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有句老話“冷棺莫入村,熱孝莫登門”,是什麼意思?

一品小十六


在農村遇到婚喪嫁娶這等事情,白事應該算是大事了,在白事方面也是有很多講究的,比如說“冷棺莫入村,熱孝莫登門”,不知道大家當地有沒有這種說法,當然了有的地方比較講究這些,有的人就不太在乎,對於這些老舊的說法不是很在意,畢竟是新時代的年輕人,想法和行為自由也是可以理解的,咱們可以先一起來看一看這兩句話說得有沒有道理。



“冷棺莫入村”,這裡的“冷棺”一般是指在外地去世的人,這樣的人去世之後一般不會抬著棺材回村裡,通常都是火化了之後,直接回村裡埋葬。多數情況下我們都能看到,人在生了重病或者是年歲比較大了之後,身體如果一日不如一日,明明知道在醫院根本治不好了,那就不會留在外面,都會拉回自己家裡,因為農村講究說在外面去世不好,回不了自己家,當然也是逝者的遺憾,所以一般在不太好了之後,都會趕緊拉回自己家,免得冷棺入不了村。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在外地意外去世,這種突發事件也是沒有辦法,有時候不是家人不願意讓冷棺入村,而是迫不得已。我們村有一位鄰居今年因為一場意外不幸去世,本來按照當地的習俗,應該把屍體拉回家裡停幾天,可是要拉走的時候當地的殯儀館不讓,說這種因意外事故去世的人必須在當地火化,不能拉去別的地方,沒有辦法,鄰居家裡忍著傷痛把親人在外地火化之後,才回家安葬了。

熱孝莫登門,主要是說身上帶著孝的人不要所以去別人家裡走動,因為人家可能會忌諱這種事情,畢竟有人去世是比較悲傷不幸的事,人家不想被這種不幸的情緒感染,所以遇到這種事的時候,一般都不要主動登門。即使是好朋友結婚,也不能參加,免得被嫌棄,鬧的不愉快。我們當地的習俗是不光平時不能登門,在過年期間更是不能走動拜年,家裡有白事的人家要大門緊閉,不去別人家,也不接受別人的來訪。


一品小十六


農村有句老話“冷棺莫入村,熱孝莫登門”,是什麼意思?

那是十年前在鄉村工作時經歷的事兒。一家民營企業建築工地發生事故,某村有兄弟兩個被砸中sang生,整個村裡都好似蒙上了一層陰影,這家父母氣癱了,幸而這家人原本三個兒子,老二老三走了,還有老大在操持。



那天中午,一頓鞭炮噼裡啪啦響了起來,人們就說“冷棺莫進村,熱孝莫登門”!是兄弟倆的靈柩途經這條大街,往自家的墳地裡送,人們為了破忌諱,臨街的人在靈柩快到時就放起鞭炮來,直送靈柩離開。人們還說,這兩兄弟si在外村,如果還有路能繞得開,是不會讓這棺材進村,走這條路的。

“冷棺莫進村,熱孝莫登門”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裝死人的棺材不能進村,人死在外頭的話,只能在外邊設靈堂。老人去世後的孝子們不能穿著孝服登別人的門,進門以前一定要把孝帽脫下來,把腰間繫的麻繩拿下來!



這是一種人們對喪事的忌諱。冷棺就是指裝si人的棺材,而有的老人們在生前為自己預備的棺材則不在此列,不叫冷棺。

而熱孝專指家中老人剛剛去世,孝子們要披麻戴孝。人們認為,那一身白中最數孝帽和腰間的麻繩講究最多,忌諱最多。到親友家報喪的時候,到別處買東西的時候,到鄰居家借東西的時候都要記得摘下來,否則人們就會以為對人家不利!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這些東西你不能把它簡單粗暴地視為MX,而是一種地方習俗。還應該叫做一種喪文化,在各地非遺陳列館裡,大多都有這樣的事項記錄在裡面。


村姑說村事


農村人去世以後,都會在家中正堂設立靈堂,去祭奠的人也就在正堂燒紙磕頭。然後大家一起把屍首抬到靈車上,火化以後再把骨灰盒由長子抱進家裡,停放一會兒以後,再把骨灰盒運送到山裡的墓地。

去年冬天,我們本家的一個叔叔去世了,未出五服的人都要去參加葬禮。去他家一看,正堂中央空空如也,卻已經在桌上放著骨灰盒了。我很奇怪,就悄聲的問旁邊的人,怎麼直接就變成骨灰盒了?旁邊的人告訴我說,本家叔叔去世的時候是在外地的醫院,而農村有個講究,在外面去世的人是不能進家門的,就只能在哪裡去世,直接在哪裡火化。聽別人這麼一說,印象裡還真是這麼回事,只見過從家裡往外抬屍首,沒有見過從外面往家裡抬屍首。


熱孝莫登門。這個規矩農村人都懂。就是說如果家裡有親人去世,你是帶重孝的人,最好別到別人家串門。這個過程分為幾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就是在親人去世的五七以前,在農村人眼裡,你是帶著重孝的人,到別人家裡去串門,會把黴運帶給別人。這樣的情況下,即使別人不說,自己也要自覺的不去打擾人家,免得別人嫌棄。我們當地的農村人都說,如果家裡有親人去世,這一年會是最倒黴的一年,各種事情都不順利,也就是說是運勢最差的一年。


不過還有另一種說法。說家裡有人去世,這一年的莊稼會大豐收,不知道這種說法是真假,但是我奶奶去世的那一年,我們家裡的玉米的確長得特別好,每一棒的玉米籽粒都是滿的,而且玉米個頭都長得很大。老人們說這是去世的親人,在地下保佑子孫豐衣足食,能夠過上好日子。

大家都知道家裡有老人去世,是要守孝三年的,所以在這三年當中,每逢過春節的時候,就不要去給別人拜年了,親戚朋友也不會挑這個理。相反,如果你無所顧忌的去給人家拜年,或者正月期間去走親戚,是一定不受歡迎的。如果碰上了較真的人,還會跟你吵鬧起來,說你是故意去給人家添堵。所以說熱孝不登門。只要等到三年孝期一滿,所謂的“黴運”也就自然而然的沒有了。


靈子


先給大家講兩個故事。過中秋節的前幾天,同學開車回老家,路過我家大門口,電話給我,讓我趕緊下樓到大門口,有驚喜?

我說你生分了,咋不進來?她說不能來我家,一年都不能來玩。我納悶了!好吧,我只好換上衣服下樓去,一問才知道,她有孝在身,上個月,老家的公公腦溢血,大血管破裂沒搶救回來,不幸故去了。這是重孝。重孝在身的人,今年一年都不能穿喜喜慶顏色的衣服,更不能到別人家去串門。因為我們當地農村老家的風俗習慣,親人故去,有重孝在身的人,千萬不可到鄰居外人家去串門。會有晦氣,一定要躲避。否則會被大家人為沒有禮數和教養,是不懂得人情世故的人,會被人們戳脊梁骨的。


和大哥一塊在南方打拼的一位朋友,在南方做生意做的風生水起。今年春天開始低燒咳嗽,他覺得可能是抽菸喝酒多了,自己是當過兵的,身體一直很好,一年到頭,連感冒都幾乎不會發生,一直也沒有在意,後來一直咳了兩個多月,到最後刻出血來才感到了害怕,結果去北京的大醫院一檢查說是肺癌晚期,當時就崩潰了。

打電話讓我在農村老家的同學立馬上天津去,馬上入院各種化療檢查,制定化療方案,沒想到方案還沒有制定出來同學就因為不能接受這個噩耗,不到一個周就故去了。同學打電話告訴家裡的公婆,公婆立馬說趕緊把他給運回來,花了重金運回來,沒想到村裡的人堵在門口卻不讓入村。


因為老家農村有個風俗,本村的人如果在外地死亡,是不能入村的,會給全村人帶來不好的事情。沒有辦法,同學只好又拉著老公,馬上去了城裡果火化。最後只能捧著骨灰盒回來設靈堂拜祭。

這兩個現實生活中的例子,就是我們農村老話,“冷棺莫入村,熱校孝莫登門”的真實寫照。雖然現在新社會新風貌,但是在農村這些世代流傳的風俗習慣和禁忌,村裡老人們特別講究特別注重,絕對不會讓先人留下的規矩破壞影響到本村的和家族甚至說外人的運氣。這些禁忌多少年了,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任何人都不能更改和打破。


豔陽之美


其實這些都是迷信,哪有活人怕死人的道理?



我認識一個朋友,他是廣東茂名的,有一次我和他聊起各地的風俗習慣時,他說他們那裡的人如果死了,村裡面是沒有人來幫忙的,因為他們那個地方特別忌諱死人帶孝這個事情。

♦“冷棺莫入村”是什麼意思呢?

全國各地大多數農村對於死人是很忌諱的,認為死人不吉利,陰氣特別重。出於這種對死人的忌諱,很多地方農村在出殯的時候,一定會提前安排好路線,遇到有村莊的地方一定要繞道走,千萬不能從村子裡面穿過。如果不懂規矩,出殯的時候抬著棺材從別的村子裡面穿過,一定會遭到當地村民的阻攔,會引起不必要的麻煩。因為當地村子的村民會認為,這會給他們村裡的人帶來黴運,這在農村來說,這種行為是大忌。

所以在農村出殯的時候一定會選擇避開村莊的路線,哪怕是從別人家門口路過也不行,儘量是離村子裡的房子遠一點,因為在農村,絕大多數人都認為死人是不吉利的,比較迷信。



♦“熱孝莫登門”是什麼意思?

這個更容易理解,我想可能全國各地大部分農村都這樣。如果誰家的老人去世了,他的子孫們在帶孝期間,是不能隨隨便便去鄰居家串門的。有的地方是一個月,有的地方是三個月,還有的地方是100天,在這期間是不能夠到別人家去的,因為有孝在身,如果隨便到別人家去串門,別人知道你家剛死了老人,認為你身上陰氣重,不吉利,是不受歡迎的。

就像我認識的那個朋友一樣,他是廣東茂名的,聽他說他們村裡如果有老人過世,村裡的人都不會來幫忙,而且100天以內不能去別人家串門。



綜上所述:其實我認為這些都是迷信,人死了,啥都沒有了,難道活人還怕死人不成?按我們農村常說的一句話就是:“你相信則有,不相信則無”。


黔世界榮哥


其實這些都是迷信,哪有活人怕死人的道理?

我認識一個朋友,他是廣東茂名的,有一次我和他聊起各地的習俗習氣時,他說他們那裡的人假如死了,村裡面是沒有人來幫助的,由於他們那個中央特別忌諱死人帶孝這個事情。

♦“冷棺莫入村”是什麼意義呢?

全國各地大多數鄉村關於死人是很忌諱的,以為死人不吉利,陰氣特別重。出於這種對死人的忌諱,很多中央鄉村在出殯的時分,一定會提早佈置好道路,遇到有村莊的中央一定要繞道走,千萬不能從村子裡面穿過。假如不懂規矩,出殯的時分抬著棺材從別的村子裡面穿過,一定會遭到當地村民的阻攔,會惹起不用要的費事。由於當地村子的村民會以為,這會給他們村裡的人帶來黴運,這在鄉村來說,這種行為是大忌。

所以在鄉村出殯的時分一定會選擇避開村莊的道路,哪怕是從他人家門口路過也不行,儘量是離村子裡的房子遠一點,由於在鄉村,絕大多數人都以為死人是不吉利的,比擬迷信。

♦“熱孝莫登門”是什麼意義?

這個更容易瞭解,我想可能全國各地大局部鄉村都這樣。假如誰家的老人逝世了,他的子孫們在帶孝期間,是不能馬馬虎虎去鄰居家串門的。有的中央是一個月,有的中央是三個月,還有的中央是100天,在這期間是不可以到他人家去的,由於有孝在身,假如隨意到他人家去串門,他人曉得你家剛死了老人,以為你身上陰氣重,不吉利,是不受歡送的。

就像我認識的那個朋友一樣,他是廣東茂名的,聽他說他們村裡假如有老人過世,村裡的人都不會來幫助,而且100天以內不能去他人家串門。

綜上所述:其實我以為這些都是迷信,人死了,啥都沒有了,難道活人還怕死人不成?按我們鄉村常說的一句話就是:“你置信則有,不置信則無”。

吃貨大俠


今年中秋節前幾日,婆婆的侄女打來電話,說要來看望婆婆,公公趕緊制止:知道她是來送禮的,告訴她別來了,咱不圖她東西,堅決不能夠讓她來。

為這事婆婆鬱悶了好幾天,那可是她的親侄女,婆婆的侄女孝順,每年都給婆婆送八月十五的禮品,一是看看婆婆,二是表達心意。

老話說的好:伸手不打笑臉人。可為啥公公就不允許婆婆的侄女來看婆婆了呢?理由就是:她還帶孝呢,是熱孝!怎麼就不懂事想到人家家裡轉悠,不知道別人討厭這個嗎?

公公是一家之主,他的話對於婆婆來說,只有執行的份,反駁不了。所以婆婆打電話給她侄女:今年別來了,你姑父不讓你們來。婆婆的侄女當然知道是怎麼回事,所以也就沒來看婆婆了。

在我們老家,熱孝是指家中有人去世,從去世開始往後數一百天,這期間連親戚家都不要隨便去,會讓有心人膈應,在就是三週年忌日之內的春節期間,也不要到別人家裡拜年,有孝的身子能衝撞了過節的喜氣。

所謂的熱孝不登門就是帶孝期間不要到別人家裡去,農村老人認為會給人家家裡帶去不好的運勢。


那麼冷棺不入門是怎麼個意思呢?農村老人們都知道,臨死前一定要留一口氣回家死,很多老人自己知道不久人世時,會要求子女趕緊把自己搬運回老家,不然的話死在外面就不好抬回家中了。

比如說有些車禍或者別的突然發生的災難死去的人,沒有人把屍體搬回家中,一般直接去火化場火化,把骨灰盒帶回家放一放,冷棺其實就是指死在家外面、並且屍體僵硬了的親人,這種情況下不能讓逝者進家門了。

這樣的老話:冷棺莫入村,熱孝莫登門。是流傳了很多很多年的農村規矩,不管是不是迷信,農民們一直遵照老話做事,主要是怕帶給別人不好的運勢,所以大多數人都是自覺的在帶孝期間,不去別人家裡。


悠然見東山


農村老話:“冷館莫入村,熱孝莫登門”是什麼意思?它們到底有何依據?

首先我們從字面意思上來理解這兩句話。“冷館莫入村,熱孝莫登門”其中冷館一般是指死於異國他鄉的人,熱孝一般指家裡死了長輩而頭戴白色孝帽晚輩。因此這句話我們簡單點來理解也就是指那些常年在外而突然死亡的人,他們的棺材是不允許被抬進村子的,而那些頭戴白色孝帽的人也是不允許登別人家大門的。


“冷館莫入村”其實這句話在我們農村也是有一定道理可依的。對於那些常年在外死於異國他鄉的人,為什麼死後不讓他進村呢?那是因為村民們怕他會帶回來什麼傳染性的疾病,由此殃及整個村莊。所以只能在村外給他舉辦一個簡單的葬禮好讓其入土為安。雖然說這件事在我們現在看來是非常的封建、可笑,但是在當時它卻是一件非常嚴肅,不管是任何人都必須得執行準則。

“熱孝莫登門”其實這句話在我們農村一直到現在都有非常大的講究。對於那些家裡死了長輩而頭戴白色孝帽的人來說如果他們進了哪家哪戶的大門,那麼就會給這戶人家帶來無窮無盡晦氣。在我們村裡如果有老人去世了,當葬禮車從自己家門口經過的時候,各家各戶都要放鞭炮送葬同時也是為了炸走晦氣。


職業農民小強的故事


大家好,這裡是“豬友巴巴”,每日點評農村大小事,更有趣味冷知識,想要了解更多三農趣事,農村新鮮事,不妨點擊上方的關注訂閱呀!今天我們談論的話題是:在農村,俗語“熱孝莫登門,冷棺莫進村”,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生活在農村,喪葬習俗由來已久,雖說“十里不同風”,但是在文化底蘊相同的一片地方,喪葬儀式其實還是大同小異的!比如說,在我們當地,雖然近年來,移風易俗下,白事簡辦,過去風靡的鼓樂手已經銷聲匿跡了,但是,喪葬的很多儀式還是被保留了下來!這其中不僅有,報喪,扯孝帽,跪棚,弔孝,潑湯,告廟,摔老盆,路祭,送盤纏,圓墳等,這些儀式下,也顯示了子女對逝者的哀思,對老人的緬懷!

這些年來,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下,農村的生活方式也有了很大的改變,在農村閒聊留守的少了,很大村民也加入了農民工的行列,外出打工賺錢去了,農村也變的蕭條了些!不過,但凡村裡有白事,很多村民都會自發的前來幫忙,這也是所謂的“紅事請,白事到”的含義,而有句俗語“熱孝莫登門,冷棺莫入村”,現在瞭解的少了,看看村裡老人怎麼解讀的吧!

俗語“熱孝莫登門”中,的“熱”字意思是說,在喪葬儀式期間,穿著“孝服”是不宜前往鄰居家的!為啥有這種風俗,村裡老人解釋為,這是對鄰居的尊重,雖然在農村喪葬文化中有“披麻戴孝”的習俗,但是,卻不宜進入鄰居院子內,以免惹得鄰里關係不睦!而在“報喪”儀式中,逝者的晚輩去親戚家報喪時,也不可進入親戚朋友家的正堂,一般會在院子內叩頭,這也是我們當地的一種風俗!

而俗語後半句“冷棺莫入村”,其實對於這後半句的俗語,曾聽老人講“冷棺進村敗到底”,在人們心中有“落葉歸根”的情結,當老人客死他鄉之時,在舊時會用棺槨運回故土,在一些地方的農村,是不能進入村子的,必須要在村頭設置靈~棚!為何有這種說法呢,有解釋稱,舊時瘟~疫難以應對,“冷棺莫入村”是怕瘟~疫的緣故!不過,十里不同俗,百里改規矩,對於這些說法也只能是說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生活在農村,有時大家談論到喪葬的習俗與文化時,常被簡單的認為是不科學的,沒有道理的,是陋習!其實,在小編看來,這其中也包含了對逝者的哀思,也可算是喪葬的文化!對於俗語“熱孝莫登門,冷棺莫入村”,雖然在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很多人不認可了,但是這的確是一種歷史般的存在!

更多三農信息,農村新鮮事,不妨點擊上方的關注訂閱呀,對於今天我們談論的話題:在農村,俗語“熱孝莫登門,冷棺莫入村”,什麼意思,有道理嗎?你是如何看待的呢?歡迎大家在留言區評論,如果喜歡的話,不妨關注下,幫小編點個“贊”!


豬友巴巴


自古農村人對於白事就有著很多的規矩和講究,這些規矩和講究就是村裡死人後,形成的一些一系列的喪葬習俗。雖然各地的風俗有所不同,但是在文化底蘊相同的一片地方,對於白事上所衍傳的喪葬習俗和講究上還是基本相同的。特別是對“冷棺莫入村,熱孝莫登門”這個俗語講究更是忌諱,並且這個講究在農嫂這裡十里八方還都是遵守這一風俗的。 那麼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有什麼講究呢?



“冷棺莫入村”:其實“冷棺莫入村”這句話所表達的意思在過去是這樣的,在農村自古以來都是家中有人去世後,要把去世人的屍體裝棺後在家中的正堂裡停放三天,其意思是除了供親朋友前來弔唁與死者做最後的告別外,也表示著家屬對逝者做最後的孝道和對逝者的哀思、緬懷。三天之後再將逝者做最後的入土為安的處理工作。但由於過去不像現在有火葬場,有條件將屍體火化,人們死後實行的都是土葬,能在家中停靈這樣的待遇是那些在外因意外或是生病死在異鄉的人享受不到的。因為,如果將他們的屍體往家中運回的話,很可能就會因為在經過長時間的運輸過程中,因保存條件有限屍體會出現腐爛現象,屍體上會產生一些致命的細菌。屍體如果進村,由次這些細菌也就會被帶往村中,就會危及村莊人的健康。 所以為了避免這種風險,這才有了這種“冷棺莫入村”看似不合理的習俗講究。不過,這種做法這也是在醫學科技並不發達的那個年代,是人們防止和杜絕病菌傳染的一種的措施。這句“冷棺莫入村”的俗語講究,它也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



然而,只不過這句俗語老話流傳到如今的農村,卻被人們的誤解給變了味道,把古人的智慧給演變成了一種迷信習俗。現在人們把因在外意外死亡和病死的親人的屍體不能運回家中的原因是視作死在外面的人是不詳、不吉的象徵。死在外面的親人的屍首是絕不會拉回家裡的,一般都是在外直接火化以後才將骨灰運回家中墳地裡掩埋。不得不說,現在的人是想觀念的退化,真替迷信講究的那些人感到悲哀。


“熱孝莫登門”在農嫂所居住的村莊裡,這個“熱孝”也就是所指家裡有人剛去世的期間,在去世人還沒有出殯期間裡,頭頂孝帽身穿孝衫的子女兒孫們是不能隨便出門和走動的,更不能隨的去別人家。如果在熱孝這個期間出門,會被人們看成不懂規矩,貿然的去別人家更是被人們所忌諱。因為在我們農村人的意識觀裡,家中死了人家裡的人身上都會帶著晦氣,帶孝期間運氣點都會差池,如果在重孝期去別人家,人們就會認為你把晦氣帶入了人家家裡,這樣就會讓人家對你很反感和膈應。


所以,在我們這裡,家中有人去世後,我們這些帶著重孝的人一般都是不會貿然的去別人家裡的,就連過年時,大年初一都不能出門,更不能去別人家裡拜年,只有滿三年後,才算脫了重孝,過年的時候才能出去走動,這一習俗到如今人們仍然是一直遵守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