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永浩的失敗,也是中國新造車的失敗?

文|李清柯

​2011年11月20日,北京西門子總部。一個身材肥胖的,戴著眼鏡的男人舉著大錘,將三臺西門子冰箱砸得破碎。這一幕被記者拍下,隨後在次日登上各大新聞網站的頭條。

羅永浩的失敗,也是中國新造車的失敗?

之所以砸冰箱,原因在於兩個月前,羅永浩家的西門子冰箱冷藏間積水過多,於是羅永浩在微博上發了一條吐槽西門子質量的微博。

羅永浩的號召力是巨大的。這條微博引來了超過3000次的轉發,活生生成了一樁西門子的嚴重公關負面。西門子對此進行回應,表示不是質量問題。這種說法激怒了羅永浩。於是,就有了後來砸冰箱的一幕。

羅永浩的失敗,也是中國新造車的失敗?

有趣的是,被砸的三臺冰箱,並不是羅永浩特意買的,而是分別屬於左小祖咒、韓寒以及馮唐。於是有人說,這不是一次普通意義上的消費維權,而是互聯網時代,中國知識分子主導公共事件的一個典型。

騰訊網針對這件事,發起了網絡調查。有超過93%的網友表示支持羅永浩砸冰箱。中國經濟網的評論文章寫道:這一砸,砸出了消費者面對大型跨國公司維權時的無奈,砸出了部分跨國公司在售後服務、危機公關等方面流露出的傲慢。

這使得羅永浩跳脫出網絡的領地,走上更大的公共輿論陣地。許多人開始記住,有一個叫羅永浩的胖子,擅長用尖酸刻薄以及憤怒的語言參與公共事件的發聲。這成就了羅永浩本身,也圈定了羅永浩。他是一個野生知識分子,也只能是一個野生知識分子。

羅永浩的失敗,也是中國新造車的失敗?

近代哲學家殷海光認為,知識分子的主要職責之一,就是持續對流行提出批評。在砸冰箱事件後的一年,羅永浩創立了錘子科技,號稱要打造一流的數碼消費產品。錘子科技的命名,來自於錘子砸冰箱的啟發。

這是問題的關鍵,羅永浩之所以成名,就在於對流行進行批評。當他選擇創立錘子科技,其實是對自身價值的背離。從對韓寒電影的批評,到許知遠單向街書店經營的艱難,甚至是蔣方舟的過度代言,每一個知識分子都嘗試陷入相似的尷尬。

但羅永浩走得太遠。他親手築了一個足夠高的高臺,接著跳了下去。

這也不僅僅是一個野生知識分子變革數碼行業失敗的故事。而是對所有批評者試圖創業變革的啟示錄。

羅永浩的失敗,也是中國新造車的失敗?

今年的11月3日,羅永浩發佈了一條微博。“雖然過去的10個月一直在跟時間賽跑,而且跑的其實挺好,但還是上了法院的限制消費令名單。”

因為錘子科技未能按時給予供應商進行貨款兌現,丹陽市人民法院在10月30日對羅永浩採取了限制消費措施。

一家科技公司的墜落,引來的最大討論不是有關於商業模式、產品的討論。一方的聲音,是羅永浩欠錢不還,到底算不算無賴。一方的聲音,是該不該給理想主義多一些寬容的空間。

羅永浩的失敗,也是中國新造車的失敗?

羅永浩那條微博的下方有兩條熱度頗高的評論。一條是,“所以,請一定成功,好嗎?”一共有14565個贊。一條是,“記得當時有位大學生對史玉柱說過 你不站起來就傷害了我們這代人的感情。”一共有4304個贊。

大家更願意記住的,還是那個野生知識分子羅永浩。而不是那個號稱打造一流的數碼消費產品的羅永浩。

羅永浩的失敗,也是中國新造車的失敗?

“你們覺得我很奇怪,我是如此的不樣 我覺得你們很奇怪,你們怎麼能都不一樣?”這是涅槃樂隊的一句歌詞。這句話被羅永浩寫進他的自傳《我的奮鬥》裡。

在特定時候,特定領域,在一個高度一樣的環境,你只要做一個不一樣的人,就肯定是對的。

羅永浩自己說,“我二十多歲走上社會以後,無論做什麼,都沒有靠父母給我帶來好處,以及靠他們選擇一個比較容易走的適合既得利益集團子弟的路線。”

這是種誠實。他的人生軌跡是非主流的路徑。高中退學,做二手書生意,後來倒賣二手車…

再到後來走投無路,羅永浩厚著臉皮給新東方的俞敏洪寫了一封信,希望面試英語老師。

羅永浩的失敗,也是中國新造車的失敗?

羅永浩前兩次的試講,都被斃掉了。第三次試講,他放開了講,用不限於網絡段子,情色笑話,傳銷話術以及在市井式的交流方式,不少學生笑了,羅永浩通過了試講。

這種“不一樣”的生命力意外的綿長。如今在淘寶上,你依然可以買到羅永浩當年繪聲繪色的演講視頻。羅永浩甚至衍生出文化產品,比如有人將當年羅永浩的金句印在了馬克杯以及T恤上。

三表龍門陣將羅永浩評價為,“他作為海淀齊達內,一直是在和一幫職業乒乓球、職業檯球手踢足球比賽。”

自媒體的急速發展最終將羅永浩塑造成知識分子。同一時期,以同一方式崛起的知識分子,還有韓寒。但是相比起韓寒,羅永浩更加粗野。

羅永浩的失敗,也是中國新造車的失敗?

2019年的4月,吳曉波在直播節目《吳曉波解讀大敗局》裡頭分析錘子科技的失敗,認為羅永浩犯了兩個錯誤。第一,夢太大。第二,入錯行。

今年10月,吳曉波的巴九靈上市失敗,羅永浩在微博發文:每次有傻逼教我如何做手機的時候,我都想說下面的這段話,但每次都忍住了。今天,在這舉國歡慶吳曉波老師上市夢碎的大喜日子,我就說了吧:“你們的心情我很理解,國足踢得不靈的時候,我也有衝動跑到場邊兒直接給他們來個場外指導,但每次都剋制住了……因為我只是有點傻,並不是真的傻逼呀。”

很多年過去,羅永浩的憤怒依然可以讓許多人興奮,#羅永浩點評吳曉波上市失敗#登上了微博熱搜。

羅永浩的失敗,也是中國新造車的失敗?

對於自我定位,羅永浩在《我的奮鬥》同樣有過獨白:接受訪談的時候我都公開強調,我是一個特別迷戀金錢的人。於是,一個理想主義者以理想主義的方式進入商業。

羅永浩的失敗,也是中國新造車的失敗?

錘子科技並不是羅永浩在商業社會的第一個產物。2006年,厭倦了當英語老師的羅永浩創立了牛博網。憤怒同樣是創業的手段。對於其他的博客網站,羅永浩稱之為“幾乎全是文字垃圾的大型博客。”

羅永浩的失敗,也是中國新造車的失敗?

這是一個凝聚著憤怒與理想主義的網站。知名樂評人張曉舟後來在微博上回憶,“2007年突然接到一個陌生電話,對方說他叫羅永浩,說連嶽每年給他推薦一個人去牛博,張曉舟今年中舉,最後又補充說牛博木有稿費。第二天我和羅胖就在職業伴郎王小山見證下吃飯認親。”

除此以外,還有眾多耳熟能詳的名字,包括韓寒,柴靜,梁文道等人。所以有人說,十多年前要向別人證明自己是一個文藝青年,最好的方式還是提一提牛博網。

2008年,羅永浩入選了《南方週末》的年度致敬,評價語這樣寫:牛博網使稀缺的民間公民社會走向成熟。但這句話也預示某種不便言說的風險。2009年,牛博網正式關閉。

羅永浩的失敗,也是中國新造車的失敗?

相似的邏輯延伸到錘子科技的創立。

第一代iPhone上市的時候,馮唐從美國給羅永浩帶了一部。於是,羅永浩在嘲諷各大手機廠商之餘,決定製造“在用戶體驗、審美、營銷推廣、戀物、完美主義傾向這五項上都不輸給喬布斯。”

在錘子手機首次發佈當晚,羅永浩站在巨大的電子背景板前,背景板是羅永浩戴著圍裙坐在桌子,設計著手機,他說“我們要做智能手機時代的工匠。”

後來羅永浩在接受專訪時,更直白地說“屌絲走開,為精英服務。”

羅永浩的失敗,也是中國新造車的失敗?

《人物》雜誌在“羅永浩 錘下那個理想主義者”報道中寫到,當時一個最早加入錘子科技的工程師提到,工程師們幾乎是降薪或者平薪來的。但這些都不重要,因為“老羅可以牛逼。”

從錘子系列,再到堅果U1系列,幾乎每一款手機都達到了鋪天蓋地的叫好。但連續虧損致使錘子科技處於倒閉的邊緣。最後拯救錘子科技的,是定位千元機系列的堅果Pro系列。

通過憤怒達成共識,遠比耐心的說教要有效得多。許知遠對於20世紀初公知份子的集體崛起有過這樣的稱述,公知分子的崛起,伴隨的往往是公民對公共事件的淺薄關注以及輕佻的情緒抒發。

對於錘子科技而言,它製造上的匠心在羅永浩有意識或者無意識的渲染下,成為了對抗主流意識的象徵,是時代稀缺的理想主義。

需求是存疑的。大家希望看到的,是羅永浩用牛博網一樣的方式衝進手機行業,而不是真正在乎羅永浩真正做了什麼。市場的公約數講求的是功利主義,他們不會為一個知識分子的理想買單。

變革是偉大的,但普世才是重要的。

羅永浩的失敗,也是中國新造車的失敗?

無獨有偶。10月底,自媒體《酷玩實驗室》在微博發佈了一篇文章,題為:蔚來李斌,2019年最慘的人。一條評論寫道:故事快講不下去了,於是開始跟你說情懷了,這個套路,賈躍亭、羅永浩都玩過。當一家企業開始講情懷的時候,差不多意思就是“老鄉別跑”吧。

2015年前後,中國迎來大批的造車新勢力。它們的成立有強烈的公眾情緒。反超歐美百年汽車工業,打擊傳統車企的補貼依賴,還有把積怨已久的傳統經銷模式扔進垃圾堆裡。

似乎,互聯網跨界造車有了合理的邏輯。

它們更清楚什麼叫客戶體驗,它們沒有負擔即等同於打破一切。

那條有關“李斌是最慘的人“的微博被羅永浩轉發。他評論道:運營順利,賺錢沒問題的品牌企業,其實也大都是講情懷的。你們這些臭xx一聽到情懷就激動,主要的原因是你們骨子裡都是犬儒主義者。

但羅永浩沒有一條路走到底,在2019年,他跨進了電子煙行業。然後重新活躍地針對各種事件進行批評。甚至退出錘子科技的管理之後,在微博上指責新款的錘子手機廣告推送過多,繼而在網絡上引發一場與舊同事的罵戰。但無論如何,這是公眾更期待的羅永浩。

今年的11月6日,IDC公佈了2019年第三季度國內智能手機市場數據統計。2019年第三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約9890萬臺。最初並不被外界所看好的華為,以4150萬臺的出貨量稱霸國內市場,佔據了42%的市場份額。

一天之後。豐田與比亞迪達成合作。雙方將出資50%,成立一家純電動車的研發公司。汽車行業開始風聲鶴唳。

羅永浩的失敗,也是中國新造車的失敗?

這似乎宣告了當初的冒險都是無效的。

但也不全是無效。在《人物》的那篇“羅永浩 錘下那個理想主義者”報道中,對失敗的審視依然充滿了亮色。有一個員工將在錘子科技經歷的4年評價為“目擊了一個非常了不起的故事。”

羅永浩的失敗,也是中國新造車的失敗?

而在2000年,羅永浩在寫給俞敏洪的自薦信中,寫下過這樣的一段話:“龔自珍勸天公‘不拘一格降人才’,如果‘不拘一格’的結果是降下了各方面發展嚴重失衡的,雖然遠不是全面但又是十分優秀的畸形人才,誰來勸新東方‘不拘一格用人才’呢?……”

還誠懇地說,“給我個機會去面試或是試講吧,我會是新東方最好的老師,最差的情況下也會是‘之一’。”

於是,一個高中輟學,擺過地攤,給傳銷做培訓的人成為了全中國最著名的英語老師。

或許很多年以後,還有人記得,當初有個叫羅永浩的胖子,本來可以開開心心,罵罵咧咧的過一輩子,想罵誰罵誰,罵著順道還站著把錢掙了。但是後來,他搞手機去了,結果被手機搞了。終於老賴。

而或許,新造車們,連這麼有趣的“墓誌銘”都不會有。

即便豐田比亞迪這樣的戰車已經啟動,我們仍然希望道路越發狹窄的新造車能出奇跡,蔚來、拜騰、威馬、小鵬,或者其他企業裡面能有真正通過擊中消費需求的變化走出來的。在這個註定慘烈收場的戰場,任何走到最後的人,都揹負著其他所有努力但失敗者的榮譽。

只有全軍覆沒,所有人才成為笑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