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修的公路2000多年都不長草?修路手法很複雜

春秋戰國時期,天下紛爭不斷,最終六國被秦國所滅,由嬴政統一中原構建秦朝盛世,並號稱為秦始皇。之後他為防止北邊匈奴等遊牧民族入侵,耗費巨資修建萬里長城,還開始在各地區修路設關卡,其中有一條秦朝時修建的道路,歷盡幾千年風風雨雨,現存至今,並且從不長草,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秦始皇修的公路2000多年都不長草?修路手法很複雜

該條秦建馬路,叫做“秦直道”,其貫通今日的甘肅、內蒙、陝西等多省份地區,同時還被人成為全球最早的高速公路,其雖然比不上萬里長城長遠,但算是一條較長的古代道路,它延至當年匈奴部落的九原郡。

從修建通路以來,就成為秦朝的軍事要道,很多時候行兵打仗,運輸軍資,以及貿易、百姓走訪,都通過此路。不過該地域降雨量稀少,日光常照,水氣蒸發高,因此多是乾燥泥石,野草樹木藤條很難生長繁榮,但秦直道沒有長草,不全是因為這個氣候泥土的原因,主要是跟它修路的時候採用的建築材料有關。

秦始皇修的公路2000多年都不長草?修路手法很複雜

戰國時期,人們就掌握了一定的軍事建築技術。其用在建築工程的泥土,多數會先進行火燒或炒制,使得生土成為熟土,這種做法的目的是通過高溫焚燒,將泥土裡的養分、微生物燒化使其不利於植物生長,因此用這種土建築的工程一般就很堅實以及不會因長草,導致萌生裂痕,修路手法可謂相當複雜!

後來隨著水木工程技術得到提升,秦朝時期的築路工藝已相對成熟,建設師會採用一種叫白灰的鹽鹼物進行施工。而白灰的出現,最早起源在原始部落時期,當時的古人已經用它來鋪築地層,秦朝的白灰經過多番衍變,被廣泛摻雜在熟土中進行施工,該白灰同樣具有防止植物生長的功效。

秦始皇修的公路2000多年都不長草?修路手法很複雜

由於秦朝是歷史上第一個大統一的朝代,充分地體現了皇帝集權制度,使得律法非常嚴格。特別是秦始皇是一個十分重視邊境防守的人,他為了鞏固自己的江山不被外敵侵犯,故而下重本,在北邊修長城派兵30萬前去駐守,又在南蠻地域修靈渠,派趙佗率領50萬秦兵前去鎮守。

因此在軍事工程的質量方面,秦朝的要求更是嚴苛,對於用料修築過程,層層把關,命令當地官員軍隊務必興師動眾地把建築工程修好,不得有誤。如果當中發現有人利用修路修城來中飽私囊,導致出現豆腐渣工程,那麼一律按秦朝律法出嚴辦。因此在修建“秦直道”的時候,秦朝耗費了大量軍隊跟民力,採用的是最好的修建材料,所以該工程在修建過程裡一點都不得馬虎。

秦始皇修的公路2000多年都不長草?修路手法很複雜

秦直道的修建過程,主要是採用大批百姓勞力分層建築,一層修好又接著修第二層,一層一層的覆蓋慢慢延長。其中可能利用了夯土修建法,把熟土、白灰跟沙石混合攪拌成黏糊狀,類似現今的水泥,然後開始鋪修道路,接著進行夯實把泥土壓扁壓平,使得道路中的水分被壓幹揮發,因此使得秦直道創造了不利於植物成長的環境。

如今該條秦朝時修建的公路,從國都咸陽起源延至匈奴的九原郡,歷時近5年結束,總長度約達735公里距離,這對當時的古代來講,無疑是一項超級建築工程。由於秦朝沒有先進的設備跟運輸能力,往往都是靠勞工完成,過程也付出了極大的生命代價。直到秦始皇駕崩後,扶蘇跟蒙恬才把秦直道修建完工,並且保存至今,一直沒有長草。

原標題:秦始皇當年修的公路,為何2000多年都不長草?修路手法相當複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