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漿、孔洞、連接缺陷這樣處理,監理一定會和你說:同意

本文所指的一結構缺陷是指混凝土構件在拆模後,表面顯露的如

麻面、掉角、孔洞等施工外觀缺陷。二次結構缺陷是指砌體表面汙染、門窗過樑尺寸偏差、構造柱跑漿、牆體頂部塞漿料高度不均勻等施工外觀缺陷。

一 外觀質量缺陷的原因

混凝土本身是一種多相(體積比氣相2~5%、液相13~18%、固相77~85%),多孔(凝膠孔、層間孔、毛細孔、氣泡粗孔和裂縫等)存在內部原生缺陷的不均勻不連續體,另外,由於所用原材料質量的波動、計量的誤差,攪拌不充分而易使新拌砼出現分層離析、泌水、乾澀、板結等和易性不良的特徵;又由於施工過程中模板和鋼筋製作的偏差,以及澆注、振搗、成型、養護等施工操作的不當,都可以引起現澆結構的外觀質量缺陷。

砌體和二次構件是在一結構施工完成驗收後進行的下一道工序內容,表面汙染是各工種穿插施工過程中的接觸產生的汙染。

構造柱跑漿是模板加固不到位以及膠帶漏貼等。

尺寸偏差是構件加固過緊和定位措施不足等原因造成。

牆體頂部塞縫高度不統一是施工過程工人對牆體高度皮數杆排列不合理造成的。

二 外觀質量缺陷處理方法

根據國家標準GB50204-2015《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範》第八章第一節之規定,混凝土現澆結構外觀質量缺陷劃分為九種情況(見下表)。

漏漿、孔洞、連接缺陷這樣處理,監理一定會和你說:同意

(一)、峰窩(含麻面)

混凝土拆模之後,表面局部漏漿、粗糙、存在許多小凹坑的現象,稱之為麻面;若麻面現象嚴重,混凝土局部酥鬆、砂漿少、大小石子分層堆積,石子之間出現狀如蜜峰窩的窟窿,稱之為蜂窩缺陷。

從工程實踐中總結出麻面蜂窩與混凝土強度的下降級別如下:

A級,混凝土表面有輕微麻面,澆注層間存在少量間斷空隙,敲擊時粗骨料不下落,此時相當於強度比率為80%;

B級,混凝土表面有粗骨料,凸凹不平,粗骨料之間存在空隙,但內部沒有大的空隙,粗骨料之間相互結合較牢,敲擊時沒有連續下落的現象,此時相當於強度比率為60%~80%;

C級,混凝土內部有很多空隙,粗骨料多外露,粗骨料周圍及粗骨之間灰漿黏結很少,敲擊時卵石連續下落,存在空洞,有少量鋼筋直接與大氣接觸,此時相當於強度比率在30%以下。

1、原因分析

(1)模板安裝不密實,局部漏漿嚴重。或模板表現不光滑、漏刷隔離劑、未澆水溼潤而引起模板吸水、黏結砂漿等。

(2)混凝土拌合物配合比設計不當,水泥、水、砂、石子等計量不準,造成砂漿少,石子多。

(3)新拌混凝土和易性差,嚴重離析,砂漿石子分離,或新拌混凝土流動度太小,粗骨料太大,配筋間距過密,加之又漏振、振搗不實、振搗時間不夠等。

(4)混凝土下料不當(未分層下料、分層振搗)或下料過高,未設串筒、溜槽而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漿離析。

(5)輸送到施工層面的砼料偏干時,工人直接向砼料隨意大量沖水,將砂石洗得乾乾淨淨,水泥漿大量流走。

2、預防措施

(1)加強模板驗收,防止漏漿,重複使用模板須仔細清理乾淨,均勻塗刷隔離劑,不得漏刷。澆砼時安排專人澆水溼潤模板。

(2)嚴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精確計量,充分攪拌,保證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禁止在施工現場任意加水。

(3)選擇合適的混凝土坍落度和粗骨料粒徑,加強振搗,振搗時間(15~30s)以混凝土不再明顯沉落表面出現浮漿為限。

(4)當混凝土自由傾落高度大於2M時,須採用串筒和溜槽等工具,或在柱、牆的模板上,沿其高度方向留出“門子板”,將混凝土改為側向入模,以此縮短傾落高度,澆灌時應分層下料,分層振搗,防止漏振。

(5)混凝土和易性不符合要求的不進行澆注,商品混凝土連續式攪拌機在生產時存在下料不同步的現象,尾料約1.0~2.0立方全是石子,此時應退料。

(6)實際中,泵送混凝土澆注框架柱和剪力牆時,一般是兩支或三支振動棒插入柱(牆)中,一支振動棒留在上面加速下料,邊澆邊振邊提,一氣呵成。此時混凝土明顯欠振,容易出現蜂窩麻面。正確的做法是,“打五泵停十秒”,即混凝土泵運行五個活塞行程後,停一會兒,待上面振搗密實後,再繼續泵送澆注。

3、修補措施

(1)面積較小且數量不多的麻面與蜂窩的混凝土表面,可用1:2~1:2.5水泥砂漿抹平,在抹砂漿之前,必須用鋼絲刷或加壓水洗刷基層。

(2)較大面積或較嚴重的麻面蜂窩,應按其全部深度鑿去薄弱的混凝土層和個別突出的骨料顆料直至正常密實的砼面為止,然後用鋼絲刷或加壓水洗刷表面,再用比原混凝土強度等級提高一級的細石混凝土填塞,並仔細搗實。

(二)、孔洞

漏漿、孔洞、連接缺陷這樣處理,監理一定會和你說:同意

混凝土結構的孔洞,是指結構構件表面和內部有空腔,局部沒有混凝土或者是蜂窩缺陷過多過於嚴重。一般工程上常見的孔洞,是指超過鋼筋保護層厚度,但不超過構件截面尺寸三分之一的缺陷。

混凝土梁或柱上的孔洞面積,單處不大於40cm2,累計不大於80cm2,可以進行修補。混凝土基礎、牆、板的面積較大,但任何一處孔洞面積不得大於100cm2,累計不大於200cm2時同樣可以採取修補的方法將混凝土修補整齊。超過上述範圍的孔洞,應做結構檢測和結構鑑定。

1、原因分析

(1)在鋼筋較密的部位或預留孔洞和預埋件處,混凝土下料被擱住,未振搗就繼續澆注上層混凝土。

(2)混凝土離析,砂漿分離,石子成堆,嚴重跑漿,又未進行振搗,或者豎向結構乾硬性混凝土一次下料過多、過厚,下料過高,振搗器振動不到,形成鬆散孔洞。

(3)薄壁結構及鋼筋密集部位的混凝土內掉入工具、模板、木方等雜物,混凝土被擱住。

2、預防措施

(1)漏振是孔洞形成的重要原因,只要振搗到位,引起孔洞缺陷的其他因素就能減弱或消除。

(2)在鋼筋密集處及複雜部位,有條件時採用細石混凝土澆灌,並認真分層振搗密實。

(3)剪力牆應分層連續澆注,每層厚度300~500mm,層高大於3.0m的柱子應側面加開澆灌門,以保證振搗到位。

(4)薄壁結構更要注意清理卡在鋼筋中的雜物,澆注振搗成型後,可在模板外側敲擊檢查是否存在孔洞。

3、修補措施

將孔洞周圍的鬆散混凝土和軟弱漿膜鑿除,用鋼絲刷和壓力水沖刷,溼潤後用高一個強度等級的細石混凝土仔細澆灌、搗實。


(三)、夾渣

漏漿、孔洞、連接缺陷這樣處理,監理一定會和你說:同意

混凝土內部夾有雜物且深度超過保護層厚度,稱之為夾渣。雜物的來源有兩種情況,一是原材料中的雜物,另一個是施工現場遺留下來的雜物。面積較大的夾渣相當於削弱鋼筋保護層厚度,深度較深的夾渣與孔洞無異。施工縫部位(特別是柱頭和梯板腳)更易出現夾渣。

1、原因分析

(1)砂、石等原材料中局部含有較多的泥團泥塊、磚頭、塑料、木塊、樹根、棉紗、小動物屍體等雜物,並未及時清除。

(2)模板安裝完畢後,現場遺留大量的垃圾雜物如鋸末、木屑、小木方木塊等,工人用水沖洗時不仔細,大量的垃圾雜物聚積在梁底、柱頭、柱跟、梯板腳及變截面等部位,最後未及時清理。

(3)現場工人掉落工具、火機、煙盒、水杯和礦泉水瓶等雜物及丟棄的小模板等卡在鋼筋中未作處理。

2、預防措施

(1)混凝土泵機的受料斗上有一個鋼柵欄網格,砼料較幹及卸料過快時混凝土溢出泵機而灑落在地上,有的工人圖方便而將此鋼柵欄網格取下,致使混凝土中的雜物直接泵送到結構中,此種行為應嚴厲禁止。

(2)商品混凝土站和現場攪拌工地應加強砂、石等原材料的收貨管理,發現砂、石中雜物過多應堅決退貨。平時遇到砂石中帶有雜物應及時揀除。

(3)模板安裝完畢後,派專人將較大塊的雜物揀出,對小而輕的雜物可使用大功率的吸塵器吸塵,用水沖洗時注意將彙集起來雜物一一清理乾淨。

3、修補措施

(1)如果夾渣是面積較大而深度較淺,可將夾渣部位表面全部鑿除,刷洗乾淨後,在表面抹1:2~1:2.5水泥砂漿。

(2)如果夾渣部位較深,超過構件截面尺寸的三分之一時,應先做必要的支撐,分擔各種荷載,將該部位夾渣全部鑿除,安裝好模板,用鋼絲刷刷洗或壓力水沖刷,溼潤後用高一個強度等級的細石混凝土仔細澆灌、搗實。

(四)、疏鬆

前述的蜂窩麻面、孔洞、夾渣等質量缺陷都同時不同程度地存在疏鬆現象,而單獨存在的疏鬆現象,砼外觀顏色、光澤度、粘結性能甚至凝結時間等均與正常混凝土差異明顯,混凝土結構內部不密實,強度很低,危害性極大。

1、原因分析

(1)混凝土漏振。

(2)水泥強度很低而又計量不準,或商品混凝土站因設備故障造成礦物摻合料摻量達到65%以上,此時混凝土砂漿粘結性能極差,強度很低。

(3)嚴寒天氣,新澆混凝土未做保溫措施,造成混凝土早期凍害,出現鬆散,強度極低。

(4)實際工作中,可能出現泵送混凝土澆築時,不預拌潤泵砂漿,現場工人圖省事,直接向泵機料斗內鏟兩斗車砂子和一包水泥,加水後未充分攪拌就開啟泵機。或在澆注面上未將潤泵砂漿分散鏟開而堆積在一處,拆模後構件表面起皮掉落,內部疏鬆。

2、預防措施

(1)嚴格操作規程,加強振搗,避免漏振。

(2)使用優質水泥,嚴格砂石等原材料進場驗收,經常檢查計量設備,嚴格控制水灰比,商品混凝土站防止將礦物摻合料注入水泥儲罐內。

(3)防止嚴寒天氣混凝土早期凍害,加強保溫保溼養護。

(4)嚴格潤泵砂漿配合比,潤泵砂漿應用模板接住,然後鏟向各個柱頭或柱根。

3、修補措施

(1)因膠凝材料和凍害原因而引起的大面積混凝土疏鬆,強度較大幅度降低,必須完全撤除,重新建造。

(2)與峰窩、孔洞等缺陷同時存在的疏鬆現象,按其修補措施。

(3)局部混凝土疏鬆,可採用水泥淨降或環氧樹脂及其它混凝土補強固化劑進行壓力注漿,實行補強加固。

(五)、連接部位缺陷

豎向構件和水平構件的連接部位,容易出現外觀質量缺陷。豎向構件主要有牆、柱,水平構件主要有門窗洞口過樑、板、臺等。在它們的連接部位出現質量缺陷危害最大的是前述的夾渣、縫隙,除此之外,常見的還有“爛跟”、“爛脖子”、“縮頸”等

1、原因分析

(1)“爛跟”一般指牆、柱與本層樓面板連接處混凝土出現露筋、蜂窩、孔洞、夾渣及疏鬆等症狀,樓層層高較大時更容易出現此種情況。產生原因是,垃圾雜物聚集在柱跟或牆底,混凝土下料被卡住,柱牆較高振動器振搗不到,模板漏漿嚴重,澆築前沒有澆灌足夠50mm厚水泥砂漿等。

(2)“爛脖子”、一般指牆、柱與上層梁板連接處混凝土出現露筋、蜂窩、孔洞、夾渣及疏鬆等症狀。產生原因是,節點部位鋼筋較密混凝土被卡住,漏振,澆注順序錯誤,柱頭堆積垃圾雜物等。

(3)“縮頸”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柱頭或柱跟模板嚴重偏位凹進,使得柱子與梁板連接處截面變小;另一種是柱頭或柱跟預留鋼筋偏位,鋼筋保護層過大,混凝土承壓面積減小。產生原因是,模板安裝不牢固,模板剛度差,在預留鋼筋上部未綁紮穩固環箍或鋼筋綁紮不牢,保護層墊塊漏放或破碎掉落等。

2、預防措施

(1)“爛跟”:在柱跟或剪力牆的模板跟部設置清理門,在澆注混凝土前將底面雜物完全清理乾淨。在連接部位先澆注50mm厚的同配合比砂漿,再澆上部混凝土。每次澆注混凝土高度不超過500mm厚,仔細振搗密實後再繼續澆注上一層,防止模板底部和側面漏漿。

(2)“爛脖子”:如果柱子是先期單獨澆注,則在澆注梁板時先澆柱頭同配合比砂漿50mm厚,如果牆柱樑板同時澆注,先澆豎向結構,待充分沉實後再澆水平構件,連接部位加強二次振搗,消除沉降裂縫。防止模板漏漿。

(3)“縮頸”:安裝梁模板前,先安裝樑柱接頭模板,並檢查其斷面尺寸、垂直度、剛度,符合要求後才允許接駁梁模板。柱頭箍筋按規定要求加密並綁紮牢固,在混凝土澆注時發現柱縱筋偏位及時調整,鋼筋保護層墊塊安置數量和位置正確,儘量採用塑膠墊塊。

3、修補措施

根據構件連接部位質量缺陷的種類和嚴重情況,按上述露筋、蜂窩、孔洞、夾渣、疏鬆和裂縫的有關措施進行修補加固。

(六)、外表缺陷

混凝土的外表缺陷有表面麻面、掉皮、起砂、玷汙等,表面麻面的原因如前所述,此處不再贅述。砌體的外表缺陷有表面掉皮、玷汙等

1、原因分析

(1)掉皮的原因,對於豎向構件,一個是水灰比偏大,砼料過稀,泌水嚴重,另一個是砼料過振,產生大量浮漿。下層混凝土振搗成型後繼續澆注上一層,此時若砼料過稀而又過振,浮漿往上浮及往外擠,然後再順著模板慢慢往下流,此一層浮漿的水灰比很大,強度很低,與前一層成型好了的混凝土粘結性很差,拆模後容易掉落,出現掉皮現象。對於水平構件,則是已澆注成型好了的構件再次受到震動和擾動(比如用手推車在樓面運輸新拌混凝土),引起表層混凝土起殼而出現掉皮。此外,混凝土中含氣量大時,在構件表面形成大量砂眼,也容易出現掉皮。

(2)起砂是由於混凝土澆注時由於模板沒有充分溼潤,模板吸水,粘結砂漿,或者模板漏漿嚴重、漏刷隔離劑等,其特徵是構件表面無漿,細砂堆積,粘結不牢,與麻面同時出現。

(3)玷汙是未能保持混凝土構件和砌體表面清潔,出現鐵鏽汙染、脫模劑殘跡,或重複使用模板原混凝土未完全清理乾淨。

2、預防措施

(1)澆注混凝土必須保持相同的原材料、相同的配合比,新拌混凝土的坍落度與和易性必須一致,混凝土工人在振搗時做到均勻一致,不過振,不漏振。

(2)正確選擇脫模劑品種,不能用廢機油直接作脫模劑,施工時塗抹量要適中。常用的皂化混合油,其主要成分是皂角(15.5%)、10號機油(61.9%)、松香(9.7%)、酒精(4.3%)、石油磺酸(4.8%)、火鹼(1.9%)、水(1.9%)。

(3)混凝土最好使用全新模板,一次性使用,如果要再次使用,必須仔細清除任何一點陳舊混凝土殘渣,澆注混凝土前模板應充分溼潤。

3、修補措施

(1)出現麻面、掉皮和起砂現象,在修飾前如8.3.2條所述清洗乾淨,讓其表面溼透。再將上述顏色一致的砂漿拌和均勻,按漆工刮膩子的方法,將砂漿用刮刀大力壓向混凝土外表缺陷內,即壓即刮平,然後用乾淨的乾布擦去表面汙漬,養護24h後,用細砂紙打磨至表面顏色一致。

(2)出現玷汙則必須由人工用細砂紙仔細打磨,將汙漬去除,使構件外表顏色一致。

(七)二次結構漏漿

漏漿、孔洞、連接缺陷這樣處理,監理一定會和你說:同意

眾所周知,混凝土是由水泥做膠凝材料,砂、石做基料,與水(加或不加外加劑和摻合劑)按一定比例配合,經攪拌、成型、養護而得的水泥混凝土。漏漿時,水和水泥會從模板與模板或者模板與地面的縫隙間溢出,導致縫隙處都是大顆粒的砂石,降低構件強度,影響安全。

1、漏漿的原因分析:

1).模板材質不符合要求,製作粗糙,不規則;

2).相鄰模板不平整,拼接不嚴;

3).縱橫垂直支撐不牢固,承受不住混凝土澆注時的側壓力,產生外脹、跑模現象;

4).混凝土過稀;

5).振搗棒在局部震動時間過長;

6).混凝土的坍落度比較大;

7).地面不平整,混凝土無法與地面緊密貼合。

分析本工程的施工現場主要漏漿原因是:施工地面不平整,且沒做預防漏漿措施;模板不平整,拼接不嚴,用施工員的話說,“就跟蚯蚓回孃家一樣”。

2、漏漿的預防措施:

1)、把模板上的空隙全部堵嚴:

A、現澆板底模縫隙:油漆膩子彌縫;

B、端頭側面縫隙:雙面膠帶彌縫;

C、牆、梁、柱側模縫隙:雙面膠帶彌縫;

D、柱、牆側模根部縫隙:採用砂漿找平坐底。關鍵是加固要牢靠、穩固,否則任何措施都是白搭。

2)、在不影響強度和施工的前提下適當增加砂率

3)、在不影響砼質量的前提下儘量減少振搗時間

本工程的預防措施:採用5cm厚的海綿條粘在混凝土面上,大模直接落在海綿條上,方便省工省料,而且效果很好;或者,接縫處用海綿條做壓條拼裝後,模板內口用玻璃防水膠灌縫以確保接縫嚴密。

3、漏漿的處理措施:

在構件表面處理彈好墨斗線,採用角磨機根據墨斗線痕跡打磨到位。

(八)、砌體頂部塞縫高度不均勻

1、原因分析:

每層牆體各堵牆高度不統一,施工過程皮數杆排列無區別對待,計算有誤。

2、預防措施:

各堵牆體施工前立好皮數杆,排列計算好砌塊匹數,頂部預留好塞縫高度國30-50mm。

3、處理措施:

對出現塞縫高度超過50mm的牆頂留縫進行剔除,然後頂匹砌塊也進行切割拆除,重新調整最後一匹砌塊高度,使塞縫高度控制在30-50mm以內。


三 安全保障措施

1.所有人員進入作業區必須正確佩帶安全帽,上排架作業必須繫好安全帶。

2.電器設備和線路均應滿足防火、防爆要求。

3.缺陷處理前,必須全面檢查排架及平臺等是否安全可靠。

4.施工過程中要注意防滑,使用化學材料施工時,不允許現場有明火存在,以防止引起火災。

5.各類電動工具,要管好、用好、經常清洗、注油,嚴禁機械帶“病”運行,各類防護罩應完整無缺。

6.電氣設備所用保險絲的額定電流應與其負荷容量相適應,禁止用其它金屬代替保險絲。

7.機械設備的性能滿足工程要求,安全裝置及安全設施齊全,控制系統靈活可靠。

8.發現安全設施有缺陷或隱患,及時報告處理,對危及人身安全的,必須停止施工,消險後才能恢復高處作業。

源自丨網絡

整理丨豆丁

漏漿、孔洞、連接缺陷這樣處理,監理一定會和你說:同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