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花30年拍10萬張照片,繪出成都版“清明上河圖”

他花30年拍10萬張照片,繪出成都版“清明上河圖”

三十年,我們可以做很多事,也可以無所事事。著名攝影家陳錦,只安靜的做了一件事——拍攝家鄉(成都)的市井人生。

他花30年拍10萬張照片,繪出成都版“清明上河圖”

陳錦,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中國攝影家協會紀實攝影委員會委員,四川省攝影家協會副主席,代表作《茶鋪》、《相》、《市井》。

他花30年拍10萬張照片,繪出成都版“清明上河圖”

《市井》作品一出,受到了各界廣泛關注,一時間,各種榮譽和獎項接踵而來,中央電視臺、日本NHK專門跑到成都採訪他。他的照片榮獲中國攝影界最高獎項:國際民俗攝影人類貢獻一等獎。而這一切是陳錦拍攝之初沒有想到的。

他花30年拍10萬張照片,繪出成都版“清明上河圖”

攝影師肖全看到陳錦的照片,非常驚喜地說:”我才只看了幾張照片就來電了!成都因為有一個陳錦這樣有眼光有覺知的攝影師,歷史從容地在我們面前劃過,他的圖片鎖住了……”

他花30年拍10萬張照片,繪出成都版“清明上河圖”

時間拉回1983年深秋,那時陳錦在故宮博物院仔細拜讀了《清明上河圖》,被那些栩栩如生的生活場景所震撼,於是謀生了為自己的家鄉成都拍攝“肖像照”的想法,而這一拍就是30年,10萬張照片。

他花30年拍10萬張照片,繪出成都版“清明上河圖”

每天凌晨四五點,天微亮,陳錦就開始行走在大街小巷,見證著一個個日常的城鎮時光。他趕場、喝茶、聽戲,過著最平凡人樣子的生活。

他花30年拍10萬張照片,繪出成都版“清明上河圖”

狹窄的街道,街上的老人,滿街亂竄的孩子,菜市場賣豬肉的老漢,剃頭匠,以“修補”為業的手藝人……每一幕都是時代的結晶,都是原汁原味的市井中國,也都是陳錦所珍惜的寶藏。

他花30年拍10萬張照片,繪出成都版“清明上河圖”

陳錦最喜歡拍茶館,因為這裡最自由,也是成都文化的代表。

他花30年拍10萬張照片,繪出成都版“清明上河圖”

為了拍攝到最真實的茶客狀態,陳錦自己也成了茶客,成天泡在茶館裡,買碗茶,和喝茶的人聊天擺龍門陣,聽評書、看川戲,很是悠哉。

他花30年拍10萬張照片,繪出成都版“清明上河圖”

也正因如此,沒有人覺得陳錦是一個拍攝者,只是把他當成一個普通的朋友,因此他能捕捉到茶客與鳥兒逗趣,悠閒讀報看書,發呆、養神、打瞌睡,享受按摩、掏耳朵這樣人的隨意和自在的狀態。

他花30年拍10萬張照片,繪出成都版“清明上河圖”

茶館裡會發生很多有趣的事情,曾經有一位當年的老茶客,去世時,子孫抬著他的靈柩到他生前常常去的茶館告別,這一別就是永恆了。

他花30年拍10萬張照片,繪出成都版“清明上河圖”

茶館在茶客心中的地位比我們想象中的高很多。

他花30年拍10萬張照片,繪出成都版“清明上河圖”

說起四川說起成都,當然離不開川劇,陳錦捨棄了高大上的劇團表演,而是去鄉村小鎮拍攝在人民生活中的小戲班子。

他花30年拍10萬張照片,繪出成都版“清明上河圖”

他為了拍攝戲班子裡的日常生活,跑到戲班子裡面和大家同吃同住,一天一天的生活,慢慢和很多演員變成了朋友。當然,他鏡頭下的戲臺生活也最接近本來的樣子。

他花30年拍10萬張照片,繪出成都版“清明上河圖”

小戲班子往往以城鎮邊緣,尤其是廣大農村作為自己的活動空間,沿著各場鎮遷徙。那時大人和小孩都愛看戲,熱鬧無比,一有唱戲了,整條街的人都跑過去看。而現在這樣的戲班子越來越少,因為沒有觀眾了。

他花30年拍10萬張照片,繪出成都版“清明上河圖”

一不小心那個時代已經過去,很多東西也在逐漸消失,圖片和影像成為緬懷的最好方式。

他花30年拍10萬張照片,繪出成都版“清明上河圖”

陳錦說,“人的一生做不了幾件真正的大事情,但是隻要能做哪怕一件、兩件你認為值得的事,對自己的人生來說,也是一種慰藉。

他花30年拍10萬張照片,繪出成都版“清明上河圖”

陳錦一路都很淡然,他的作品既有“街頭巷尾”的世俗景觀,也有發人深省的藝術表達,雅俗共賞才是最好的藝術。

他花30年拍10萬張照片,繪出成都版“清明上河圖”

他花30年拍10萬張照片,繪出成都版“清明上河圖”

他花30年拍10萬張照片,繪出成都版“清明上河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