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喜明:不讓一個貧困戶掉隊

不讓一個貧困戶掉隊

——記全國脫貧攻堅獎貢獻獎獲得者胡喜明

胡喜明:不讓一個貧困戶掉隊

胡喜明(左)在看望患病的貧困戶汪竹軍。(資料圖片)

“扶貧,就要真心實意地把貧困戶當親人來幫扶,扶出真感情,脫貧就不是難事了。”這是胡喜明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也是他10月17日在北京領取全國脫貧攻堅獎貢獻獎後對記者說得最多的一句話。

作為桃江縣扶貧辦主任,胡喜明身先士卒,深入貧困戶家中傾聽群眾訴求,努力為貧困戶辦實事、解難事,把溫暖和關愛送到他們心中。在他和同事們的共同努力下,桃江脫貧攻堅穩步推進,貧困識別準確率達100%,貧困發生率由2016年初的6.73%降至2018年的1.35%,全縣43個貧困村已有37個脫貧摘帽,剩下的6個貧困村有望今年底全部出列。

當精準扶貧的帶頭人

2016年,胡喜明被任命為桃江縣扶貧辦主任。貧苦農民家庭長大和幾十年鄉鎮工作的經歷,使他對貧困有著真切的體驗,也讓他有著比別人更深、更真的扶貧情懷。擔任扶貧辦主任後,胡喜明堅持每月進村入戶調研不少於15天,足跡踏遍全縣有貧困人口的233個村(社區)。他還找來所有扶貧方面的資料,和同事一起利用午後、下班後的時間集中學習,研究相關政策;組織全縣扶貧幹部學習培訓,先後到全縣15個鄉鎮為20000多名黨員幹部宣講扶貧政策,講授脫貧攻堅業務知識,讓縣、鄉鎮、村所有結對幫扶幹部熟練掌握政策。在精挑細選下,全縣選派195名優秀幹部擔任駐村工作隊隊長,5098名黨員幹部結對幫扶,做到“盡銳出戰”。

在落實貧困戶是否錯評、漏評、錯退工作中,胡喜明倡導採用大數據分析比對的方式,整合利用扶貧和公安、發改、人社以及農商行等14個單位的系統數據,建立數據共享機制,形成數據質量報告,由縣扶貧開發領導小組進行“一月一調度”。這項工作,比全省推廣實施的基礎數據平臺早了1年多,為桃江縣扶貧工作決策提供了科學依據。

在走訪中,胡喜明和同事瞭解到,有的貧困戶即使得到危改指標,但手上沒錢依然建不起房子。2017年,根據政策中“差異化補貼”,他創新提出了“幸福安居工程”,即對沒有勞動能力、家庭極度困難、住D級危房或無房的貧困戶,由鄉鎮黨委書記負責審查並簽字確認,縣危改辦逐一核實,實行拎包入住。2017年以來,桃江縣已有388戶特困戶通過“幸福安居工程”,住上了新房。

做貧困群眾的貼心人

胡喜明時刻將貧困戶的冷暖掛在心頭,在扶貧路上,他踐行著“在扶貧戰線工作一天,就決不讓一個貧困戶掉隊”的承諾,幫助過的貧困戶數不勝數。

修山鎮九都村貧困戶賀德嘉年紀不小,還沒結婚,既不幹活,也不贍養父母。鄰居、親戚朋友多次上門做工作無果。2017年,胡喜明知道後上門瞭解情況。賀德嘉告訴他:“不是我不幹活,我身上有8種病。”聽完後,胡喜明笑著說:“我看你不止8種病,還應該再加一種‘懶病’。 ”

隨後,胡喜明將賀德嘉送到縣人民醫院住院治療。待其出院後,又給他送來100羽雞苗,耐心幫助他擺脫“懶病”。2017年底,賀德嘉捧著胡喜明幫著賣雞賺來的7000多元錢,開開心心過了個熱鬧年。在胡喜明的幫助下,賀德嘉依靠自己雙手脫貧的內生動力被激發出來。2018年,賀德嘉養雞、養蜜蜂,到周邊打零工,賺了10000多元。今年上半年,他幫村民建房賺到7000多元。

“胡主任是我們家的恩人啊!”說起胡喜明,武潭鎮天灣村貧困戶汪竹軍感激不已。2018年6月27日,胡喜明收到汪竹軍的一封求助信。原來,汪竹軍雙腳痛風,腫得無法塞進鞋子,走路很吃力。家裡4間木房有兩間因年久失修已經坍塌,僅剩幾根柱子支撐著,另外兩間也岌岌可危。兒子高考成績上了一本線,無力承擔學費面臨失學。胡喜明來到汪竹軍家查看後,將汪竹軍送到鎮衛生院治療,聯繫鎮、村通過“幸福安居工程”解決了他的住房問題,並聯系中國社會扶貧網、泛海助學和縣殘聯、縣教育局等單位,為汪竹軍的兒子籌集了大學4年的學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