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第一種制式步槍-中正式步騎槍


中正式步騎槍為德國標準型毛瑟步槍的中國版本,使用7.92毫米尖頭型毛瑟步槍彈,正式名稱為中正式步騎槍,最早在1935年由鞏縣兵工廠組織生產,以取代國民革命軍所裝備的漢陽八八式步槍,因蔣中正而得名。從生產的角度而言,中正式步騎槍是中國近代第一種制式步槍。

“中正式”槍全重約4千克,全長1 100毫米,其中槍管長度為600毫米,可以兼作步槍及騎槍兩用。它採用旋轉後拉式手動槍機,上彈方式為5發內置彈倉,供彈具為橋夾。槍膛膛線為右旋4條,膛線纏度240毫米,槍口初速810米/秒,瞄準基線長503.5毫米,表尺射程2 000米。

中正式作為毛瑟98K的仿製版本,同樣也繼承了毛瑟槍的強大殺傷力。子彈在射中敵人時,強大的衝擊力會對中彈部位造成強大的衝擊力,造成內臟的損傷。而子彈進入肉體以後,會發生變形和翻轉,造成肉體內部巨大的空洞。實戰中,被中正式射中的日軍士兵,子彈入口是一個小口,出來則是一個大的嚇人的傷口。日軍中彈者非死就是重傷,即使射中非要害部分,也無法簡單的的陣前治療,必須送野戰醫院治療,造成陣前減員。


中正式步騎槍最初主要裝備國民黨中央軍的調整師,也就是許多媒體所稱的“德械師”。抗戰全面爆發時,全部裝備中正式步騎槍的中國部隊只有屬於調整師的第36師、第87師、第88師以及中央軍校教導總隊,而同屬調整師的第3師、第6師、第9師、第14師則是以中正式步騎槍為主,另有少量漢陽造步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