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祕:古城晉中傳統葬俗——幹喪

幹喪是指人死後,臨時寄埋一段時間(兩三年),或很長一段時間(二三十年),待配偶或家中其他人去世後,再一起安葬的喪葬儀式。

探秘:古城晉中傳統葬俗——幹喪

辦理幹喪的儀式在當地稱“喪葬”,通常情況下,喪葬儀式要跟後逝者的安葬儀式同時進行,具體操作流程如下:

其一、擇吉日:請陰陽先生選擇安葬日期。

其二、通知人主:由本家侄子戴孝前往人主家裡通知出殯日期及有關事宜。

其三、參加人員:子女、侄兒、侄女及本家親戚。

其四、起骨和安葬。

幹喪儀式前三個流程這裡不一一累述,今天小編給大家談的是:充滿儀式感的起骨流程。

探秘:古城晉中傳統葬俗——幹喪

首先、擇日,請陰陽先生選擇起骨日期。

其次、起骨前要擺放供品、燒香、放炮、閨女放聲大哭,意在告訴死者,兒孫要對其進行重新安葬,以便與家人團聚。

再次、挖墓:挖墓要從墓前小房開始,依照方位按順序挖,挖到棺木時要仔細觀察棺木現狀。如果棺木完好,還能繼續移動,“喪葬”時仍然使用舊棺木,將其與新死者一起安葬在新墓穴內。如果棺木已腐爛,但人體骨骼尚未離散凌亂,就要選擇比小棺大些的棺木重新安放。如果屍骨已經凌亂,則可用小棺木進行安葬。

探秘:古城晉中傳統葬俗——幹喪

第四、拾骨頭:正式拾骨前,要先把棺蓋打開,參與拾骨的人員可稍作休息,等棺內氣味散過後,才進行拾骨。參與拾骨的人員要戴橡膠手套,並把酒噴灑在屍骨上,因為屍骨有毒,會傷害到人體。

關於拾骨民間還有這樣的流傳說,說起骨時不能見到太陽,因此一般起骨都要早起。如果地形比較複雜或其他原因導致的太陽出山還沒完成起骨儀式,就要在舊墓上搭建臨時帳篷,以遮擋陽光。

探秘:古城晉中傳統葬俗——幹喪

拾完骨頭,安放好以後,要把舊墓穴口封上,並在新墓穴周圍搭起一個小靈棚,把小棺木放在靈棚內。出喪頭一天下午,子女要做上供菜,到靈棚內燒香、放炮、上供,這項活動人主也要參加。

等到出喪下葬的時候,要先放炮,然後封好小棺木,在小棺蓋上蓋好紅布。等新逝者靈柩到達墳地後,要依照當地男左女右的順序依次擺放,男性有多為妻子者,要按與逝者(男性)結婚先後依次進行擺放。部分地區會把有兩個妻子者安放在一左一右,然後丈夫在中間,其實這種做法是不妥的。(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