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日本人鏡頭下的遼寧錦州


錦州的街市。錦州歷史悠久,考古發掘證明,自遠古以來,錦州這塊土地上就有人類勞動生息,並與中原有著密切的關係。唐朝末年,此地被契丹人佔領。當時,天下大亂,契丹乘機抓走了不少漢人,再加上逃亡到這裡的漢人,契丹將他們編為一個州,以專為遼國皇室供應織錦,錦州因此得名。

錦州錦縣,殘破的古城門透露著歷史的滄桑。。

錦縣的街道。街道兩旁商鋪林立,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兩旁的電線和電線杆,想必當時的錦州電已不是稀罕之物。照片右上是大廣濟寺塔,雖然已殘破,但依舊高大而聳立。

錦州遼塔,也叫大廣濟寺塔。建於遼代清寧三年,為收藏皇后所降舍利子而修建。塔頂於明代永樂年間被明軍炮火打落。

義縣高大的城牆。義縣古城牆建於明朝時期,城牆高3丈,底寬1.8丈,頂寬1.2丈。牆頂外有垛口,內有欄牆,中間為馬道。城牆四周有炮臺16座,垛口800餘個。1953年,古城牆被拆除。

義縣城內街景。

義縣廣勝寺塔,建於遼代開泰年間。

錦州新立屯,流浪的江湖藝人。

新立屯的當鋪。因為當時匪患嚴重,當地的當鋪建的像堡壘一樣,甚至都有武裝保衛。

錦州醫巫閭山上的建築。醫巫閭山歷史悠久,有數千年的歷史文化積澱。相傳舜把全國分為十二個州,每州各封一座山為鎮山,閭山被封為幽州的鎮山。自隋朝開始,閭山便聲名鵲起。元明清帝王登基時,照例都會到山下北鎮廟祭祀此山,故聲名日隆,一躍成為東北各名山之首。

醫巫閭山風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