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總統薩達特為國家爭回西奈半島,為何卻被自己的國民暗殺?

fairyfaye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過一個細節,紀錄片裡曾經講過,在薩達特遇刺的時候,他身旁的軍官和文官沒有一個衝上去保護他或者幫助他的,據說只有一個小官員用凳子幫薩達特擋了一下,而薩達特臨死前只說了一句話:“真是不可思議。”



從這一點就能得知,不光是埃及的老百姓放棄了薩達特,就連他手下的官員們也拋棄了這位贖罪日戰爭中的英雄。

而薩達特之所以會被拋棄,筆者認為是因為薩達特違背了前任總統納賽爾的政策。眾所周知,納賽爾是阿拉伯民族主義的支持者,他執政以來也大力強調阿拉伯民族主義的重要性,說白了就是想把阿拉伯國家給團結在一起,而僅僅存在三年的阿拉伯合眾國就是這種運動的產物。

納賽爾強調阿拉伯民族主義的政策,也讓他在阿拉伯世界吸粉無數,利比亞的卡扎菲和伊拉克的薩達姆就曾是他的忠實粉絲。



在納賽爾執政的時候,埃及無疑是阿拉伯世界的老大哥,而幫助巴勒斯坦人反抗以色列也是當時埃及的的主要任務之一。

納賽爾去世之後,薩達特走馬上任,當時埃及的國內局勢十分動盪。因為第三次中東戰爭的慘敗和西奈半島被佔領,埃及的老百姓已經對軍方失去了信心,埃及軍人甚至不敢穿軍裝上街,因為回被老百姓吐口水。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薩達特發動了贖罪日戰爭。總體來說,埃及軍隊在戰爭初期的行動也是可圈可點的,但是沒有堅持到最後,也沒有通過武力收復西奈半島。不過戰爭初期的勝利,也讓埃及的老百姓恢復了對軍隊的信心,薩達特也成了戰爭英雄。



贖罪日戰爭的結局,也讓薩達特意識到以色列的強大。並且明白了戰爭沒有任何一方是贏家,受苦的只是老百姓,於是薩達特決定和以色列和解,打算通過外交手段收復西奈半島,而且他還成功了。

不過薩達特的這個行為也是有利有弊的,好處就是不用再打仗了,可以好好的發展經濟,改善埃及人的生活了。而壞處就是,整個阿拉伯世界都拋棄了埃及,埃及阿拉伯世界老大哥的地位到此結束。而埃及的老百姓也拋棄了薩達特,也為薩達特的遇刺埋下了伏筆。

由於納賽爾時代的政策,導致埃及的老百姓大部分都是阿拉伯民族主義的堅定擁護者。在他們眼中,薩達特和以色列和解,無疑是出賣了巴勒斯坦的阿拉伯兄弟,但是他們不明白薩達特的這個行為,是為了讓他們免遭戰火。


昭武觀史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薩達特遇刺原因非常簡單,和以色列搞和談。

在當時整個阿拉伯世界來說,猶太人佔據了聖耶路撒冷,就是穆斯林的共同敵人。

這個涉及宗教的根本性問題,在阿拉伯人看來根本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所以無論是極端保守的沙特、伊朗,還是相對世俗化的敘利亞、伊拉克,甚至被西方成為瘋狗的卡扎菲,對於以色列的態度都是完全一致的,就是要消滅這個國家。

甚至是已經亡國的巴解組織,被以色列人搞得站不住腳,仍然拒絕和以色列進行任何談判。

然而這個節骨眼上,一直作為阿拉伯世界領袖的埃及總統薩達特,突然在1977年飛到耶路撒冷同猶太人何談。

此舉頓時遭到整個阿拉伯世界的強烈指責。

在所有阿拉伯人看來,埃及總統薩達特毫無疑問是穆斯林中的叛徒,為了自己的利益向異教徒屈服。

阿拉伯人從古至今的觀念都是:敵人可能會被寬恕,但叛徒一定要被處死。

所以,薩達特的下場幾乎是可以預料到的。

當然,薩達特搞和談在他看來是正確的。幾次中東戰爭都是埃及作為主力,幾乎每次都損失慘重,偷雞不著蝕把米。

盛產石油的西奈半島,在第三次中東戰爭中被以色列佔領,一直收不回來。

第四次中東戰爭中,埃及再次傾全國之力出動20萬大軍進攻,結果不但沒有獲勝,反而丟了蘇伊士運河,還被以色列軍隊打倒距離開羅不遠的地方。埃及損失4萬多人,2000輛坦克被擊毀超過1200輛,元氣大傷。

戰後,以色列在美國支持下又進行武器的換代,軍事實力飛速增加。埃及因缺乏軍費,軍隊戰鬥力反而極速下降。

薩達特認為,埃及沒有能力打敗以色列,既然如此還不如何談。

同時,埃及這幾年因人口暴增,國內經濟發展困難,經濟增長從百分之四降到百分之一,人民生活非常困難。因為備戰,埃及軍費卻從財政收入的百分之九提高到百分之二十五。這樣下去,恐怕也不用以色列來打,埃及自己就要垮了。

自然,還有國家戰略的因素。薩達特上臺以後,認為必須廢除前總統納賽爾的親蘇政策。薩達特認為,蘇聯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不可能是美國的對手。

找乾爹也要找個強的,應該選擇美國作為盟友。

美國為了抑制中東的反美實力,也可以和埃及合作,僅僅79到81年就提供了55億美元的援助。

但是,美國援助是有要求的,讓埃及帶頭和同以色列何談。在美國人看來,埃及是阿拉伯聯盟的領袖,他只要和談就會導致阿盟的垮臺,以色列就安全了。

為此,美國以讓以色列規劃佔領的埃及西奈半島領土作為誘餌,並且真的先還了百分之六左右的領土。要知道,當時埃及是沒有本事採用武力收復的,現在以色列竟然願意通過和談還,那就是天大的喜事。

因為以上原因,薩達特覺得和美國以及以色列何談。1977年11月19日至21日,薩達特作出驚人之舉——訪問了以色列並在其議會發表了感人至深的演說。1978年9月18日,在美國的斡旋下,埃以雙方簽署了戴維營協議。次年3月26日,又簽訂了《埃以和平條約》,正式結束了持續30年多年的戰爭狀態。由此,西奈半島歸還埃及,但以色列船隻可在蘇伊士運河、蒂朗海峽和亞喀巴灣自由航行。

對於薩達特來說,他的行為幾乎宣判了自己的死刑。

得知薩達特和猶太人何談後,僅僅首都開羅就有11個不同的極端組織宣佈要幹掉他。

阿拉伯社會包括埃及內部都有大量的極端分子。這些人為了處決所謂的叛徒是不惜一切代價的。

要麼薩達特不再公開場合出現,只要一露頭就會有生命危險。

1981年10月6日,薩達特總統主持慶祝第四次中東戰爭8週年閱兵式。在中午12時59分,一輛牽引蘇制M46加農炮的炮車突然停在了閱兵臺前。眾人都以為這輛炮車很可能遇到了故障拋錨,也沒有在意。

很快四名身穿埃及陸軍軍服的男子衝出炮車,向主席臺衝去,一邊向人群投擲手雷,一邊用手中的衝鋒槍掃射,目標就是薩達特總統。

薩達特總統被近距離擊中5槍,其中2顆子彈擊中肺部,當場死亡。

整個刺殺行動僅進行了45秒。

事後查明,這4名暗殺者都屬於埃及國內的極端宗教勢力。對薩達特造成致命傷的人,還是埃及軍隊連續7年的射擊冠軍阿巴斯·穆罕默德。

薩達特死前只說了一句話:為什麼埃及人要殺我?真是不可思議!

現在看來,薩達特的所作所為確實是為了埃及,而不是為了他自己。

不過,當時絕大多數阿拉伯人都認為,薩達特死有餘辜,4個刺客是烈士。在巴格達、利比亞、德黑蘭、黎巴嫩,當地人們走上街頭,載歌載舞,猶如慶祝節日般歡慶薩達特的死。

事後,穆巴拉克接任埃及總統,埃及法院判處四名罪犯死刑,同時埃及的穆斯林兄弟會也有300多人被判處死刑,埃及軍隊進行了內部的大清洗,那些具有極端宗教思想的官兵被大批開除或者提前退役。

鑑於薩達特對中東和平的突出貢獻,1978年的諾貝爾和平獎授予給了埃及有史以來最偉大的英雄——薩達特!


薩沙


沒有薩達特明智的決定,今日內戰不休的敘利亞就是埃及的結果

埃及總統並沒有奪回西奈半島,西奈半島是埃及用承認以色列、和以色列簽署和平條約換取回來的。就因為薩達特在第三次中東戰爭意識到無法擊敗以色列而在1978年承認以色列,並和以色列簽署和平協議,而被伊斯蘭分子所憎恨而刺殺。

埃及無名英雄紀念碑

先來重溫近現代埃及簡史

1、1517年埃及成為奧斯曼帝國行省;

2、1798年-1801年被拿破崙佔領;

3、1882年,被英國佔領;

4、1914年,成為英國保護國;

5、1922年,成為英國衛星國,享有有限權利;

6、1948年,埃及和敘利亞等阿拉伯國家進攻以色列,即第一次中東戰爭;

7、1952年,納賽爾發動政變,1953年建立共和國;

8、1954年,英國從埃及撤軍;

9、1956年,因為納賽爾要強行將蘇伊士運河收為國有,引發第二次中東戰爭,英國、法國、以色列佔領西奈半島和蘇伊士運河;

10、1958年,埃及和敘利亞合併為阿拉伯聯合共和國,1961年敘利亞脫離;

11、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埃及的西奈半島被以色列奪取;

12、1970年,納賽爾去世,薩達特繼任總統;

13、1973年,埃及和敘利亞為奪回西奈半島和戈蘭高地而發動第四次中東戰爭,但失敗;

14、1978年,在美國主持下,薩達特總統和以色列總理貝京簽署和平協議,1982年以色列歸還西奈半島;

15、1981年10月14日,薩達特在閱兵大典上被伊斯蘭分子士兵刺殺,倖免於難的副總統穆巴拉克開始了他的獨裁統治。

薩達特總統

就任11年 薩達特遭遇4次暗殺

1、1972年10月12日,埃及開羅住宅區的一座清真寺附近發生意圖刺殺薩達特的事件;

2、1980年4月,因得知利比亞突擊隊要在葡萄牙機場伏擊的情報,改停英國而逃過一劫;

3、1981年4月30日,埃及警方在開羅機場逮捕一名帶9公斤炸藥的巴勒斯坦男子,懷疑他意圖刺殺薩達特,因為該男子和巴勒斯坦解放組織有關;

4、1981年10月6日,薩達特在出席贖罪日戰爭勝利八週年的閱兵儀式上被士兵刺殺。

薩達特終結了埃及和以色列的敵對關係,保持了埃及的和平發展,但最終卻被同情伊斯蘭極端主義的士兵刺殺。

若薩達特不死,今日的埃及必定成為阿拉伯世界的老大——雖然不如沙特有錢,但實力不比土耳其差。或者和土耳其一樣加入北約也不一定。

獨裁的穆巴拉克時期也不會出現。


每天原創,給你有價值的觀點!隨手關注,你的支持才是動力!

歷史哨聲


有人的地方就有利益。薩達特被刺殺的原因比較簡單:他積極參與通過和談手段與以色列緩和關係,並結束了兩國之間長達30年之久的戰爭狀態,從而收回西奈半島百分之六十九的領土。和談此舉,激發了阿拉伯世界的不滿。

注意:西奈半島不是埃及打回來的,是通過和談收回來的。

阿拉伯世界認為薩達特背叛了伊斯蘭世界

1973年10月,埃及、敘利亞發動對以色列的突襲,史稱“第四次中東戰爭”。

但是,戰爭結束後,埃及仍然沒有收回西奈半島。

此後,埃及總體薩達特開始轉變自己的理念:放棄戰爭模式,開啟與以色列的和談。

1977年11月,薩達特親自前往耶路撒冷同以色列總理貝京會晤,開啟了埃以直接對話新歷史局面。

1977年12月,以色列總理貝京來到埃及,同薩達特舉行第二次會晤。

1978年9月,在美國總統卡特的斡旋下,薩達特和以色列總理貝京在美國簽訂戴維營協議。

1979年3月,埃及和以色列簽訂和約。

(左起:埃及總統薩達特、美國總統卡特、以色列總理貝京)

1980年同以色列正式建交,結束了兩國之間長達30年之久的戰爭狀態,並收回西奈半島百分之六十九的領土。

和平才是最終的歸宿

薩達特清醒的認識到和平才是埃及最需要的,而不是與以色列一直保持敵對。

但是,其他的阿拉伯國家並不這樣認為。

作為阿拉伯世界的“天敵”---以色列,其他阿拉伯國家始終不同意與以色列談判。

薩達特此舉無異於“背叛”了阿拉伯世界。

因此其他阿拉伯國家聯合起來制裁埃及,同時埃及國內的反對勢力也乘機開始活動,想推翻薩達特政府,並密謀暗殺薩達特。

悲劇就這樣釀成

1981年10月6日,埃及薩達特總統出席在埃及首都開羅東郊舉行的一次為慶祝埃及十月戰爭8週年而舉行的盛大閱兵典禮時,四名假扮軍人的埃及宗教極端主義分子用衝鋒槍向主席臺進行了瘋狂掃射,薩達特當場遇難,和他同時遇難的還有埃及武裝部隊參謀長和總統私人秘書等7人。

就這樣,這位埃及傑出的民主主義領導人,為了捍衛國家獨立、維護國家主權而獻出了寶貴的生命。薩達特總統的遺體被安放在紀念十月戰爭陣亡的無名戰士紀念碑下。


古今眾談


他為埃及從以色列手中收回了西奈半島,為埃及帶了和平,他是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然而,在閱兵的時候,他卻被自己的士兵掃射,子彈命中要害,一命嗚呼!在他倒下前,他說了4個字,道出了萬般的不解。那麼,像他這樣一個英雄到底為什麼會被自己的士兵掃射,還有他最後到底說了什麼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穿越歷史,瞭解那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這位英雄就是埃及前總統薩達特,出生於埃及一個普通家庭,他年輕的時候,進入軍校學習。1952年7月,薩達特參與了納賽爾領導的的革命獲得了成功,並且代表自由軍官組織發表了推翻法魯克王朝的第一個聲明,宣告了埃及的新生。此後,薩達特在埃及政府擔任要職,並在1964年至1966年和1969年至1970年任副總統。1970年9月28日,當納賽爾總統逝世後,薩達特擔任了埃及總統,就此開始了他的總統生涯。

當薩拉特當上埃及總統,他的第一要務就是反擊以色列的侵略,收回被佔領的土地。1973年10月6日,猶太教贖罪日當天,突然攻擊以色列,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在薩達特的指揮下,埃及軍隊取得了突破巴列夫防線以及殲滅以色列190裝甲營的勝利,但是最後第四次中東戰爭未能取得最終的勝利,收回被以色列佔領的西奈半島。

這場戰爭之後,薩達特意識到戰爭不能解決埃以問題,他不顧阿拉伯盟友方面的反對和超級大國蘇聯的阻撓,以驚人的膽識,毅然決然地走上了通往和平的道路。1977年11月19日,薩拉特做出了驚人之舉——突訪昔日的仇敵以色列,並且在以色列議會發表了感人至深的演講,破冰之旅,開創了埃及和以色列外交的新局面。

1978年9月18日,在美國的斡旋下,埃及和以色列簽署了戴維營協議。1979年3月26日,雙方又簽訂了《埃以和平條約》,正式結束了兩國持續了30年多年的戰爭狀態,並且收回了西奈半島69%的領土。薩拉特的此舉不僅為埃及收回了領土,而且促進了地區了和平與穩定,是埃及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

然而,薩達特的此舉在埃及國內並沒有給他帶來讚譽,反而是給他帶來了殺身之禍。阿拉伯世界認為薩達特此舉背叛了伊斯蘭世界,他們聯合起來制裁埃及。而埃及國內的反對派勢力趁機興風作浪,想要推翻薩達特,並密謀暗殺他。隨後,1981年10月6日,在慶祝埃及十月戰爭8週年而舉行的盛大閱兵典禮上,4名宗教極端分子假冒參閱軍人,在途徑檢閱主席臺時,他們突然衝出檢閱方陣,用衝鋒槍向主席臺瘋狂掃射。

薩達特中槍倒下,在他倒下前,他說了4個字:“不,不可能!”這4個字道出了薩達特萬般的不解,他至死都想不明白他為自己的國家收回領土,捍衛國家獨立,維護國家主權,最後卻被自己人暗殺。他臨死前,是不解的、不甘、痛心……這就是震驚世界的著名埃及總統薩達特遇刺事件。從此以後,各國閱兵再也沒有搞過實彈。

這位埃及傑出的民主主義領導人就這樣被自己人給刺殺,這真是讓英雄流淚又流血呀!隨後,薩達特總統的遺體被安放在紀念十月戰爭陣亡的無名戰士紀念碑下,非常巧合的是薩達特的遇刺現場和他的埋葬地就在咫尺。薩達特的墓誌銘:“薩達特總統,是戰爭中的英雄,是和平的英雄,他為和平而生,為原則而死。”


密探零零發


埃及總統薩達特被本國國民暗殺的原因,是因為他在美國的斡旋下,和以色列達成了戴維營協議,建立了正式的外交關係。

1981年10月,埃及舉行紀念“十月戰爭”的閱兵禮。薩達特作為埃及武裝部隊最高統帥,指導一場舉世聞名的戰爭。埃及武裝部隊強渡蘇伊士運河,突破以色列在西奈半島修建的“巴列夫防線”,收復了大片領土,取得十月戰爭的勝利。

在閱兵禮上,一輛卡車突然停下來,卡車上的戰士靠近檢閱臺,一名“戰士”用衝鋒槍向薩達特射出一枚子彈。 後來官方宣稱,是恐怖組織“伊斯蘭崛起”為幕後兇手,原因是埃及作為阿拉伯人的領袖,簽訂了戴維營協議,被視為背叛了阿拉伯世界。同時,由於和以色列和解,被視為背叛了伊斯蘭教。


薩達特實際上是從國家利益的角度出發對此前納賽爾遵循的政策作出了調整,與美國和以色列和解,最終收回了在中東戰爭中失去的西奈半島,實際上,薩達特認識到了問題的本質。如果埃及不和以色列達成和平協議,西奈半島不會被順利收回,埃及的國家利益不能實現。然而,在整個阿拉伯世界,伊斯蘭教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與以色列和解,相當於埃及背叛了阿拉伯世界和伊斯蘭教。 雖然,後來穆巴拉克政府和塞西政府都遵循了埃以和平協議,但實際上埃及和以色列之間的關係只是停留在官方層面,普通的埃及民眾並不認同以色列的合法地位,兩國民間關係遠沒有官方關係那麼密切。


叢培影博士


薩達特跟以色列和談當然是比較拉仇恨的,但是他真正被暗殺的根子實際上在於打擊穆斯林兄弟會!!這個地球上許多恐怖主義活動,其實都跟穆斯林兄弟會有千絲萬縷的聯繫。

穆斯林兄弟會最先就是發源於埃及,早年他們出現的目的是反對殖民主義,可是很快,他們就把西方的文明一切都打包看成殖民主義的罪惡淵源了,這就讓穆斯林兄弟會的宗旨成了,要把世界帶回1000多年前他們那本經書剛剛寫成的時候的樣子,這幾乎就成了反現代和反文明的象徵。

任何一個比較清醒的世俗統治者都知道自己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是如何實現現代化?可是穆斯林兄弟會就是要反對這條路,那麼它們之間的關係恐怕就要有大麻煩了。

而穆斯林兄弟會偏偏又不僅僅是一個運動,也不是一個單純的社會組織,他們從蓋清真寺到辦慈善福利搞教育,種種努力都是為了讓自己的思想,在伊斯蘭社會最大的普及開來。應該說這個法子經常是挺靈光的,穆斯林兄弟會在各國紮根都很深,社會各個階層都有大批擁護者。

直接動手刺殺薩達特的那幾名軍人就是穆斯林兄弟會的秘密成員!

不過穆斯林兄弟會在發動群眾中,還是接受了一些西方的現代觀念,那就是政治上的民主一人一票,實際上也很可能讓他們實現這個目的!!

不過因為世俗統治者採取的策略不同,所以說從埃及走向整個阿拉伯世界的穆斯林兄弟會在各國的分支跟統治者的關係差別也很大,他們在所在國家採取的策略簡直更是千差萬別。

對於埃及敘利亞,甚至還有沙特這樣的國家,世俗統治者鐵腕專權,那麼穆斯林兄弟會就採取武裝反抗手段,包括非常積極的各種暗殺。對於約旦和卡塔爾這樣子,政治上氣氛比較寬鬆得阿拉伯國家,穆斯林兄弟會因為有合法活動的空間,所以把自己打扮成了積極要求民主的政黨,只不過他們的最終綱領,實際上一點都沒變,還是要建立一個原教旨主義的政教合一國家!!

好多人包藏禍心的就利用穆斯林兄弟會有的分支把自己打扮成積極要求民主的政黨這一點,說他們的這個觀點是是一種進步的政治伊斯蘭主義。可是對於政治伊斯蘭主義最終要把世界帶到什麼地方去就決口不提!!!

那如上面說的,埃及對穆斯林兄弟會採取了嚴厲的鎮壓態度,穆斯林兄弟會就毫不猶豫地努力地各種搞恐怖,薩達特在這個環境裡竟然跑去跟以色列簽署了和平協定,就算要回來西奈半島,在這些穆斯林兄弟會的眼裡,那也是典型的伊斯蘭叛徒,直接就比以色列的猶太人還可恨,於是乎找到軍內幾個秘密成員,趁著閱兵的時候,下手刺殺也就毫不奇怪了。

順便再多說一句,本拉登的手下幾個干將,包括所謂的埃及恐怖醫生扎瓦希裡,他們的思想起源都是從穆斯林兄弟會的綱領那裡來的,後來的isis組織又是從本拉登的這一夥人手裡撿起來的三手貨而已。


千里巖


愛國需要鬥士、戰士,但更需要和平,需要向宿敵伸出和解之手的勇士,即便做這樣的勇士要付出生命的代價!這就是薩達特之死帶給我們的啟示。

中東的歷史城頭變幻,中東的宗教矛盾交織,中東的仇恨千年淤積,現實的流血舊恨新仇,這就是中東,一個相恨相殺土地上的悲情演繹……

曾經的埃及是反以主力,薩達特更是反以鬥士和英雄

1947年11月29日,第二屆聯合國大會關於巴以分治決議成為了阿拉伯世界團結起來反對以色列的導火索。從第一次中東戰爭到第四次中東戰爭,埃及就當仁不讓地成了阿拉伯聯軍領頭羊和主力軍,薩達特更是靠摧毀巴列夫防線一戰成名,成為阿拉伯世界的英雄。


在此我摘錄劉亞洲將軍所著《薩達特之死》中,一段關於第四次中東戰爭的精彩描述:

一九七三年十月六日,是埃及人民永遠難忘的日子。   這一天,是猶太人的贖罪節。世界上也許就屬這種節日最奇特了:人們整日不吃、不喝,也不許抽菸,坐在屋中祈禱。   他們祈禱上天賜予他們幸福與平安,然而得到的卻是戰爭。   凌晨,埃及軍隊突然越過蘇伊士運河,向駐紮在西奈半島的以色列軍隊發起猛攻。   以色列把全部精銳部隊調到西奈,阻擊埃軍,並派部隊攻入埃及本土,切斷西奈埃軍與大本營的一切聯繫。埃及軍隊以前給人們的印象是軟弱的,可這一次卻令全世界刮目相看。它在後路被抄的惡劣情形下死戰不退。那許許多多悲壯場面使人聽起來不覺眼溼。有的埃及士兵把炸藥包捆在身上,與以色列的裝甲車同歸於盡;有的埃及士兵用身體堵住以軍堡壘的機槍口,讓其它戰友衝上去……一直到停火,埃軍始終在西奈半島屹立不動。   這一仗打破了以色列無敵於天下的神話,使埃及在世界上的威望大增。   從此,十月六日變成了埃及一個重要節日,而組織策劃和親自指揮了這場戰爭的埃及總統薩達特,一夜間成為阿拉伯世界的英雄,萬人矚目。

戰爭和流血讓薩達特和埃及知道了和平的真諦,開創了埃以共生共存之先河

然而激動人心的勝利並沒有改變第四次中東戰爭大局,埃及的西奈半島依然在以色列人手裡,阿拉伯世界和以色列的戰果也依然是屢戰屢敗,阿拉伯人和猶太人的鮮血汩汩在流,仇恨沒有未來,冤冤相報何時了……

四十年前,薩達特做為納賽爾的“自由軍官組織”的重要成員被法魯克王朝逮捕時,在獄中曾說過這樣一句話:“誰若不能首先改變自己的思想,誰就不能在現實世界中進行任何改革,也就不能實現任何前進。”


這一次,薩達特要改變自己,改變得石破天驚,改變得大逆不道!因為他要與以色列積極談判用和平手段收回西奈半島。1977年11月,他親赴耶路撒冷同以色列當局會晤,打開埃以直接對話的渠道;1978年與以色列總理貝京同獲諾貝爾和平獎。1979年3月簽署《埃以和約》,正式承認以色列,結束了兩國之間歷時三十年之久的戰爭狀態。


薩達特的勇氣和遠見,使他成為了當代文明世界的偉大人物。然而先驅者的光芒常常被大眾的愚昧盲從遮蓋,薩達特一時間成了那個時代阿拉伯世界的叛徒,成為了宗教極端主義的眼中釘肉中刺。



終於在1981年10月6日,薩達特出席首都開羅舉行的十月戰爭8週年閱兵典禮時,被宗教極端主義分子刺殺,享年63歲。

宗教極端主義的暴行更加擦亮了愛好和平人們的眼睛

宗教極端主義的暴行是可恥的,它在毀滅自己的同時,更在毀滅人類的良知和探索。

所幸薪火相傳勇者繼,和平自有後來人。隨後的阿拉法特鑄劍為犁,開啟了巴以和談大門,書寫了從“反以鬥士”向“和平勇士”轉變的人生傳奇,也成為了彪炳史冊的偉大人物。



先驅者是不分國界的,類似於薩達特之於埃及,還有拉賓之於以色列,聖雄甘地之於印度,這都是仇恨泯滅人性的自毀長城慘案;先驅者的血是不會白流的,人性的光輝照耀一切,和平的春風吹遍世界,把人們的眼睛擦得更亮,使人們的心智走向成熟。

最後,謹以薩達特墓碑銘文共勉世人:

以寬大仁慈的真主的名義   

你不要認為那些為了真主而被殺害的人是死了,   

因為他們與真主同在。   

穆罕默德·安瓦爾.薩達特總統   

是戰爭的英雄,和平的英雄,  

他為和平而生  為原則而死 

(穆斯林陰曆)一四〇一年十二月八日, 公元一九八一年十月六日,他的勝利第八週年之際。


今古達觀


準確的說,主張中東和平的薩達特是被軍隊裡的極端主義分子槍殺的。

1981年埃及舉行一年一度的國慶節,在開羅近郊納斯爾城的勝利廣場上埃及炮兵方陣檢閱時一輛榴彈炮牽引車偏離預訂軌跡在檢閱臺停下,一名上尉突然向檢閱臺衝過來,牽引車上的機槍手也向那裡開槍,薩達特頸部中傷隨後不治身亡。

第三次中東戰爭結束後,薩達特意識到戰爭並不能結束與以色列的衝突,於是在政治上偏向與以色列和談,在1977年甚至訪問了以色列並簽署了《埃以和平條約》,此舉得到其他阿拉伯國家和蘇聯的一致反對,而國內的極端伊斯蘭主義分子和反政府勢力趁機佈置了對薩達特總統的暗殺。而極端宗教組織頭目祖赫迪正是這次暗殺的幕後黑手。他反對埃以和談,主張以暴力方式反以,因此薩達特被視為極端組織的眼中釘,於是祖赫迪積極聯絡埃及軍隊裡的極端主義分子進行刺殺。而刺殺成功後祖赫迪也被埃及當局逮捕直到2003年刑滿釋放。




小王知識堂


第四次中東戰爭以後,埃及已經無力收回被以色列佔領的西奈半島。而且無力繼續帶領阿拉伯盟國戰勝以色列。為了贖回西奈半島,使埃及獲得和平,薩達特審時度勢調整外交策略改善與以色列的關係,宣佈承認以色列。作為回應,以色列將西奈半島交換給埃及。雖然埃及成功收回了西奈半島,但是薩達特與以色列媾和引起了部分阿拉伯穆斯林的強烈不滿。其中的極端組織穆斯林兄弟會將薩達特稱為穆斯林的叛徒,發誓要除掉他。1981年10月6日,在一場閱兵儀式上,穆斯林兄弟會成員使用手榴彈和機關槍將其殺害。但是薩達特的死,並沒有改變埃及的對以政策。穆巴拉克上臺後繼續推行與以色列的友好政策直到今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