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丑》把病人逼成瘋子!為什麼我們都愛小丑?

相信不少小夥伴都在第一時間刷完《小丑》,這部非常特殊的“漫改電影”從預告片放出就牢牢抓住了漫迷的心,那麼看過之後,大家覺得如何呢?院長在連刷兩遍之後,特來分享一些自己的想法和見解。不過每個人的理解不盡相同,求同存異,大家輕噴。(為照顧還沒看過電影的朋友,涉及劇透的部分,會明確標出來)

《小丑》把病人逼成瘋子!為什麼我們都愛小丑?

把病人逼成瘋子

正如導演一再強調的那樣:這部電影並不是講述小丑的故事,而是一個人成為小丑的故事。

不過導演並不算是劇透,明確意義上來說主角亞瑟·弗萊克不是一個正常人,在悲慘的原生家庭環境下,他患有複雜的精神疾病。最為突出的就是他會不受控制的放聲大笑,這種病態的大笑原本就是小丑經典的招牌動作,小丑是瘋子是反派,一切的不合理都可以被冠以反派的特色來解釋,也就沒人會去深究。

《小丑》把病人逼成瘋子!為什麼我們都愛小丑?

但是亞瑟的笑是一種明確的神經性疾病——假性延髓情緒(PBA),又稱情緒調節障礙。大部分患者是由於腦部神經系統受損,而落下的一種精神上的殘疾。採訪中,鳳凰叔(傑昆·菲尼克斯)曾表示在準備階段他確實去了精神病院,與該病的患者接觸學習,才能演繹得如此真實。

《小丑》把病人逼成瘋子!為什麼我們都愛小丑?

弱肉強食的環境總是社會最真實的寫照,更何況這兒是民風淳樸的哥譚市。

於是,亞瑟作為一個弱勢群體代表,遭受了各種欺凌、侮辱、被人下套,以及第一幕最後的爆發,一切都在情理之中。(下文開始涉及劇透,請謹慎閱讀)

《小丑》把病人逼成瘋子!為什麼我們都愛小丑?

正值市長競選,“小丑地鐵殺人事件”像一劑催化劑,刺激了長久以來的民憤,讓貧富階級之間的矛盾徹底爆發。作為導火索,他本不具備對社會危害,直到他的同事給了他一把槍。

《小丑》把病人逼成瘋子!為什麼我們都愛小丑?

當一個弱者獲得力量,便有了資本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對於亞瑟而言,他想在鏡頭前證明自己,更想在鏡頭前否定世俗的規則。所以在影片的最後,他精心打扮,只為在鏡頭前展現真實的自我。

《小丑》把病人逼成瘋子!為什麼我們都愛小丑?

扭曲的價值觀

《小丑》在上映之初,便引起了社會強烈的負面反響,不少人認為電影宣揚了大量負面且扭曲的價值觀,部分地區的影院甚至增派了安保檢查,以防止悲劇重演。(《蝙蝠俠:黑暗騎士》曾發生過槍擊事件)

《小丑》把病人逼成瘋子!為什麼我們都愛小丑?

首先一點,我們都必須承認《小丑》主角陷入瘋狂後的價值觀是與現實世界的道德規範相違背的。電影所描繪的故事,也確實會讓一些人從生理到心理上感到不適。畢竟我們看慣了超級英雄打擊犯罪,拯救人類的電影,即便會有英雄失敗,穿越時間也能補救回來。從廣義的評判標準來說,這部電影確實不算是大眾會喜愛的電影,但以馬丁的話來說,這才是電影(cinema)!

《小丑》把病人逼成瘋子!為什麼我們都愛小丑?

《小丑》電影之所以受歡迎,不是在於它宣揚負面的價值觀,而是一種先鋒式的實驗探索。導演把小丑這一刻板的漫畫形象,從人們的思維慣性中剝離出來,完成了另類漫改電影的表現。再加上傑昆·菲尼克斯驚為天人的演技,黑暗、壓抑、瘋狂得淋漓盡致,才讓觀眾對《小丑》產生迷戀。

《小丑》把病人逼成瘋子!為什麼我們都愛小丑?

說到底,《小丑》是一場對電影藝術的探索,只不過影片題材及價值觀在社會道德底線邊緣瘋狂試探,一些人無法接受,一些人樂在其中。

瘋狂的幻想

達成了以上的共識,我們繼續聊回電影故事本身。

說實話,看第一遍電影時,我們可能大部分時間的注意力都會放在鳳凰叔的表演上。這也沒辦法,從導演風格到攝影鏡頭語言,再到劇本的縝密編排,演員的完美表演。都讓人有一種不是在看電影,而是身臨其境在看舞臺劇的錯覺。

《小丑》把病人逼成瘋子!為什麼我們都愛小丑?

但如果你再看第二遍,第三遍,就會有一種被騙了的錯覺。故事的很多細節都值得推敲一番,到底導演是想讓我們看到他拍出來的這個故事,還是我們自己所理解出的故事呢?

《小丑》把病人逼成瘋子!為什麼我們都愛小丑?

在採訪中,導演曾笑著談到:“我聽到了很多人對這部電影的不同解讀,有人說,整個都是小丑腦中的幻想,都不是真實發生的。我希望大家都能有自己的想法和解讀。”

電影前期有很多幻象或者說是亞瑟的臆想,前面我曾提過亞瑟有複雜的精神疾病,除了會突然大笑,他也和母親一樣有嚴重的臆想症。看到電視上的脫口秀,幻想自己也在現場;尾隨一面之緣的鄰居,幻想自己和她談戀愛。這兩處是非常明確的臆想,是為了表現亞瑟的精神問題。

《小丑》把病人逼成瘋子!為什麼我們都愛小丑?

除此之外,最有爭議的就是有關亞瑟母親佩妮的真相,這一條是亞瑟徹底爆發的關鍵主線。佩妮認為亞瑟是自己和托馬斯·韋恩的私生子,亞瑟得知後非常生氣,前去找韋恩理論,尋求“父親的幫助”。但托馬斯·韋恩卻堅持這些是佩妮的臆想,甚至在阿卡姆精神病院還有明確的診斷報告,亞瑟也不過是佩妮領養的孩子。

《小丑》把病人逼成瘋子!為什麼我們都愛小丑?

看似我們和亞瑟都得到了真相,但或許這都是導演想讓我們看到的。托馬斯·韋恩有錢有勢,又到了市長競選的關鍵時刻,他怎麼可能實話實說呢。診斷報告上說佩妮的患有臆想症,卻又領養了亞瑟,還眼睜睜看著亞瑟被虐待。在美國領養孤兒需要重重審查,一個臆想症患者(又是窮人)怎麼可能領養到孩子呢。

《小丑》把病人逼成瘋子!為什麼我們都愛小丑?

佩妮照片後面有托馬斯·韋恩的表白

另外還有一個疑點,就是亞瑟在被托馬斯·韋恩打玩一拳後鑽進冰箱裡。這個細節鋪墊到影片最後也沒有明確交代,難道整在此之後全都是亞瑟的臆想?

《小丑》把病人逼成瘋子!為什麼我們都愛小丑?

這就不得而知了。

最後的結尾又有一絲開放性結局的意味,導演把亞瑟的故事選擇權交給觀眾,希望每個人都能有自己的解讀。

不瘋魔不成活

畢竟有希斯·萊傑版小丑珠玉在前,從立項開始,就有無數人對鳳凰叔版的小丑持懷疑態度。如果足夠優秀,確實可以定義一些東西,《蝙蝠俠:黑暗騎士》中的小丑,在影史上給人留下了太過深刻的記憶。

《小丑》把病人逼成瘋子!為什麼我們都愛小丑?

小丑與蝙蝠俠,一體兩面,又相互對立。到底是小丑造就了蝙蝠俠,還是蝙蝠俠造就了小丑。一言以蔽之,這些都是我們對於“小丑”這一經典漫畫反派的刻板印象。而《小丑》卻在極力擺脫這些枷鎖。

《小丑》把病人逼成瘋子!為什麼我們都愛小丑?


斯人已逝,院長覺得對於演繹小丑這個角色,希斯·萊傑和傑昆·菲尼克斯沒有辦法輕易地評判孰優孰劣。電影表演又不是比賽,各自演繹了不同的結果,我們只能說更喜歡哪位演員,卻不能否認另外一位。

《小丑》把病人逼成瘋子!為什麼我們都愛小丑?

對於鳳凰叔的演技,院長最喜歡的是倒數第二場戲,小丑被警察帶走,望著窗外的混亂,他發自內心的大笑。醒來後在人群中狂舞,完成了這一角色的昇華。危險而又迷人的反派,不瘋魔,不成活。

《小丑》把病人逼成瘋子!為什麼我們都愛小丑?

因篇幅有限,關於《小丑》今天咱們就先聊到這裡,院長知道還有很多地方值得一起討論,所以我們評論區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