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桌上不擺三盤菜”,哪三盤?吃飯的禮儀你知道多少?

哪三盤菜呢?很多看到這句話的人,第一時間都會產生這個疑問。其實,這句話涉及到古老的禮儀文化與民俗人情,所謂“三盤菜”,並不是指定了某三種菜餚,而是說我們日常吃飯或者請客時應該注意禮儀,桌子上擺的菜數量不要是三盤,最好成雙數,兩盤或四盤都好。

俗話說“桌上不擺三盤菜”,哪三盤?吃飯的禮儀你知道多少?

眾所周知,中國人自古就偏愛雙數,講究好事要“成雙”。運用到吃飯的禮儀上,人們也喜歡將餐桌布置的吉利一些;而“三”這個數字被認為不吉,是因為它與祭祀有關聯。祭祀在中國源遠流長,《周禮》、《禮記》都有相關記載,上到朝堂下到民間,它的身影無處不在。

俗話說“桌上不擺三盤菜”,哪三盤?吃飯的禮儀你知道多少?

隨著時間的推移,民間的祭祀禮制逐漸出現了以“三”為主的情況,上香時插三根香,擺祭品時擺三樣,呈“品”字形放在供桌上、墳前、棺側。甚至每逢臘月祭祀灶王爺時,很多地方擺祭品也是擺三道,於是,擺三盤菜漸漸成了祭奠死者與祭祀鬼神的象徵,形成風俗。

俗話說“桌上不擺三盤菜”,哪三盤?吃飯的禮儀你知道多少?

因此,民間也出現了一條吃飯的禮儀,無論請客吃飯還是自家進餐,桌子上都不宜只擺三盤菜。畢竟客人來訪也不希望自己成為被“祭祀”的對象,這是尊重來客的一種表現。除此之外,中國民間關於吃飯的禮儀還有很多,大部分都是我們小時候聽過的,從古流傳至今。

俗話說“桌上不擺三盤菜”,哪三盤?吃飯的禮儀你知道多少?

比如說,吃飯過程中忌用筷子敲碗,因為只有乞丐挨家挨戶乞討時,才會做出這種行為;再比如不能把筷子插在米飯中,那是為亡靈上香才會做的舉動。不要小看了吃飯的禮儀,在歷史上,因為不注意吃飯禮儀而引發的大事件可不在少數,今天就說一樁春秋時期的著名典故。

俗話說“桌上不擺三盤菜”,哪三盤?吃飯的禮儀你知道多少?

典故的名字叫“食指大動”,與鄭國君主鄭靈公有關。鄭國有兩位大夫,一個叫公子宋,一個叫子家,公子宋是個吃貨,某天,鄭靈公找他們去赴宴,路上公子宋的食指忽然抖動了起來,公子宋就給子家看:“只要我的食指動了起來,就說明我今天一定能嚐到新奇的美味。”

兩人進入宮中,果然見到廚師正在宰殺黿,公子宋得意地笑了起來,對子家說:“你看,我說的沒錯吧?”兩人相視而笑,鄭靈公看見了便問原因。子家告訴了鄭靈公前因後果,鄭靈公不置可否,但隨後開席時,他有心捉弄公子宋,賜給所有人黿羹喝,唯獨不給公子宋。

俗話說“桌上不擺三盤菜”,哪三盤?吃飯的禮儀你知道多少?

鄭靈公笑道:“這回你的食指不靈了吧!”公子宋又羞又惱,竟直接走到裝黿羹的鼎器前,不顧禮儀,將食指伸進去攪動了一下,沾上湯汁就往自己嘴裡送:“誰說不靈?這不是嚐到了嗎?”鄭靈公大怒,雙方爆發矛盾,結果公子宋殺了鄭靈公,這件事也成了“吃”引發的歷史奇聞。話說回來,關於民間吃飯的禮儀,你還知道哪些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