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蘭德斯紅罌粟:加拿大軍醫一首詩,如何讓罌粟花成為紀念符號?

每年11月11日——“英聯邦國家停戰紀念日”這天,英國各地都會舉辦活動,紀念一戰停戰。

這個時候,出席活動的人們都會佩戴著“罌粟花”,向自一戰以來的陣亡將士表達敬意。

弗蘭德斯紅罌粟:加拿大軍醫一首詩,如何讓罌粟花成為紀念符號?

那麼,一枚小小的“罌粟花”是如何與殘酷的第一次世界大戰聯繫起來的?

故事還要追溯回1915年的歐洲戰場上,從加拿大軍醫“麥克雷”的詩——“在弗蘭德斯田野上”說起。

弗蘭德斯紅罌粟:加拿大軍醫一首詩,如何讓罌粟花成為紀念符號?

戰場上“紅罌粟”的頑強

1914至1918年間,第一次世界大戰造成的人員傷亡超過了之前任何一次戰爭,大約有1000萬士兵因此喪生,人類終於體會到了現代戰爭的殘酷。

在造成大量人員傷亡的同時,戰爭也摧毀了農田和森林,殺死了各種動物和植被,歐陸大地滿目瘡痍,看起來一片死寂、寸草不生。

但在戰爭第二個年頭的早春,一種植物開始從這片戰傷累累的土地上探出頭來,它即是“弗蘭德斯紅罌粟”。

在《罌粟花之書》中,作者克里斯·麥克納布曾寫道:這種顏色鮮豔的花實際上被歸類為一種雜草,但生命力頑強。某種程度上講,正是這份頑強讓“弗蘭德斯紅罌粟花”成為了一種象徵。

弗蘭德斯紅罌粟:加拿大軍醫一首詩,如何讓罌粟花成為紀念符號?

戰場上,英聯邦加拿大軍隊的外科醫生“約翰·麥克雷”(John McCrae)正切身的體會現代戰爭的殘酷。

1915年4月22日,德軍在第二次伊普雷戰役中大規模使用了毒氣彈(氯氣),稱“伊普雷毒氣戰”。麥克雷親眼目睹了這場屠殺,大約有8.7萬協約國士兵傷亡,當中也包括麥克雷的朋友亞歷克西斯·海爾默中尉。

當看到戰場上遍野的屍體和大片血紅色的罌粟花時,麥克雷被震撼了。之後他寫下了《在弗蘭德斯田野上》(In Flanders Field),為那些埋在頑強的罌粟花下的陣亡士兵們吶喊。

弗蘭德斯紅罌粟:加拿大軍醫一首詩,如何讓罌粟花成為紀念符號?

油畫:在弗蘭德斯,作者:布萊恩·洛裡默

《在弗蘭德斯田野上》(In Flanders Field)


在弗蘭德斯的田野,罌粟花隨風飄蕩
在十字架之間,一行又一行,
啊,那是我們的地方;而天際
雲雀依然在勇敢地歌唱,展翅
飛吧,飛離烽火連天的戰場……

我們已死。在那易逝的時光
我們活過,感受過黎明,欣賞過夕陽,
我們愛過,也被人愛過,而現在埋葬
在弗蘭德斯的田野……

繼續戰鬥,我們需要你的幫忙:
在我們倒下的地方,從無力的手上
接過火炬,把它高高舉起。
倘若你對死者背信棄義
我們將不安息,縱使罌粟花依舊盛放
在弗蘭德斯的田野……

這首詩於1915年末發表在倫敦的《笨拙》雜誌上,後來被用在無數的紀念儀式上,成為紀念一戰最著名的文學作品。

後來,雕刻家露絲·阿伯內西(Ruth Abernethy),還以此故事為原型製作了約翰·麥克雷的銅像。一共有兩尊,分別位於渥太華和他的故鄉安大略省。

弗蘭德斯紅罌粟:加拿大軍醫一首詩,如何讓罌粟花成為紀念符號?

圖源:弗雷德·查特蘭德

大洋彼岸的美國

當然,紅罌粟要成為一種象徵,還有著其它方面的推力...

在大洋的另一邊,一位名叫莫伊娜·邁克爾的大學教授(當時在紐約YWCA做志願者),在1918年11月9日從《婦女家庭雜誌》上讀到了《在弗蘭德斯田野上》,並大受感動。

為了紀念弗蘭德斯上的犧牲,也為了表達一種信念,莫伊娜·邁克爾發誓要永遠佩戴一朵紅色的罌粟花。她和她的同事們在一家百貨商場找到了面料,製作了第一批“紅罌粟”。

一戰宣告結束以後,莫伊娜·邁克爾回到大學任職。此時她又萌生了一個想法——用絲綢面料製作、出售“紅罌粟花”,籌集資金支持退伍軍人。“紅罌粟”從此處開始逐漸成為一種象徵。

弗蘭德斯紅罌粟:加拿大軍醫一首詩,如何讓罌粟花成為紀念符號?

莫伊娜·邁克爾本想將“紅罌粟”塑造為美國回憶一戰的一種國家象徵,並試著將美國國旗的顏色融入“符號”之中,不過並沒能走下去。

但到了20年代,美國全國退伍軍人協會(美國軍團)喬治亞分部接納了邁克爾的想法,將紅罌粟作為其象徵。

之後不久,1920年9月在克利夫蘭召開的“美國全國退伍軍人協會”(National American Legion)會議上,“罌粟花”正式成為官方的紀念符號。

弗蘭德斯紅罌粟:加拿大軍醫一首詩,如何讓罌粟花成為紀念符號?

“美國全國退伍軍人協會”和他們的罌粟花符號

“協約國”的紅罌粟

視線轉回戰場所在的歐洲大陸,那裡也有許多人支持將“紅罌粟”作為紀念一戰的象徵符號。一位名叫安娜·格琳(Anna Guerin)的法國女性即是其中一員。

格琳曾受邀參加過“美國全國退伍軍人協會”大會,在那裡她提出了“盟軍罌粟花日”(指協約國軍隊),並說服了“協會”成員們將紅罌粟作為紀念符號。在次年5月,格琳還一起慶祝了美國的“國家罌粟花日”。

弗蘭德斯紅罌粟:加拿大軍醫一首詩,如何讓罌粟花成為紀念符號?

“紅罌粟”變為紀念象徵過程中最重要的兩位女性,莫伊娜·邁克爾(左)和安娜·格琳(右)

回到法國後,格琳開始組織法國婦女、兒童和退伍軍人制作、銷售人造的“紅罌粟”,為一戰中遭受重創的法國提供重建資金。

不久,格琳又帶著她的“紅罌粟”前往英國。1921年11月,新成立的英國退伍軍人協會舉辦了第一次“紅罌粟呼籲”活動,售出了數以百萬計的絲綢花,籌得10.6萬英鎊用於退伍軍人的戰後保障。

第二年,喬治·豪森少校在英國里士滿建立了“罌粟花工廠”,僱傭了殘疾退伍軍人專門生產這種絲綢或紙質的“紅罌粟”。同時解決他們的就業、生計問題。

如希瑟·約翰遜(Heather Johnson)在她的網站上所說:作為一種紀念象徵,“紅罌粟”之所以能在英聯邦及其它盟國中傳播,這位法國女性可能是其中最重要的人物。

弗蘭德斯紅罌粟:加拿大軍醫一首詩,如何讓罌粟花成為紀念符號?

很快其它國家也紛紛效仿,將“紅罌粟”作為官方紀念標誌。

一戰結束100多年後的今天,每年的11月11日,在英聯邦國家(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等)及法國、比利時等國。數百萬人會佩戴上“紅罌粟”紀念一戰。

不過事情在美國那裡又變的有些不同。美國人一般會在5月的最後一個星期一(陣亡將士紀念日)佩戴“紅罌粟”,而非11月11日。

因為在雙11這天,他們紀念的是所有活著的退伍軍人...

弗蘭德斯紅罌粟:加拿大軍醫一首詩,如何讓罌粟花成為紀念符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