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在錄取時是怎樣排位次的?

平安是福


您的問題描述很詳細,小編曾詳細地介紹過新高考改革規則,希望這裡的回答能解答您的困惑。根據您的描述,您所在的省份採用的是3+3自選模式。

這種模式最大的特點有兩個:

第一,一共會有20個科目組合;第二,這“物化生史地政”六門科採用的是等級賦分制。

具體的什麼是3+3,小編就不重複解釋了,您可以移步小編主頁查找相關文章。這裡重點回答您問題描述中的問題。


答案:是您所列舉的第一種情況。即是這20種科目組合將合併在一起進行錄取,並不會以科目組合的不同而分開錄取。

也就是說,高考成績將由三門必考的原始分+三門選考的賦分組成,並以此為高考總成績,進行排名(次位),按照排名高低進行錄取。

至於您所擔心的科目難度問題是確實存在的,從浙江新高考執行三年以來,就很明確地說明了難度決定了考生的選科趨向,而人數又會影響了單科科目的賦分成績。

因此,很多人在批鬥新高考改革的賦分制度不公平。儘管這樣的“不公”並非賦分制所致,可畢竟問題是現實存在的,所以可以理解——但是,這裡有一個不得不提的問題:大家都只看到難度和賦分成績,卻忽略了用它們換取而來的專業覆蓋率。


目前,許多不瞭解新高考錄取規則的考生和家長,依然持有傳統高考的錄取觀點:“我都上不了一本線,還要什麼專業,分數才是關鍵!”

關於這樣的絕對錯誤的認知和言論,小編已經解釋了無數回了,這裡用另外種方式給讀者說明清楚:

第一,為適應新高考改革,全國已經撤銷二三本了,不會存在上不了一本線的好學校一說。新高考的“第一段線”的作用,不是區分學校優劣用的,而是為區別考生排名層次用的,第一段即為排名位於最前層次的考生們,第二段第三段同樣的是針對考生排名而言的。

第二,新高考的錄取模式改用“專業+學校”的方式,很多人認為這個和傳統高考的“學校+專業”一模一樣。新高考只看專業,不看學校,後面的“學校”一欄,只是為了確定相同名稱的專業來自不同學校,以確定專業代碼。

第三,關於新高考的錄取原則,這是與傳統高考最大的區別——不再只是看分數,很多人不相信這一點。新高考的錄取是以“分數+科目選擇”的雙重標準,這是變相的把科目組合分開錄取的一種方式(儘管不是很徹底,但由於專業的選科要求,讓這種唯分數論已經站不住腳了)。


選科是自己選的,學習是給自己學的,如果家長們還持有以分數為唯一標準的觀點去選科和填報志願,定會讓孩子吃大虧。


玖抒教育


首先需要說明的是,我並不是浙江、江蘇、上海等已經實施新高考政策省市的考生或家長,但是我和題主有相同的疑問個思考!

題主說的問題是客觀存在的,現行高考模式下,分文理科按照分數從高到低列即可知全省考生的排位情況,列出一分一段表。分數相同時,又根據固定的科目權重進行比較,很容易實現公平公正。而且可以為志願填報提供極大參考。

按照新高考政策,6選3出現了20種不同組合,是保留文理科大類還是分20種組合分別排列?若保留文理科大類,不同選科組合帶來的最終分數其實不好比較。若分20種組合分別排列,這對院校的錄取和考生的填報都會形成新的挑戰!

實踐中,浙江、上海已經取消了文理分科,不分科目組合按照最終成績排序。這樣一來造成的後果就是避難就易,物理棄選率高達67%以上!個人認為,這樣並不合理也不利於國民素質提高——人人都為了考高分進行功利性的選科,學習難度大的理科肯定選得少。

這應該也是11個省市原定於今年啟動的新高考“按兵不動”的原因之一。高考改革是高考進步的必要之舉,只是目前還有許多細節不完善。心疼改革區考生家長一秒鐘。

期待高考政策早日得到完善和改進。歡迎留言交流和批評指正!


高考錦囊


題主的問題描述,概括起來有三點。

1、新高考的成績怎樣計算?

2、新高考的成績計算方式,如何保證學生之間的公平競爭?

3、既然採用的是新的高考計分方式,那麼往年的錄取數據(位次排名、成績)還有沒有參考價值?

第一個問題,新高考成績採用的是等級賦分制。

所謂等級賦分制,顧名思義就是先把學生的原始成績按照從高到低進行排序,然後對不同的等級賦予相應的分數。

等級賦分制的本質是,根據學生的相對成績,來計算最終的成績。

對於成績劃分等級,在國外的大學之中比較常見。比如一般會將學生的成績劃分為A+/A-/A/B+/B等等級。

新高考的高考成績,就是語數外的原始成績加上三門選考科目的等級賦分成績。

舉個例子,你在高考中選考了化學,在所有選考化學的考生之中,你的成績排名是前百分之三,那麼你的高考成績就在91分---100分這個區間,然後,按照具體的名次等比例的折算成具體的成績。

以中國教育在線的一張圖為例,說下成績是怎麼轉化的。

比如小華的高考原始成績是61分,該成績對應的排名區間是上圖中的C+這個區間,根據開始設定的成績這個成績對應的轉化成績區間是【61---70】。

然後假定在這個區間上學生成績遵循簡單的線性分佈,也就是簡單的一元一次函數。

在具體的計算過程中,採用到數學上的內插法(又稱插值法)。

計算如下:

其中假設小華轉化以後的成績為x,式子中的69分代表處在C+這個區間的原始成績的對於的最高,而58代表處在C+這個區間考生成績的最低分,等式的右側70是C+這個區間對應的轉化分的最高分,61是該區間轉化分數的最低分。【注:61分是該考生的原始成績】

通過計算就可以得到考生該科目的轉化成績。

當然,不同的省份轉化成績的標準可能會有所不同,比如海南省高考成績是先設定第一名成績是滿分900分,然後按照對應的等級和排名進行轉化。

但是,不論採用哪種轉化標準,具體的計算過程和背後的原理都是一樣的。

第二個問題,等級賦分制等否保證學生之間的公平競爭呢?

新高考採用3+3的模式,考生從6門科目或者7分科目之中,選出不同的組合,會有20多種組合。不同的考試科目,學習的難度不同,因此也就是沒有太大的可比性。

而等級賦分制,剛好能避免這個問題,因為等級賦分制主要是根據學生的成績分佈,來確定學生的最終成績,這樣可以有效避免考試內容、考生形式等帶來的考生原始成績的差異。

在一些比較成熟的考試,比如SAT、GMAT等都採用的是等級賦分制。

當然等級賦分制,並不是沒有任何問題。

等級賦分面臨的最大的問題,就是考試成績的管理。比如,在剛過去的18年高考之中,河南有幾名考生懷疑自己的試卷被掉包,雖然最後被證明是考生自導自演的一場“鬧劇。但是,在調查結果還沒有公佈之前,有很多人覺得學生的試卷很有可能被掉包了。其實,這背後反映的是考生和家長對於高考組織和管理部門的極度不信任。

從河南、陝西出現多起冒名上大學事件,再到自主招生考試中考生、家長、輔導機構,甚至是高校招生作弊,讓很多人對高考的公平性產生懷疑。

而新高考考生看到的成績是轉化以後的成績,考生對於自己高考成績更難有合理的預判,如果對於成績的等級和轉化,沒有完善的管理和監督流程,可能會給一些人以可乘之機。

第三個問題,採用新高考以後,往年的錄取數據還有參考價值嗎?

新高考“成績為基礎,以就業為導向,以發展為目標”的原則,這一點和原來的高考“成績優先,遵循志願”還是有很大的不同。

說成大白話是,原來的高考不論是選擇學校還是專業成績都是主要的參考依據,而新高考更加註重學生的興趣和專業選擇。

採用新高考的省份,高校會提前發佈招生專業目錄和選考科目要求,如果高校的專業對於選考科目沒有要求,那麼考生就可以根據自己的成績狀況和興趣來選擇;如果高校的專業對於選考科目有要求,那麼如果想要報考這個專業,在選擇考試科目的時候就要考慮到高校的專業招生規定。

也就是說,新高考由於考生選考科目不同,高校對選考科目的要求也不同,實際上已無傳統意義上的名次號。

原來的平行志願是以院校為單位進行投檔,而新高考是專業類別為主要參考,所以對於往年的錄取數據不能盲目的對比。

對於往年的錄取數據,要結合其他渠道的數據來進行綜合的分析,進而判斷目標院校的綜合實力、報考熱度、專業實力等。

期望我的回答能對您有所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