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以知來,知以藏往”:過去20年中國文化發生了什麼?

收到翁昌壽教授的新書《文化創業: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文化生產與創新》,我放下手頭正在閱讀的王陽明,用兩天的時間快速地閱讀完成。

讀完之後,居然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我想了一下,不能平靜的原因大概有兩個:一個是為老翁高興,為他的努力和成就高興;一個是因為收穫,書中的信息量太大,昨天讀的時候我就用筆標註了好多,折了好多頁以備進一步學習和思考。

感謝老翁,為中國文化近20年的發展進行了一個深度的梳理。尤其值得關注的是,在詳細深入的歷史梳理之餘,作者的筆下蘊含著一絲對當代中國文化發展的憂慮,讓讀者感受到作者的憂國憂民的情懷。

“神以知來,知以藏往”:過去20年中國文化發生了什麼?

翁昌壽《文化創業》前言。

2018年,兩大歷史節點在此交匯:一是改革開放40週年,二是互聯網誕生50週年。體制的創新與科技的擴散相疊加,形成了中國創新與創造的時代底色。記錄、梳理、覆盤出創業母題下的文化創業脈絡,正是一種向時代致敬的方式。

27萬1000字:

20年中國文化報道的“頭版頭條”

1996年,我讀研究生二年級,北師大中文系;翁昌壽讀研究生一年級,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

都在中華讀書報社實習,我們因此認識,這個要感謝恩師、當時的中華讀書報社總編輯梁剛建先生(梁老師是我們一輩子的恩師,因為梁老師,我和老翁從此成為好朋友。)

本書的後記裡,老翁首先感謝的就是梁老師。是啊,作為中華讀書報實習記者群的一員,誰又能不感恩梁老師呢。記得兩年前的冬天,中華讀書報前實習記者劉巍請客大家聚會,到了之後,才知道那天是老翁女兒的生日,那天我兒子剛出生不久。為什麼要趕著去聚會?因為,只要梁老師到,我們就要到。

我比老翁和老餘(餘敬重)去的早一點,但是,在我的記憶中,他們兩位到了之後,中華讀書報的頭版頭條就被他們包攬了。雖然他們沒到之前,我也寫不出頭條新聞來,但是,他們到了之後的表現,著實讓我覺得對新聞寫作實在是沒有天賦(雖然,我一到報社,梁老師就先讓我去閱覽室看了三個月的報紙)。

我回顧這段歷史,是讀完《文化創業》的第一感覺,是覺得老翁又寫了一個“頭版頭條”。不同的是,這個“頭版頭條”有27萬1000字;相同的是,這個“頭版頭條”的選題依然絕佳,寫作更加流暢好讀,以至於像我這樣還算挑剔的讀者,還是加緊時間讀完了。

“神以知來,知以藏往”:

過去20年中國文化發生了什麼?

過去的20年,從我們在中華讀書報實習時算起,是互聯網開始進入中國並迅速影響中國的20年,這20年,中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然而,關於這20年中國文化到底發生了什麼變化,變化的脈絡是什麼樣子,變化的內核是什麼,基本上沒有人認真研究過。翁昌壽教授的《文化創業》讓我對這一段歷史得以有詳細深入的回顧和了解,既記錄了歷史,更彰顯了未來。

本書以《文化驅動的創新創業》作為開篇,在科技創業和文化創業的框架中,文化創業閃亮登場。接下來,用6個驅動,6個篇章,分別以《創新驅動的文化創業》、《新物種驅動的網生內容創業》、《互聯網思維驅動的文化創業》、《新興需求驅動的文化創業》、《商業模式驅動的文化創業》、《資本驅動的文化創業》獨立成篇,然後以《文化技術驅動的創業》作為本書的結束篇章。饒有趣味的是,其實,這個結尾的篇章,本是結尾,蘊含的卻是另一種開始。

子曰:“夫易何為者也?夫易,開物成務,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所謂“神以知來,知以藏往,其孰能於與此哉?”我覺得用這一段話,最能解釋這本《文化創業》。本書以成文的文字解釋了“過往”,卻以沒寫下來的文字預知了未來。誰能做到這一點呢?老翁的這本《文化創業》就做到了!!!

亞文化野蠻生長的20年

互聯網影響下的中國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本質是一種亞文化。這種亞文化,在技術快速迭代之下,在全球迅速一體化背景之下,在中國野蠻生長。

過去20年野蠻生長的互聯網亞文化,已經伴隨著00後作為移動互聯網的原生一代的閃亮登場,即將進入主流文化。

《文化創業》一書展示的就是PC互聯網時代的亞文化到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亞文化的迅速迭代和變遷,可以說是一本過去20年文化創業的案例教程,更是一本未來網生文化創業的案例指南。

作者在本書結尾寫道:“網生內容是一片引人漫遊的奇境,也是風險蟄伏的新大陸;它是橫空出世的孫悟空,本性頑劣、打遍天下無敵手,但它更需要帶上金箍,完成護送唐僧西天取經的文化重任,修成正果。”

因此,作者其實提出了一個重大的命題:中國文化創業的內容供給側改革到底走向何方?

這是一門“文化創業”課

我所感動的,還是老翁在後記中寫的:“本書的思想和內容,也在我開設的‘文化創業’課程中得到檢驗和打磨。我希望藉此為大學生提供一個窗口,讓他們去觀察、認知和實踐當下的文化創業,讓他們多一種可能性,也讓未來有更多富有想象力的文化創業者。”

作為一個大學老師,這本書又何嘗不是老翁自己的一次創業實踐呢。創業有很多種,做桃李滿天下的老師,是老翁的本職,而老翁把這本職做到了“不忘初心”。

我曾有幸去給老翁的課上去做過一次關於文創產品開發的分享,我一直以為這就是老翁的一份工作而已,沒想到,老翁是真的“知行合一”!

創業,如何創?

如何以互聯網思維創業,什麼叫互聯網思維?本書86頁,作者寫道:“互聯網是新地基。”

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我突然就想到微信的開啟畫面,那個站在地球上的小人,一定是站在了互聯網新地基上。

此刻的你,站在“互聯網新地基”上了嗎?

(太多內容值得分享,限於篇幅和時間,不多寫了。有興趣的朋友,直接去讀書吧,我嚼過的饃,肯定不如翁博士親手做的新鮮的饃好吃有營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