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一些國有企業虧損很嚴重卻一直沒有破產倒閉?

空天


為什麼一些國有企業虧損很嚴重卻一直沒有破產倒閉?國有企業虧損很嚴重卻一直沒有破產倒閉,這就說明了我國現階段國有企業、民營企業所處的經營環境的不同,也充分說明了國家要開展清理“殭屍企業”的必要性,給予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同樣的市場地位、同樣的營商環境的重要性!

“國有企業虧損很嚴重卻一直沒有破產倒閉”的原因有二點:

一是政府救助。經過多年的國有企業改制,現有國有企業都是集中在對國民經濟發展有重要影響的行業,如鐵路、航空、通訊、石化、電力、銀行、菸草、煤礦、鋼鐵、有色金屬等,他們雖冗員多多、資源佔有多多、虧損多多,但屬於國家經濟的基礎行業、對穩定國家經濟有著重要作用,在財政、稅收等方面國家給予諸多優惠,在他們了困難時國家會給予“救助”,不使他們破產倒閉。

二是融資環境寬鬆。國有企業處於經濟基礎行業、有的還是壟斷性行業,雖然長期處於虧損狀態,但他們仍具有諸多民營企業難遇比擬的優勢,金融機構對他們融資條件相對較為寬鬆,不至於“資金鍊斷裂”而倒閉,這也是我們經常看到,有的國有企業資產負債率高達100%還能獲得銀行貸款支持的原因。而民營企業一旦主要經營指標出現下滑,就會被銀行“斷貸”、“抽貸”,導致資金鍊斷裂而倒閉。

長期虧損的國有企業,佔用大量的信貸、電力、土地、人才等“資源”,但不能產生應有的效益,為國民經濟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反而“擠佔”優秀民營企業的發展、生存空間,加快國有企業改革、改制,讓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在同一環境下“自由競爭”,才是促進國民經濟該質量發展的出路。


你對我的回答還滿意麼?如滿意請加關注、點贊!如不滿意請留下評論,咱們再進一步探討、交流,


失敗者的思考


國有企業一直給人的印象是生產效率低下,機構擁腫,人浮於事。最典型的就是一二把手並不是從下面員工中擇優選拔,而是從別的國企中抽調過來的空降幹部。所以,國企不管你是壟斷或是非壟斷都不如民營企業有創新力、有發展潛力,能夠保持不虧損就算不錯了。

當然,我們很多百姓都看到了,一些國有企業出現了虧損狀態,卻一直沒有允許其宣佈破產,還是繼續由國家財政給予拔款輸血,以防止其倒閉。那麼,這些虧損嚴重的國有企業,為啥會一直沒真正的破產倒閉,退出歷史舞臺呢?

首先,國有企業由於種種原因,存留著大量的工人,而這些企業往往又在歷史上為國家經濟建設做出重大貢獻的。至少曾經都是納稅大戶,現在由於經營不善,而面臨虧損局面。在這種情況下,當地政府考慮一旦讓這些國企破產倒閉,不僅容易造成國有資產流失,而且大量工人下崗失業,社會影響實在不好,所以,寧願財政對其予以補貼,勉強維持生存。也不會允許其破產倒閉。

再者,有些國企只是歷史包袱重了一些,只要進行混合所有制的改革,還是有望扭虧為盈的。那麼,當地政府就不會允許其倒閉。尤其是在過去,學校、醫院、分房等福利,都是由國企來承擔的。在這樣的沉重負擔下,讓國企去參與市場競爭,確實有點勉為其難。所以,現在通過混合所有制改革,卸去國企之前的包袱和過重的負擔。這樣的企業雖然現在虧損,未來還是有望救活的。

最後,也有一部分國企雖然經營不善,出現虧損,但是其債務率很高,如果讓其存活下來,還有通過借新償舊的可能性,不如果真的讓這些欠著銀行鉅額債務的國企都倒閉了,那麼國有銀行的不良率和壞賬率都會快速上升。因為,過去銀行喜歡把錢借給國企;所以國企很容易就能從銀行那邊借到錢,現在國企虧錢了,銀行也只能允許其延期償還,否則國企倒閉,銀行日子也不好過。

當然,上面我們說的是能夠挽救過來的國企一定要救過來,但是對於那些扭虧無望、效果低下,處於嚴重產能過剩行業中的國企那一定要將其淘汰出局,絕不能讓其繼續消耗國家財政資源、浪費銀行信貸資源。


不執著財經


誰說國企虧損嚴重?現在的國有企業,大都是大而不能倒的大型壟/斷/性企業,一般都是中字頭,他們有著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政策優勢,資金優勢,人家活得好好的,虧損嚴重不知從何而來。

在很多人的概念裡,國企都是機構臃腫,效率低下,虧損嚴重。很多人沒在國企工作過,不瞭解國企,別人怎麼說,也就跟著人云亦云!可是別人為什麼這麼說,你們想過深層次的原因嗎?是什麼人總是鼓吹國企虧損嚴重呢?你們分析過嗎?他們這樣說的目的是什麼?你們思考過嗎?

其實,國企哪有有些人說的那麼不堪!我在國企工作過,客觀地說,國企的管理水平還是不錯的,起碼比一般的私企要好的多。而且,現在的國有企業,全國也沒剩下多少了。該破產的都破產了,該歸私人的都已經歸了私人。剩下的這些,都是關係到國計民生,國防安危,社會資源和信息安全的大型國有企業,都是巨無霸級的企業。這些企業都是搖錢樹,怎麼會是虧損大王呢!難道要把這些搖錢樹也要送給私人老闆嗎?

即便真有虧損嚴重的國企,也是不能輕易破產的。比如軍工企業,都是國企。現在在和平時期,軍工任務肯定不飽滿。但是,無論虧損多少也不能破產,更不能讓私人老闆控制,這是戰略需要。總不能現在不打仗,就刀槍入庫,馬放南山吧。一旦國際形勢發生變化,這些企業都可以立刻恢復生產。如果成了私人企業,行嗎?肯定是不行的!

1.閱後如果喜歡,不妨關注和點贊一下,謝謝

2.如果喜歡職場和管理知識,關注本號閱讀相關文章!


管理那點事


作為一個企業管理的研究人員,我就這個問題談談我的一些看法,不當之處,可以討論,但非喜勿噴。

大家都知道,國企和民企之間,有許多相異之處。大家往往只顧批評國企,但卻很少去關注與肯定國企做出的特殊貢獻,而這些貢獻是推動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關鍵所在,也是民間資本不願意承擔的責任與義務。

具體到國有企業為什麼長期虧損,也不破產退出,我說兩點,供參考。

一是國有企業的公有制屬性,決定了它必須承擔大量非經濟責任,包括維持經濟平穩發展,進行重大技術與項目投資,為社會提供公共產品,解決社會就業問題,承擔更多社會責任。基於這一特殊性,所以有些國企即使再虧損,也必須持續經營者。有不少國企,從創立之初,就決定了其必然虧損,它的經營責任就是以儘可能少的虧損,提供社會所需要的產出或服務。

二是各級政府寄希望於通過輸血,維持虧損國企的存續,以緩解當地的就業壓力和穩定當地經濟,儘管這樣做可能並不合適。對於這類虧損企業,原則上還是應該儘快讓它破產退出。


劉興國


國企虧損嚴重而不破產,原因很多,主要有這樣幾個方面:

首先,國企虧損有許多歷史原因。必須肯定,在過去相當一段時間,在民營企業沒有發展起來前,國企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中流砥柱作用,做出了巨大貢獻。如就業、居民收入提高、社會公共福利建設、國防安全、社會治安、居民生活保障等。沒有國有企業的堅強支撐,經濟社會發展就不可能如此穩定。

也許有人會說,發展民營企業不是一樣嗎?當然一樣,但是,不同的歷史時期有不同的社會情況,不能一概而論。所以,國企的歷史貢獻是不可抹殺的,也是必須充分肯定的。

其二,國企的負擔十分沉重。很多人覺得,同樣是企業,為什麼民企的運行成本低很多,而國企卻運行成本很高呢?毫無疑問,這是問題的關鍵所在。因為,國企承擔的社會職能遠大於民企,尤其是前些年,學校、醫院、後勤等,都是由國企來承擔的。在這樣的沉重負擔下,讓國企去參與市場競爭,確實有點勉為其難。所以,必須通過改革,通過社會職能剝離,減輕企業負擔。縱然如此,過去這些年積累下來的負擔,也夠國企消化很長時間的。如果輕易破產,會引發許多社會矛盾。

第三,國企的債務很多。多數國企,都有大量的債務,且負債率很高,如果破產,這些債務大部分會懸空。對銀行來說,就是不小的風險。所以,必須通過改革,引入戰略投資者,降低債務負擔,化解債務風險,逐步解決國企的歷史問題,而不能一蹴而就,帶來許多新的矛盾和問題。

當然,國企效率低下,運行成本居高不下,人員結構不合理,缺乏核心技術和產品的矛盾,也是存在的。尤其是適應市場的能力,需要通過改革才能解決。所以,只要不是到了非要破產的時候,儘量不要破產。相反,對殭屍企業,則要毫不猶豫地予以破產,不能讓其繼續消耗資源、浪費資源。


譚浩俊



多營936


國企問題一直是一個老大難題,目前很多地方都有一些國企一直處於虧損狀態,有部分國企甚至處於嚴重虧損,常年入不敷出,但是這些國企卻可以長時間的存在,並沒有倒閉或者破產。

而之所以有很多國企一直處於虧損,卻沒有破產,這裡面的原因是比較複雜的,我們不能單純的從市場的角度去分析國企,而是要從多方面去看待。

如果單純從市場的角度來看,一些國企長期處於虧損狀態,早就被市場淘汰了,但是現在很多國企基本上都是依靠財政補貼來維持生存,所以即便長期虧損但仍然堅持經營,而之所以出現這種奇怪的現象,這裡面主要有幾個原因。

第一、就業問題

在很早之前,國企一直承擔著解決社會就業問題的主要責任,很多人都是在國企裡面上班。最近幾十年隨著國企的不斷改革以及民營企業不斷崛起,現在國企承擔的就業已經大幅減少,目前國企真正解決社會上的就業人口比例估計不足20%。

即便這個比例很少,但因為我國人口眾多,所以國企承擔的就業人口數量也是非常龐大的,就算按照8億就業人口來計算,那麼20%也是1.6億人的就業體量,如果國企倒閉了,那麼這麼多人如何就安排就業呢?短期之內社會是不可能提供這麼多就業崗位,所以即便有些國企一直處於虧損的狀態,但仍然在堅持經營其目的就是為了解決社會上的一些就業人口。

第二、債務問題

很多國企都有一個弊端就是經營效率低下,機構臃腫,人浮於事,所以經營狀況一直不太樂觀,甚至有很多國企目前揹負了鉅額的債務,如果允許國企破產,那麼這些債務就要打水漂了。如果短期之內有大量的國企破產,導致債務違約,那麼勢必會對我國的金融業產生較大的衝擊。

所以在鉅額債務壓力之下,有些地方政府即便知道國企一直虧損,但仍然堅持給予輸血就是希望這些國企有朝一日能夠扭虧為盈,把社會上的債務還清,從而避免出現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第三、民生及安全問題

通過多年的改制之後,目前留下的國企其實已經不是很多,很多國企都已經改為混合所有制或者私有制。目前真正留下來的一些國企基本上都是關乎民生以及社會安全問題的一些領域,比如水電、燃氣、交通設施,能源,國防軍工等等,這些領域都是涉及民生問題以及國家安全問題,所以不可能進行改制,更不可能破產。

比如水電這些國有企業如果允許改成私有制,萬一私有企業私自漲價,那最後為私營企業利潤買單的就是普通老百姓。一旦這些關乎民生的產品價格出現較大的波動,那是有可能會引起較大影響的,所以為了維護社會的穩定,維護民生的發展,很多重要領域的國企即便虧損也仍然會堅持經營。

第四、很多國企表面虧損實際上並沒有虧損

大家都知道,經過多年改革之後,目前真正留下來的國企一般都是在行業內具有一定壟斷地位的企業,那些沒法壟斷,而且市場競爭激烈的國企基本上已經通過改制完成了轉變。

既然國企具有一定的壟斷地位,那麼他們就不怕賺不到錢,所以目前很多國企從表面上看是虧損,實際上到底有沒有虧損,只有他們自己知道。

反正就我個人而言,我相信大多數大型的國企基本上都不會虧損的,關鍵看的是他們財務報表如何做。比如兩桶油每年賺的錢很多,但是前幾年他們就一直處於虧損狀態,但實際上他們真的虧損嗎?我認為不是,而是因為他們賺到錢後花在其他地方上去了,所以才導致財務報表上出現了虧損。對於這些賺的錢花到哪些地方,我相信大家心裡都有數。


貸款教授


國有企業虧損嚴重不破產,有國家資金支持吧

我想說國企為什麼會虧損呢?

拿高薪的人多,坐辦公室的人多!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態度,企業管理不善,撈油水的人多!

這些和私人企業是沒法比的,國企市場肯定沒話說,就這樣還虧本,應該找找原因!


義良8


中國小康之路就是讓人民富裕,企業盈利是好事能讓職工收入增高,不管賺多少錢都是工人的血汗與辛勤付出。中國企業之所以能長久不衰維持至今也是黨中央、國務院等各級相關組織始終重視的結果,是科技的飛速發展,企業員工業務能力的不斷增強,出現了一批批高科技領域的技術工人和工程師和高級工程師,使企業員工整體綜合素質有了明顯的提高,同時企業領導人具有大局觀念和創新意識這也是推動企業前進的巨大動力。與此同時,中國企業始終發揚大慶的"三老四嚴"的鐵人精神,一直秉承著誠信是金、顧客是上帝、團結互助、密切配合、服務到家等企業的優良傳統和廉潔自律的優良作風,同時中國🇨🇳企業始終發揮著工人階級是無產階級的先鋒隊的革命作用。從分配製度上看,在企業中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多勞多得的分配原則,企業之所以有頑強的生命力還因為企業員工遵紀守法、愛崗敬業意識不斷增強,無私奉獻、弘揚社會主義民族文化、學知識、學文化、學科學、用科學的良好行為習慣和道德風尚一直在中國🇨🇳企業中大力發揚,在企業只要靠自己辛勤雙手去勞動,就能得來豐碩的果實。


李藍月73324083620


企業除為股東帶來收益外,還承擔著社會責任。尤其是我國的一些國有企業,它存在的目的可能不是為了利潤,而是服務於國家戰略,服務於社會民生。為國家為人民帶來的收益遠大於它的經營虧損,所以國家不會輕易讓它們破產。

提到虧損企業,第一個想到的肯定是中國鐵路總公司,負債5萬億,國家年年財政補貼。試想,如果沒有鐵路總公司,會有青藏鐵路嗎?會有我國西部鐵路網嗎?私有資本是租賃的,如果僅有私有資本,我國鐵路網可能僅會覆蓋經濟發達地區,投資後無法取得收益的項目,私有資本是不會有動力投資的。

再如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中國的大飛機項目。如果是私人資本,將很難接受如此長的投入期,而且投資風險極大。

如公交、地鐵這類公司,如果是私人資本,那我們的出行成本將會很高。

所以,關乎民生的、國家戰略的 即使國企長期虧損,國家也不會讓它們破產。而一般的長期虧損的國企,國家放棄的已經很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