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報 記者 餘娜
中國海外煤電投資關注度正越來越高,與此同時,爭議聲也越來越大。一方面,海外煤電投資加速了中國的能源國際合作;另一方面,由於高碳排放,中國海外煤電投資正受到諸多國際輿論的置疑。
與此同時,儘管近年來走出國門的中國煤電企業逐漸積累了一定經驗,但鑑於東道國內地區間的差異較大,海外煤電投資的風險問題正日益突出。
“隨著可再生能源成本的下降,其電價水平在一些國家已低於煤電,煤電投資者需警惕由於可再生能源價格競爭力提升,而導致的煤電項目取消和已投煤電項目成為擱淺資產的風險。”清華大學金融與發展研究中心專家佟江橋提醒。
應警惕海外煤電項目擱淺風險
自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期起,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步伐逐漸加快,特別是由國有企業主導、並擁有技術優勢的煤電行業。
作為煤炭資源豐富的國家,中國煤電行業在過去40年蓬勃發展,產生了一批先進的煤炭發電和末端汙染物治理技術。隨著技術和經驗的不斷成熟,中國煤電企業已經成為了全球煤電市場的主力軍。
來自綠色和平的統計顯示,中國煤電企業在海外投資煤電項目的經驗已久,投資方式包括股權投資、金融支持、工程總承包、設備出口等。
“中國目前海外煤電投資體量巨大,其中股權投資比例不斷加大,進行及時的風險評估和預警尤為重要。”綠色和平東亞分部氣候與能源項目主任李丹青分析。
近幾年,中國與沿線國家的電力合作不斷加強,輸出了更多的技術、設備和資本。煤電作為中國海外電力投資的要組成部分,面對投資東道國複雜的政治環境和脆弱的自然環境,也正面臨來自政策、環境、經濟等各方面的風險。
一方面,東道國能源規劃經驗的缺乏和相對薄弱的金融支持體系成為中國海外煤電投資企業經濟型風險的主要來源;另一方面,受限於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環境容量約束和相關政策制度,中國企業和投資者將面臨潛在的環境生態風險。
“隨著全球可再生能源技術的發展,度電電價從長遠來看將呈現下降趨勢,煤電投資者需警惕價格倒掛導致的東道國政府違約風險。”中國電建集團國際工程有限公司投融資部負責人佟剛提醒。
在其看來,中國企業減少海外煤電投資,需要貼合現實的金融指揮棒和煤電相關企業的考核指揮棒,包括東道國給新能源創造良好的電價機制、補貼機制;我國監管機關提前規劃火電建設和煤炭企業發展、為節能減排目標制定海外煤電考核指標等。
佟江橋也提醒,國內金融機構在考慮海外煤電融資時,應將碳成本這一不確定風險因素納入考量,應考慮環境政策變化導致煤電項目發電成本增加這一問題。
印尼或現700萬千瓦過剩產能
南亞和東南亞地區是中國股權投資海外煤電項目的主要區域。過去十年,中國海外煤電股權投資建成的海外煤電項目中,近94%位於南亞和東南亞。
而印度尼西亞憑藉專項35GW鼓勵政策、較好的人口基數紅利和經濟發展預期、以及完備的兩部制購電政策,與巴基斯坦、孟加拉國一起成為近幾年中國企業海外電力投資的熱點。
“印度尼西亞,簡稱印尼,東南亞第一人口大國,也是東南亞最大的電力市場,典型特點是人均電力消費較低。一帶一路以前,很多中國煤電企業已經在印尼投資了,一帶一路之後,投資速度更加快速。”山西財經大學經濟學院康旭華博士表示。
據其介紹,印度尼西亞的資源稟賦和國家政策決定了其以煤電為主的電力外資政策。不少中國企業已經參與到印尼本國的煤電項目投資中。
“在課題研究中,我們將印尼電力供應劃分為爪哇-巴釐、加里曼丹、蘇拉威西、蘇門答臘和馬魯古-巴布亞五大區域。總體來看,由於2018-2022年間集中落地的裝機量較大,電力需求又難以實現快速增長,因此,在印尼電力發展規劃順利實施的情況下,即使印尼可以按照預期實現較快的經濟發展,爪哇-巴釐地區也將在2022年出現較嚴重的產能過剩,加里曼丹和蘇門答臘地區預計也將出現小幅的煤電產能過剩。”康旭華提醒。
據由綠色和平與山西財經大學針對印度尼西亞開展的中國海外煤電投資風險預警國別研究初步成果顯示,印度尼西亞電力系統在2022年或將出現近700萬千瓦的煤電過剩產能。從裝機充裕度來看,未來在該國繼續投資煤電將面臨較大風險。
“通過印尼案例可以看出,中國亟需建立一套強有力的國別風險評估和預警機制,儘早發現和規避海外煤電投資的風險。”李丹青建議。
在其看來,國家能源局從2016年起開始發佈《關於建立煤電規劃風險預警機制暨發佈煤電規劃建設風險預警的通知》,建立了國內煤電規劃建設風險預警的指標體系,有效地從經濟性、裝機充裕度、資源約束等角度為煤電建設如何規避潛在風險提出對策。中國海外煤電投資也可以借鑑此類預警體系,幫助中國企業和投資者識別和規避風險。
“中國相關政府決策和管理部門應針對中國海外主要的煤電投資東道國,建立煤電投資建設風險預警體系;股權投資企業應建立和完善項目長期風險評估體系;銀行和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應提升自身對海外煤電項目長期運營市場的認識和風險評估能力。”李丹青如是說。
閱讀更多 中國工業報社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