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我能不能睡一會?”這句話成7歲女孩遺言,媽媽:都怪我

“媽,我能不能睡一會?”這句話成7歲女孩遺言,媽媽:是我的錯

沒有家長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有出息,所以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上各種補習班。而這種壓力是潛在的。

前段時間爆火的家庭電視劇小歡喜,就引起了熱議,劇終的宋倩逼迫喬英子學習以至於孩子最終得了中度抑鬱症,這也引起了許多家長的深思。

“媽,我能不能睡一會?”這句話成7歲女孩遺言,媽媽:都怪我

知乎上一位媽媽就類似於“宋倩”,只不過孩子才七歲。王女士就是給才剛上一年級的兒子報了六個各方面都補習班。某天孩子因為在練習跳舞時突然暈倒了,被送進醫院搶救。當王女士慌張懊惱的見到孩子時,孩子有氣無力的說了句:媽媽,我能不能睡一會? 之後便再也沒有睜開眼。經檢查才得知,孩子的大大小小的器官都已因過度疲勞而衰竭,王女士十分號啕大哭的自責:都怪我害了女兒。

“媽,我能不能睡一會?”這句話成7歲女孩遺言,媽媽:都怪我

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稍微原地踏步一會兒,可能就被淘汰掉了。那麼,很多家長經常給孩子施加壓力是什麼原因呢?

這是要是因為家長們都有一個誤區都認為技多不壓身,多會一項總比不知道要強很多。更何況,現在的社會發展趨勢就是競爭中淘汰,優勝劣汰,沒有點本事還真無法在以後的社會立足。王女士也說過原因:人多,競爭力大,不讓孩子多學點,以後會落後與別人的!

“媽,我能不能睡一會?”這句話成7歲女孩遺言,媽媽:都怪我

但是,家長們往往在定向思維的情況下,忽略了孩子的感受。他們沒有想過,孩子年紀還那麼小,並且又學那麼多東西,根本消化不了,有時甚至因為沒有興趣而產生厭煩感。大多數孩子是無法堅持下來如此多的技能的,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還不如不學。這樣孩子的逆反心理也也越來越重,甚至會給他們帶來重大壓力和心理疾病。

關於補習班,興趣班,家長們應該怎樣來看待它們的存在的呢?

一、有興趣,孩子才有動力

興趣是成功的基石,只要孩子對某樣學習有了興趣,才能激發他的慾望。如果家長盲目的只求多不求精的給孩子報各種興趣班,反而會物極必反,孩子因學習的種類太多而眼花繚亂,從而失去了原本的興趣。

“媽,我能不能睡一會?”這句話成7歲女孩遺言,媽媽:都怪我

二、不能強加於孩子自己的思想

有的家長認為唱歌跳舞會前途無量,而孩子喜歡畫畫,家長卻認為畫畫沒用,就逼迫孩子學習他們自己不感興趣的而父母們認為很有出息的事物,自然而然會給孩子心理造成傷害。還有的家長就更加“自私”了,把自己年輕時無力完成的夢想願望強加於孩子,讓孩子幫自己完成,有沒有興趣先不說,這不僅會給孩子很大的壓力還有可能讓孩子徹底對某些事情失去興趣甚至厭煩。

“媽,我能不能睡一會?”這句話成7歲女孩遺言,媽媽:都怪我

所以家長們一定要記住,孩子也是一個有獨立思想的人,若是爸媽強加於他們一些與內心相違背的事情,他們反而更加叛逆易怒。不需要什麼都沾一沾,然後就放棄,而是應該讓孩子自己選擇一門最感興趣的來進一步強化,學到精髓,這樣孩子才能健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