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花30年拍10万张照片,绘出成都版“清明上河图”

他花30年拍10万张照片,绘出成都版“清明上河图”

三十年,我们可以做很多事,也可以无所事事。著名摄影家陈锦,只安静的做了一件事——拍摄家乡(成都)的市井人生。

他花30年拍10万张照片,绘出成都版“清明上河图”

陈锦,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纪实摄影委员会委员,四川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代表作《茶铺》、《相》、《市井》。

他花30年拍10万张照片,绘出成都版“清明上河图”

《市井》作品一出,受到了各界广泛关注,一时间,各种荣誉和奖项接踵而来,中央电视台、日本NHK专门跑到成都采访他。他的照片荣获中国摄影界最高奖项:国际民俗摄影人类贡献一等奖。而这一切是陈锦拍摄之初没有想到的。

他花30年拍10万张照片,绘出成都版“清明上河图”

摄影师肖全看到陈锦的照片,非常惊喜地说:”我才只看了几张照片就来电了!成都因为有一个陈锦这样有眼光有觉知的摄影师,历史从容地在我们面前划过,他的图片锁住了……”

他花30年拍10万张照片,绘出成都版“清明上河图”

时间拉回1983年深秋,那时陈锦在故宫博物院仔细拜读了《清明上河图》,被那些栩栩如生的生活场景所震撼,于是谋生了为自己的家乡成都拍摄“肖像照”的想法,而这一拍就是30年,10万张照片。

他花30年拍10万张照片,绘出成都版“清明上河图”

每天凌晨四五点,天微亮,陈锦就开始行走在大街小巷,见证着一个个日常的城镇时光。他赶场、喝茶、听戏,过着最平凡人样子的生活。

他花30年拍10万张照片,绘出成都版“清明上河图”

狭窄的街道,街上的老人,满街乱窜的孩子,菜市场卖猪肉的老汉,剃头匠,以“修补”为业的手艺人……每一幕都是时代的结晶,都是原汁原味的市井中国,也都是陈锦所珍惜的宝藏。

他花30年拍10万张照片,绘出成都版“清明上河图”

陈锦最喜欢拍茶馆,因为这里最自由,也是成都文化的代表。

他花30年拍10万张照片,绘出成都版“清明上河图”

为了拍摄到最真实的茶客状态,陈锦自己也成了茶客,成天泡在茶馆里,买碗茶,和喝茶的人聊天摆龙门阵,听评书、看川戏,很是悠哉。

他花30年拍10万张照片,绘出成都版“清明上河图”

也正因如此,没有人觉得陈锦是一个拍摄者,只是把他当成一个普通的朋友,因此他能捕捉到茶客与鸟儿逗趣,悠闲读报看书,发呆、养神、打瞌睡,享受按摩、掏耳朵这样人的随意和自在的状态。

他花30年拍10万张照片,绘出成都版“清明上河图”

茶馆里会发生很多有趣的事情,曾经有一位当年的老茶客,去世时,子孙抬着他的灵柩到他生前常常去的茶馆告别,这一别就是永恒了。

他花30年拍10万张照片,绘出成都版“清明上河图”

茶馆在茶客心中的地位比我们想象中的高很多。

他花30年拍10万张照片,绘出成都版“清明上河图”

说起四川说起成都,当然离不开川剧,陈锦舍弃了高大上的剧团表演,而是去乡村小镇拍摄在人民生活中的小戏班子。

他花30年拍10万张照片,绘出成都版“清明上河图”

他为了拍摄戏班子里的日常生活,跑到戏班子里面和大家同吃同住,一天一天的生活,慢慢和很多演员变成了朋友。当然,他镜头下的戏台生活也最接近本来的样子。

他花30年拍10万张照片,绘出成都版“清明上河图”

小戏班子往往以城镇边缘,尤其是广大农村作为自己的活动空间,沿着各场镇迁徙。那时大人和小孩都爱看戏,热闹无比,一有唱戏了,整条街的人都跑过去看。而现在这样的戏班子越来越少,因为没有观众了。

他花30年拍10万张照片,绘出成都版“清明上河图”

一不小心那个时代已经过去,很多东西也在逐渐消失,图片和影像成为缅怀的最好方式。

他花30年拍10万张照片,绘出成都版“清明上河图”

陈锦说,“人的一生做不了几件真正的大事情,但是只要能做哪怕一件、两件你认为值得的事,对自己的人生来说,也是一种慰藉。

他花30年拍10万张照片,绘出成都版“清明上河图”

陈锦一路都很淡然,他的作品既有“街头巷尾”的世俗景观,也有发人深省的艺术表达,雅俗共赏才是最好的艺术。

他花30年拍10万张照片,绘出成都版“清明上河图”

他花30年拍10万张照片,绘出成都版“清明上河图”

他花30年拍10万张照片,绘出成都版“清明上河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