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說第六季:我們缺的不是觀點,而是立場

奇葩說第六季:我們缺的不是觀點,而是立場

盧浮宮著火了,你可以救一幅畫或者一隻貓出去,你選擇救誰?

很早就看過這個選擇題。

我還記得自己當時候第一反應就是當然救畫啊!盧浮宮啊!藝術聖地啊!只要有機會能救出一幅——只要一幅——那就是造福人類的大事啊!從這個選擇上,或許可以看出我一直有個英雄夢,只是沒有實現的機會。笑哭!

當時,這個選擇題後面跟著的是一篇長長的文章。文章的主張是:救貓。因為貓是一條生命,沒有什麼比生命更珍貴,哪怕它們是價值連城對人類文明有著重要意義的名畫。看過這個理由之後,我當時慚愧得無地自容,感覺自己渾身都透出一股世俗的餿和被世俗的蠢。

許多年來,我一直以為我找到了這道題的標準答案,奉如圭臬,直到看了第六季的奇葩說。

一樣的選擇題。

奇葩說第六季:我們缺的不是觀點,而是立場

1

一開場,反方一辯的傅首爾先陳述了自己選擇“救貓”的理由。傅首爾一向擅長在自黑的同時妙語連珠地把你拉攏過去,當然,這時候的我不需要拉攏,我只是佩服她把“救貓”的理由說得如此包袱十足,她調侃自己考慮的是“臨終體驗”——如果跑不出去,抱著貓比抱著畫更舒服;也考慮萬一救出去了,畫也成不了自己的貓卻可以。當然,她更想強調的是畫的創作者已經去世了,而貓的主人還在,選擇救貓其實就是對當下生命和情感的關懷。

傅首爾的發言贏得了許多人的贊同和掌聲,嘉賓楊超越也在一開始就選擇了救貓的立場,場上觀眾一開始選“救貓”的略微少一點點,但在傅首爾講完之後發生了翻轉,也看得出她的辯論很打動人心。

2

接下來,正方一辯詹青雲接招。這個說話輕聲細語的女博士自己都在節目中說自己很怵傅首爾,因為她太會講段子了。幽默,真的可以成為利器。

但是,等詹青雲開口,我才發現她所謂的“怵”只是對對手的欣賞和尊重。她也有著自己的利器——“學識”。

她飽含深情地回顧了一段往事。

日本侵華戰爭期間,我們國家的故宮運出了最為珍貴的一萬三千多箱文物。在十四年的時間裡,這些文物輾轉兩萬多里,分三路南下,幾乎沒有一件損壞。為什麼可以成就這樣的奇蹟?那是因為那一代故宮人把這些文物看得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

為什麼?

越是在喪亂之中、火災之中,越是在災難之中,我們越要記得,那是祖先遺留給我們的文化的符號。是他們在歷史裡、在戰亂裡,在一個民族艱難的時刻,凝聚著我們。

聽到此處,我已愧怍叢生。

此時詹青雲又補了一刀:此時此刻在這片火場裡,這個責任,它落在你的肩上。

奇葩說第六季:我們缺的不是觀點,而是立場

而我,竟然在這個時候考慮救一隻貓!

當我們把藝術拉下神壇的那天,所有構建的意義就消失不見了。那些在民間尋找遺失珍寶的人,那些在海外想要把國寶帶回家的人,他們付出的努力,所有這一切的意義就被消解了。

當詹青雲語重心長地說出“我是這個接力賽當中的一棒,我承擔了落到我肩上的這份責任。”的時候,我卻彷彿看到接力棒從我手裡掉落下去,發出的振聾發聵的回聲。

此刻,現場不少觀眾也同我一樣動搖了自己的立場。

“這個題問的是救這個動作,可是當我們實際選擇的時候,我選擇的是我能夠割捨什麼。當我割捨的是這隻貓的時候,我割捨的是一個鮮活的生命,是它的哀嚎,是對它主人的愧疚之情。當我選擇割捨這幅畫的時候,我割捨的是什麼?我只身火場的時候,放眼望去,我的周圍空無一人。我是孤身一人在救這幅畫,可是我站在這幅畫的面前,在時間歷史的這條軸上,我並不孤單。”

3

此時,反方二辯許吉如上場了。

這個和詹青雲有著相似經歷,同樣優秀同樣聰慧的女子此時卻讓我看到了智慧的另一種模樣——共情和示弱。

一幅畫和一隻貓,選擇救誰?

顯然在人類的價值觀里名畫價值更大。現實生活就是這樣殘酷冷血,犧牲價值小的換取價值大的,可是,我們誰能保證自己就不是那隻為了名畫而被犧牲掉的貓?

許吉如的話頓時贏得一片掌聲,很多聽眾深有感觸點頭稱是。

奇葩說第六季:我們缺的不是觀點,而是立場

當弱勢者沒有選擇權,就只能依靠被別人定義的“價值”大小決定被救還是被犧牲。甚至為了沒有生命但“價值”更大的名畫犧牲掉活生生的一條命。

歷史上、生活中、職場上太多這樣的事發生了或者正在發生,而我們理直氣壯地做著這樣的選擇,直到有一天意識到自己也成了那隻“貓”。

奇葩說第六季:我們缺的不是觀點,而是立場

名畫之所以成為名畫不僅是因為它的經濟價值,更是因為其背後的人文價值。蒙娜麗莎的意義,是從佛羅倫薩的畫家從神到人的轉折,所以到最後,關注點落到人身上。

如果我們為了一幅名畫而放棄了對一個生命的救護,是對藝術價值的理解還是誤解?

我承認,看到此處的我再一次搖擺了。

4
當正方二辯黃執中上場的時候,我已經徹底放棄立場了,他們用智慧和語言匯成洪流,而我只是偶爾飄落其中的一片枯葉。

黃執中講名畫而價值提升到更高的層次。

奇葩說第六季:我們缺的不是觀點,而是立場

當然,在此之前他先瓦解了許吉如剛剛建立的情緒氛圍——一幅畫和一隻貓,誰更弱小?貓還可以呼救可以移動,名畫什麼都不可以。我們的耳朵聽得見眼前這隻貓的呼救,卻有誰去聽一聽來自名畫的“遙遠的哭聲”?

對世界的認知越高,聽到的哭聲越遙遠。

那麼,黃執中這樣問在場的人:你期待自己對這個世界的理解煩到什麼層次?是能聽得到遙遠哭聲的人還是隻明白珍惜生命?

聽到這裡,我有些忘記許吉如剛才說什麼了。只感覺生命中有一種向上的衝動被點燃。生而為人,誰不想讓自己精神層次往上一點,再往上一點?

奇葩說第六季:我們缺的不是觀點,而是立場

5

群情激動時,反方三辯的李誕出場了。

之前對他的印象就是“人間不值得”,就是他娶了一個漂亮老婆,還有就是他大腦袋小眼睛一幅宿醉未醒的模樣。

他就這麼笑嘻嘻站起來,告訴大家要放輕鬆,似乎在敗局已定的辯論中準備無賴一把,博眾人一笑。

奇葩說第六季:我們缺的不是觀點,而是立場

的確,大家都笑了。他告訴大家,正在燃燒的蒙娜麗莎比蒙娜麗莎更有價值,而且當它還是因為救一隻貓而被燃燒的時候,這份溫情浪漫會化作藝術價值永遠活在人們的心中。

之前黃執中建構的意義就這麼在笑聲中被消解了。

奇葩說第六季:我們缺的不是觀點,而是立場

李誕一直強調自己是“自私”的,比起因為救了名畫而短暫地上一次熱搜,更願意救一隻貓回去每天欣慰地看著它,並且藉此提醒自己“我是個好人”。最後,李誕還上升到了價值層次。

他看似調侃卻犀利地指出,如今的知識分子總覺得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不苦其心志,也不勞其筋骨,就想著為了所謂宏偉的事業為了一些遠大的目標,就想著不計後果地去犧牲別人犧牲別的小貓,就是這些人,讓我們這個世界頻頻陷入大火……

李誕意外而精彩的辯論豔驚四座,為反方贏得了壓倒性優勢。當黃執中試圖用大雅把人們境界拉高到某個層次的時候,李誕卻將這一切都解構了。

奇葩說第六季:我們缺的不是觀點,而是立場

他一直強調自己是“自私”的,但不會想著去傷害別人,正是像自己這樣自私的人讓世界得以運轉。

6

李誕的辯論讓局勢再次翻轉,而且是一種絕處逢生的翻轉。

奇葩說第六季:我們缺的不是觀點,而是立場

以至於羅振宇不得不做了很長的鋪墊並且拋出“未慮生,先慮死”,將話題從”你願意救什麼”轉移到“如果你死了,你願意更讓人們討論起你的時候說你為什麼而死?”這樣的生死價值上,才算挽回一點點局勢。

如果死了,你願意被人談論是為了就一隻小貓而死,還是救一幅名畫而犧牲?

奇葩說第六季:我們缺的不是觀點,而是立場

這個角度也很刁鑽。

如果生命結束,你更願意陪誰去死?你希望留給世界一個什麼樣的背影?

為什麼推動人類進步的總是技術,但留下來的永遠是藝術?因為人類總想把自己和永恆的東西有一點關係。

7

從觀眾的反應來看羅振宇的辯論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人們依舊沉浸在李誕的影響中。此時,溫文爾雅的薛兆豐教授站出來鞏固成果。

他先扮演一個持刀的強盜,讓在場的人選擇:切掉你的一根手指,還是你旁邊人的手指?

大家紛紛指向旁邊。

奇葩說第六季:我們缺的不是觀點,而是立場

他接著說,但是我相信在這個世界上總有那麼一兩個人會讓你選擇“切掉我的手指吧!”

為什麼?這就是心理上的距離造成的。

他此時機智的引入了亞當斯密曾經說過三句話:

人是自私的,人如果連自己都不自愛,自暴自棄的話,社會上的其他人是不會看得起他的;

人也是有同情心的,會把別人的快樂、痛苦當成自己的一部分,人是天生有這種能力的,這是共情的能力也就是愛的基礎;

這種愛的基礎會隨著人與人之間距離的拉遠變得更弱。

接下來又是一個深入淺出的例子。

我們可以因為距離的遙遠,將泰坦尼克號的艙位設成三六九等,卻會在一個貧窮的小孩子和一個健壯的富翁之間毫不猶豫選擇救小孩。

為什麼?因為距離。

當距離(心理距離)足夠遠,我們可以進行理性的評判和選擇,可是,足夠近的時候。我們卻會用同情心來做選擇——選擇那個最需要救助的。

奇葩說第六季:我們缺的不是觀點,而是立場

所以,薛兆豐的結論是:在美術館著火的特定情境下,同情心發揮作用,當然選擇救小貓。

8

最後,蔡康永上場了。

他慢條斯理先讓我們認識到我們自以為的對寵物的愛,不過是我們自己的定義。

接著引入名言“人類是萬物的尺度”。

這不是一種傲慢,而是一種無奈。我們只能從自己的尺度來理解萬物。

那麼,我們為什麼要有博物館?要有藝術?因為我們這些必朽的人類想留下點不朽的東西,而博物館就是存留這些不朽的“諾亞方舟”。當你選擇走進博物館就是感受到了這些“不朽”的魅力,可是,大火當前你竟然選擇救一隻和自己一樣“必朽”貓,而放棄“不朽”?

蔡康永最後讓我們暢想,如果有一天人類不復存在,地球被外星人佔領,他們也許會從博物館留下的這些“不朽”認識我們一鱗半爪。

奇葩說第六季:我們缺的不是觀點,而是立場

他講這個的時候,我突然想到了《三體》人類在毀滅前夕一直努力想要把文明留存下來的奮鬥與掙扎。

這世界,總有些東西比生命更重要。

講到最後,雙方人數再一次將近持平,這本就是一個無關是非的辯題,沒有什麼標準答案。

此時的我也意識到,在這個問題上我缺少的不是一個篤定地答案,而是認知能力和理解世界的深度。我的搖擺不定,我的慚愧和困惑,都源自我認知的不足。

網上很多人評論楊超越表現的就像個沒有文化的傻叉,可是,我卻看到在這個分不出是非只關乎選擇的辯題上,她始終堅持著自己的立場。

她坦言自己的”不懂”,但沒有屈服於“不懂”造成的自卑,沒有盲從和搖擺,認定了,就堅持。你們沒有說服我,那我就還是堅持我自己好了。

而這一點,恰是我最欠缺的。

身處洪流,我只是一片隨波逐流的枯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