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上唯一一座寺廟,位於江心700多年屹立不倒,這是為何?

長江上唯一一座寺廟,位於江心700多年屹立不倒,這是為何?

哈嘍,大家好,我是旅者心心,歡迎閱讀本篇文章。這次心心要說的是長江上的唯一一座寺廟,這座寺廟位於長江中心,距今已經有七百多年的歷史,期間哪怕是水流湍急、洪水氾濫,這座寺廟依然屹立不倒,這當中究竟有什麼玄機?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長江上唯一一座寺廟,位於江心700多年屹立不倒,這是為何?

心心要說的寺廟位於湖北鄂州,名叫觀音閣,由於地處長江江心,所以也被稱作是“萬里長江第一閣”。如果站在鄂州小東門外邊的大堤上,就可以看到這座閣樓,氣勢蜿蜒盤旋如同天龍。這觀音閣長24米,高14米,總面積有三百多平方米,紅石青磚,看起來氣勢磅礴,熊然巍峨。幾百年來,觀音閣飽經風霜,自古至今縱覽長江。

長江上唯一一座寺廟,位於江心700多年屹立不倒,這是為何?

鄂州觀音閣是唯一建在長江江面上的的寺廟,坐落在長江裡的一塊大礁石上。如果雨季來臨,長江就會漲水,這時候觀音閣的地基就被淹沒在水中,有時候汛期比較嚴重的話,就只剩下高層的窗戶、簷牙、龍吻露出水面,遠遠望去,這棟幾百歲的古建築就好像漂浮在水面一樣,很是神奇震撼。

長江上唯一一座寺廟,位於江心700多年屹立不倒,這是為何?

觀音閣建造於宋代,據考證,大約是在1280年修建,剛開始只是一座普通的寺廟,後來幾經興廢,在元代的時候修葺維護,才命名為觀音閣。在觀音閣上有“龍蟠曉渡”四個大字,這四個大字是在清代的時候,有一個大學士所提,很多遊客在此遊玩的時候都以為是元朝時期的字,其實不然。

長江上唯一一座寺廟,位於江心700多年屹立不倒,這是為何?

觀音閣屹立於長江七八百年,要知道萬里長江被稱作為天塹,上起巴蜀,下至吳淞,浩浩蕩蕩,只有鄂州的觀音閣能夠雄踞江心,就好像中流砥柱,百年來風雨不動。有很多人都很是震驚,為什麼觀音閣在長江的洪水猛獸當中,依然屹立不倒呢?迷信一點的說法就是這可是觀音閣啊,自然有觀音的庇護,那麼事實上真正的玄機是什麼呢?

長江上唯一一座寺廟,位於江心700多年屹立不倒,這是為何?

其實,這主要要歸功於觀音閣的底座:龍蟠磯。龍蟠磯的形狀就好像一座大船,既能夠很好地分解水流,減緩水勢,還能夠順勢瀉流,所以任憑長江江水的拍打咆哮,龍蟠磯總是能夠穩如泰山,絲毫不受江水的影響。不得不說,建造觀音閣的古代工匠,真的是對流體力學進行了巧妙運用,再加上這獨特的建築風格和造型,令無數人駐足留戀,讚歎不已。

長江上唯一一座寺廟,位於江心700多年屹立不倒,這是為何?

在觀音閣上,原本有幾棵古樹,在江水中浸泡的時間久了,已經枯萎凋謝,令人喜出望外的是,近幾年,這幾棵古木竟然起死回生,每到春季,古木就吐露新芽,這是一次生命的重生。在觀音閣中還有一處神奇的地方,就是位於閣中的一口老古井,井中的水自古以來都清澈見底,而且水位比長江的水位還要高,實在是令人稱奇。

長江上唯一一座寺廟,位於江心700多年屹立不倒,這是為何?

據說,在觀音閣還有這樣一個神話故事:古時候,龍蟠磯上有兩個凹口,能夠隨著江水漲落,就像是長在水面上一樣,有人說這是神鱉的眼睛,一隻眼睛可以吐油,另外一隻可以吐鹽,能夠很好地解決寺里人們的吃飯問題,後來,有一個貪婪的人,把兩個凹口挖壞了,從此便再也沒有油鹽吐出來。如今,觀音閣上的古樹、古井、神鱉眼,被稱作為“三絕”。

長江上唯一一座寺廟,位於江心700多年屹立不倒,這是為何?

我國上下五千年,歷史長河中充滿了神奇和奧秘,尤其是看到這座屹立於萬里長江之中的觀音閣,更是感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看到這裡,相信你就明白這座觀音閣為何屹立於長江而百年不倒,除了後代的維護保養,這當中的玄機竟然是閣樓底下的龍蟠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