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聚力轉方式調結構 重聚產業發展新動能

牡丹江聚力轉方式調結構 重聚產業發展新動能

近期,荒溝抽水蓄能電站開關站橋式起重機吊裝工作順利完成,為後續屋頂吊頂工程的開展奠定堅實基礎;牡丹江恆豐紙業股份有限公司年產5萬噸食品包裝紙項目完成投資1.6億元,完成主要設備招標和廠房主體工程建設……

儘管已是深秋時節,牡丹江大地上依然到處是一派生機勃勃的建設景象,彰顯出全市上下聚力轉方式調結構,重聚產業發展新動能的堅定信念。

年初以來,全市上下深入貫徹落實“鞏固、增強、提升、暢通”八字方針,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一產抓融合、二產抓提升、三產抓拓展,深入做好“三篇大文章”,抓實轉方式調結構,實施產業發展“435”計劃,即:

  • 優先發展“旅遊+”、食品加工、生物醫藥、林木林紙產業
  • 鞏固提升裝備製造、商貿、物流產業
  • 培育壯大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新文創產業
牡丹江聚力轉方式調結構 重聚產業發展新動能

做實做強做優實體經濟,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深入推進“工業立市”,優化提升現代服務業,加快建設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強化產業發展支撐。

今年,我市搶抓國家深入推進“中國製造2025”機遇,把工業振興特別是製造業振興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基石來抓,端牢“工業飯碗”,鞏固“四梁八柱”,培植產業優勢,採取“專班+協會+智庫”方式,推動主導產業加快成長壯大。

牡丹江聚力轉方式調結構 重聚產業發展新動能

  • 推動“老字號”邁向中高端,穩總量、提質量,以信息化智能化為方向,實施新一輪重大技術改造升級工程
  • 推動“原字號”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
  • 推動“新字號”加快崛起,推動產業集群發展、智能轉型、綠色提升,提高工業經濟整體素質和核心競爭力
  • 推動工業降本增效,降低企業運營成本、要素成本和制度性交易成本,實現工業經濟穩中向好

我市始終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牢牢抓住產業項目建設不放鬆,為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顯活力、添動能。

牡丹江聚力轉方式調結構 重聚產業發展新動能

  • 強化項目支撐,圍繞“旅遊+”“兩頭兩尾”、戰略性新興產業等領域謀劃生成一批延鏈、補鏈、擴鏈、強鏈型產業項目,重點項目專人專班專項推進,更多項目進入省、市、縣“百大重點項目庫”
  • 強化政策支撐,抓住國家基礎設施領域補短板的窗口期,在鐵路、公路、機場、水利、環保設施等方面,加大向上爭取政策資金力度,擴大有效投資,拉動經濟增長
  • 強化人才支撐,打好“人才保衛戰”,落實好“1+N”人才政策,留住用好本地人才,持續引進急需緊缺人才,培養更多後續人才
  • 強化創新支撐,建立領軍人才、領軍企業激勵機制,集聚吸引高端創新創業載體

文字:記者 王佳

圖片:記者 張春祥 劉鑫 王金成 攝

及 牡丹江日報日資料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