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發展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勢在必行

記者觀察

本報記者 呂紅星

海洋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重要的戰略空間,是孕育新產業、引領新增長的重要領域,在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部發布了《中國海洋經濟發展報告2019》(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2018年,海洋經濟總量達83415億元,同比增速為6.7%。海洋生產總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9.3%,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基本穩定。為沿海地區提供了3684萬個工作崗位,對國民經濟增速的貢獻率接近10%。

按照海洋法公約,我國管轄的海洋麵積超過300萬平方公里,幾乎相當於陸地國土面積1/3。同時,我們也要看到,雖然近些年來,我們對海洋日益重視,2018年海洋經濟對國民經濟增速的貢獻率接近10%,但是與美、日等發達國家海洋經濟對GDP貢獻甚至超過了50%相比,我們的差距還是非常明顯。

記者瞭解到,與陸地一樣,海洋也有三個產業的劃分。海洋第一產業包括海洋漁業;海洋第二產業包括海洋油氣業、海濱砂礦業、海洋鹽業、海洋化工業、海洋生物醫藥業、海洋電力和海水利用業、海洋船舶工業、海洋工程建築業等;海洋第三產業包括海洋交通運輸業、濱海旅遊業、海洋科學研究、教育、社會服務業等。

相對於海洋傳統的第一、第二產業,第三產業近年來發展極為迅速,且重要性與日俱增。《報告》顯示,當前我國海洋產業結構持續優化,海洋第三產業“穩定器”功能更加突出。2018年,我國海洋三次產業增加值分別佔海洋生產總值4.4%、37.0%和58.6%,海洋三次產業結構連續6年保持“三、二、一”的態勢。海洋第三產業發展勢頭強勁,佔海洋生產總值的比重比上年提高了1.1個百分點。

歐美海洋強國的經驗表明,發展海洋經濟迫切需要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揮引擎作用,因此,要想使海洋經濟佔GDP比重進一步擴大且競爭力進一步提升,培育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無疑是重中之重。

發展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沿海地區可大有作為。據瞭解,我國在推進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國際化發展的進程中,提出了以廣東省、福建省、浙江省和山東省等為重心,實行全國協同創新和區域合作發展模式,即根據不同沿海地區的實際情況選擇優勢產業作為主要發展產業,不僅促進產業佈局更加均衡,而且實現產品規模化生產和降低生產成本,進一步提高我國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記者認為,發展並壯大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應緊緊抓住“一帶一路”建設的機遇,尤其是要重視海上絲綢之路,要重視向傳統的海洋強國學習,加強交流,引進先進的技術、設備和相關人才。

應該看到,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海洋經濟發展,黨的十九大報告更是提出要加快建設海洋強國。當前,我國陸地產業相對於海洋產業發展要快得多,下一步要加快海洋產業的轉型升級和結構調整,促進陸地與海洋資源互補,學會用“兩條腿”走路,從而使得經濟發展更加健康更加可持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