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一)競爭,讓權力分散了,所以能給發展創造環境。

關於作者

本書作者尼爾·弗格森曾經在牛津和哈佛任教,是一位明星學者,出版過十幾部研究政治史和思想史的著作,還入選過《時代》週刊“影響世界的100人”。

關於本書

近五百年來,西方文明在與世界各地文明的每一次碰撞和衝突中,都能夠成為最後的勝利者。即使今天,西方不再是世界的唯一中心,它也仍然在影響著地球上的其他國家。在這個前提下,作者總結出西方文明在這近五百年的歷程中獨有的六大優勢因素,也就是“撒手鐧”,分別是:競爭、科學、財產權、醫學、消費社會,和工作倫理。他的主要目的是,提醒他的同胞們,這六支撒手鐧在西方文明五百年的崛起和繁榮當中,曾經何等重要,失去其中的任何一個,衰落都將不可避免。

核心內容

西方文明的崛起有六大撒手鐧,競爭和科學從外部和內部促使西方文明的各國不斷增強自己的實力,對財產權的保護和現代醫學,保證了公平、平等和人的生存,消費需求是工業社會發展持續的動力,而新教勤奮、勤儉的道德規範一直都被認為是西方繁榮的倫理基礎。對於我們中國人而言,簡單的複製和搬運西方的模式,肯定不行,我們還需要站在自己文化的土壤上,對這些經驗進行借鑑和發揮,也運用好自己的撒手鐧,才能取得成功。

《文明》(一)競爭,讓權力分散了,所以能給發展創造環境。

前言

你好,本期為你解讀的這本書叫做《文明》。這本書建立在這麼一個前提上,那就是,近五百年來,西方文明在與世界各地文明的每一次碰撞和衝突中,都能夠成為最後的勝利者。即使今天,西方不再是世界的唯一中心,它也仍然在影響著地球上的其他國家。

首先,我們要界定一下討論範圍,也就是什麼是文明?作者總結了若干前輩學者的觀點,認為:文明是最大的人類組織,比帝國的版圖更大,比一個或幾個朝代延續的時間更長。不僅涵蓋我們在博物館和考古遺址看到的繪畫、雕塑、古代建築,更包括創造文明、發展文明、推動文明以及保留文明的經濟、社會和政治體制。一萬年來,已經消失了的文明有:美索不達米亞、古埃及、克里特、古希臘羅馬等;而歷經劫難,還繼續存在著的文明有:西方文明、印度文明、中國文明、日本文明,和伊斯蘭文明。

我們下面就來說西方文明。在公元1500年,小國林立的西歐只佔據全世界土地面積的10%,總人口只佔全世界的16%;但是,到了1913年,來自西歐大陸的十一個國家,已經把帝國的版圖擴展到了地球上的每一個角落,控制了全世界六成以上的陸地面積和總人口,經濟總產值一度達到全球經濟總數的74%,這到底是靠什麼做到的?

本書作者尼爾·弗格森曾經在牛津和哈佛任教,是一位明星學者,出版過十幾部研究政治史和思想史的著作,還入選過《時代》週刊“影響世界的100人”。在這本書裡,他總結出西方文明在這近五百年的歷程中,獨有的六大優勢因素,中文版翻譯為“撒手鐧”。分別是:競爭、科學、財產權、醫學、消費社會和工作倫理。那麼我們下面依次來仔細看一看他說的這六大因素。

第一部分

我們先從第一支撒手鐧說起,競爭,讓國家之間和國家內部的權力分散了,所以能給發展創造環境。

1406年,中國的明朝正從改朝換代的戰亂中逐漸恢復,迅速實現了經濟和人口的增長,雄偉的紫禁城開始建造,並於1420年建成。與此同時,歐洲還在經受著黑死病和戰亂的痛苦,整個英國的人口數量不到明初的首都應天府,也就是今天的南京,人口的十分之一。

《文明》(一)競爭,讓權力分散了,所以能給發展創造環境。

1330到1479年,英國貴族3/4的死亡是暴力所致,包括戰爭和謀殺。當時的英格蘭還是歐洲較為富裕和安全的國家。法國和意大利等地的日常生活更加艱難和危險。14世紀的歐洲大約有1000個彼此競爭的公國、王國、城邦。他們互相爭戰、吞併了200年後,仍然有近500個獨立的政體存在。英格蘭人幾乎永遠在與法國人作戰,偶爾停下來,就會與威爾士、蘇格蘭和愛爾蘭人打仗。即使這些仗都暫時不打了,貴族們也會為爭奪王位而在英格蘭打內戰。整個歐洲幾乎都是如此。1550到1650年,有2/3的時間裡,10個較大的歐洲公國都處於戰爭狀態。從1500年到1799年的所有年份中,西班牙有81%的時間在與外國敵人作戰,英國是53%,法國52%。

持續的戰事帶來了三個意料之外的收穫:首先是軍事技術的革新,武器火力要加大,城堡要加固,船隻體積要越來越大,越來越堅固;其次,相互競爭的公國為維持戰爭開支,要設法增加收入,不但建立了更加合理有效的稅收制度,還開創了政府發行公債的制度,埋下了現代證券市場的種子。最重要的是,世代延續的分裂和衝突,使得任何一個歐洲君主,都無法強大到可以獨自擁有海外探索的權力,所有的歐洲君主都在鼓勵海外的貿易和殖民活動,激烈的競爭促成了探索時代的到來。

反觀這時的明朝,在內,有著其樂融融的田園牧歌式生活,紡車、水車、火藥、羅盤等科技和發明都保持著領先世界的水平。對外,有著不少的附庸國。鄭和下西洋更是航海史上的壯舉。一方面,歐洲的哥倫布在穿越大西洋時,乘坐的聖瑪利亞號,還不到鄭和寶船的五分之一大,另一方面,兩人遠航的動機和野心,更是有著天壤之別。

《文明》(一)競爭,讓權力分散了,所以能給發展創造環境。

鄭和下西洋,為的是展示中國皇帝的財富和權力,他出訪各國,帶去了昂貴的禮品,帶回的是各地的特產和他們的臣服姿態。這一次彰顯實力的遠航圓滿結束,也成為了東方帝國海外探索的絕響。然而,對於歐洲人而言,無論是繞過非洲,還是跨越大西洋的遠航,都不是為君主尋求象徵性的貢品,而是為了找到真正的土地和財富。他們的船隊也沒有鄭和那種獨步天下的悠然,畢竟,鄰國的競爭對手也正在不斷開拓著新的航線和登陸地點。

1580到1650年,明朝走向滅亡,清朝開始建立。中華帝國又重複了一次改朝換代的歷史輪迴。與此同時,歐洲各國卻不再以自我消耗的內部戰爭來解決經濟和政治危機,把他們在本土上的競爭推向海外,領地在擴張,人口在增長,實力在增強。他們摩拳擦掌,做好了瓜分世界的準備。兩百年後,歐洲人將兵臨紫禁城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