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站博主“薅羊毛”致淘寶店鋪關門 網絡“黑灰產”亟待壯士斷“鏈”

經濟導報記者 劉勇

近日,B站(嗶哩嗶哩網站,英文名稱bilibili,簡稱“B站”,系國內年輕人文化社區)一名博主,利用一位淘寶店家的錯誤操作,帶領粉絲以26元的價格購買4500斤水果,下單後又投訴店家“虛假宣傳”從而獲得了每單400多元的平臺賠償,直接導致該淘寶店鋪關閉。而這一事件,將網絡“黑灰產”推到了前臺。

經濟導報記者在調查中發現,“黑灰產”並非第一次出現,雖然大家對此可能不是很瞭解,在業內卻為害已久。網絡“黑灰產”已經成為一個龐大、複雜、隱蔽、高效的產業鏈,呈現規模化、自動化趨勢,其危害不容小覷。

“被薅”閉店

近日,淘寶天貓店家“果小云旗艦店”(下稱“果小云”)發佈了一條臍橙售賣鏈接,因操作失誤,將28元4500克的臍橙寫成了28元4500斤。這條信息被B站博主“路人A-”發現,並引導自己的關注者前往店鋪大量下單。40分鐘後,果小云的臍橙銷售額超過576萬元,這意味著店鋪需要發貨9億斤。而最終超過700萬元的訂單讓果小云苦不堪言,只能苦求買家申請退款。

由於該價格是店主誤操作的錯誤價格,根據淘寶平臺的相關機制限制,店鋪並不能以此價格發貨使得該淘寶店不得不支付買家大量賠償金。因“路人A-”投訴店家“虛假宣傳”從而獲得了每單432元的賠償。

果小云隨後發佈了一篇名為“對不起,我真的累了”的公告,稱因自己設置錯誤,造成了約700萬元的訂單無法正常發貨,懇請買家退款同時不要投訴店鋪。

因為根據淘寶平臺規則,如果一家淘寶店鋪存在違規行為且違規記錄達到一定分值,店鋪便會被淘寶屏蔽,少則7天多則1個月及以上。這也是“果小云” 店主請求買家不要投訴的原因之一。

隨後淘寶發佈公告,稱在發現異常情況後,第一時間將這家店鋪“保護”起來,以避免更大損失,亦會在法律、規則允許的情況下,盡最大可能減少各方損失。

果小云的遭遇並不是個例。

11月2日,由於店鋪操作失誤,意大狐天貓旗艦店也被人“薅羊毛”。其錯誤地將一雙單價128元的鞋子設置成6雙100多元,短期內產生的高達400萬元的訂單以至於嚴重虧損,無奈之下閉店。

幸運的是,在淘寶和天貓的幫助下,果小云和意大狐旗艦店得以重新經營。

手段無所不用

“這次玩得有點大了。”濟南羊毛一族王博這樣說道。

王博告訴經濟導報記者,這種“薅羊毛”行為在圈內叫做“上車”,而這種因為價格設置錯誤導致的“薅羊毛”行為則被稱為“上bug車”。而“羊毛黨”們根本不指望淘寶店主會真的按照錯誤標價發貨,而是一旦淘寶店主無法發貨,他們就可以向淘寶投訴,一旦投訴成功,就會獲得一筆基於訂單價格一定比例的賠償金。

“按照的流程,一般只要有人發現了這種bug價,他馬上反饋給群主,然後群主會把消息通知大家,接下來,慫恿大家大批量地拍下,然後鼓動他們向電商平臺舉報以得到補償。”王博說道。

濟南景星網絡安全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李納在接受經濟導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這只是“薅羊毛”的一種方式,還有諸如“退款不退貨”“運險客”等多種方式進行薅羊毛。

此前多次參與過“退款不退貨”的王博表示,“退款不退貨”的意思就是購買了東西以後,只要抓住了賣家的某些“把柄”,就能夠只退款不退貨,然後再賣掉免費得來的商品,賺取收入。

“運險客”則是利用“七天無理由退貨”和“運費險”的漏洞,做到日入1000元,有些甚至月入高達十萬元。“在淘寶平臺購買了1件普通商品,外加5毛運費險。賣家發貨後,保險單即生效。商品到貨後,運險客利用‘7天無理由退貨’的規則進行退貨。於是保險公司將會掏出10元的運費給買家,而實際上快遞費也只有4-6元,就這樣一單賺4-6元。”李納表示。

“這樣說吧,如果不接觸這個行業,你根本不知道這些人的手段有多少,超乎你的想象。”李納表示。

千億“薅羊毛”產業

今年初,某電商平臺被“黑灰產”團伙通過一個過期的優惠券漏洞盜取數千萬元平臺優惠券,進行不正當牟利。針對該事件,該電商平臺稱目前警方已以“網絡詐騙”的罪名立案併成立專案組,並將積極配合相關部門對涉事黑灰產團伙予以打擊。

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在接受經濟導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現在“黑灰產業鏈”呈現團伙化、規模化、自動化趨勢,其危害不容小覷。這樣的“羊毛黨”如今遍佈互聯網,通過利用優惠漏洞低價買進高價賣出,大量獲利。“‘羊毛黨’已經形成了組織化程度極高的黑灰產組織。不僅手法嫻熟、而且深諳輿論造勢,一旦碰上風控高壓線沒能薅到羊毛,就會通過各種社交媒體給平臺施壓。上到BAT,下到初創的互聯網公司,只要舉辦市場活動,都可能面臨‘羊毛黨’的威脅。”

  “國內活躍的專業技術黑灰產業平臺多達數百個,黑灰產已達近千億元規模,但我國網絡安全產業規模僅為黑灰產的一半左右。”李納表示。

正如李納所說,南都大數據研究院等機構發佈的《2018網絡黑灰產治理研究報告》估算,2017年我國網絡安全產業規模為450多億元,而黑灰產已達近千億元規模;全年因垃圾短信、詐騙信息、個人信息洩露等造成的經濟損失估算達915億元,而且電信詐騙案每年以20%-30%的速度在增長。

協同治理是關鍵

“網絡黑灰產的危害很大,特別是其中的黑產業鏈,不但對互聯網產業產生極大的破壞作用,也給經濟社會治理帶來巨大挑戰。如果治理不利,將給國家和社會秩序的有效維護帶來很大的麻煩。”李納認為,針對依然猖獗的黑灰產行為,還需要安全企業、各個行業、電信運營商、電信服務提供商以及監管執法部門等多方合作協同治理。

“以前大家都講黑灰產治理要聯合起來做事情。這句話是非常正確的,但是聯合也容易變成沒有人負責。”阿里安全部資深總監張玉東認為,治理網絡黑灰產不能因協同治理而迷糊各方責任,應該從問題根源入手,分析各方責任,相互督促各方解決問題。

在中國人民大學商法研究所所長劉俊海看來,平臺方應承擔更多責任,“剛開網店的農民是非專業人士,此事中賣家存在明顯經驗不足的情況,由於重大誤解,導致合同顯示公平,平臺有提醒的義務。”

“薅羊毛”本身不是法律概念,但有道德層面的約束。“該行為偏離了契約正義的準繩。”劉俊海希望,平臺能為買賣雙方當好紅娘,“為賣家扯扯袖、咬咬耳、提個醒,為消費者站好崗、放好哨、把好關。”

李納認為,各電商平臺也應該建立黑名單機制,利用大數據對經常以無理由退貨的消費者進行排查,並列入黑名單。“在維護消費者權益的同時,也應該規範消費者行為,打擊欺詐、哄騙和政策空子的個別消費者和群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