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神祕“聚寶盆”,100噸起重機挖9晝夜,是人工還是自然形成?


天龍苑位於甘肅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縣天堂寺附近,佔地面積28畝,是一處具有藏傳佛教文化氣息的休閒旅遊廣場公園,風景秀美。 於第一次到此外地遊客來說,你會以為這裡只是一個逛風景的公園而已,而在園內,在一處水池的噴泉中有塊巨石,當地人一定會帶你看看,並娓娓講述它的故事。

這塊石頭,沿著當地人的手指,遠遠望去,它靜靜躺臥在一潭水池中央,外觀呈不規則狀,中間有如菸灰缸般的凹陷造型。當地人說,這塊石頭,在天祝被人命名為“天龍聚寶盆”。

而換個角度再看,這塊石頭宛如一塊巨大龜石,橫臥湖光山色之中。此時,公園噴泉伴隨優美音樂,這龜石如魚得水。當地介紹,別小看這塊石頭,它於當地人具有非常意義。

天祝縣為甘肅省武威市下轄的一個縣,地處甘肅中部武威市南部,西與青海省門源縣、互助等縣交界,面積7149平方公里,共有28個民族,其中藏族佔少數民族人口的97%。

在天龍苑公園一側,一條名為大通河的河靜靜流淌,而河的另一側,則為青海省管轄,這是一條甘肅與青海的界河。

而這塊被稱為“天龍聚寶盆”的形如龜石的由來,要追溯到12年前的2007年4月10日。那時,因修建青崗峽水電站截流,大通河水跌落,在其上游北岸距天堂寺約13公里處,有人發現一塊奇石。後經測量,此石長5.1米,寬4.9米,高1.9米,重達40.9噸。

而正中間凹進那部分,深1米,口徑3.6米。內還有龍珠兩個,一塊被稱為龍枕石,重3噸,另一塊為龍背石,重1.5噸。這塊特別巨石有人還稱它像一條盤旋的蛟龍,稱它為天龍石。自被發現後,關於這塊石頭的歸屬地,還引發兩省群眾之爭。

西北民大教授認定此石為天堂寺佛經記載和歷史傳說中的“蟠龍聚寶盆”。僧俗群眾認為,它的世出,是國泰民安地方興盛之兆。為滿足廣大信眾意願,於是在大通河邊修建了此天龍苑,把它安置於此迴歸自然,供遊客們觀賞也護衛著這一方家園。

而從河底運出這塊巨石,當地人說,並非容易。當年,參與挖撈者想了許多辦法。首先用推土機,用滑鏈將巨石慢慢挪動,但最終沒能成功。後調用一輛65噸起重機也沒能成功。後來工作人員只好從蘭州調用一輛100噸的起重機,經過9晝夜才使其上岸。

據稱,當時在挖撈現場,有甘青兩地數千群眾圍觀。當該奇石運抵天堂寺時,沿途有數百輛摩托車自行組成的車隊護運,2千多名群眾煨桑祈禱,燃放鞭炮,敬獻哈達,在寺院門前舉行了隆重的迎接儀式。而關於這塊龍石是人工還是自然形成,於遊客心中還有點糊塗。 這裡是·圖說故事520的原創圖文,嚴禁轉載盜圖搬運,違者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