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榜》的意義是什麼?為什麼好人壞人一起封神?

陽光e視


在《封神演義》中,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通天教主三位聖人共同籤壓封神榜,當時商朝氣數將盡,周室順應天數當興,故而有了後來的武王伐紂。而當時不僅是商周之戰,同時還是闡教和截教之爭,也就是封神之戰,元始天尊順應天數,授以姜子牙封神榜,讓姜子牙輔佐周室滅商,並且讓其主持封神榜。



後來武王伐紂成功,商朝滅亡,姜子牙封神,在姜子牙封神時,封的不僅有闡教、周室陣亡之人,同時還有很多截教、商朝陣亡之人。

以《封神演義》而論,商周之戰、封神之戰是以周室、闡教為正面人物的,商朝、截教則是反面人物。直白點就是好人和壞人。但是姜子牙封神時卻不分好壞人之分。

那《封神榜》的意義是什麼?為什麼好人壞人一起封神?

《封神演義》講的就是天數,商朝將亡是天數,周室當興亦是天數,封神榜是三位聖人共同籤壓,是根據修為福緣深淺來定的,深的成仙道,次之的封神成神道,再次之的轉世人道。也就是說被封神的都是榜上有名的,誰也逃不掉。


這是根據福緣深淺來定的,而非以好壞人來定的。

同時封神榜上以截教人居多,截教在三教中勢力是最大的,有萬仙來朝之譽,因其勢力大弟子門人多,故而截教門人榜上有名的很多。三教共同籤壓。這本是三位聖人以天數而定。

對於天數而言,就是作為聖人也是不能改變,比如女媧娘娘曾想懲罰商紂王,但因天數,所以女媧娘娘當時還是沒有懲罰紂王。再如通天教主知道截教中人很多要被封神的。而封神的前提是需要先死,所以通天教主不忍門人誤入封神榜,故而就曾警戒過其門下弟子,但是終究還是敵不過天數,凡榜上有名的還是不能逃。

這就是天意難違的,同樣商滅周興、姜子牙輔助武王伐紂,這都是天數,這也就是封神榜的意義。天意是要順應的,就算想反抗,結果還是難違的。


對於為什麼好人壞人為什麼一起被封神,上面已經提到了一些,除了上面的原因外,還有其他原因的。

首先,雖然商朝將終、周室當興,這本是天數,對於商朝本身是反面,周室是正面的,但是好人壞人之分並非一層不變的規律。特別對於商周之亂、封神之戰。

商周之戰不僅是凡間之戰,同時截教、闡教修道之人也紛紛加入這場戰爭,周朝想要滅商,那商朝總是要鎮壓反抗的,對於兩方之人對陣本無可厚非。

商朝的將領保商,雖然有違商朝將盡的天意,但是他們作為商朝的將領,理應對商朝精忠報國。雖然他們有助紂為虐之嫌,但是有的人確實是忠義之人,比如聞仲、張桂芳等。

如此兩軍對戰,他們各位其主,為主盡忠也是正常的。


其次,就算真的有好壞人之分,但是他們的加入,在一定程度上是促成了封神之戰,對於此事,還是有些功勞的。

對於封神,是神仙來充實天庭,讓神仙來掌管擔任職務,讓天庭正常運行的,如此的,讓這些因參加封神之戰而死的成神,也是合理的。

最後,《封神演義》裡要封神的前提是先身死,然後才能被封神。既然死了,就是生前的已經過去,封神後成神得以復生,但也可以說是新生。雖然還會記得生前的事,但是此時已經被封神,生前的經歷種種、所作所為的好壞已經是過往雲煙。


成神後的他們是神仙,是需要為天庭做事的,過去的種種都已是過去,可以看做是一個歷練。如此又何必再在乎好壞人之分的。所以《封神演義》中,好人壞人會一起封神。


中孚鑑


在封建社會,許多人死後被神化。在封神榜中,這些死後封神的人,很多都是我們印象中的惡棍。很多人表示不理解,今天我就來為大家解釋一下。

伯邑考和黃飛虎是神。他們中的許多人認為他們應該這樣做。然而紂王、費仲尤渾、飛廉惡來都被封為神。許多人覺得他們不能被封為神。在我們的眼裡,我們會有意識地把好和壞分開,壞的不應該被封神。然而,在昊天神的眼中,他們需要的不是好人或壞人,而是負責出力的幹活的。封神戰爭之所以爆發,是因為昊天之神讓十二仙臣服,把人闡截三教約到一起開了個會,制定了封神的名單。死後,能成為神靈來到天庭,為昊天神工作。

昊天神才不會去管死後封神的人是好人還是壞人,只要有能力,能將所在神位的工作圓滿完成,這就是一個合格的打工仔。而且,在闡教元始天尊的眼中覺的某個人是壞人,但在通天教主的眼中,他們未必是壞人。比如聞仲,被闡教雲中子用通天神火柱給殺死。聞仲保護商朝,幫邪惡的紂王保江山,這是不是為惡呢?

但我不這麼認為。相反,我很欽佩文仲的忠誠。而且,文仲沒有做壞事。相反,他是公正和無私的。由於皇帝的責任重大,他不得不保護商朝。然而,在解釋學看來,這並不符合天意,天意是惡的。三曉娘是邪惡的嗎?他們抓了十二個金仙,沒有殺他們。如果我們談論紂王,他不一定是邪惡的。周王看到女媧像,情不自禁地寫了一首不道德的詩。只能說他有點好色。他沒有濫殺無辜。但後來,由於妲己的迷惑,周王逐漸失去理智,做了許多壞事。如果我們深入研究的話,應該算在女媧頭上嗎?所以,區分好人和壞人並不容易。也許好人做壞事,壞人做好事。商周戰爭中,雙方只有有自己的主人。沒有好人或壞人。壞人被視為神,因為他們的強大能力。

姜子牙的妻子死後成了掃帚星。掃帚星帶來壞運氣。姜子牙有計謀有能力。在妻子的影響下,他什麼也沒做成。直到妻子拋棄了姜子牙,姜子牙來到了西岐,他才走向了人生之巔。可以說,她是個壞人。首先,作為一對夫妻,她拋棄姜子牙是錯誤的。但我們不能說她是個壞人。哪個女人嫁給男人後不想過上好日子?如果有人被認為是掃帚星,他可能沒有能力給別人帶來厄運,但她有能力。

我們來再來談談費仲尤渾吧。事實上,儘管據說他們都很狡猾,但他們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從他們做的幾件事可以看出這一點。協助妲己治消滅姜皇后,從西岐那裡得到金錢來拯救西伯侯。當紂王被妲己迷惑後,只有費仲尤渾的話能使紂王願意聽,這充分證明了他們的能力。而且,在我看來,壞人越多,他們的能力就越強,因為如果他們想做壞事而不被發現,就必須小心,他們會用各種甚至是卑鄙的手段來實現自己的目標。

因此,昊天神才不在乎死後封神的人,不管他們是好是壞。最重要的是他們的能力和他們是否有資格成為為自己工作神!


館長先生


大家都知道,封神榜是由人教、截教、闡教三教教主創立產生,簽訂之後引發了三界大亂,三教為什麼要設立封神榜呢?如果沒有他們憑空生事,人間和仙界是不是會沒有那麼多的動盪呢?他們這樣做的真正目的又是什麼呢?

關於封神榜的起因,原著僅有寥寥幾句的描述,今天我們來仔細分析一下具體原因。

一.主要原因

崑崙山玉虛宮元始天尊門下十二弟子因一千五百年未曾斬卻三尸,犯了殺戒。三尸是道家認為人體內興風作浪的作崇之神共有三個,要完成這場劫數才能繼續修行。

玉虛宮元始天尊乃鴻鈞老祖得意門生,原始天尊辛辛苦苦培養了上千年的十二金仙如果不能渡過這場劫數,就不能成就大羅金仙。如果十二金仙不能修成大羅金仙造成的後果有多可怕呢?

那後果是相當可怕的,為何如此說呢?十二金仙是站在闡教甚至是整個道教前排的人物,就是現在說的榜樣。如果不能修成大羅金仙,後排的道教一眾小修會對闡教或道教的教義產生懷疑,這可是立教的根基呀。

所以說整個道教的大佬必定會動用各種資源來幫助十二金仙突破瓶頸,樹立榜樣,聖人肯定知道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二.次要原因

又因昊天上帝命仙首十二稱臣,故此三教並談,乃闡教、截教、人道三等,共編成三百六十五位成神,又分八 部:上四部雷、火、瘟、鬥,下四部群星列宿、三山五嶽、步雨興雲、 善惡之神。

那麼問題來了?昊天上帝如何敢讓十二金仙俯首稱臣呢?

昊天上帝之所以敢於下達“命十二仙首稱臣”的詔令,就因為他背後有鴻鈞老祖的支持。有鴻鈞在幕後撐腰,就算是元始天尊也不敢公開反對。

鴻鈞老祖好比是一黨黨首,需要成立一個政府部門來管理人員及事務。於是由昊天上帝出面組織政府,政府各職能部門需要人手來進行具體工作。SO,昊天上帝列出了一份人員需求名單:各部門名稱、職位及人員缺口。郵件抄送大BOSS鴻鈞老祖。

接下來由鴻鈞老祖組織三教開會,闡教,截教,人道共談,編成八部三百六十五位正神。大家都知道沒人願意上這個榜單,具體原因我們下片文章分析哈。凡是要登封神榜,必須先歷殺戒,死上一回,捨去肉身成個尸解仙。

以上我覺得才是設立封神榜的起因,網上文章都提到了第三個原因,但我覺得那個不是起因,只能算是個實施的過程。

三.項目實施

封神大事已定,接下來就需要找一個事件進行實現了。十二金仙要殺人,封神榜上要死人,所以需要一個戰場,一個大大的戰場。

正巧,趕上週室當興,商湯氣數將盡,又恰逢紂王得罪了女媧娘娘,九尾狐奉女媧娘娘之命迷惑紂王,斷送商朝江山,最終成了導火索,於是一場牽涉了天、地、人三界,彙集了三教九流的大戰就此展開了!

封神榜上有365部正神名錄,偏偏就是因為這365個名字,引起了一場牽涉了天、地、人三界,彙集了三教九流的大戰!

一、封神榜上有名

這封神榜是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通天教主共同簽押的,對於修道之人,不管是闡教還是截教沒有人願意上那封神榜,三聖人豈會不知?偏偏沒有辦法呀,鴻鈞老祖在旁邊坐著呢,封神榜上需要填寫365位大名,缺一不可。那怎麼辦呢?紫霄宮三教並談,三商而定論。也就是你先寫3個,我在寫2個,一個一個的湊唄,三聖人爭論的面紅耳赤,口沫橫飛。最後呢,因太上老君和原始天尊護短闡教這邊,可想而知,三個人共議封神榜時,通天教主以一敵二,自己又是師弟,當然說不過那兩個雄辯師兄了。以至於上榜的絕大多數是截教門人。通天教主自然知道自己門下誰在榜上,卻也依然告訴門人們緊閉洞門不要去西岐惹事。

簽押封神之後,誰都反悔不得。是為天數,縱然是聖人,也不能逆,此就是天數。通天教主違背前言,簽押之後,還要煉那地水火風,終被鴻鈞道人所阻。

用超現代的術語來講,這個封神榜就好比裁員名單。一旦榜上有名,只能說拜拜了您奈。

二、金榜題名難道不好麼?

雖然都是榜,那差別可是大了去了。這個封神榜一旦題名,只能封神。那可就與天地悠悠一散仙無緣了。

不好1:地位低下

因為仙和神級別是不一樣的,神都要各歸其位做自己的公務 想下凡是不容易的,而仙卻逍遙自在,閒遊三山五嶽,上天入地無所束縛,而且從《西遊記》中來看,玉帝只能隨意調動天上有神職的人,對於仙,雖然也名義上歸玉帝管,但玉帝基本上請不動。 元始天尊、東華帝君、鎮元大仙肯定不買他帳,要不然孫悟空也斷不會那麼囂張, 這是道教中的權力分佈問題。

仙比神級別高。人死而神,肉身成聖者飛仙。神在仙界中只能算是低階職員,最多是個小主管。如東海龍王常自稱“小神”,而稱來者為“上仙”。再比如土地公是神,但他連上天庭的資格都沒有。綜合以上種種,神只配做仙的小跟班。地位、權限等等差仙一大截。

不好2: 不能修行

封神世界裡面的人們,在仙山洞府裡苦苦修煉百年,千年,多的甚至上萬年,都是為的修仙。像是通天門下的截教弟子和元始門下的玉虛弟子,他們為的都是修仙而不是成神。

封神後雖然身為天庭工作人員,雖然掌管日月星斗,但受了封神榜的限制,根本無法藉助這些星斗之力修煉,就像是看守寶庫的人員,看得到,得不到。所以說如果你被封了神,就永遠沒機會再修煉成仙了。

不好3:尸解仙朝下品

封神榜提名後只能身死作為一個尸解仙,這尸解既不能自主投胎,也不能了脫生死輪迴。“軀質遁變”,是其實質。實在是個不得而為之的方法,身消後寄於物上。只能將靈臺一點清明寄予封神榜上方可存活於世間。

不好4:當神沒有做仙自由。

雖然那些人都是古人,可是他們對自由還是很看重的,當了神後就要在天庭任職,有一個固定的職位。就像是現在的上班一樣,要每天準時準點上下班打卡,還要按時完成自己的工作,想外出旅遊一次都很難,因為神是沒有假期的。像是西遊記中的黃袍怪 奎木狼 因私自下凡而觸犯天條。

但是仙就自由的多了,他們可以在任意一個自己喜歡的山上修煉,收幾個弟子。沒有人管他們,也不用每天固定做事,想出去隨時就可以走,比起做神不知道舒服上多少倍。


練虛合道


我想“封神”的意義是讓中國人幾百年來擴大了崇拜的對象,極大的豐富發展了道教神仙體系,道教認為神在封神榜以前是沒有的或者說是很少的,是稀有資源,借用周滅商創造了一系列神仙,那場戰爭是招募神仙的一種手段,道教的神仙體系到了封神榜就已經完善了,周之後就幾乎很少有神仙的誕生,周之前處於神魔不分的時期。所以封神榜是道教為了對神、魔、鬼、妖進行區分而編制的。其實,封神最大的意義是娛樂了我們幾百年,讓我們在茶餘飯後又多了項談資



封神榜,相傳是由鴻鈞老祖用一紙玄黃古卷融合天道之力所成,再集結三百六十五個仙靈,以仙人化神的代價來抵禦天道之力.天道之力恐怖異常,有生死之力、因果之力、吉凶之力、善惡之力、陰陽之力等,這些都是由於先前的諸仙戰鬥、殺戮、貪婪、嗜血等干擾了天道,故而降下天道之劫來懲罰眾生.而鴻鈞老祖借用封神榜和三百六十五個仙靈組成御天大陣,來抵禦天道之劫,給眾生活下去的機會.封神演義的形成有兩個原因:一是闡教門下神仙犯了殺劫,需要找人代替(就是殺別人替自己死)二是天庭人手不足,三教門下弟子又不聽玉皇號令,需要人手補齊360周天正神之數.所以三教三商共籤封神榜,但闡、截二教教主都不想自己門下上榜,所以簽訂封神榜的時候並沒有簽訂具體姓名.這一來就為截教埋下了禍根,截教號稱萬仙來朝,門丁興旺,為了道統的延續,闡教就起了打壓截教的心思 .於是元始天尊聯合太上老君,以及西方教準提接引兩位教主一起打壓截教.截教通天教主並沒有意識到危機,他簽訂封神榜後除了號令門下眾仙緊閉洞府,不許外出外,並沒有其他佈置,畢竟犯殺劫的不是自己門下,只要看熱鬧就可以了.沒想到事情出乎意料,截教的弟子紛紛被申公豹一句“道友請留步”忽悠出山,相繼遭劫,甚至連得意弟子趙公明,三宵姐妹也遭了不測,趙被陸壓釘頭七箭書殺死,定海神珠被燃燈搶去,三宵被元始天尊和太上老君拿住,凶多吉少,廣成子三上碧遊,氣的通天教主下了凡塵,布誅仙陣及萬仙陣阻擋元始天尊等人,被大師兄太上老君,二師兄原始天尊,以及西方教兩位教主接引道人和準提道人會盟共擊之,不敵,失了面子和徒弟,截教不存,心生不忿之念,欲重練地水火風,再開世界,卻被道祖鴻鈞帶回紫霄宮.至此封神順利進行.






哇真的是6


所謂“會看看門道,不會看熱鬧”。我覺得,我們要弄明白為何《封神榜》中最後好人惡人一起被封神,就得從《封神榜》產生的深層次的社會源頭探究。否則,只是拿《封神榜》這麼一部小說題材中的一些故事情節來隨意妄猜或論斷,估計這是真的無法明辨是非曲直的,因為在“封神”的結局裡,不可否認,道理講不通!人間善惡法則講不通!因果定律更講不通!我認為,既然講不通,也沒必要硬講。否則,不就真應了那句俗語:“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從《封神榜》題材“神魔小說”談起:理清“小說”與“傳記”間的釐頭

《封神榜》又稱《封神演義》,它的題材屬於中國古代一部長篇“神魔小說”。而非“傳記”。

既然《封神榜》作為小說題材,首先我們應該知道小說題材類文學作品的特性,“小說”一般屬於在真實歷史事件上加入更多虛構成分,有的乾脆全篇都可以是虛構,而以此來抒發、諷刺、或謳歌一種社會現象。也就是說其中故事部分的虛構成分很大,而不僅僅只是出於對歷史的一種修飾。

而“傳記”題材的文學作品則就明顯不同。傳記和歷史關係密切,特別是一些寫作年代久遠的傳記常常都會被人們當作史料來看待。因為傳記一般由他人記述,也有作者自述生平的稱作“自傳”。傳記一般有兩大類:一類是以記述翔實史事為主的史傳或者一般的紀傳文字;而另一類則是屬於文學範疇,作者會在記述事蹟的過程中,滲入自己對事情看法的某種情感、想象或者推斷,但是卻和小說不同,紀實性是傳記的基本要求,傳記一般不虛構。

現在大家應該十分明瞭《封神榜》其中的情節,必然少不了大幅虛構的成份。儘管“成湯氣數已盡,周室當興,武王伐紂”部分確實屬於真實歷史事件,但是涉及元始天尊和通天教主代表的闡教和截教之間的爭鬥部分,基本上就是屬於民間傳說再加上作者個人的虛構編撰,以及臆想的部分了。

接下來,我們再說說剛才提到的《封神榜》的文學題材“神魔小說”是怎麼回事?

神魔小說?這個題材實際是魯迅先生給定義的。對於神仙鬥法、妖魔逞強類的長篇小說,魯迅先生則將之命名為神魔小說。

而往往,神魔小說一般會有如下幾種,一種是由佛道故事演化或寫佛道人物故事者。典型的如《西遊記》、《四遊記》、《鐵樹記》等。另一種屬於假借歷史事實而實寫神怪故事的,如《封神演義》、《三寶太監西洋記》等,而《封神演義》正屬於這種類型當中堪為出色的一部。再一種則是由民間故事演化者,如《牛郎織女傳》等;還有一種是雖為歷史人物,而僅託其名實演神怪故事者,如《韓湘子全傳》等。

從歷史環境的政治文化傾向談起:《封神榜》的產出為何物?

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提到;
“歷來三教(儒釋道)之爭,都無解決,互相容受,乃曰‘同源’,所謂義利邪正善惡是非真妄諸端,皆混而又析之,統於二元,雖無專名,謂之神魔,蓋可賅括矣。”

如上可以看出,魯迅先生提到“歷來三教(儒釋道)之爭,都無解決,互相容受”,基本可以瞭解到神魔小說的成因,實際還是和中國歷史文化中的宗教有關。確切來說,魯迅先生提到的“歷來三教之爭”並非是說儒和佛爭,或者佛和道爭,或者儒和道爭,實際是說,在中國古代不同的歷史時期,統治者們對宗教信仰的推崇態度不同。比如:

有的崇儒,比如春秋時期的孔子時代,甚至整個封建社會的主流,都是貫穿了儒家文化在裡面。當然縱然我們今天多元化的社會文化也有吸納了儒家思想值得肯定的一部分“精華”的部分。

有的崇道,比如在唐朝,雖然說唐朝是“三教共弘”的時代,但是因為唐朝的皇帝姓李,李唐以道家老子李耳為其祖先。在唐朝,一開始道家被尊為諸家之首,道在佛先。而中途,佛在道先,這是在武則天改唐為“周”的時候才改過來的。

由此,我們基本就能明白,中國古代歷史長河中,其中的文學題材,比如小說一類的偏好,自然和當時統治者的宗教偏好有著莫大關係。因此“神魔小說”的走向,在崇道的帝王統治期間,必然會向著宏道的方向去走。而在尚佛的帝王統治期間,他的文化,基本也是會向著宏佛的方向去走。如果主張“三教並存”的,那麼文學風格百花齊放,甚至偏向哪家,抨擊哪家的都有可能存在。

談到這裡,大家基本都應該明白《封神榜》的產出為何物了吧!

從《封神榜》的作者談起:一言道不清的歷史謎團!

《封神榜》約成書於慶曆、萬曆年間,傳說《封神榜》的作者為明代的許仲琳。這兒為何說傳說?因為歷史上對於《封神榜》的作者一直存在較大爭議。在歷史的說法中,基本認可是許仲琳。原因是當時有發現在日本內閣文庫藏萬曆間舒載陽刻本,題“鐘山逸叟許仲琳”編輯,所以大家直到現在權且可以認為《封神榜》為許仲琳所做。但是歷史有關許仲琳的記載一點都不詳細,只知道他生活在明朝中後期,是應天府(今江蘇南京)人士,號“鐘山逸叟”。另外,《封神榜》的作者另外還有《傳奇匯考》卷七《順天時》傳奇題解考訂作“陸西星”;同時,也有陸長庚、王世貞等說法,具體至今依然未有定論,總的來說,也可以說是算個未解之謎吧。

從《封神榜》的“封神結局”談起:為何不能拿此論證“因果、是非”觀?

在《封神榜》裡,恐怕最不能讓人淡定的就是它的結局:好人壞人都一起被封神了(除了狐狸精幻化的蘇妲己以外)。這裡,既然大家已經不淡定,那麼現在不妨先明確告訴大家:神魔小說,無非看看娛樂而已,切不可當真。特別是《封神榜》!

為何呢?且聽如下分解:

首先,這裡如果非要拿《封神榜》裡的故事邏輯然後告訴大家“為何在《封神榜》裡好人、壞人一起封神”,我想,不管何種理由,那是絕對講不通的,就算講通了,也情理不通。

試想,如果《封神榜》的“封神榜單”邏輯講通了,世上的情理會如何解釋?且看如下:

若依照《封神榜》的“封神”結局,無非只能給大家傳遞這麼一種觀念:“做好人、做壞人,結局都會一樣。那麼,大家還有必要在往後的生活中再來區分善惡,明辨是非嗎?反正好人、壞人結局都一樣。”顯然,這是胡扯,如果《封神榜》的“封神”邏輯講通了,那又該讓世上的情理情何以堪?

自古,萬物依大道而行,必然遵守其法則!無了法則,先不說社會會怎樣?人類會怎樣?首先,估計日月星辰都不能按法則運行?哪還能有我們在這裡談論歷史的份兒呀!顯然,淺顯易通的道理,如果只從天體運行違逆規則的角度來說,假如太陽早上剛剛升起,它應該一直順著中天往西行,突然又掉轉頭,就偏偏往東折回行了。太陽為何這麼行?這不乾坤倒轉了嗎?是的,違逆了天體運行的規則!明擺著:太陽順天道而行,和違逆規則而行,給天地萬物帶來的結局肯定不能一樣了!

以物喻事,這正是《封神榜》沒有按照常規封神讓大家頗為疑惑,頗為不服氣的地方!

《封神榜》顛倒因果、是非觀釋疑:一語點醒夢中人

對於如何理解《封神榜》“封神”結局中被顛倒了的因果、是非觀?這一疑惑,早在很多年前,虛雲老和尚在為大家講解“《西遊記》這部書的來由”時已經順帶解答了《封神榜》的由來,以此解開了存在人們心中不解的謎題。如下我們保持原話摘錄如下:

虛雲老和尚說道:
《西遊記》這部書的來由是這樣的,北京白雲寺白雲和尚講《道德經》,很多道士聽了都做了和尚,長春觀的道士就不願意了。以後打官司,結果長春觀改為長春寺,白雲寺改為白雲觀,道士做一部《西遊記》小說罵佛教。看《西遊記》的人要從這觀點出發,就處處都看出他的真相。最厲害的是唐僧取經回到流沙河,全部佛經都沒有了,只留得“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字,這就把玄奘法師所翻譯出來的佛經全部抹煞了。
世人相信這部假的《西遊記》,而真的《西域記》埋沒了。針對《西遊記》而作的一部封神榜,是和尚罵道士的。從這觀點看他,就看出處處都是罵道士的。譬如說道士修仙必有劫數,要挨刀刃。看這兩部小說,如果不明白他是佛道相罵的關係,便會認假為真。所以看書要明是非、辨邪正。

可謂言簡意賅!一語點醒夢中人!

如果我們覺得虛雲老和尚開示的沒有問題,那麼為何《封神榜》的作者至今依然確定又非十分確定,而且還有其他幾個作者的名字也被一起傳了下來?這一謎底基本也可以解開了。依此之說,《封神榜》作者之謎,極有可能就是幾個文人湊在一起所為,當然也不是佛家的意思,佛教向來與事無爭,但是並不能左右文化範疇內時代文人好鬥文誅筆伐的習性。寫小說嘛,畢竟是抓個時代(古代當時)熱議的焦點來進行,前有道家抨佛的《西遊記》,後面何不寫個佛家抨道的《封神榜》?於是,《封神榜》就這麼產生了,還有那個讓人們極其百思不得其解的封神結局也就這樣產生了!

作為名著的《封神榜》:傳遞的“正”意義究竟是什麼?

《封神榜》既然作為一部傳承數百年的神魔小說傳世名作,儘管結局有些不盡情理,但其精華部分也是值得我們借鑑的。在《封神榜》給我們傳遞的“正”的意義上,有這麼兩個:一個大的,一個小的。

大的意義:在於除暴扶正。以“暴商亡,仁周興”,在說明,歷史千古不變的演化規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這一古今興替大道!

小的意義:從寫小說的角度出發。參雜了一些人神妖孽,教派爭鬥,渲染氣氛,提起給位看官的興致。

可是結局為何“好人”、“壞人”一起封神,讓大家覺得這作者似乎也太不顧及因果定律犯了眾怒了吧?實際上想來,也是作者太過顧及“元始天尊”和“通天教主”闡教和截教兩位老祖的面子了。雖然闡教和截教的鬥爭客觀來說,本就是正義與邪惡的鬥爭,雙方壁壘分明,可是最後的結果是不論正義的一方,還是邪惡的一方,兩教之間的弟子在人家大戰一番後,天下太平了,他們都回歸使命,握手言和,化干戈為玉帛,雙雙上了“封神臺”。也就是說兩教老祖較量完之後,雙方都不得罪,結局來了個皆大歡喜,這就調和平衡了雙方的矛盾。天地間的爭鬥安寧了,人間也太平了,豈不更好。

但最要命的是,作者認為這種看似最完美的小說結局卻模糊了眾人的是非觀!只能說,這大概屬於古代一些書生的通病吧,總是喜歡來個大家臆想不到的結局,留給後人慢慢思索、品味。

末了,我們做個總結。對於《封神榜》這部雖說結局不好理解但縱觀全局卻可以算上名著的神魔小說,我想,既然大家知道了它的來龍去脈,和產生的特定歷史條件,基本上,不論它“封神”結局是否合乎因果定律、善惡規則、人間正道,大家基本都不會太迷茫了,畢竟,人家作者要那麼無奈的臆想結局,已經不是我等後生可以改變的了,只希望各位看客朋友:

正如虛雲老和尚開示的那樣:“所以看書要明是非、辨邪正。”切不可將虛構小說裡的情節當作真實生活,從而顛倒了我們對生活的正知正見!


淳幀通安


現在網上的洪荒類小說,關於封神的基本邏輯是可以自洽的。天地之間因果糾纏,劫氣積累,如果不及時以殺劫解開因果、釋放劫氣,天地就會演化無量量劫,導致天地重回混沌。封神是一次順應天命、因勢利導的陽謀——既為新開闢的天庭補充人員,又化解了無量量劫之危,同時,聖人們又可以各施手段,門下弟子有怨報怨、有仇報仇,贏的人又得五十六億年清淨,輸的人被封神榜奴役。

封神榜收的人,不分好壞,但都是與封神事件有牽扯的人。如姜子牙的妻子馬氏,以凡人之身被封掃把星,得享神位,自然是賺了;如商紂王,人皇至尊,變成天庭主持凡間婚嫁喜事的天喜星,基本屬於精神上的地獄了。

所以,封神榜這部小說,是有點道氣的,不以多論少,不以少論多,天意如刀,也頗有宿命論的調調。好人壞人只是凡人標準,說你行,不行也行,才是天道標準。

……………………………………

一個非專業雜食回答者。


文宋呂


其實迄今為止,我還沒有看到有誰真的能夠說清楚封神榜的意義是什麼,即使網絡搜索到的一些專門評論小說《封神演義》的文章,其實也沒有說清楚,我認為這是因為它根本是說不清楚的,不要說封神榜的意義說不清,連小說《封神演義》的意義也沒辦法說清楚,為什麼?因為小說總體架構立的東倒西歪的,所以小說的立意缺乏一個能夠叫人把握的住的核心——

小說前小半部是講紂王如何暴虐、殘害無辜、殘害忠良以及如何窮奢極欲,最終成了暴君、昏君,而武王恰逢其時、名正言順,迎合萬民召喚、天運使然、主持正義,最終起兵反叛、率領周朝大軍討伐紂王。這裡的立意,有點像在讚頌後世的陳勝吳廣起義,甚至很多農民起義都是以此為理由的,即天運使然、主持正義、討伐不公正的暴君昏君。

不過小說開始卻寫紂王是如何的賢明仁君,在一次女媧娘娘廟裡進香時,卻對女媧不敬,竟然說把女媧帶回宮中伺候自己,因此而得罪了女媧,就弄出三個女妖來禍亂商朝,勾引、逗弄紂王,令其做出了種種大逆不道的事情來。這段文字,其實和中國古代很多小說類似,即將改朝換代或者發生重大戰事歸結於宿命論,比如《水滸傳》開頭那段洪太尉無意中打開“伏魔之殿”,放出妖魔,遂致大禍的情節,108位好漢誕生成了天命使然。

——那麼,武王伐紂,周朝替代商朝,到底是人類追求進步的結果,還是說它僅僅是一種天命使然?當然你也可以認為它既是人追求的結果,也是天命,但宿命論和人為追求實在很矛盾,尤其是這樣的情節亂燉一鍋,將小說的意義模糊了。

《封神演義》有大半部是寫元始天尊麾下的闡教和通天教主旗下的截教之間的大搏殺,而假借得的名義是闡教幫助武王伐紂,截教幫助紂王維護商朝,所以闡教弟子在幫助武王攻打截教幫助的紂王太師聞仲大軍時,總是會先訴說紂王的種種暴虐和昏聵罪行,以顯示自己“反叛”軍的合情合理合乎天道正義,那麼截教弟子幫助暴君昏君維護商朝,豈非是非正義的、邪惡的?小說中大部分情節,在具體描寫中,也確實叫人無時不刻讀出了這種意味,闡教是好人一方,截教是壞蛋一方,可結果當然會叫人泛起提問者一樣的困惑:封神榜到底想說明什麼?意義何在?

小說《封神演義》中的封神榜到底是怎麼回事?簡單地將,就是天庭的玉皇大帝需要一批打工者,向元始天尊要人,元始天尊不願意讓手下弟子直接去打工,就和師父鴻鈞老祖商量,並經過師父同意後,元始天尊聯手太上老君、通天教主一起合議出了一個封神榜,三家人家的子弟選邊搏殺,死者上榜去給玉皇大帝打工。這裡要說明的是,在選邊搏殺之前,在人還活著的時候,無論元始天尊、太上老君還是通天教主的子弟,顯然都不是我們認為的普通凡人,他們已經類似神仙之類的修煉者,日常在仙洞中跟著師父修煉,也常常周遊世界、增長閱歷,所以總體上這些修煉者活的很瀟灑、很自由,通過修煉還可能讓自己長命百歲,甚至永生不死;而一旦上榜,被迫給玉皇大帝打工,就好像被徵兵一樣,似乎會做著各種官,文官武官,有的還是天庭裡很大的官,但天庭裡“三紀律八項注意”和“黨紀國法”是不容絲毫違反的,所以處處約束、各種桎梏是免不了的,尤其是一旦做了官,可能個人修煉就大受影響了,起碼沒有師父來指點了,上榜之際到了什麼修煉境界就可能被永遠限定在這個修煉境界了,也就是說作為修煉者的實力永遠無法提高了。何況還必須被人殺死後才能上榜,這終究不是一件叫人開心的事情,哪吒和托塔天王的“家庭鬧劇”就很說明問題。所以從開始到最後,在《封神演義》裡,“榜上有名”似乎都是一種對壞人的懲罰,起碼剛開始直至看到大半部小說時,作為讀者是始終有這種感覺的,那麼作為呼應《封神演義》小說開始小半部中關於紂王一方壞蛋、武王一方好人的意思,到還是一路延續下來的,也就是說,小說至此在主題上大體上還是完整的,除了開頭女媧神仙故意把紂王從好人變成壞人的情節。

可是讀完《封神演義》全部小說的讀者都知道,其實有一大半元始天尊旗下的闡教弟子在戰死後,也一樣飛去了封神榜,一句話就是好人壞蛋的下場是一樣,都統統要給玉皇大帝去打工——這是不是又是作者一種天命使然觀念,即宿命論,好人壞人不過也就活一生,最後的下場都是失去肉身,不過凡人叫死亡,神仙叫昇天。《封神演義》裡沒有下地獄、進入煉獄或者被打入十八層地獄的概念,連最壞的申公豹被師父所謂執行家法,也不過送去堵北海眼,因為這是他當初對著元始天尊發誓的內容,但是堵北海眼到底有多可怕,小說也沒有說清楚,網上搜索網友們似乎也沒有研究出一個究竟來。申公豹最終也不過是應驗自己的誓言罷了,似乎也是一種宿命論,似乎他這種圓滑的奸賊,是必定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的。

古人寫故事,宿命論可謂無處不在,所以所謂主持正義、反抗暴君等主題,往往都是次要的,《封神演義》整部小說我最終只讀出一個深刻的而無所不在的宿命論主題,或許在作者內心底處還藏著很多其他關於公正、正義、好人好報、壞人壞報、友情之上、甚至愛情至上等等高大上主題思想,但是在這部小說裡,就和無數其他古典小說一樣,最可以講得清楚的一個主題就是宿命,包括《水滸傳》——

所以,沒必要過度追究《封神演義》裡的封神榜到底有什麼意義,這部古代神魔妖怪的神話小說,好看在過程,在各路神仙妖怪用各種神功魔功搏殺的情節,而不在於主題、立意,幾百年前小說在意蘊方面往往寫的不夠精湛、更談不上深刻而廣闊,所以即便四大名著,雖然也流傳到了世界不少國家,但影響力終究還有限,因為小說在寫作藝術方面還比較膚淺幼稚,如此而已。


天淞子


首先,封神榜這個故事裡就沒有絕對的好人和壞人,只是立場不同站隊不同!各為其主,各行其道罷了!站在鴻鈞的層面上,就是挑一些有能力的人給天庭打工幹活!怎麼挑?打一仗唄,戰爭中為了活命肯定都是各顯其能啊!挑上來也不能讓人白乾啊,封個神位給個名分又不花什麼錢,反而還把這些個有本事的人都約束住了!


沒事逗個嗶嗶嗶


參照《封神演義》和《水滸傳》的星宿邏輯,死後受封的神位好比壓寨夫人,不是自由戀愛換來的婚姻就像受到天大的委屈。以哪吒為例,刳骨還父之後討得一哪吒行宮,據說受香火三載可得有用之軀。這還是封神之前的操作,但是封神的邏輯已經可見端倪。

活著受封的神位叫生祠,作用是報功和檮祀。仍以哪吒為例,在《西遊記》裡攤上大事的半截觀音走漏了供奉生祠的主人名稱,一不小心反倒落人口實給大家招災。如此看來肉身成聖也好不到那裡去,神在做天在看,仙籍的頭銜在作怪。


百八子黑戶


《封神榜》教會我們要歷史性的看問題。就像楚漢之爭,劉邦和項羽是互相敵對的。竟管劉邦勝了項羽敗了。你能說劉邦是正義的英雄,項羽是反動的狗熊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