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漢民:“中國製度”有著怎樣的優勢和特色?

CFIC導讀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第一次系統描繪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圖譜,它由13個部分組成。這13個部分如何構建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這一獨有的“中國製度”?“中國製度”有著怎樣的優勢和特色?日前,民建中央副主席、上海市政協副主席、民建上海市委主委周漢民就此話題接受了採訪。

中共十九屆四中全會系統總結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明確了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指導思想、總體要求、總體目標和重點任務,為把我國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指明瞭前進方向。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第一次系統描繪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圖譜,它由13個部分組成。這13個部分如何構建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這一獨有的“中國製度”?“中國製度”有著怎樣的優勢和特色?

《中國之聲》特別策劃了《“中國製度”十三講》,日前,民建中央副主席、上海市政協副主席、民建上海市委主委周漢民接受了《“中國製度”十三講》節目組的採訪,就第五講“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答記者問。

記者: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等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既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又同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是黨和人民的偉大創造。您如何看?

周汉民:“中国制度”有着怎样的优势和特色?

周漢民:這是新中國成立70年來首次完整闡述什麼叫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可以歸結為“所有制、分配方式和運行機制”三者的統一。第一就是所有制。我們強調中國的所有制,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實在是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之一。從41年前小崗村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開始,到巨大體量的非公經濟勃興,到相當數量的外資進入,都體現“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這一特徵。第二,這一經濟制度還談到了分配方式,也就是我們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這同樣符合中國當下的實際。因為我們對生產力的構成不斷有新的認識。這一次的決定就談到生產力構成不僅包括我們過往所說的人力資源、土地資源、資本本身,還包括知識技術、甚至談到數據。許多新的領域,它的按勞分配為主體應當保證,但是多種分配方式的並存,更應當鼓勵。第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一定是我們基本經濟制度的構成,這就是運行。我們談所有制,我們談分配方式,關鍵是運行,運行與前兩者如何一個邏輯關係,公報和《決定》予以明確。基本經濟制度有這樣的所有制、分配方式和運行機制的再認識,是一個新的提升,是一個有力的促進。

記者:四中全會《決定》一方面明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內涵和外延,要求必須堅持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同時提出了一個高遠的目標: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而這個體系強調,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新時期如何去理解市場與政府的關係?

周漢民:這是對市場要素及其作用的再認識,也是對市場與政府作用關係的再認識。這個市場到底什麼是它的要素?往往過去想到貿易、投資、運輸這幾塊,認識是比較充分,但對後兩塊新需要加強認識:第四就是人員的自由擇業,第五信息技術為標誌的現代科技革命對市場發展的推進和催生。過往的市場力量,更多地依賴政府的主導。而今天更多的依賴市場自我的調節。但是政府不能袖手旁觀,也就該管的要管,該放的要放,該管的要嚴管,該放的要完全放開。第三種力量就是社會的力量,社會組織、群團,包括從業人員的自我約束,這個力量不能小覷。所以我們現在所謂“現代化市場經濟”的發展,這三股力量的配置是非常明確的,首先就是要用好市場的無形的手,是決定性的。

記者:您如何理解這次全會要求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周漢民:供給側改革與需求側改革並不是對立關係,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強調的是“效率”,是全要素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對外貿易的出口、全民的消費提升、固定資產投資,這就是需求側三駕馬車,這三樁事都要往前進,中國才有未來。供給側強調的是,從一般的對生產力的理解,到全要素勞動生產率的提升,供給側強調的是效率問題。我們對土地、人力、資本這三者關注,當下更要關注的是科技的力量和政府管理能力所催生的勞動力和生產力的提升,這五要素就叫做全要素勞動生產率。向誰要?向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供給結構性改革不能淺嘗輒止,要繼續全力的往前推動。我們要綿綿用力,久久為功,讓科技成為提高效率的根本,讓管理真正上一個層次。

記者:而對於如何實現“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這個目標,全會《決定》部署了五個重要的堅持和努力方向: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相比以往,“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被擺在了更為重要的位置加以強調。您如何看?

周漢民:我們一直在科技創新、科學發明這兩條路上前行,但是我們也必須客觀承認,我們最大的問題之一是基礎科學仍然薄弱;第二,我們的科研力量還沒有真正地凝聚起來,低端的、中低端的重複太多;第三,長期和中長期關係還沒有理順,比較注重短期效應。所以我說兩個導向:要有問題導向,要有項目導向。大家結合起來,核心的核心是人才觀,要用好。從資源來說,不求最好,只求實用。抓住牛鼻子,就是:要攻關的,國家挺身而出;要發展的,讓市場百川歸海,只有這樣才行。全會《決定》中“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更高”則在更廣泛的意義上代表了中國前進的步伐永不止息。中國是世界的一部分,我們匯入江海之中,就是要學會游泳。而學會游泳,一定要在江海中學會,這兩者的關係始終是辯證統一的。41年前中國改革開放,我們摸著石頭過河,什麼是石頭?我們要有試驗田。我們現在31個省市自治區除港澳臺之外,已經有18個自貿區,上海再設立新片區。什麼叫更高層次?今天自貿區的努力就是更高層次。我們要用這些地方作為試驗田,最後形成對整個國家有引領作用的更高層次的提升,而且這一輪一輪還要繼續下去。道理很簡單,中國前進的步伐永不止息,她是浩瀚江河,她必須進行“將世界的規則在中國大地上進行中國化”的嘗試。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就是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我們所走的道路就是這樣。我們一定要在這條道路上前行,那麼人類文明、一切偉大成功,皆入眼簾。

周汉民:“中国制度”有着怎样的优势和特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