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已經切除了腫瘤,為什麼還會轉移?

用戶95191200282


對於大部分的癌症,手術治療是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因為手術治療的效果是立竿見影的,可以直接將癌症切除,於是很多人會問,既然手術可以把癌症病灶切除,為什麼還會復發轉移。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個話題:

(1)癌細胞很小,肉眼根本看不見

一個腫瘤細胞的直徑大約為10微米,比頭髮絲細的多,肉眼根本是看不見的,需要用顯微鏡,放大幾百倍,才能看得比較清晰。有科學家做過研究,直徑1立方厘米左右的腫瘤團塊,大概有10的9次方的癌細胞,也就是10億的癌細胞。

腫瘤的生長需要血管供血,提供營養物質,在腫瘤的極早期,腫瘤細胞就有可能通過血液循環,跑到全身各處的組織,例如肝臟,肺臟,大腦,脊柱等等,大部分的癌細胞可能無法在其他器官生存,或者被免疫細胞殺死,但也有可能,會有小部分癌細胞會在這些遠處的器官生存或者休眠,等到身體免疫力低下,有合適機會的時候,這些癌細胞會生長,造成遠處轉移。

除了沿著血管轉移,癌細胞還可能通過周圍浸潤,腫瘤細胞種植轉移,或者通過淋巴管,轉移到周圍的淋巴結,甚至是遠處的淋巴結。

(2)目前的檢測手段,難以檢測到這些癌細胞

有人說,做了手術之後,我們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檢測一下,身體裡面是否有殘留的癌細胞。很可惜,現在沒有很好的辦法,無法精確的判斷體內是否還有癌細胞,包括我們常用的CT,核磁共振,PET/CT檢查這些影像學手段,以及抽血化驗,腫瘤標誌物,循環腫瘤細胞,腫瘤遊離DNA等手段,都很難發現少量的,留在身體內部的癌細胞。

所以,儘管手術是非常好的治療方案,但是需要客觀的看待手術,手術後也是可能復發的,手術只能切除肉眼看得見的癌細胞。


腫瘤醫生張國玲教授


一般惡性腫瘤的手術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姑息性手術,另外一種是根治性手術。

什麼情況下做姑息性手術?

一般是惡性腫瘤無法進行根治手術,認定轉移或者腫瘤無法完整乾淨地切除,並且又產生了嚴重的物理壓迫症狀,為了解除壓迫進行減瘤手術。另外就是減少惡性腫瘤的生長擴大,延長生命長度,需要做一些小的微創手術,比如肝癌的射頻消融。做這些手術之前,醫生和患者就已經明白,手術並不能治好癌症,一定會發生轉移,做姑息性手術治療要麼能延長生命,要麼能提高生活質量。

根治手術為什麼也會發生轉移?有以下原因

1、術前已經發生轉移,而檢查未發現

所有的影像學檢查都有分辨率,我們術前會進行肺部CT、腫瘤部位CT或者磁共振等檢查,甚至會進行PETCT或者骨掃描檢查,這些檢查的能分辨很小的病灶,比如高分辨率CT能分辨出1mm大小的病灶,但是我們的腫瘤細胞卻遠遠小於1mm,只有腫瘤細胞繁殖成團,且直徑大於1mm才能被CT檢查出來。

大部分根治術後復發轉移的,是術前已經發生轉移了。只是當時腫瘤灶足夠小,未發現。

2、手術未切乾淨

任何惡性腫瘤的根治術都是非常大的手術,切除範圍比較大,如果惡性腫瘤累及到重要血管和神經,無法完整切除,在術中就只能進行分塊切除,分塊切除的話就將惡性腫瘤細胞暴露在傷口處,可以形成類似種植癌巢一樣。一般這種情況是局部復發,不叫轉移。

我本身就是經常做癌手術的,非常瞭解手術所面臨的矛盾,重要的血管神經損傷,要麼當場就危及生命,要麼術後嚴重的神經功能受損,都是患者和醫生很難接受的結果;而如果避免損傷血管神經,手術局部復發的機會就大,所以我們在選擇的時候往往需要取捨,另外我們選擇分塊切除的時候,常常採取補救措施,就是高濃度的化療藥物直接傷口浸泡,儘可能的殺滅遊離腫瘤細胞,減少復發。

3、免疫力差

免疫力有抗癌的作用,而經過大手術和放化療後,患者的免疫力常常下降,免疫力下降雖然沒有明確為術後轉移因素之一,但是應該起來一定的作用。

4、生活習慣沒有改變

有些患者以為自己做了切除手術就是把腫瘤治療好了,就恢復以前的不良生活習慣,經常熬夜、抽菸、喝酒、吃燒烤等不良的惡習。本身身體就是容易發癌的體質,再加上這些致癌高危因素再刺激形成新的癌,雖然不是轉移,是屬於再發癌,易與轉移癌混淆。

小結

癌症治療的複雜就是在於其轉移性,不發生轉移的都好說,只會影響局部,而不會影響遠處的重要臟器,目前全世界有大量的專家學者在研究腫瘤,希望早一天能夠攻克癌症,那麼人的壽命必將迎來一個質的飛越。希望我能趕上!!!

本文經過腫瘤科王醫生指導,關注【骨科木匠劉醫生】獲取更多健康資訊!


骨科木匠劉醫生


臨床上,確實會出現手術後腫瘤病灶出現轉移和復發的情況。

其實對於早期的癌症病人,腫瘤很小,早干預早治療,手術後大多都會康復,不會發生遠處轉移和復發的情況。

一般腫瘤手術後發生轉移,大多是腫瘤晚期、惡性腫瘤,或因檢查手段的侷限,沒有檢查到腫瘤轉移的跡象,但癌細胞已經有微轉移的情況,通過血液檢查或組織器官檢查看不到癌細胞存在。

此時手術後,當身體免疫力下降或感染等其他原因,都會造成腫瘤不斷生長,繼而出現轉移情況。

腫瘤轉移過程大概是:

當原發腫瘤生長增大——侵襲周圍組織進入淋巴和血液隨之運行——在遠處器官的淋巴管或血液管壁處停留——穿出停留處的淋巴管和血管壁侵襲周圍組織——癌細胞開始生長、增殖——癌細胞轉移形成。

由此可見,腫瘤轉移的方式有:

1、直接蔓延:腫瘤從原發病灶侵襲周圍組織和器官。
2、淋巴轉移;
3、血液轉移;
4、種植性轉移:癌細胞脫落粘附其他組織,形成種植性癌結節。

腫瘤治癒過程較為緩慢,需要保持樂觀心態,積極治療,一般腫瘤轉移復發轉移大多在5年以內,如果5年後沒復發,臨床可認為治癒。

日常如何預防癌症?

1、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

勿熬夜,飲食要葷素結合,多吃一些高蛋白食物,醃製、辛辣刺激食物要少食,戒菸戒酒,不要過度勞累。

2、定期體檢

要有防癌意識,如果有不適一定要及時去醫院檢查,儘量做到早發現早治療,以免延誤病情,拖至成晚期,增加治療難度。

3、避免接觸不良環境

環境汙染對癌症的發生有一定影響,儘量避免接觸會引起癌症的化學制品和環境。

腫瘤不可怕,只要早發現早治療,治癒率是很高的,樂觀積極的心態有利於癌症治療康復。

瞭解更多癌症預防知識,請關注腫瘤專家王傑軍。


疼痛專家王傑軍


由於癌細胞的秉性是橫行無法,不安本分的,加上癌細胞繁殖速度快,數量急劇增加,為了擴充地盤,通過不同途徑向其他臟器和組織轉移。

淋巴道轉移:各種癌症的癌細胞侵入淋巴管後,隨著淋巴首先到達局部淋巴結,繼續向鄰近或遠處淋巴結轉移。如乳腺癌先轉移到同側的腋窩淋巴結,隨後可轉移到鎖骨下和鎖骨上淋巴結,甚至到對側腋窩淋巴結。

血管轉移:各種肉瘤、內分泌癌和未分化癌癌細胞可直接侵入血管或經淋巴管再進入血管,隨血流轉移到肺、腦、肝臟和骨。

種植轉移:從腫瘤表面脫落的癌細胞,由於重力的緣故,往往種植在胸腔、腹腔和腦脊髓腔等處空腔的下部,生長形成新的激發病灶。

腫瘤惡性變後,就脫離正常的細胞生長週期,進行自律性的細胞增殖。腫瘤的發生發展可分為無血管期和血管期,無血管期的腫瘤組織無誘導血管生成的能力,不會發生轉移;血管期的腫瘤組織能誘導血管生成,具有侵襲、轉移的潛能,組織內血管新生的程度與腫瘤的生長、侵襲和轉移有密切關係。


大方醫生


如果所有的癌症手術後都不會復發,那每年因癌症去世的的人會減少很多,有多少家庭也會因此而更加的幸福,但是這隻能是一個美好的願望,部分癌症病灶在手術前會出現小的轉移灶,下圖就是PETCT發現的轉移灶圖像:


現在的醫療水平對於一些早期惡性病灶治癒率還是很高的。大部分的佔位就是在身上長個腫塊,一般良性的腫塊比較規則,呈圓的、橢圓的或者其他形狀,其外面會有一種包膜,這種手術切除的時候也比較好切除,所以也不會出現轉移。而惡性的腫瘤,其形狀多是不規則的,有的會像爛菜花,並且其外面多是沒有包膜的,會向周圍軟組織浸潤生長,侵犯了小血管後,會破壞血管結構,造成部分癌組織順著血管播散轉移,所以很難分清楚癌組織和正常組織的界限,這就使得手術中將癌組織完全切除的難度大大的升高。


一旦切除的時候有一個小的癌組織被遺留了下來,那就很可能發生癌症的轉移或復發,可千萬不要小看這一個小小的癌組織,再生能力極強,這一個癌細胞通過血液、淋巴等轉移到其他的地方,或者直接採用浸潤的方式到周圍的組織器官,就可能很快產生一個新的腫瘤,這就是癌症的轉移。

所以在癌症手術後都會配合放療、化療,將手術中未完全切除的癌細胞通過這種方式殺死。 癌症的轉移也並不會發生在所有的癌症手術後,有些癌症術後再配合其他的殺滅癌症的治療方法,完全治癒率還是很高的。


張浩醫生


可能很多人都會有這個疑問,手術分明已經切除了腫瘤,為什麼還會出現復發和轉移,是手術沒有切除乾淨嗎?

其實不是這樣的。

細胞是個很微小的概念,癌細胞也不例外,是我們肉眼所不能分辨的,手術能做到的只是切除所有可見的腫瘤組織,而對於是否在術前就已經存在了癌細胞的轉移或術中有癌細胞的殘留,這是我們肉眼所不能分辨的,也是現代醫學檢查設備所不能發現的。這就客觀導致了有些分期較晚的癌症,有可能會出現復發和轉移。

所以,很多的腫瘤患者,術後都要求做放化療,其目的也是為了儘可能殺滅有可能殘存的癌細胞,盡最大可能減少復發轉移的風險。

即使有了術後的強大化放療,但是對於分期較晚或惡性程度高的癌症,這些積極的治療措施仍然不能保證做到根治性殺滅,這也是術後有些患者仍然會發生轉移的根源。

綜上 ,手術能最大程度的減少人體內的腫瘤,但對於分期較晚或惡性程度高的癌症,卻很難做到真正意義上的根治。


深藍醫生


我們都知道對於一些早期和中期的一些癌症的患者,那麼醫生肯定會建議通過手術的方式切除的,然後再可以通過一些放療或者化療的方式來維持患者的生命,但是為什麼有的人做了手術以後,可能會出現一些轉移的現象,我們就應該來看一下的啦。

癌症之所以非常難以根治,主要原因是癌細胞由自身細胞變異產生,而且會全身性地轉移和擴散。醫學上的解釋,轉移是指惡性腫瘤由原發部位,播散到遠處的其他器官的過程。

轉移的方式有:①直接蔓延:腫瘤從原發部位直接侵入周圍組織或器官;②經淋巴轉移;③經血行轉移;④種植性轉移:脫落的癌細胞可粘附於其他組織,形成種植性癌結節。四大轉移途徑中,血行轉移是最主要的轉移途徑。

癌症轉移的常見六大步驟

研究發現,癌症轉移步驟為:

①原發腫瘤的生長和增大;

②侵襲周圍組織並穿入淋巴管和血管;

③淋巴管和血管內瘤栓形成並隨淋巴液、血液而運行;

④在遠處器官的淋巴管或血管壁處停留;

⑤穿出停留處的淋巴管和血管壁並侵襲周圍組織;

⑥癌細胞在此增殖、生長,轉移灶形成。

根治性手術切除癌塊,並非萬事大吉

清楚了癌症的轉移方式,就清除了為什麼根治性手術無法根治癌症了。手術終歸是一種局部治療方法,只能切除原發癌塊和周圍的淋巴結,癌細胞可以在手術前、術中或術後隨著血液轉移到全身。因此,根治性手術並不能根治癌症。

手術後,患者普遍會採用化療、放療或中醫藥等鞏固性治療。手術和放療具有區域性治療的性質,化療則屬全身性治療,對轉移的癌細胞,進入血液、淋巴液的癌細胞有一定的殺傷作用。

手術後化療,為什麼也不能根治癌症?

化療的藥物原理,主要是殺傷體內快速增長的細胞。由於癌細胞具有快速繁殖、增長旺盛的特點,因此很快會被消滅。人體正常增長的細胞也會殺滅,造成人體免疫力的大幅度下降。然而,有部分的癌細胞是處於休眠狀態下的,這些癌細胞又稱為循環腫瘤細胞,化療是無法消滅處於休眠狀態下的循環腫瘤細胞。有研究發現,循環腫瘤細胞可以在手術後存在7-15年以上。

在機體免疫力差的時候,比如情緒不佳、飲酒過度、熬夜勞累、感冒等,這些休眠的癌細胞會進入生長狀態,開始復發轉移,隨著血液流動、種植形成新的腫瘤。

中藥不僅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的體質狀況,同時,在解決腫瘤患者放化療毒副作用,促進手術後康復及防止復發轉移方面確實具有很好的效果。

實驗研究也顯示:中藥有效激活人體免疫修復系統,增加細胞內物質代謝速度,恢復細胞活力,從而對改變人體“癌狀態”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為體質狀態的逆轉,因此在臨床治療中才獲得了非常滿意的效果。

中醫治療是近幾年提倡的治療方法,以提高患者抵抗力,降低腫瘤生存環境,效果明顯,治療後沒有副作用,治療週期與其他療法相同。

其實很多人都知道癌症之所以會出現一些擴散和自己的一些,本身的身體體質也是會存在很大的關係的,所以在發現的時候應該要保持良好的心情和心態一定要記得可以通過良好的飲食習慣保證我們的身體更加健康,及時的去杜絕一些併發症,他們這樣才可以避免身體出現一些疾病。


用戶111044335066


腫瘤患者經常聽到醫生說這是個腫瘤根治性手術,手術很成功,把能切的都切乾淨了。

患者和家屬聽了很高興,以為徹底治癒了腫瘤,出院後既不做後續的鞏固治療也不隨訪,最後發現轉移復發了。

為什麼會這樣,不是手術切得很乾淨嗎?

這個問題要從腫瘤的分期說起。

對於最早期的腫瘤,腫瘤侷限沒有擴散到周圍的組織、淋巴結,醫生對這部分的患者做的根治性手術確實能達到根治的目的,不需要做術後的放療和化療,患者也許能得到真正的根治。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早期腫瘤術後也有復發轉移的風險。

但現實中,更多的患者屬於中期。

也就是腫瘤除了在原發部位生長,很有可能侵犯了周圍的器官組織、淋巴結甚至血管。

對於這一部分患者,手術可以把肉眼可見的腫瘤甚至淋巴結切除乾淨,但因為腫瘤細胞直徑極小,一些微小的腫瘤轉移灶可能無法被人的肉眼和影像檢查手段所發現,所以很有可能存在漏網之魚。

一旦時機成熟,這部分漏網之魚便可以肆無忌憚出來興風作浪,當它們沿著血液淋巴管道四處播散並定居壯大後,就形成了轉移灶。

因此,對於這部分患者,我們通常會在術後進行病理分期。

如果患者術後腫瘤比較大,侵犯周圍組織及淋巴結,復發或轉移風險比較高時,建議這部分患者進行術後的輔助化療或放療,來減少復發轉移的風險。

現實中,很多患者或因為偏聽偏信放化療的副作用,拒絕術後輔助治療,而選用了縮胃祖傳偏方,很多外科科室也缺乏術後宣教意識,大量術後患者沒有得到合理規範的治療。

針對這個情況,目前國內一些大型腫瘤專科及綜合醫院會採用多學科診療小組的工作模式(MDT),通過外科、腫瘤內科、放療科、放射科、病理科等多個腫瘤相關科室專家一起討論每個術後患者的治療方案,規範診療,能有效減少術後復發轉移的機率。

即使完成了規範的術後輔助治療,還應該注意加強隨訪。

一般術後2年內每三個月要來醫院進行全面的檢查,因為這一段時間是腫瘤復發轉移的高發時間,早期發現復發轉移的腫瘤可以儘早獲得更有效的治療,甚至治癒腫瘤。

湖南醫聊特約專家:湖南省人民醫院 腫瘤科 段華新主任醫師;鄧坦副主任醫師

湖南醫聊


腫瘤轉移的概念

腫瘤細胞從原發腫瘤脫落後,通過淋巴管、血管和直接種植播撒等各種途徑抵達不相連續的部位,並繼續生長形成新的與原發腫瘤病理性質相同的繼發腫瘤的過程,稱為轉移。調查顯示高達60%的患者在明確惡性腫瘤診斷的同時,都已經具有顯性或隱性轉移灶的存在,轉移是區分腫瘤病情危險程度的最重要特徵之一。

腫瘤轉移的途徑

腫瘤細胞可沿組織間隙擴張引起局部浸潤,侵入淋巴管。靜脈、神經鞘膜及各種自然管腔等,並經這些途徑擴散,而形成轉移。常見的轉移途徑主要有以下幾種

(1)血行轉移,當腫瘤細胞侵入血管,可隨著血液循環,到達全身各處,發生血行轉移。侵入體靜脈的腫瘤細胞,一般隨血流到肺,常常在肺內首先發生轉移癌。肺內腫瘤可進入肺靜脈,經左心而擴散到全身各臟器,形成全身多部位的轉移癌。椎靜脈系統則可以不需通過肺,而直接將各臟器的腫瘤細胞運送到脊椎、骨盆及顱骨。

(2)淋巴道轉移,腫瘤細胞侵入周圍組織中的淋巴管,沿淋巴管擴張。一般腫瘤首先在引流區域的淋巴結髮生轉移,如乳腺癌常見腋窩淋巴結轉移。當腫瘤細胞沿淋巴管擴散到胸導管時,可在左頸內靜脈和鎖骨下靜脈匯合處流入全身血液循環,而繼發血行轉移。

(3)種植性轉移腫瘤細胞可以穿過臟器壁層到達漿膜層,進而脫落,附貼在胸、腹腔的表面。如肺癌常在胸腔內形成廣泛的種植性轉移,胃癌可以直接播散至盆腔引起廣泛轉移。此外尚可見醫源性轉移,譬如在手術瘢痕處、胃癌或結腸癌切除術昒合口處、乳腺根治術植皮處等部位發生的醫源性種植性轉移。


張文彭講肺病


我是小影大夫。手術切除了腫瘤,為什麼還會轉移?早期癌症可以通過手術切除治癒,而有些朋友雖然術前是診斷了早期癌症,但是術後卻還是出現了轉移,很不幸。既然都切了癌腫,為什麼還會出現轉移?因為在切之前,已經有癌細胞狡猾的跑出來血液或者淋巴管內,而這些我們卻無法檢測到,只能通過術後的放化療,儘量減少復發和轉移的可能。

早期癌症,是指只有單發的病灶,影像學檢查未發現其他部位有轉移。早期癌症大多數可以通過手術切除治癒,比如肺癌治癒率達80%。原位癌的治癒率更高,幾乎能完全治癒,術後也無需放化療

但是單一的癌腫,雖然做影像學檢查看到只有一個病灶,沒有其他部位的轉移,可以通過手術切除,但是有些癌細胞已經悄悄的潛入了血液、淋巴液或者組織液中。做手術把癌腫切了後,如果術前沒有癌細胞跑出來,那也把癌症的老巢端了,那麼就可以治癒。但是如果已經有小賊逃了出來,就算老巢端了,這些小賊還會跑到其他地方興風作浪,這就是術後的轉移。

那怎麼辦呢?術前怎麼才能知道有沒有癌細胞跑出來,有沒有小賊逃跑了的?沒有辦法。只能把老巢端了後,術後進行化療或者放療,把人體的細胞殺一遍,儘量把可能逃出去的癌細胞殺死,減少復發和轉移的可能,當然這個過程也會傷害到正常的細胞,比如出現白細胞下降,脫髮等不良反應。

雖然早期癌症切除後有轉移的可能性,但是還是要建議早期處理。能發現早期的癌症,還是比較幸運的,起碼預後是好的,起碼還有很好的辦法去應對,起碼五年生存期是有希望的。有成千上萬的朋友得了早期癌症,現在活的好好的。也有中晚期癌症朋友,經過抗癌,現在也過得不錯。儘管我們還不能治癒癌症,但是要有足夠的信心去抗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