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陽這個地方,埋著一位歷史名人,其墓前擺著無數的茅臺酒

信陽,南與湖北接壤,東與安徽省交鄰,素有"三省通衢"之稱。從古至今,信陽都是江淮之間的戰略要地,又是南北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在中國波瀾壯闊的革命發展進程中,信陽也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信陽是鄂豫皖蘇區、豫鄂邊抗日根據地和大別山解放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土地革命時期信陽是僅次於中央蘇區的第二大革命根據地,是鄂豫皖蘇區的首府所在地,是紅軍的搖籃,將軍的故鄉。

信陽這個地方,埋著一位歷史名人,其墓前擺著無數的茅臺酒

河南省一共有9個蘇區縣,其中信陽有7個:新縣、商城縣、平橋區、羅山縣、光山縣、固始縣、潢川縣。其中,新縣更是走出過43位開國將軍,被稱之為將軍縣。這些開國將軍中,人們比較熟知的當屬許世友將軍了。

許世友,出生於信陽市新縣田鋪鄉河鋪村許家窪,在戰爭年代立下赫赫戰功,讓人銘記,如今,信陽當地人對許世友的英雄事蹟依然津津樂道。除了談論許世友將軍的功績之外,人們也經常提及許世友將軍的個人趣聞,其中一個就是其愛喝酒的習慣。

信陽這個地方,埋著一位歷史名人,其墓前擺著無數的茅臺酒

據當地人講,許世友將軍不僅打仗厲害,他喝酒也很厲害,而他最愛喝的那肯定就是茅臺酒了,他把茅臺酒幾乎當成了命,許世友將軍號稱是千杯不醉,有人開玩笑問:將軍你最多一次能喝多少酒?許世友指著茶几上的大茶杯,說我能喝五六杯,在長征路上我一次喝過一臉盆。

可以說,許世友將軍一生最大的愛好就是喝酒了,有人說他一生喝過的茅臺酒能有30卡車之多,而根據他的秘書回憶,每次當發了工資之後,許世友將軍就要拿出一半的錢來買茅臺酒,而且他的公務喝的酒和自己私人喝的酒,完全是分開存放的。

信陽這個地方,埋著一位歷史名人,其墓前擺著無數的茅臺酒

1985年,許世友將軍臨終前曾要求土葬陪伴母親,上級批准"許世友將軍是一位具有特殊性格、特殊經歷、特殊貢獻的人物,特殊對待,准許他回老家土葬"。1985年11月9日將軍魂歸故里,長眠在了新縣田鋪鄉許家窪萬紫山下的來龍嶺上。

現在,人們到許世友將軍的墓前進行祭拜,都不忘為將軍帶上一瓶茅臺酒。常年累月,許世友將軍墓前已經形成了一面高1米左右,長3、4米左右的酒牆。這一面酒牆,足以顯示後人對將軍的緬懷和崇敬之情。

信陽這個地方,埋著一位歷史名人,其墓前擺著無數的茅臺酒

到了新縣,不僅能親自到將軍的墓前進行祭拜,還可以到將軍的故居參觀一番。許世友故居坐北朝南,有磚木結構的房屋10間,佔地322平方米。吞字大門,條石門框,大門上方懸掛著"許世友將軍故居"的匾額。

信陽這個地方,埋著一位歷史名人,其墓前擺著無數的茅臺酒

進大門的一間為正房和會客廳,客廳有將軍工作和生活片段的陳列,四周擺滿了人們敬獻的花圈和花籃。後面與客廳相連的4間廂房為半地下式,東首第一間曾是將軍的臥室,裡面擺放著他當年結婚時所用的老式木床。廚房的牆角還保存著當年將軍為逃避敵人抓捕而扣的一米多高的牆洞。這一桌一椅,一磚一瓦,生動地將將軍的生活場景呈現出來。

信陽這個地方,埋著一位歷史名人,其墓前擺著無數的茅臺酒

戰火硝煙的年代已經過去,信陽作為革命老區,走出了無數的革命鬥士,留下了濃厚的紅色歷史文化。這些歷史文化和革命先烈,讓我們感動,讓我們內心強大,激勵著我們砥礪前行,創造更好的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