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晴一冬凌"是什麼意思,立冬後會很冷嗎?是否影響種地?

相信經常看日曆的朋友應該知道了,上週五我們就來到了立冬了,這也標誌著我們從農曆上來說也代表進入冬天了。立冬也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九個,後面到大寒為止都是冬天的節氣了。而且基本立冬開始後尤其是北方地區將會迎來新一輪的降溫,我的家鄉山東也是這樣的,明天開始氣溫就要降到0度了。在這裡也是提醒各位朋友一定要穿暖和,謹防冬季感冒。

我們也是知道我國尤其是農村地區,是有很多傳統習俗的。除了規矩繁多的婚喪嫁娶,節氣也有一些習俗,像立冬冬至吃水餃啊等等,而且過去尤其是古時候的人們還根據節氣之後的天氣變化總結出了一些樸實的俗語,像今年立冬,就有"立冬晴,一冬凌"這麼一個說法,也是對立冬以後冬季天氣的總結,那麼這是什麼意思,又表明了怎樣的氣候狀況呢?我們來看一下。

我們先來說一下這"立冬晴,一冬凌"是什麼意思。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如果在立冬這一天,如果天氣晴朗的話,那麼在冬天的時候就會有雪形成凌塊,其背後意思就是在立冬這一天天氣晴朗,那麼在冬天的時候就會非常的寒冷。

這時很多朋友就會問,古人這麼分析到底有沒有到底呢?首先我要說的是這句話主要針對的是北方地區,而且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晴天一般風都是比較小的,風小說明寒流還沒有到,這就說明了寒流會更晚到,那麼晚來的寒流帶著水氣,加上驟降的溫度那麼降得雪就有可能成了小冰塊了,天也會很冷。反之,如果立冬陰天,說明寒流已經來了,這時雖然會降溫或者降水但不會很冷,而且來過一次下次再來就比較往後了。

不過以前的天氣是純看整個大自然的調節的,所以這麼看還是有規律可尋的,只不過現在是科技社會了,天氣受人為影響是比較大的了,所以氣候如何還是要靠實時的天氣預報來提高準確度的。尤其是對農民來說,現在北方很多地區已經在播種冬小麥了,農民朋友也是要及時瞭解天氣的,不能靠過去老一輩傳下來的規則推斷了。

說了這麼多,那今年到底是冷冬還是暖冬呢?其實也早有結論了,根據有關氣象部門的預測來看,今年入冬以來,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要不接近往年要不比往年偏高的,所以可以預見到今年出現冷冬的概率是非常低的,不過期間可能會有氣溫高低起伏的變化。這也只是大致的方向預報,農民朋友們還是要經常留意實時天氣預報掌握氣候變化的。

從這裡我們也可以看出,雖然過去的年代沒有衛星做天氣預報,但是人們已經開始用幾年十幾年的大數據來作總結了。只不過這只是個概率問題,並不是非常的準確,還是要結合我們現代化的天氣預報。所以大家一定要查好天氣,做好應對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