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層接觸民營企業家,才知道他們是多麼艱忍和勤奮,你怎麼看?

LLINNTT


堅忍和勤奮,本來特別美好的形容詞,我看著卻心裡一酸,讓我不僅思考兩個問題。

第一,他們因何而堅忍

第二,他們不得不勤奮

筆者職業生涯在兩家發展規模比較大的民營企業裡做過多年的高管,關於下面我們逐一展開來說。

01、他們因何而堅忍

(1)企業利益在市場經濟之初,無法得到公平看待

這是我們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既不合理,卻又很正常的現象,因為私有經濟的出現,從一片質疑,到逐漸接受,到最後的認同,原本就是一個正常的發展過程。

早期的民營企業家都是在一片非議聲中,迎接著各種有色的眼神,遭受著各種非議,擔負著企業責任,卻又無法充分享受到企業應有的系統支持,比如金融,比如政策等等。

(2)公共關係的考驗

01)怕蓋公章,怕手續。

據筆者曾經服務過的企業所瞭解到的情況,每一件事情的審批起碼需要周旋於十幾個管理部門,甚至需要蓋幾十個公章。

這不僅提高民營企業的經營成本,也耗費民營企業的人力和精力。筆者曾經服務的民企,甚至有個獨立的部門專門辦理協調此類事務。

耗費資金和精力倒不是最怕的,最怕的是沒有安全感,若是隨時有個管理部門上來跟你說哪裡哪裡不行,接下來就是一場公關戰役,細節不便描述。這些情況隨著社會越來越成熟,慢慢地也都消失了。

02)怕負面信息

社會上有專門一些人,由於民營企業的特殊形象,利用企業害怕粘上負面新聞,就大行惡意敲詐的行徑。因為民眾對於民營企業的認知是“黑心商人”,只要一有點什麼事情,不管事實是什麼,就是冠以“黑心商人”的帽子。

比如企業如果耗費財力精力創了一個名牌,社會上就有一些人,惡意設計一些可能有損企業名譽的套路,拿著一些資料,讓企業用錢擺平。

(3)金融支持政策具有歧視性

民營企業的資金困境非常嚴重,從正常渠道獲得金融支持的週期和成本都太高了。而原本民營企業的體量就小,對抗市場波動的能力就弱。資金鍊問題一直是民營企業家心裡的一根繃緊的弦。

每一次遭遇資金困境,對於民營企業家來說就是一次絕境。哪一個民營企業家沒有經歷過幾次這樣的絕境?能夠多次在絕境裡重生的人,怎麼會不堅忍?

02、他們不得不勤奮

(1)不想回到一無所有的時候

勤勞是我們國家老百姓共有的品質,原本就貧瘠的農業資源,只能在勤勞中生存。民營企業家的誕生有都是在大規模的農業人口轉向工業人口的社會大變革中產生。

原本一貧如洗的人們,在市場經濟這塊新開闢的土壤裡,催生自己所有的力量去奮力耕耘。這是飢餓基因決定的,這是生存的不安全感決定的。

就像是屯糧一樣,害怕哪一天沒有這樣的機會,現在能夠賺到多少,就拼命去賺,哪裡還顧得上去想苦不苦,因為他們都不想回到一無所有的時候。

(2)他們退無可退

我們普通人,工作累了,想偷個懶,休息一下,很正常的事情。

民營企業家卻被一大堆負擔推動者,不能夠停下來。

01)市場競爭讓他不得不勤奮

民營企業開始之初都不具有什麼核心的技術能力,所生產的產品在市場競爭中不具有技術保護壁壘,所從事的行業進入門檻低,最終都將走向成本競爭。在競爭者多,毛利低的環境裡,你不努力的話,靠什麼生存下去?

02)社會責任讓他不得不努力

民營企業家不是一個人吃飽全家不餓的人,他不僅自己要吃飯,還得顧著廠裡、公司裡那一大堆人要吃飯,還有這些人的家庭要吃飯。

他能像我們一樣,今天干得不開心,明天就遞辭職報告說不幹了嗎?

如果你有過想他一樣從無到有的拼搏的經歷,你也許會理解這些經歷會成就一個人的責任感,為了這麼多人,這麼多家庭的幸福,也為了自己的家庭,他都得努力撐下去。

(3)民營企業收穫人才的難度更大

不是說民營企業沒有人才,而是相對來說,更不容易。用人來做比喻,我如果不如你聰明,想要贏你,只好更加努力。這就是民營企業里加班加點是司空見慣的事情,他們就是有一種二十四小時都隨時要蹦起的幹勁。

(4)遇到困難孤立無援

國企遇到困難了可以找政府,民營企業遇到困難了找誰?還不是得自己咬牙扛著,抗住了就活下來,扛不住就淘汰於洪流中。

換做用一個人來做比喻比較容易理解,如果你明確得知道,你要在這個社會生存下去,必須一個人去面對,父母不會給你任何的幫助,不起來幹活就沒有飯吃,你想活下去的話,還會懶懶躺在床上不努力嗎?


所以我跟人認為,民營企業家是不得不堅忍,也不得不勤奮。


長腿哈士奇


我父親白手起家,做了一輩子建築公司,不易。因2007年大四我家連學費都交不起,年少輕狂的我選擇進入了爸爸的公司。從畢業那天起,什麼工種都做過,什麼圖文技術都從零開始學習,但這都是勞力的,並不痛苦。勞心的是怎麼接到項目,接到項目怎麼安排人材機,安排完了要考慮資金流……85年的我,今年也算33歲了,白髮生兩鬢,心中無生機。雖然不易,但我是幸運的,我的付出一般都得到了回報,感謝家人、朋友、師長,特別感謝老天!我身邊有很多值得我學習如榜樣的企業家,度日如年、騎虎難下、拆東補西……在這個環境裡,民企如螻蟻,實在不易!望企業家們(不敢自認企業家)加油,我們雖小,但我們是基石;我們雖難,但我們卻堅韌!借用新年一部電影的臺詞來勉勵自己:人生沒有放棄,本就是成功!


天空星雲414


確實,無論哪個民營企業家,都不是隨隨便便就成功的。這背後肯定是付出了艱苦的努力。而且有時付出的努力不一定就能得到回報。

我有一個親戚在東莞開了一個小工廠。已經有十多年,就接點年貨之類的訂單。我之前在他家裡住過,基本上他都是早出晚歸的。一個十幾個人的工廠,忙得像什麼一樣。但是,即使這麼忙,也不見得能賺到多少錢。之前他給人家月結付款,結果有一個客戶拖了一年了還沒有付清全款,導致他的資金也是很緊張。而這邊工人的工資是必須要按時給的。因此,運轉得非常艱難。可是沒有辦法啊。總要生存下去,結果他只能是自己一個人幹幾個人的活。又是設計,又是管理,又是財務。基本上是一肩槓。經常忙到深夜回家。第二天天一亮又要起來幹活了。真的是很辛苦。可以想象這樣的小工廠有多少。

小工廠的企業家都如此艱辛和勤奮了。何況大的公司。前幾天我看到寶能的一篇報告,說姚振華兄弟也是拼命地工作。非常努力,即使這麼有錢了,也過得不輕鬆。成功的背後真的不是那麼簡單的。特別是現在的社會。競爭如此激烈。只要企業家稍微退縮就會被淘汰掉。只希望社會對企業家多點理解和支持。

最近問答點贊好少啊,雖然行情不好,但還是希望多多幫忙點贊哦,謝謝!看完點贊,腰纏萬貫,感謝關注!


股海重生2015


我還不是企業家,我就是個普通的創業者,而且屬於40歲創業的這一批,我覺得堅忍和勤奮這兩個詞我擔當得起,我談談我的看法:

1、我們是一群為夢想而生存的人。

我每天晚上大概在公司待到11點,早上大概9點到公司,週日我休息一天,因為我年紀大,我知道創業這事不能急,保重身體的健康還是有必要的,但是在初期的時候,我也有100天左右,每天干到下半夜4點,然後早上6點起床,為了做推廣。累不累,不用講,但是事情做起來就不知不覺到了那個時候。

2、我們是一群不願意面對失敗的人。

我每天都要問自己,失敗了怎麼辦,越是順利的時候,越是考慮各種失敗的情況,因為我知道企業初創的時候,就像嬰兒一樣,你不知道要你“命”的東西從哪裡來。為什麼經常問自己,就是準備好失敗以後不至於去跳樓,早點給自己打好預防針,誰幹事業都不會願意失敗,避免失敗的最好辦法,就是多思考,多防範,深挖洞,廣積糧吶。

3、除了家人,和一起創業的夥伴,我們已經沒有其他社交。

以前打工,其實很瀟灑的,到處玩,跟同事,跟客戶,現在創業了,這些都沒有了,跟家人就是週日,跟夥伴就是平時上班,我們的話題很少離開工作,偶爾講起一些趣事,也會被工作所打斷,不無聊也不寂寞,覺得日子過得好快。

我們創立的企業還有8天就一年了,這一年風風雨雨也走了過來了,現在聽說金融要放開,要扶持中小企,我們也做了打算,絕對不跟銀行拿一分錢貸款,我們可以自己節省一點,但不負債,我們可以走得慢一點,但不拿人家的錢去做遊戲,穩穩當當的前行!


陽光叢生網官方號


這幫人懷揣夢想,艱苦奮鬥,拼命堅持,一步等二不靠,更不伸手向上要,吃不香睡不好,要發工人錢,要交國稅地稅,要交水費和電費,還要交了環保費,要交地皮費付租金,付運費,,各種開銷都開完,自己欠著銀行好多款,最後落得個大名字,老賴,最近幾年挺流行,我們成了“老賴”各種不理解,房子成了別人的,老婆成了別人的,自己報磚討生活,揹著烈日去還債,不敢死,因為娃麼人養,爹孃沒人養,說多了都是淚,這就是一個開廠子的風光,見笑了啦!


黃土坡上的農人


我在國企和民企,基本上都是十年左右時間,對國企和民企的企業家有自己的感受。

國企,沒有資格接觸到最高層,也就是央企的地方領導。他們,看不出什麼能力和堅韌,勤奮,多數是怎麼當上領導的都不知道,反正也不認識。具體做些什麼也不知道,新的領導來之前換之前後,基本看不到什麼變化和改變。

而我在深圳的民企做了十年多時間,感受的卻很不一般。

作為大公司下屬公司的領導者,多數都是壓力很大,因為也是聘用制,所以,總是要出成績,總是要改變。而每個行業,都是競爭激烈,適者生存。所以,我們群看到的艱忍和勤奮,就是對公司業績非常在意,每天每週會議,都是盯著具體的指標,對每個指標的變化的原因和解決辦法以及下次的計劃非常在意,逐條逐個討論。甚至做各種模擬結果,來驗證是否存在風險和未知的情況意外會不會發生。

說到工作強度,即所謂的勤奮,基本上,都是早八點上班,下班時間沒有固定,基本上,都是以工作任務目標結束作為下班的條件。

我遇到幾個老闆:

第一個,是一個女的,五十多歲,沒有結婚,每天早八點,晚八點,是常態,公司四千多人,年營收7億左右每天每個車間都要走一遍,周例會,對各部門的問題和方案,雖然不是過問太多,但是全程都在聆聽。對於問題重複出現沒有解決的,一定要最高層拿出方案。如此,幾年不變。

第二個,是基本與我同齡的三十多歲的年輕人。公司規模不大,大約百多人,年營收一兩億。則是和我們從新產品的研發,從產品定位,到研發中的供應商評審會議,到樣品以及進度,試裝,乃至試裝產品試用,下發經銷商,聽取經銷商意見,以及以後的批量生產前,與每個主要部件供應商談判價格和具體量產進度交貨進度,很多事,都親力參與,出了問題,一個電話,叫上具體部門的負責人,晚上驅車幾個小時到現場,觀察問題和討論解決問題。

民企的老闆,具備強大的危機意識,以及對事業目標的強烈追求慾望。對一些比如賬款,比如交貨週期和生產週期,幾乎是錙銖必較,親力親為,哪怕部門負責人完全可以解決,他也會參與,哪怕是旁聽,旁觀,也會確保問題得到確切的解決。

民企的老闆,對很多的學習,比如企業管理體系,比如企業財務知識,企業文化和企業ui設計等,非常的具有學習精神,也會經常地拿競爭對手的產品,來給大家做案例和技術分析,要求各部門負責人拿出分析報告,以及公司分階段可以借鑑的目標。

總之,民企的老闆,至少,我接觸到的老闆,都是具備真正真抓實幹的艱忍和勤奮,不是口頭上或者口號而已!


屠龍刀fei0598


我從30年前大學法律系畢業就一頭插進了法律界和經濟界,與形形色色的公有或民營的老闆及其員工們深入交往,應該有一些發言權。

一般而言,老闆們相對於員工有四項特質:1,聰明點,2,膽大甚至心狠點,3,勤奮點,4,有背景資源點。

但本質上,老闆並不是在這四項中的每一項都超過普通員工或者其他人的,而是四項相加的整體上超過。

問題來了,象具有這類較強特質的老闆,其應該獲取的社會回報,究竟該是多少呢?

這就要看市場法則是叢林法則還是人類法則!!!

試舉例以證之:在原始叢林中有甲乙兩個人,甲比乙智力強百分之五,體力強百分之五,甲乙的共同總利益算成百分之兩百。如果我們再給甲一個木棒,會發生什麼?如果是弱肉強食的競爭性的叢林法則,甲可以把乙殺死或完全奴役,佔有全部或絕大多數外部既有資源;也就是說甲用百分之十的比較優勢獲得了競爭勝利者所享有的百分之兩百的利益分配。

而如果是相互合作的人類法則,則甲與乙不是競爭關係而是合作關係,甲不用殺乙佔據現有有限資源,而是與乙合作獲得更多無限資源,那麼甲在總的更大的利益分配中合理取得的應是低於百分之一百一十,而將另外的不低於百分之九十分配給乙。

有人類共同信仰和價值觀的法制市場就是後者,而象某些專家們叫囂的那樣在共同信仰和價值觀尚未建立之前就完全放任的自由市場經濟就是前者!

改開四十年來,特別是後三十年的市場化歷史類似於前者,這些老闆們類似於叢林社會的甲!


一輪明月彎刀


深層接觸民營企業家,才知道他們是多麼艱忍和勤奮,這個觀點筆者是認同的,筆者對於民營企業家也是有發言權的,筆者培訓過的民營企業家有幾萬人,幫助民營企業家解決融資難題、投資難題、商業模式升級難題、產業整合難題、資本運作難題等等方面的直接參與解決企業問題的有幾百家,對我國民營企業家的理解是感同深受的。所以,民營企業家遇到了難題找到筆者,我都是盡力幫助他們解決。

我國的民企業家,特別是中小企業家,非常艱難,他們完全是憑藉著自己的勤奮和努力拼出來的,而在我國中小企業的民營企業家還經常受到岐視,社會地位並不高,許多市長找到筆者幫助他們招商引資時,總希望我帶世界500強的企業去他們那裡投資,對中小企業並不感興趣,中小企業的老闆們想見到市長還很難。世界500強的企業就那麼幾家,筆者也幫過國內的多家最大的企業融過資和做過資本運作的金融顧問,大企業有大企業的難處,小企業有小企業的難處,而真正需要幫助的還是大量的中小企業,中小企業融資更難,融資成本更高,有些中小企業產品或服務利潤非常低,商業模式簡單粗放,各方面都需要升級。筆者帶著大國企去與地方政府談投資,地方政府非常高興,帶著中小的民營企業去,差別很大。民營企業轉型升級非常艱難,也非常複雜,企業家們遇到問題可以加入皓脈投融資聯盟圈子,可以在圈子交流諮詢。要從根本制度上改變這一現狀的時間還會比較久,國家已經出臺各種政策來鼓勵中小企業的長遠發展,中小企業才是國家的未來。歡迎企業家們在圈子裡提出問題,我很樂意幫助企業家解決。

如果您認同我的觀點,請加我的關注並點贊。如果您有投資或融資的難題也歡迎從我的首頁導航條中點擊加入我的“圈子”提出,謝謝您們的支持。

p.s.有很多人問加頭條圈子和不加入圈子有哪些待遇不同?怎麼加入圈子?

答:我現在只在圈子裡回答粉絲的提問,加入皓脈投融資聯盟,為你解決投資難題和融資難題。為個人解決投資賺錢的問題,為企業解決融資問題,資本運作和產業升級問題,建立企業融資平臺。

加入圈子的方法:直接點擊這篇文章的下方“所屬圈子”即可加入。或者首先點擊到我的首頁,在導航條中最後一個是:圈子,點擊加入即可。加入後,你每天可以在“我的書架“查看更新,有問題可以及時提問,我都將免費為您解答。


金融學家宏皓教授


民營企業也好,或者叫私營企業也好,就是老百姓的企業,做老闆高興一點叫你民營企業家,不高興了叫私營企業主,再難聽一點叫黑心資本家。我搞不明白,本來就是一個小老百姓,怎麼一做企業就打上了另類的意識形態標籤?這種現象根深蒂固,只要一有風吹草動,整個社會輿論就瀰漫著打土豪,分田地的豪情!什麼剝削了,什麼榨取剩餘價值了!我不否認這個群體裡有許多令人不恥的人和事,但幾十年我接觸的企業家總體上一是聰明、二是超出常人的勤奮、三是膽子大,敢闖敢幹,四是夾著尾巴做人(市場經濟法則和經營企業對他的為人有約束),五是把身家性命都押了上去在做企業。如果這樣的一個群體,不被社會肯定,是很讓人費解和寒心的!


心存平和


朋友圈,常有企業家朋友說,做老闆,不容易。以前,聽後是不屑的,直到後來因為工作原因,和大大小小的民營企業家打交道,及自己諮詢公司合夥人,才有更深刻體會。


案例一

某次,合夥人例會,談到諮詢行業時,公司首席合夥人說,都說諮詢很光鮮,但酸甜自知,有時候,都不知道發工資錢在哪。某一年,辛辛苦苦回來幾十萬諮詢費,但卻不知道第二年幹什麼,結果次年,實在找不到啥業務,一個合夥人乾脆跑回老家去了。


案例二

受某平臺公司委託,前往做某民營類裝備製造企業,做投後盡調,整整一個多禮拜,紮在那裡,一來二去,啥都搞明白了。


民營老闆,前些年,做裝備企業之前,很風光,在當地,也受人尊敬。結果,搞了幾年實業,不但把自己所有的家產,甚至兒子的婚房,都砸進去了,還欠了各投資者,包括投資公司,銀行的債務。


當年,用其本人話來說,自己做啥,別人就信你,願意跟投;現在呢,則似乎成了喪家之犬,沒有人再相信。


案例三

認識一位知名農業企業家,臨近6旬,還在全國東奔西跑,幹嘛呢,刷臉啊。這幾年勉強還好,前些年,因為受行業龍頭企業產品涉嫌致癌物質負面因素影響,該企業家才剛剛起步的事業差點夭折——苗木被村民糟踏就算了,更多產品積壓在庫房,銷售不出去,一方面要維持公司基本運作,包括日常開支如人員工資,一方面要償還銀行債務。


該企業家到處籌款,找到前東家,說了那番話,至今讓我記憶猶新:如果這次借的錢,還是打水漂了,就把下半輩子,賣給前東家,打工償債。


事實上,民企企業家,確實不容易,網上盛傳劉強東,因為資金鍊枯竭,籌款不到,一夜白頭,現在我還是相信的。


誰知道,表面上的光鮮,背後又有多少不為人知的秘密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