程序,視為純粹的“兩黨鬥爭”......但是,民主選舉中有一條基本的投票邏輯,這就是小標題裡寫的:“Are you better off?”,“你的日子有變好麼?”。

如今,拿這句話來拷問自己的,正是2016年送特朗普進白宮的美國選民——他們在中西部的農村、他們在廢棄工業的“鐵鏽帶”上、他們在城市周邊的郊區.....最重要的是,他們是被長期忽視的、全球化經濟受害者。人口成長趨緩和產業外移的現實,意味著這些地方可能永遠無法完全復甦。

四年前,是特朗普的口號吸引了他們:“把工廠搬回美國,讓美國再次偉大!”當時,很多媒體想不明白,為什麼像西弗吉尼亞州的麥克道爾縣(McDowell County),這樣一個人口不到2萬、又是州內最窮的縣,會有91.5%的選民力挺特朗普,高居全美之冠——“特朗普要再造舊時榮景的承諾,讓他們想起了一些正面的事情:有工作了,就可以餵飽自己的家庭。”

四年過去了,他們等待著特朗普兌現承諾,他們會去檢視,自己的日子是否真的有“Better off”。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弗吉尼亞、肯塔基這些地方的選情,就有可能被一再地複製——這就是民主黨們看到的勝選機會。

共和黨在肯塔基州丟了州長的位子,但是,那裡依舊會是2020選戰的“紅色州”、或者說,是共和黨參議院領袖奧康納的大本營。因此,說“特朗普大敗”有些誇張,合理的說法:特朗普安全地試了一下水,得到了一個警訊。

這也就是為什麼,特朗普會通過幕僚對外放風,提議中美貿易第一階段協議在艾奧瓦籤。儘管最後未能成行,但大家也都明白,那是個農業大州,又是一個著名的“搖擺州”,對他的選舉自然至關重要——特朗普的“如意算盤”,就是他的“連任之術”。

最終有可能成行麼?

看美方有多少誠意了,談判就是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