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的人沒什麼朋友

朋友大多因為兩個基礎而成為朋友

世事洞悉之後,早不再象十八、九歲那般渴望友誼,青少年階段,鮮衣怒馬,與三、五好友同行,或載舟戶湖,覺得人生如此無憾。然而,逐漸發現,越長大越孤獨,不僅僅是我自己,看看身邊的旁人,一旦到了三十多歲,無論男女,朋友都少一大截;再看看那些年過四十的中年人,朋友更少;至於五、六十歲的人,朋友又會少一些……

究其原因,朋友大多因為兩個基礎而成為朋友,第一是相似的想法,第二是共同的利益。

年輕人,相似的想法多,並且都憧憬未來,假想著多認識幾個朋友能在未來幫助到自己實現利益,因此樂於廣交朋友,朋友自然多;而到了三十多歲、四五十歲後,發現曾以為相似的想法,其實存在著巨大分野,人與人之間真正有相似想法的,是不多的,至於共同利益,其實真能幫到的也並非很多,於是朋友自然就少了。

但儘管如此,在社會上打拼,多數的行業裡,都必然需要團隊合作,原因社會分工越來越細,要完成一件事情,是你一個人做不完所有環節,“一個籬笆三個梆”,因為利益的捆綁,社會上多數人不得不投身於一個又一個“關係網”,使自己成為“關係網”裡的一個節點,說穿了就是使自己能被別人用得上,同時也使別人能被自己用得上,因此,在社會多數行業裡,無論走紅道圖謀當官,或是走白道在職場混,又或者走黑道博個江湖意氣,都是需要朋友的,雖然,這種朋友並非真正意義上的朋友,無非利益的“糾集者”,可畢竟也算是世俗意義上的朋友。

炒股者之間,是很難有相似想法的

而炒股的人則不同,連世俗意義上的朋友往往也遠少於其他行業的人。而這,本質上緣於炒股這個行業的特殊。

炒股的人沒什麼朋友

依然拿朋友所需要的兩個基礎來分析——第一是相似的想法,第二是共同的利益。

炒股者之間,是很難有相似想法的。甚至就算買了同一只股票,假設說都買了 002148 北緯通信,但買的動作一致,思想認識卻往往不一致,有的是技術派,看圖形買;有的是看基本面;有的做短線,有的做中線,還有的做長線……因此,哪怕買了同一只票,內心的想法也全然不同。遇到該股票走勢變動時,會做出的反應也截然不同……這,還是買了相同股票的。更何況股民之間通常各自追逐著不同的股票……

這麼多年來,我發覺,股民與股民,是最沒必要交流思想的。也是最無法交流思想的,原因在於,炒股如同修道者走在一條沒有盡頭的小路上,身邊只是曠野,你只能非常孤獨地行走,許多經驗都不是語言可以傳遞,必須自己慢慢在實踐中才能逐漸悟道。

財不入急門,有時候,我們會看到某些高手,在某一兩年突然從幾十萬變成幾百萬,或從幾百萬突然成長為幾千萬,這就是所謂的爆發,但大多數爆發者,都是經歷了漫長時間積累之後,因此,看著他似乎突然發了急財,其實,那是他用漫長時間作為成本的,依然並非“急門”。

世人只注意到其進入爆發期之後賺錢的速度快,卻沒注意他在進入爆發期之前漫長的忍耐時期,有的可能長達十多年。這種時間的累積,不是旁人的思想溝通所能省略的的。


為什麼大部分散戶炒股不希望別人知道?

不賺錢,說出去自然沒什麼意思。賺錢,說出去好像有點得瑟,也沒什麼意思。

賺錢並不象有些人認為得那麼光彩。(股市不創造價值,賺的錢都是別人輸的。如果你覺得笑貧不笑娼是正常的,那咱們價值觀不同。)

01

不熟悉的親戚朋友坐到一起,聊天難免談到職業。“啊,炒股啊,來錢快吧”,“是不是跟斗牛(一種賭博)差不多”,解釋半天,別人“哦哦,……合法賭博”。

(我了個去……)

近幾年可能好些,前些年我的長輩以及一些讀書不太多的同齡人對炒股的認識就是“賭博”。

02

酒桌。有認識的,介紹,“股神”、“專家”、“大師”。

(我靠,我怎麼覺得自己像個不入流的騙子似的。)

03

有時遇到同好,難免要討論一番。最近行情怎麼看,在做什麼股票啊。如實相告。有些人用很輕佻的眼神看著你,告訴我他做某股票,賺了多少個板。更直白的,你水平也不行啊,跟我炒吧。

(你賺錢再多,跟我有半毛錢關係啊,你在我面前得瑟啥啊。我跟你一塊吹牛B玩?)

04

遇到“謙虛”的,拖著你問,最近怎麼樣,哪個股好啊,教教我唄,請你喝酒。糾纏不過,就說了自己操作的某股。

過一週,我們共同的朋友跟我說,他說你水平不行,聽你話買了XXXX,現在被套了……

(股票在調整,你要買,還賴我了……)

05

還那人,數月後,“你推薦那股太好了,漲不睜眼啊”,我:你賺錢沒?“開始虧了點,沒敢拿,錯過了,可惜了。”

炒股的人沒什麼朋友

當我們買入股票後。股票漲了,會衍生出兩種情緒:

1、希望繼續漲--貪婪

2、害怕跌回去--恐懼

股票跌了,會衍生出兩種情緒:

1、害怕再跌--悲觀

2、希望立即漲回去--急躁

股票連續下跌衍生出兩種情緒:

1、認為股票永遠不會長了--絕望

2、根本不再去關注股票--心死

股票連續上漲衍生出兩種情緒:

1、10年行情到了--失控

2、賣完又漲---懊悔

股票盤整時衍生兩種情緒:

1、股票漲還是跌啊---猶豫加彷徨

2、我賭股票上漲或者下跌---草率加武斷

股票本身還會產生很多種變化:漲、跌、盤整、先漲再跌、先跌再漲、盤整下跌、盤漲上漲、漲漲跌跌、跌跌漲漲......你能數出來多少種變化。盤中的還有1500多隻股票啊。我的神啊!如果把這些情緒和變化疊加起來,我等凡人如何承受啊!活已經不能活了,怎麼可能掙錢啊。

能夠找到的答案就是:要耐心一點,再耐心一點。

耐心等待正確的時機可以最大程度增加我們投資成功的可能性。你不用常常處於市場中。像埃德溫·利沃默在他的經典著作《股票作手回憶錄》中說的,“華爾街的傻瓜認為他必須在所有時間都交易。對於我而言,從來不是我的思考替我賺大錢,而是我的坐功。明白了嗎?我一動不動地坐著。”

著名投資者吉姆·羅傑斯對做交易時的耐心做了更生動的描述:“我只管等,直到有錢躺在牆角。我所要做的全部就是走過去把它撿起來。”換句話說,除非他確定,交易看起來簡單得就像撿起地上的錢一樣,否則就什麼也別做。


熱點的湧現和消退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其事好還: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之後,必有凶年。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強。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驕,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強。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用炒般之道指導自己操作,就不會在股市裡不顧熱點地逞強。熱點炒過之後,就會消退,好比軍隊走過的地方,很快就會長滿荊棘,一派蕭條。熱點經過一輪狂炒後,必然要陷入沉寂。

要達到很好的效果,就必須抓住熱點,而不能不顧熱點地逞強,在一輪熱點中取得了成功,不要自高自大,不要誇耀、不要驕傲,要迅速轉變思路,尋找下一個熱點,而不是繼續滯留在原來的熱點中逞強。

任何事物發展壯大後,就必然走向衰老;股市的熱點經充分炒作後,也必將消退,這是股市的基本原則之一。

股市的熱點是因為政策的傾斜,價值的低估、發展機遇的來臨等因素,才被主力資金挖掘出來,並進行炒作,加以發揮。

股市熱點都要經過發現、挖掘、炒作、消退、死寂等階段。熱點不是永恆不變的。在某種形勢下,某一板塊或某些個股由於政策的傾斜、經濟環境的變化,價值又被市場嚴重的低估,這類股票就極可能成為熱點。然而,當熱點被市場充分的挖掘、炒作和發揮之後,由於市場的慣性推動,其價格會很快脫離其實際價值,轉而成為一類高風險的股票。隨後,這種熱點,將因風險的急劇放大,而被市場資金逐步遺棄,然後轉向消退、死寂,熱點就不再存在了。隨著經濟環境的變化,政策的重新調整,市場資金又開始重新尋找新的有潛力的熱點板塊,在那些價值被低估的新的一類股群中,孕育新的熱點炒作。

這好比任何生靈一樣,都要經過孕育、發展、壯大、衰老、死亡一樣,是股市中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拓展到整個經濟領域,熱點發展變化的規律都是這樣。

熱點再大的市場環境中就是這樣變化的:一個熱點在某一領域消退後,另一個熱點又在另一領域裡湧現,以此循環往復,以至無窮。在股市內部,熱點的規律也是一樣的道理。

然而,很多投資者並不能掌握這個規律。他們在一個熱點循環完成後,不知道及時撤退,再去發現下一個熱點,而是以老眼光對老熱點進行單戀,總認為熱點的股票總會熱下去。這方面很多投資者的教訓是深刻的。

因此,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熱點不是固定永恆的,而是循環往復,層出不窮的。因此投資者在投資時,不應用老眼光留戀老熱點,而應用新眼光發現新熱點,才能跟上市場的步伐。

在一波牛市中,一般投資者對熱門股,強勢股趨之若騖,是符合牛市中“重勢不重質”的原理的。但要避免在熱點過度炒作、股價已被嚴重高估後入市。因為這樣的話,投資者很可能成為接力棒的最後接受者,從而在熱點散盡後成為熱點的受害者。

在清淡、盤整的市道中,這種思路便不是正確的了。股市盤整常常是新熱點的醞釀過程,投資者選擇股票的理念應改為“重質不重勢”。因為般市盤整時,質地好、價值有待發現的股票一般都會成為下一次熱點中的股票。所謂優質的股票,也是有多種涵義的,並不是指那些已被發現和炒作過的績優低市盈率股票,而是即將進人成長期,或目前經營困難,便隨著市場的發展,公司將逐步拓展市場領域,以及可能通過資產重組使公司煥然一新的這三類公司,這三類公司將在盤整後最易成為下階段的熱點板塊。

股票投資家巴菲特曾指出:“巨大的投資機會來自優秀的公司被不尋常的環境所困,這時會導致這些公司的股票被錯誤地低估”。巴菲特的理念,為我們提供了尋找一切熱門股票最基本的思路,即:一切因某種原因被市場低估價值的股票,都將成為以後的熱門股票。因此,找到了被市場低估價值的股票,就找到了熱門股票。


如何以及何時買賣與如何處理盤局

不論你看對或看錯,那都不重要,你必須要有自己的交易系統,必須知道何時該出手,何時不該出手。該出手時不一定會賺,但那些交易機會你必須把握。風報比1:3是我個人最低可接受範圍,也就是說,當我認為會有300點以上的行情時,我會進場交易,否則其它時刻不是我該出手的時機(因為當風報比為1:3時,10次交易只要抓到3次,報酬率就是正的,再將資本放大到100萬做一口,每筆最大損失約為總資本的2%,這樣的資金控管為一個良好的配置,可能風險都在可接受範圍,也不會對波動太為敏感),如果中間抓到1:10的機會,賺錢對你來說將是輕而易舉,中間看錯幾次行情又如何呢?

每個人自己的操作系統也不同,由這個觀點,會出現一些情形:

1). 有些點,你知道他還會漲,但並不適合進場,因為風報比不佳;

2). 有些點,你並不知道他會漲或會跌,但仍可以進場,因為獲利可能很可觀;

3). 別人買進的點,並不一定適合你進場;

4). 你進場的點,別人也不一定適合進場;

5). 所以別人認為會漲或跌,對你來說可能沒有意義。

什麼叫頭?一段漲勢,漲不動了,都可以懷疑它是頭,如果盤了一陣子後來又上去了,那原本漲不動的地方就變成所謂整理段,但對操作策略來說,漲不動的地方,我們全部都要將它視為頭部,因為這樣可以讓我們規避掉下跌的風險,就如同現在套牢在頭部的人,都是因為認為股票會在萬點再漲上去,所以抱牢,但不管我們怎麼認為,看多也好,看空也好,策略上,都該先退出持股觀望。對下跌勢來說,跌不下去的地方,都要將其視為整理段,不能將其視為底部,因為底部只有一個,一般猜都會猜錯,即使看起來像底部,還是要將其當為整理段,只能高出低進,不能買進抱牢,就像現在這邊,這是我們的標準策略。

趨勢明顯時,動用他大部份資金,不斷加碼,趨勢不明顯時,只動用少數資金,短線少量進出,目的是不想失去對市場的感覺。

當時的我不知資金的“控管”重要性,只知整日的研究決策,花了大半的時間在決策要買哪支股票,但真正會賺錢的部份只有管理,如何在買了一支股票後決定出場點和時機?只知抱著它....,結果大部份的出場點都是賠到痛後才出場,有時連之前賺的都不見了,試問自己,是否想好如何的出場?高檔橫盤整理,最好退場觀望!實在忍不住,切記,心態只有搶反彈!千萬不可“逢低承接”,盤勢一不對立刻走人,不用在意有的股票還會漲,多頭一路走來本來就沒那麼快熄火,但空方勢力醞釀卻是個事實,歷史上每次到此時,偏空的都會被嘲笑,因為人們永遠不喜歡風險,會打從心理逃避它...

避免被套牢,最佳的方法,就是買在波浪底部:

1)、上升浪時,急跌買進,此乃絕佳發財契機,為高手的絕招;

2)、盤整時,急跌買進,完全正確;

3)、下跌浪時,急跌買進,你確定要買嗎?你真的確定要買? 此時風險甚大,但機會也大,因為急跌時常有急反彈,但也常彈不起來,被套牢機會很大,一旦被套牢,千萬不可久留,否則,下場自行負責!

盤完後,第一個急跌完成,跌勢確立後的第一個反彈,為搶反彈第一時機,機不可失,也是放空者先回補的第一時間,記住,下跌浪中只有這一個急跌搶反彈是最安全的,其它都很危險!在未止跌前,用實質金錢去猜測底部是一件很不智的行為

所以建議大盤高檔橫盤時,退出觀望。高檔盤整時是散戶死傷最慘重的地方,十個有八個是在這邊陣亡,因為高檔盤整後的下殺常常都是90度角的下殺,如同毫無支撐般。下跌速度永遠比上漲快3倍!

大盤未明顯轉強,任何做多皆視為反彈,有賺就跑,這是不做空的人,在這種盤勢下唯一的活路。底部進場不贏也難”,這句話,會害人傾家蕩產,底部幾乎只能事後看出,底部的形成原因,說起來也滿好笑的,因為它常是不經意被形成。永遠,沒人知道底部在哪,我們只能不斷的懷疑,但無法100%肯定。策略上,操作不能在看似底部時放入所有資金,而是該一路加碼上去的,勢不對時,記得抽出資金速度要快。

買進等反彈的方法,重點在買進的時機,比較安全的方式,等應該是空手等,等時機到才建立部位,而不是隨意猜個底部,就買進準備等看哪天突然漲了!空手等和抱著等是完全不同的

高檔出脫,下跌時靜待落底,似乎常只是口號,姑且不論到底會不會再漲回來,這一年來,相信持股者心理壓力也夠大了,這就是股票看似簡單,實質上很難的原因之一。


經典炒股智慧

1、犯錯並不可怕,可怕是不知自己犯了惜,知惜卻不肯認錯就更加不可救藥。

2、在股市偶爾賺點錢很容易,困難在於怎樣不斷地從股市賺到錢。

3、炒股這行的特點是入行極其困難。有些一入股市便撈了幾個錢的人會認為炒股很容易,我要說這是錯覺。說白了這只是初始者的運氣,這些錢是股市暫時"借"給你的,遲早會收回去。

4、小偷的本事不在偷,而在於危急的時候怎麼逃。

5、 如果要我用一句話來解釋何以一般股民敗多勝少,那就是:人性使然!說的全面些,就是這些永遠不變的人性——討厭風險、急著發財、自以為是、趕潮跟風、因循 守舊和耿於報復,使股民難於避開股市的陷阱。說得簡單些,就是好貪小偏宜、吃不得小虧的心態使一般股民幾乎必然她成了輸家。人性討厭風險,所以小賺就跑, 小賠時卻不忍割肉,人發財心太急,所以大,賠光也塊,人好自以為是,所以執著於自己的分析,忽略了股票真實的走向;人好跟風,所以常常丟掉自己的原則;人 好報復,所以猶如賭徒一般,輸了一手,下一手就加倍,再輸,再加倍,於是剔光頭的時間又加快了。

6、掙錢只有三個方法:用手,用腦,用錢。

7、股票市場是有經驗的人獲得很多金錢,有金錢的人獲得很多經驗的她方。

8、學股的過程就是克服“貪”等與生俱來的人性,養成"不貪”等後天的經驗的過程。

9、炒股的最重要的原則就是止損。

10、股票的迷惑性不在於股票所基於的價值,而在於它給炒股者提供的幻想。

11、在股市這恆久的賭局中,你每時每刻都面對著這些決定。更重要的是,在股市上的這些選擇,並不僅僅是腦子一轉,而是必須採取一定的行動才能控制你所投資金的命運。不採取行動,你的賭注永遠都在臺面上。

12、要用較出場價更高的價位重新入場是多麼困難。股價一天比一天高,你只能做旁觀者。

13、 紐約有位叫夏皮諾的心理醫生,他請了一批人來做兩個實驗。實驗一選擇:第一、75%的機會得到1000美金,但有25%的機會什麼都得不到;第二,確定得 到700美元。雖然一再向參加實驗者解釋,從概率上來說,第一選擇能得到750美元,可結果還是有80%的人選擇了第二選擇。大多數人寧願少些,也要確定 的利潤。實驗二選擇:第一、75%機會付出1000美元,但有25%的機會什麼都不付;第二,確定付出700美元。結果是75%的選擇了弟一選擇。他們為 了搏25%什麼都不付的機會,從數字上講多失去了50美元。

14、導致他們破產的心理因素通常只有一個:太急著發財!行動上就是注下的太大。

15、帶著"賺大錢"的心理入場,你的注會下得很大。如果不幸開始虧損,要接受“虧很多錢"的現實是很困難的。隨著虧損的一天天增加,你的正常判斷力就慢慢消失了。直到有一天你終於無法承受過於巨大的損失,斷腕割肉。你經受了在正常情況下不會發生的大損失。

16、在炒股這行,傳統的對錯在這裡是不存在的或者說是沒有意義的。投資大眾及他們對未來的看法是影響股價的唯一力量。

17、不要太固執己見,不要對自己的分析抱太大信心。認真觀察股市,不對時就認錯。否則,你在這行生存的機會是不大的。

18、股票跌的時候湧過有它跌的理由,常常下跌的股票會越跌越低。

19、對那些帶著只想在股市賺幾個零花錢的股友來說,股市在開始時或許很慷慨,隨著時間的推移,你就會明白它向你討債時是何等兇惡。

20、除了你自己必勝的信念之外,其他的一切幾乎都反對你在股市成功,就算你的親朋好友,有多少人會鼓勵你靠炒股為生?

21、當街頭巷尾的民眾在談論股市如何容易賺錢的時候,大市往往已經到頂或接近到頂。而大眾恐懼的時候,則該賣的都已經賣了,股票的跌勢也就差不多到頭了。


股市絕非賭博靠運氣,大家要不斷總結學習,只有深刻的瞭解市場,理解股市的規律,才可以長期生存。如果有朋友對於選擇好股以及買賣點方面把握的不好,關注微信公眾號:股市財燈(php5289),提升盤感,讓你快速找到適合自己的操作方法,助你更好的獲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