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藏在短視頻背後的黑手,小心變“肉雞”

短視頻平臺逐漸成了許多年輕人的新寵,刷視頻也成了一種全新的行為習慣。然而,騙子也蹭上了短視頻這個流行熱點,以

提供網絡借貸、測試借貸信用分等為由發佈視頻實施網絡詐騙,其中不乏大量假冒的“山寨賬號”。

案情回顧

張女士在某短視頻平臺看到一條網絡借貸推廣的視頻,評論區有人稱“借錢找我,利息很低”。對方邀請張女士添加微信細聊,以“包裝收入以獲得信貸額度”“辦理借款需要短信驗證碼”等為由,騙走了張女士1890元。

無獨有偶,詐騙形式多變

暗藏在短視頻背後的黑手,小心變“肉雞”

類似通過短視頻平臺詐騙的案件也有很多,通常宣傳的形式為“生日返利”“萌寵免費領”“領取蘋果手機”“有償點贊”等一系列帶有誘導性的熱點題材,其套路都是以免費贈送為幌子,對用戶進行各種誘騙,屢屢得手。

詐騙分子為何在短視頻平臺屢屢得手?

審核機制待完善

暗藏在短視頻背後的黑手,小心變“肉雞”

通過分析發現,部分平臺存在無須審核即可通過認證的問題。部分用戶賬號冒用官方標識作為頭像,比如:“xx金服”“xx技術部客服”等,存在極大迷惑性。

風險提示缺失

用戶在觀看視頻過程中,對於含有誘導性的視頻內容,平臺“該視頻包含誘導性信息,請謹慎點擊外鏈”等提醒內容缺失,這都埋下了安全隱患。

短視頻平臺會不會成為詐騙聚集地?

手管君分析,騙子盯上短視頻平臺進行詐騙,是因為短視頻具有其他網絡平臺不可替代的傳播和溝通優勢:受眾人數多、傳播範圍廣、迷惑性強。

  • 短視頻可謂有圖有音有真相,它的迷惑性更強,更容易讓受害人信以為真。
  • 短視頻傳播很快,受眾很廣,騙子們得手的機率倍增。
  • 平臺用戶年輕人居多,他們的防範意識不高,社會經驗不足,容易被新奇事物吸引,可以說是騙子眼中絕佳的“肉雞”。

安全建議

對於網絡平臺:

盡到審核和舉報義務。加強對賬戶、以及各種營銷廣告的審核工作,對於用戶舉報的涉嫌詐騙賬號及時進行封號處理。必要是可以向警方舉報和提供相關線索。

對於普通用戶:

短視頻平臺用戶在觀看帶有營銷推廣內容的短視頻時要提高警惕,不隨意添加陌生人的微信或QQ號,更不要輕易透露隱私信息;在遭遇對方錢財要求時應高度警惕,發現問題及時舉報或公安機關報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