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吧,南京

奔跑吧,南京

這一天,南京讓出大半個南京城,為了跑者。

近3萬名來自世界各地的跑友參加11月10日南京第五屆馬拉松。無數普通人以跑步的名義享受一座城的“優待”。

跑步,正在成為時代的運動。不論行業類別,不管年齡性別,不分成就大小,在城市的賽道上,每個人,都有奔跑的理由,都盡力奔向各自的“初心”。

無數人的奔跑成就了城市的生動。主城之外,南京所有區都有自己的馬拉松。我國最早有歷史記載的馬拉松賽事就是在南京舉辦。放眼全國,鮮有城市像南京這樣,從南到北,從西到東,跑者聖地遍地是。越來越多的普通市民加入奔跑的行列,必將刷新這座城的氣質。

奔跑吧,南京!一座奔跑之城,必定會是一座活力之城,一座開放之城。

奔跑吧,南京

此刻,城市換了一副模樣

10日清早, 3萬人共唱國歌,歌聲響徹南京奧林匹克體育中心。賽道外站滿了市民,群情激動。跑者或觀者,臉上都是歡樂的表情。

隨著發令槍響,2019南京馬拉松暨全國馬拉松錦標賽(南京站)(以下簡稱南馬)開跑,數萬人朝著同一個方向湧動,潮水般的人群裡爆發出陣陣歡笑。這是無數人期待已久的時刻。這一刻,平常秩序井然的城市有了嚴肅之外的表情。

隊伍中,來自北京的跑友孫珺對南京馬拉松情有獨鍾,連續五年參賽。孫珺的“首馬”在南京,當他以接近6小時的成績到達終點,作為最後一批完賽的參賽者,迎接他的依然是夾道大喊“真棒”“真棒”,以及為他掛上獎牌的眾多熱情志願者。當時他感動到差點掉淚。

當天沿途都有市民高喊加油,幾個路段還有敲鑼打鼓助威的樂隊。建鄴、秦淮兩區市民最熱情。“我本來想棄賽了,秦淮大媽太熱情,‘加油’‘加油’喊得我又堅持了下來。”有跑友在朋友圈感慨。還有跑友稱,看到秦淮區區長在路邊助威。

南馬線路從西折向南,橫穿中華門城堡。作為中國現存規模最大的城門,這座古代防禦性建築的傑出代表,當天卸下門栓,城門大開,隆重迎接四方跑友。

在新街口,中華第一商圈為跑步者讓路。孫中山先生銅像下,很多人停下腳步拍照留念。只有在這一天,孫中山銅像才會有這麼多人得以親近。

車流不止的主幹道,不讓車跑只讓人跑;緊閉的城門大敞,為跑步者破例;在終點,全程馬拉松或半程馬拉松,完賽者都有志願者戴上獎牌;領完賽包,志願者都會道上一句“辛苦了!”

這是一座城對一群人的優待。

奔跑吧,南京

用奔跑丈量人生迎向美好

就在第五屆南馬舉辦的當天,全國共舉辦了17場馬拉松。去年全國舉辦馬拉松達到1581場。

從一個個具體鮮活的個體身上,或許能理解為什麼有這麼多人邁腿奔跑,為什麼馬拉松越來越熱。

當天凌晨五點,和每年南馬一樣,王楠起床,準備出發去南馬起點。和往年不同,今年他第一次以丈夫的身份和新婚妻子一起跑馬。妻子是他在跑團認識的跑友。前一天他舉行婚禮,一直忙到深夜12點。“這次南馬對我們真是別具意義。” 王楠說,跑馬,不僅讓自己遇上愛人,更是改變了他的人生。王楠從事IT業,10年前開始跑步。在之前,每天他總像是沒有完全睡醒。跑步一兩年,精力充沛,從此一跑就是10年。在2009年全國只有幾場馬拉松,隨時都能報上名,而現在,中籤就像中獎。他所在跑團從四處拉人,發展到3000多名註冊會員。而所有會員都認同,跑步讓自己更具活力。有的企業家則形容跑步就像拔刺,把人生中的不快、煩惱一點點跑掉。對不少人而言,跑步,不失為一種新型的社交方式。

來自徐州的趙大奎剛跑完美國紐約馬拉松。世界馬拉松六滿貫,這位只有初中文化的退休工人已跑了五個,“明年跑完倫敦馬拉松,就不出國跑了。”57歲的趙大奎說跑步已是生命中的一部分,就像自己的老伴。9年前老伴去世,趙大奎一下失去人生的航向。“她不會做飯,不會買自己的衣服,幾十年來全是我包了。我什麼都不讓她做。”趙大奎說,倆人自打結婚就沒真的吵過架。後來趙大奎跟著一位朋友跑步。“這位朋友14年前換肝,他能把身體跑好,我想跑步也能治好我的心病。”趙大奎說,跑步讓人安靜,他邊跑邊想想過去,不想停下來。

南馬當天,氣溫宜人,陽光溫和,不少人跑出PB(Personal Best 個人最好成績)。“我今天拿到PB!”65歲的黃文獻跑完全馬,很興奮。“這次用時3小時14分鐘,比去年提前了兩分鐘!”

黃文獻四年前從中學退休,愛上了跑步,足跡已遍佈重慶、成都、廈門等地,成為北京馬拉松九星級(最高級)選手。

此次來寧參加南馬,對他來說是故地重遊。2010年他曾花了兩天時間,遊遍了南京大小著名景點。本屆南馬的賽道安排,正好讓他用3個小時把那些“老地方”又看了一遍。“中華門、總統府、南京博物院,南京還是那麼美,尤其是河西,發展太快了,原來還沒有那麼多高樓呢!”

南馬還有1萬名情侶和親子選手。低門檻讓更多人參與城市狂歡。

“來,我們再拍一張!”45歲的劉寒秋結束了她的5公里賽事,拉著朋友不停合影留念。在省人民醫院工作的她,第一次跑完5公里還是頭一次。“中間有一段感覺難受,腿重,接不上氣,好在最後堅持下來啦!”她很自豪。

奔跑吧,南京

城市的較量從領參賽包開始

城市馬拉松從對城市的展示、推介向全民參與迴歸,但城市的較量從未停止。細微處更見水準。

來自美國的Joel 在溫州的肯恩大學教書,特意趕到南京來跑馬。在他看來,中國那麼多城市辦馬拉松,這代表國家充滿活力。“幾萬人聚在一起跑步,中國人的凝聚力很有感染力。”他說。

來自山東聊城張連福立志要把國內省會以上城市馬拉松全部跑個遍,上上週剛從北馬跑道下來的他緊接著還要動身去廣州和深圳。“我目前只剩上海和西寧兩地沒有打卡。”

這是張連福第二次來參加南馬,他表示,今年的賽事安排比去年又有了很大進步。賽事包領取不排隊了,方便快捷。雖然也有不少人表示南馬的參賽包物品不像別的城市準備得那麼豐富,但馬拉松的本質就是跑步,組織水平才是核心,賽事包物品並非重點。

南馬被很多資深跑者評價為最有誠意的城市馬拉松,體現在賽道上,南京不顧賽事組織的難度,拿出最能代表南京的多個地段,包括中華門城堡,新街口地區,總統府,紫金山;南馬憑賽事包和選手號牌就能在南京免費坐三天公共交通,遊玩22個景點。

江豚灣跑團的苗建軻剛參加完美國紐約馬拉松,明年他將跑完世界六大馬拉松。在國內外賽事中穿梭,苗建軻能注意到各大賽事細微之處的高低。“本屆南馬,廁所設置點合理,數量多,沒見排長隊,這是跑過的33場全馬中首次做到。”“賽事包沒有排序,領包還要等候。而一些國際賽事,志願者事先把包排好,跑者一到就領。”“在完賽的密集階段,建議多安排志願者。”苗建軻說,各大賽事最大的對比是城市氛圍。在紐約,加油吶喊的市民從起點到終點,沒有間斷,這讓參賽者振奮。苗建軻說,這背後遠非是組織的問題,而是有關市民運動素養。如果大部分人本身熱愛運動,那他自然會感同身受,為跑者鼓勁。

奔跑吧,南京

馬拉松經濟興起

第五屆南馬,男子組第一名中國選手腳上一雙“騷粉”耐克next%很抓眼球,而當天的南馬賽道上,有無數人腳踏這雙兩千多元的戰靴。肯尼亞運動員基普喬格以1小時59分40秒的成績刷新人類馬拉松世界紀錄時,穿著的耐克跑鞋也跟著火遍鞋圈。

孫海跑馬三年,他說跑者一套裝備,從鞋子、衣服、腰帶、小腿套到腕錶,商品種類繁多,價格從數百元到萬元不等。而現在越來越多的跑者鍾情於國內外巡迴跑,一年三五萬開銷那是少不了的。

來自連雲港的張海波兩個月前就在南京莫愁湖邊訂好了房間。他說,來南京一趟,至少要花上一兩千塊錢。

進口的功能型壓縮衣一套四五千元,普通的速乾衣百元一套也能買到。幾乎與南馬同時誕生的HGC,是南京土生土長的馬拉松服飾品牌,5年發展,總經理朱金虎感受最深的是跑友對產品質量的需求明顯提升,從隨便找件T恤套上就跑,到如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服裝的吸溼排汗、設計剪裁和重量,“對專業跑者來說,不會考慮百元以下的衣服。”消費升級的背後,是馬拉松運動愈發普及,而運動裝備,只是整個馬拉松經濟中的第一環,“南馬規模逐年擴大,它的拉動作用不僅僅體現在吃、住、行、遊、購、娛上。”去年,HGC以合作伙伴的身份亮相南馬,“贊助品牌賽事,很快提升知名度,當年電商平臺銷售一下就上去了。” 朱金虎說。

首次跑“馬”圈“商”

城市也將馬拉松打造成另一個朋友圈。9日晚,來自海內外的140餘名“南馬”選手以企業家身份提前集結。南京市副市長鬍洪熱情推介:“跑在南京,你會驚歎她的厚重與滄桑;跑在南京,你會領略她的開放與包容;跑在南京,你會感受她的活力與激情!”

政府官員、企業家,在馬拉松隊伍中佔比不小。

“很多企業家都喜歡跑步,這是一種精神認同。馬拉松需要堅韌的耐心,也是一種健康的社交方式。”香港中旅國際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馮衛紅是第二次參加南馬。曾因腿傷導致肌肉萎縮的他,從艱難嘗試,到5個小時內成功跑完全馬。“這與創業很像,除了上坡和喝水,我一路都不會停。”馮衛紅正在推進湯泉國際溫泉度假小鎮項目,總投資規模約100億元。

“坐在車上看南京和跑著看南京,感覺完全不同。”安迅科技董事長饒翔今年第5次參加南馬,當天半馬成績是2小時31分。他說,南京有山水城林,也是科技創業熱土,希望更多企業家到南京參加南馬,“平步來,上青雲!”

南京市投資促進局局長穆耕林說,永不止步是馬拉松精神的價值所在,也是“投資突破年”行動的價值追求。“招商不成功,可以有100個理由;招商招成功,需要想1000個辦法。有各位工商業界運動達人的助力,我們會步伐更穩、奔跑更快。”

跑“馬”圈“商”,這在南京還是第一次。用跑步去交友,打開城門的南京踏上了時代的節拍。

見習記者 李 凱 董 翔

本報記者 盛文虎 顏 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