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12屆國展,小夥瘋狂臨摹,終以瀟灑的行書入展

在全國第十二屆書法篆刻展上,上海青年作者俞斌以行書入展。俞斌的參展作品有著清晰的取法,一眼就能看出是宋代行書尤其是米芾行書的影子。從近兩屆國展的作品來看,取法越明確、入古越深的,獲得承認的機會越大。

為了12屆國展,小夥瘋狂臨摹,終以瀟灑的行書入展

俞斌十二屆國展入展作品

俞斌出生於1980年,作為書法作者來說,仍很年輕。與當前書壇情況相吻合的是,參加書法展賽並斬獲大獎的,有很多年輕人,造成這種原因的,一是當代社會發展使得這些作者起點高;二是書法教育、學習書法氛圍非上一代人可比。所以,現在書壇年輕的優秀作者湧現,就很正常了。

為了12屆國展,小夥瘋狂臨摹,終以瀟灑的行書入展

作品局部

創作前的準備

據俞斌說,在投稿之前,他進行了大量的臨摹工作,主要對米芾、王羲之、顏真卿的行書進行臨摹。堅持從經典中吸收營養,再作用於創作的理念,這是很多年輕作者慣用的方法。

初學書法的作者都有過這樣的困惑,就是由臨帖到創作轉換會出現問題,臨摹得很好,可一到創作便力不從心,這是因為一是臨摹得不到位,而是創作意識不夠。如何解決這一問題,還是要靠大量的練習入手。

為了12屆國展,小夥瘋狂臨摹,終以瀟灑的行書入展

俞斌臨米芾帖

從俞斌臨的兩件作品看,他選擇的經典法帖還是很有針對性的。米芾作為宋四家之一,書法即有繼承“古”的一面,也有個人“出新”的一面,為歷來學書者重視。吳琚是歷史上學習米芾最像的書家之一,俞斌以米芾為主,下涉吳琚,屬於拓寬取法的領域,為聰明、善學的方法。

為了12屆國展,小夥瘋狂臨摹,終以瀟灑的行書入展

俞斌臨吳琚帖

創作作品的過程

俞斌本次投展作品內容為朱熹論書,採用了冊頁拼接成豎式作品的形式,這種形式更適合於傳達古人小字作品中章法的變化與書寫中的氣韻,根據文章的發展而自然流露出的輕重緩急的節奏,以及虛實相生的變化。

為了12屆國展,小夥瘋狂臨摹,終以瀟灑的行書入展

入展作品局部

創作之初,俞斌在臨帖後以米芾的筆意在小紙片上進行了通篇的書寫,但據他所說,因為當時小稿太過於像米芾,所以又在創作中加了一些蘇東坡與顏真卿的味道。我們知道,太過於像某一家,並非書法學習的坦途,能以一家為基礎,再旁涉他家,並能化合圓融,才是正確、明智之舉。

為了12屆國展,小夥瘋狂臨摹,終以瀟灑的行書入展

入展作品局部

總結

從通篇來看,俞斌的作品算得上一件精彩之作,清晰的取法、熟稔的書寫技巧以及順暢、雅緻的氣息,是這件作品比較直觀的表現。但是,從他所說的創作過程,也可以看出其創作作品的“艱辛”,這種艱辛的創作,更像是為了應付考試而做的“臨陣磨槍”。相信有了這樣的歷練,俞斌會更進一步。

為了12屆國展,小夥瘋狂臨摹,終以瀟灑的行書入展

俞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