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感冒,拿到血常規化驗單如何判斷是細菌感染還是病毒感染?

我在墾丁天氣晴


今天問題:孩子感冒,拿到血常規化驗單如何判斷是細菌感染還是病毒感染?

我的答案是:當我們拿到血常規化驗單時,我們可以通過化驗單上面的白細胞計數和細胞比例來判斷是細菌感染還是病毒感染。



我作為一個檢驗科醫生,血常規檢查是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天天都有許多小孩子過來扎手指驗血常規,特別是現在秋天,日夜氣溫變化較大,許多小朋友不注意就容易感冒發燒,特別是晚上開著空調睡覺,下半夜比較涼,容易著涼就感冒。而家長一看到感冒發燒就往醫院跑,而血常規就是看感冒發燒必做的一項檢查,可以較好的判斷出到底是細菌感染還是病毒感染。有時候感冒發燒也與飲食有關,正所謂“病從口入”,一些小孩不愛乾淨,吃法不洗手,往往就會將一些細菌、病毒帶進身體,從而造成感冒發燒。下面就帶大家來怎麼判斷這個感冒是由細菌感染還是病毒感染引起的。


如何判斷感冒是由細菌感染還是病毒感染引起?

第一:先看白細胞計數

我們應該知道,白細胞就是人體中的免疫衛士,能夠幫助我們抵禦外來侵略者,而細菌、病毒等就是外來侵入者。白細胞一般由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單核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嗜鹼性粒細胞組成。所以當有外敵細菌、病毒侵入時,白細胞就會起來抵禦,數量就會增加。特別是細菌感染時,白細胞特別敏感,數量上增加更明顯;而病毒入侵時,白細胞就沒那麼積極了,只表現輕度增加或者根本就不理睬,留給淋巴細胞來對付。

所以,正常情況下白細胞增加很明顯的,就是細菌感染引起的,如果白細胞增加不明顯的或者正常的甚至偏低,那就是病毒感染引起的。當然,有時候生理因素也會引起白細胞總數增加,白細胞計數的結果在30%以內波動多無意義,這時還須要結合中性粒細胞和淋巴細胞、單核細胞的比例來具體分析。



第二:看中性粒細胞和淋巴細胞的比值

一般來說,如果是細菌感染引起的,中性粒細胞都會偏高,而淋巴細胞就會降低;如果是病毒感染引起的,就是淋巴細胞偏高,中性粒細胞偏低。上面的都是比較典型的情況,還有一些不是那麼典型的還要結合其他的症狀來分析。

第三:看CRP或者超敏CRP

如果是小孩感冒發燒驗血常規,一般都會搭配超敏CRP一起檢查,因為超敏CRP的敏感度比白細胞還強,當超敏CRP也顯示升高的話,那就說明細菌感染;超敏CRP正常的話,那就說明是病毒感染。



除了通過血常規化驗單來判斷感冒是由細菌感染引起的還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還可以通過一些症狀來判斷:

第一:看兒童精神狀態。細菌感染一般中毒徵重,熱退後精神依然不好;病毒感染一般中毒徵輕,熱退後精神如常。

第二:看發燒情況。細菌感染一般體溫會忽上忽下,就是退燒了又發燒,反反覆覆;病毒感染一般體溫會居高不下,很難退燒。

第三:看扁桃體。細菌感染扁桃體上有膿點,而且扁桃體充血,顏色較暗,表面不平;病毒感染扁桃體上有皰疹、濾泡,而且扁桃體充血,顏色鮮豔,表面光滑。

第四:看鼻涕。細菌感染一般是脹涕、膿性分泌物;病毒感染一般是清涕。

第五:看痰。細菌感染一般是痰多咳嗽、膿痰;病毒感染一般是咳嗽痰少、稀薄痰。

——總結——

總而言之,當小孩感冒發燒時,血常規是判斷細菌感染還是病毒感染最有效、最簡單的指標。如果臨床上不做血常規檢查,就很難確定病原體是細菌還是病毒,再結合超敏CRP和一些臨床症狀就更加容易判斷了。所以,我們就不要再糾結怎麼小孩感冒發燒看病醫生老是要求小孩扎手指查血常規。通過我的講解,我相信大家應該都明白查血常規的意義了吧。如果還有不太明白的,可以留言討論,我將一一為你解疑答惑!



如果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請記得幫我點贊、評論、轉發!那就是對我創作最大的鼓勵!


左手小廚話食療


分享一下我這幾天的真實經歷吧,這幾天正經歷了兒子的一場病毒性感冒

我家兒子10月26日開始感冒,早上起來流鼻涕,清的。當時我以為沒什麼事,到了下午體溫直接飆升到39度,我急忙帶他去我家附近的省直中醫院化驗血常規,因為

血常規可以首先判斷孩子是細菌感染還是病毒感染,或者細菌、病毒雙重感染

當時化驗出來各項指標都還算正常,扁桃體有點腫,醫生說是咽炎,叫我們回家吃點小兒抗感顆粒就可以了。

圖中可以看到,兒子的C反應蛋白、白細胞總數、中性粒細胞都是正常的。

當天晚上回去吃了小兒抗感顆粒後,晚上十點多燒到39.6度,用了美林,降到39度就降不下來,我當時就急了,覺得這絕對不會是輕微的咽炎。果然,到了凌晨四點,兒子燒到40.2度了,急忙帶著兒子前往了我市最大的中心醫院,這個時間已經是10月27日凌晨四點多。

血常規化驗出來後,顯示病毒感染,各項指標已經不再像之前那麼正常,尤其是淋巴細胞百分率、血清澱粉樣蛋白A都明顯升高,而白細胞總數、中性粒細胞依舊正常,這是典型的病毒感染。


那麼,怎樣通過血常規來判斷孩子是細菌感染還是病毒感染呢?

我覺得只要白細胞和C反應蛋白就可以了:

1、白細胞:白細胞包括了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單核細胞、嗜酸細胞和嗜鹼細胞。

當中性粒細胞指標升高,白細胞總數升高時,可以判斷為是細菌感染。

淋巴細胞增多,中性粒細胞下降時,可以判斷為病毒感染。

2、C反應蛋白:C 反應蛋白是一種急性期反應物。一般在手術或者受到創傷後,人體感染了細菌或病毒,血液中 CRP 的濃度就會升高。

但由於 C反應蛋白在病毒性和細菌性感染時都會升高,它的數值並不能作為判斷病毒感染還是細菌感染的準確依據。

只有當C反應蛋白 高於 20mg/L 以上時,醫生會認為孩子受到了細菌感染的可能性比較大,但還是要結合白細胞的變化來綜合判斷。

最後 ,經過這次兒子這場病,我發現,千萬不能濫用抗生素。當時我差點就私自給兒子用了抗生素,結果醫生說如果是病毒感染,用抗生素根本沒效果,反而還會破壞人體本來的抵抗機制,一定要先化驗血常規,判斷是細菌還是病毒後,再來針對性用藥。還有一點就是,孩子在生病之初,可能血常規的各項指標都沒有明顯變化,建議24小時後一定要再次複查一次,就像我這次,開始顯示正常,但後來才發現原來已經是病毒感染了。



<strong><strong>




<strong>


寶藏媽媽


我發現很多家長對血常規有誤解,總覺得孩子一生病到醫院扎一針,十分心疼。但是我們要知道不是每次感冒發燒都必須使用抗生素的,醫生做血常規也是為了不濫用抗生素。

我記得我有次孩子去上海,結果在那裡一直髮高燒,去醫院驗血,血象正常,醫生就說到了38.5用退燒藥,多喝水。當時燒到39度我十分焦急,就問要不吃點消炎藥吧快點好。被嚴厲的批評了,說我身為醫務人員這種情況根本不需要使用抗生素不知道嗎?結果第二天孩子自己退燒了。

一般來說我們通過白細胞,中性,淋巴,c反應來判斷孩子是炎症引起還是病毒引起。

1,白細胞,白細胞其實是人體重要防禦細胞,對人體具有保護和防禦功能。超出了正常範圍不一定只是感染,現在很多醫院的正常值大部分是以成人為標準,其實新生兒時期到兒童會有不同的程度的升高。如果醫生以此開判斷,這也是一個很大的誤區。

2,中性粒細胞,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如果明顯增多,表明細菌感染得可能性很大。這個時候就需要考慮要不要使用抗生素了。有的寶寶抵抗力強,精神很好,其實是可以先觀察的,但是如果病情加重,則需要積極複查,發現不對勁,還是需要考慮使用抗生素的。

3,淋巴細胞,如果白細胞正常或者下降伴隨著淋巴細胞上升,那麼寶寶有可能存在病毒感染,這個時候我們一般是不需要使用抗生素的。

4,C反應蛋白,是急性炎症反應最主要最敏感的標誌物之一。病毒感染有可能引起輕度增高。但是C反應過高,則提示細菌感染的可能性越大。

作為家長的我們看見孩子生病,肯定很多時候都會失去判斷能力,這個時候我們更應該相信醫務人員。生病都是我有一個過程,沒有什麼藥能馬上恢復健康。平常還是要加強鍛鍊,多去戶外運動,減少生病的次數。


媽咪日記


這是個好問題,很多家長也應該瞭解的常見臨床問題。

血常規怎麼判斷細菌感染

1、白細胞往往升高大於1.5萬,更有意義。

2、抗白細胞分類,中性粒細胞為主,特別大於75%以上。

3、嚴重感染有時白細胞會嚴重下降。

4、一般現在醫院除了血常規,還化驗超敏CRP,CRP大於10以上,甚至更高,往往提示細菌感染。

5、血清澱粉樣蛋白A在細菌感染也會明顯升高。

血常規提示病毒感染

1、白細胞正常或者稍下降。

2、白細胞分類以以淋巴細胞為主,單核細胞升高。

3、超敏CRP小於8以下。

4、血清澱粉樣蛋白A也會升高,比細菌感染升高更明顯。

其實不管血常規和超敏CRP,血清澱粉樣蛋白A,都有它的侷限性,一定要結合孩子臨床症狀,體格檢查或者其他化驗綜合來考慮分析,這樣才不會主觀判斷錯誤。

(圖片來自網絡,如侵必刪,請聯繫本人)

柯大夫為兒科主任醫師,臨床工作經驗豐富,擅長兒童消化,呼吸系統疾病,慢性咳嗽,急慢性鼻竇炎,過敏性鼻炎、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慢性胃炎,功能性便秘,肝功能異常,慢性腹瀉,牛奶蛋白過敏等疑難雜症及嬰幼兒營養髮育及餵養諮詢。有關兒科專業諮詢請來好大夫在線找柯友建主任。

與健康為伴,與醫生為友,歡迎轉發點贊、評論關注,點贊分享更是一種美德。有問題可以留言,柯大夫在休息時間會對典型提問針對性回答。


柯大夫兒科科普教育


不必判斷,因為根據血常規是無法確定到底是細菌感染還是病毒感染。

首先,為什麼要確定是細菌感染還是病毒感染?

感冒通常說的是普通感染,全部是病毒引起的,不存在細菌性感冒一說,所以從根兒上就不應該做血常規,這是濫用診斷。

在普通感冒中,細菌也會扮演一定的角色,但這時候出現的細菌性感染是繼發的,通常是寄生在人體的正常細菌因為病毒感染髮生後出現過度增值,等病毒感染消失了,人體免疫功能正常後,這種細菌正常繁殖就會得到抑制,因此是不必擔心的。

其次,血常規根本不能判斷細菌感染還是病毒感染。

現在作為判斷細菌感染的指標都是非特異的,病毒感染也會出現這些指標升高,根本就不能做為判斷細菌感染的根據。

診斷細菌感染要靠細菌培養。

之三,判斷細菌感染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是沒有必要的。

細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的一大區別是細菌感染起病要緩,通常會有一定時間,所以孩子發燒後沒有必要趕緊判斷是否存在細菌感染,可以觀察一段時間。

目前孩子生病主要是病毒性感染,所以不要太焦慮。

之所以要判斷細菌感染,其實就是為了濫用抗生素找藉口罷了。血常規是中國醫療特別是兒科濫用診斷的一大表現,絕大多數情況下完全沒有必要。


京虎子


怎麼根據孩子的血常規化驗單來判斷是細菌感染還是病素感染,自己之前也不知道,後來孩子感冒上醫院醫生讓化驗,回家後就專門抽空學習了一下,我們要看的主要有白細胞和C反應蛋白,看懂自己就可以做出一個粗略的判斷。


1. 白細胞

白細胞是身體的衛士,當細菌或病毒襲擊身體時,白細胞就會去衝鋒陷陣、保衛身體。

白細胞是 5 種細胞的總稱,包括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單核細胞、嗜酸細胞和嗜鹼細胞,每種細胞的作用方式各有不同。

孩子生病感染來源通常是細菌或病毒,醫生主要看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的變化情況。

中性粒細胞

當人體被細菌偷襲時,身體就會快速產生大量的中性粒細胞,派遣它們到患病的地方上陣殺敵。由於中性粒細胞短時間內急速增多,白細胞總數也會升高。

在血常規報告中,如果看到中性粒細胞增多,大多可以認定是細菌感染,醫生可能會建議孩子使用抗生素治療。


<strong>

淋巴細胞

淋巴細胞能識別出哪些是病毒,把它們包裹起來消滅掉,不讓病毒繼續搗亂,並且產生相應的抗體,便於下一次直接消滅它們。

在淋巴細胞與病毒戰鬥的過程中,淋巴細胞會大量複製,數量變多,但中性粒細胞的比例會下降。等到病毒被打敗之後,淋巴細胞的數量又會恢復到正常值。


2. C 反應蛋白

C 反應蛋白(CRP)是一種急性期反應物。一般在手術或者受到創傷後,人體感染了細菌或病毒,血液中 CRP 的濃度就會升高。

由於 CRP 在病毒性和細菌性感染時都會升高,它的數值並不能作為判斷病毒感染還是細菌感染的準確依據。

通常當 CRP 高於 20mg/L 以上時,醫生會認為孩子受到了細菌感染的可能性比較大,但還是要結合白細胞的變化來綜合判斷。


總結起來其實很簡單:

如果中性粒細胞增多,或者C 反應蛋白高於 20mg/L 以上,那麼孩子細菌感染的可能性更大;

如果只是淋巴細胞增多,孩子病毒感染的可能性更大。


當然,這個也要根據具體的情況再做詳細的判斷,這個只能做為一個初步的參考。我們畢竟沒有醫生專業,不明白的還是多問醫生,兩者結合就能更清楚判定自己的答案了。


薇寶媽媽


哇塞賽,我只能說你剛好問對人!之前我才寫了一篇過於如何看化驗單的文章:

《「化驗單」寶寶的血常規化驗應分3段來看,才心裡有數,不亂花錢》,剛好刷到這篇文章,果斷來分享下!


簡單來說:血常規化驗單,一般都可以分這3段去看,最起碼做到心裡有數,不亂花錢!


第一段:看白細胞總數

白細胞可以說是人體裡面的清道夫!他主要是用來吞噬異物,細菌,抵禦病原體入侵我們人體的作用。就例如我們摔傷了,傷口除了出血,最後傷口上都會有一灘粘稠的白白體液滲出來,這個其實就是機體一個“自然消毒殺菌”的過程,最後才會結痂。

說直接點的,我們白細胞每天都工作著,我們才不得病!

這裡面我們只要重點關注這2個指標!


1、淋巴細胞百分比

如果這項提示的箭頭是偏高,很大幾率上說明是:病毒感染;因為淋巴細胞的功能就是產生和運載抗體、防禦病毒感染的作用。來來你要的答案在這裡!

2、中性粒細胞計數

如果這項提示的箭頭是偏高,很大幾率上說明是:細菌感染;中性粒細胞是血液中血細胞成分之一。來來你要的答案在這裡!


然後我也再多科普幾句,後面的項目怎麼看,主要看哪幾塊!

第二段:看紅細胞總數

紅細胞為什麼是紅色?簡單理解:就是這類細胞裡面包含了許許多多的有用元素,例如:鐵,維生素等等,所以他才是“紅色”。紅細胞也叫會呼吸的細胞,它肩負著我們體內,氧氣與二氧化碳交換的重任!它時刻保持著動態平衡,來滿足著我們日常代謝的需要!

這裡面我們也是隻要重點關注這2個指標!

1、血紅蛋白

如果這項提示的箭頭是偏低,則說明寶寶是否有貧血!

2、平均紅細胞體積

如果這項提示的箭頭是偏低,說明是缺鐵,或者是缺維生素B12,葉酸!

如果這些指標下降的不是十分太嚴重的話!一般都可以通過食補去完成,不要去打針吃藥了!食補是最好的!


第三段:看血小板總數

血小板主要作用是當我們受傷時,他們會馬上犧牲自己,聚集在破損處成團。防止血液再流出去的作用。另外它還會釋放一種物質,來幫助血管,肌肉收縮。

簡單理解血小板就是犧牲自己來堵住血不往外流的,當然如果不正當的堵的多了就會形成血栓了!

所以這裡我們主要看這個數值是否偏低,如果是偏低說明凝血功能會出現障礙!

最後來總結下:第一段看白細胞最常用,判斷病毒感染還是細菌感染;第二段看紅細胞,判斷貧血還是缺鐵,維生素;第三段:看血小板總數,判斷止血效率靠不靠譜。

關注【十二美餵養藝術】,做最懂你的孕育知識分享平臺。我這裡還有很多有趣有用的內容等著你喲!

十二美餵養藝術


我見到很多病人在看血常規的時候,看到一些指標上升或者下降了,總是很簡單,其實裡面很多指標高一點,低一點,如果結合病人的沒有不適症狀,一般情況,問題都不是很大的。
那拿一份血常規報告單,如何判斷是細菌感染或病毒感染呢?

A 首先聲明一點,必須結合病人的症狀狀態及其他一些檢查如C反應蛋白來判斷血常規才有意義,尤其是一些小孩,本身就伴有細菌和病毒共同感染到情況,所以不能單一判斷,需要結合實際。

B細菌感染主要看白細胞,中性粒細胞

1、白細胞計數大於正常值有可能是細菌感染,超出正常值越多,表明其感染的情況越嚴重,但如果是重症感染,白細胞也有可能降低的。而且並不一定白細胞計數增多就一定是細菌感染,有可能是單核細胞增多症等一些情況。

2、中性粒細胞主要針對細菌感染,如果其高於正常值的話,說明其可能出現細菌感染到情況,同樣的,超出正常值越多,那就說明體內細菌的數量越多,需要注意,當然也有少數情況。

C 病毒感染主要看淋巴細胞的相關數據

1、淋巴細胞絕對值和百分率高說明病毒感染,化驗單上面顯示淋巴細胞絕對值和百分率增加其實就是說明淋巴細胞增多,淋巴細胞主要產生抗體來對抗病毒。

2、中性粒細胞低於正常值也可能說明病毒感染,中性粒細胞的絕對值如果低於正常值的話,同樣需要懷疑是病毒感染,其絕對值越低說明病毒感染到情況越嚴重(一般情況下中性粒細胞、白細胞在病毒感染時是無明顯變化的,但是也有例外)

D 單核細胞無法判斷是否細菌還是病毒但是能估計其發熱程度,單核細胞增多,並不能說明其是細菌還是病毒感染的,甚至可能是共同感染,單核細胞主要起到吞噬作用,其超出正常值越高,說明其發熱的程度越重,當然也可能是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

E 血常規中嗜酸性粒細胞增高,大多數應該就是寄生蟲感染、過敏等疾病的情況導致的,這種情況需要用抗過敏的藥物或抗寄生蟲治療,慢慢恢復,當然,如果是沒有相關症狀的話,觀察就行,平時多喝水就可以,注意適當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新鮮水果蔬菜,適當進行鍛鍊,增強身體素質就可以。

更多健康知識,請點右上角的“關注”吧!


健康守護神阿波羅


孩子感冒,拿到血常規化驗單,如何判斷是細菌感染還是病毒感染?

這個問題問的好。

記得以前我家女兒生病的時候,那時也是感冒,因為比較輕微就沒有吃藥,後來慢慢的越來越嚴重,我開始懷疑可能不是普通的病毒感冒,有可能是病毒感染誘發的細菌感染。

但是僅僅憑藉自己想象還是沒有用的,我就帶著寶寶做了一個血常規,血常規化驗單也印證了我的猜測,的確是細菌感染。因為寶寶感冒已經非常嚴重,所以我給她拿了消炎藥,簡單的說也就是使用抗生素。



普及一下吧,我們平時所見的感冒大多數都是由於病毒引起的,病毒進入呼吸道並且大量繁殖引起人體的免疫反應,從而表現為感冒症狀。因為病毒的變異度很高,很難像細菌一樣使用抗生素,所以感冒基本上由人體自身抗體才能治癒。

像現在很多感冒藥,也是緩解症狀,並非殺死病毒,比較重的感冒,比如流感,就是由流感病毒引起。

除了病毒性感冒還有就是細菌性感冒了,這種感冒可以使用抗生素也就是消炎藥來治療。



如果拿到血常規化驗單,怎麼判斷是病毒還是細菌感冒?

一個比較好辨別的方式是通過解讀化驗單判斷病毒感染還是細菌感染,主要看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還有淋巴細胞。如果檢查結果白細胞不高,主要以淋巴分類為主,而且CRP不高,應該是病毒感染,如果白細胞高,中性粒細胞分類為主,CRP高,應該是細菌感染。



從專業的角度來講,細菌感染主要是以中性粒細胞明顯升高為主,而病毒感染時則以淋巴細胞數升高為主,再結合患者現在的徵狀才能推斷出大概是什麼感染為主。血常規可以初步判定細菌感染還是病毒感染。


美妞酷寶兒


寶寶自打出生後,就有可能遭遇各種各樣的疾病。最常見的就是抽血檢查血常規了,這些輔滿數字、又花花綠綠的檢驗單,經常讓我們一頭霧水。通過化驗單上的那些數據怎麼能看出寶寶的身體情況?同樣是感冒又怎麼根據化驗單來判斷是病毒性感冒還是細菌性感冒呢?血常規檢查到底有沒有必要?什麼時候做血常規化驗比較準?檢驗結果的報告單上又能看出什麼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下!

自我們出生後,就有可能遭遇各種各樣的疾病。最常找上門的就是感冒。一旦送往醫院,最常見的就是查體之後的抽血檢查血常規了。

那我們通過檢驗單上的那些數據怎麼樣看出孩子的身體情況?同樣是感冒又怎麼能根據化驗單來判斷是病毒性感冒還是細菌性感冒呢?什麼時候做血常規比較準?

取血檢查白細胞及其細胞分類是確定感染原因的比較準確及快速的方法。通常急性高熱主要由感染所致。但在發熱的24小時內進行血液檢查不易判斷感染的性質。有時孩子剛發熱幾小時就查血,並不易察覺白細胞的增高。所以感染後(一般指發熱後)至少24小時檢查白細胞對確定病毒或者細菌感染才有幫助。

但僅憑一個白細胞數目不夠準確,白細胞家族共分五大類: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嗜鹼性粒細胞和單核細胞,它們分工不同,各司其職。中性粒細胞是我們人體的偵察兵,當有細菌入侵體內時,中性粒細胞能迅速釋放出水解酶,將細菌吞噬進而將它消滅。

故中性粒細胞比率增高,多提示細菌感染。然而在病毒感染的時候,中性粒細胞就比較無奈,因為病毒非常小,會進入到宿主細胞內而中性粒細胞是無法進去的,這時淋巴細胞可以直接殺死被感染的細胞並分泌活性物質和其他成員一起清理暴露出來的病毒。因此淋巴細胞比例增高多提示病毒感染

它是人體肝臟細胞所合成分泌的一種急性反應蛋白,在機體受到感染或組織損傷時,數量會急劇上升,而且數量與炎症反應成正比。因此醫生有時也會把C-反應蛋白作為判斷是否有炎症以及炎症反應輕重的參考標準之一。另外,C-反應蛋白檢查出炎症速度極快,在炎症反應發生後的5~8小時就有可能呈現出來。

當然,對於病情的診斷,除了檢驗單之外,還需要根據患者具體的症狀和體徵。

如果寶寶出現了發燒、面色蒼白、精神萎靡、身上有出血點等狀況,寶寶就需要化驗血常規了。一般來說,血常規是用來衡量血液變化的化驗項目,它難免反映寶寶身體是否受到了感染,而且還能夠簡易判定感染的是病毒還是細菌。另外,它還可以說明寶寶的營養狀況,看看寶寶有沒有貧血。

如何查看:別看血常化驗單裡面有很多項,媽媽們只要能夠看懂其中關鍵的幾項就可以了,那就是白細胞、紅細胞、血紅蛋白和血小板、C反應蛋白,其他許多繁雜的項目掌握起來比較困難,也很難專業,所以那些還是交給醫生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